誕生品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願。
不審今者從何而至。
仙言:大王。
聞有聖子我欲見之。
故來此耳。
王言:我子適睡請待須臾。
仙言:如是正士自性覺悟本無眠睡。
比丘當知。
菩薩是時念仙人故。
從睡而寤。
王自抱持授與仙人。
仙人跪捧周遍觀察。
見菩薩身。
具足相好超過梵王釋提桓因護世四王。
光明照曜逾百千日。
既見是已,即起合掌恭敬頂禮。
種種稱揚歎未曾有。
斯大丈夫出現於世。
右繞三匝捧持菩薩。
作是思惟。
今當有佛出興於世。
自恨衰老不值如來。
常處長夜恒迷正法。
於是悲啼懊惱歔欷哽咽。
時輸檀王見阿斯陀仙如是哀感。
不能自勝。
王及姨母一切眷屬皆悉啼泣。
白仙人言:我子初生之時已召相師占問善否。
皆大歡喜以為奇特。
今者大仙。
悲淚如是,我等眷屬非無疑心。
吉兇之事願為我說。
時阿斯陀仙扪淚而言:惟願大王勿懷憂慮。
我今哀歎無有異情。
自傷年老死時将至。
不聞正法不睹佛興。
大王當知無量衆生被煩惱火之所燒害佛當能灑甘露法雨為滅除之。
無量衆生行於邪見曠野之中。
佛當能示涅槃清淨之道。
無量衆生系在煩惱牢獄。
佛當能宥使得解脫。
無量衆生閉於生死不能自出。
佛當能與開方便門。
無量衆生為煩惱箭之所中傷。
佛當能拔令免斯苦。
大王。
如優昙花時時一現諸佛如來出興於世亦複如是,我今所恨不見此時。
自惟失祐是故悲耳。
大王。
若人值佛坐菩提座降伏魔怨轉于法輪。
當知是人必獲勝果。
大王。
乃有無量衆生。
值佛出世奉持正教。
得阿羅漢。
我恨彼時不預斯事。
是故悲耳。
大王。
如韋陀論中所記。
王之太子必定不作轉輪聖王。
何以故?三十二大人相極明了故。
王言:何等名為三十二相。
仙言:三十二相者,一者頂有肉髻。
二者螺發右旋其色青绀。
三者額廣平正。
四者眉間毫相白如珂雪。
五者睫如牛王。
六者目绀青色。
七者有四十齒齊而光潔。
八者齒密而不疏。
九者齒白如軍圖花。
十者梵音聲。
十一味中得上味。
十二舌軟保十三頰如師子。
十四兩肩圓滿。
十五身量七肘。
十六前分如師子王臆。
十七四牙皎白。
十八膚體柔軟細滑紫磨金色。
十九身體正直。
二十垂手過膝。
二十一身分圓滿如尼拘陀樹。
二十二一一毛孔皆生一毛。
二十三身毛右旋上靡。
二十四陰藏隐密。
二十五髀傭長。
二十六腨如伊尼鹿王。
二十七足跟圓正足指纖長。
二十八足趺隆起。
二十九手足柔軟細滑。
三十手足指皆網鞔。
三十一手足掌中各有輪相毂辋圓備。
千輻具足光明照耀。
三十二足下平正周遍案地。
大王。
王之聖子具此三十二大人之相。
分明顯著。
如是之相唯諸佛有。
非輪王有。
大王聖子。
複有八十種好。
不合在家作轉輪王。
必當出家得成佛道。
王言:大仙。
何者名為八十種好。
仙言:八十種好者,一者手足指甲皆悉高起。
二者指甲如赤銅。
三者指甲潤澤。
四者手文潤澤。
五者手文理深。
六者手文分明顯著。
七者手文端細。
八者手足不曲。
九者手指纖長。
十者手指圓滿。
十一者手指端漸細。
十二手指不曲。
十三筋脈不露。
十四踝不現。
十五足下平。
十六足跟圓正。
十七唇色赤好如頻婆果。
十八聲不粗犷。
十九舌柔軟色如赤銅。
二十聲如雷音清暢和雅。
二十一諸根具足。
二十二臂纖長。
二十三身清淨嚴好。
二十四身體柔軟。
二十五身體平正。
二十六身無缺減。
二十七身漸纖直。
二十八身不動遙二十九身分相稱。
三十膝輪圓滿。
三十一身輕妙。
三十二身有光明。
三十三身無斜曲。
三十四臍深。
三十五臍不偏。
三十六齊稱位。
三十七齊清淨。
三十八身端嚴。
三十九身極淨遍發光明破諸冥瞑。
四十者行如象王。
四十一遊步如師子王。
四十二行如牛王。
四十三行如鵝王。
四十四行順右。
四十五腹圓滿。
四十六腹妙好。
四十七腹不偏曲。
四十八腹相不現。
四十九身無黑子。
五十者牙圓正。
五十一齒白齊密。
五十二四牙均等。
五十三鼻高修直。
五十四兩目明淨。
五十五目無垢穢。
五十六目美妙。
五十七目脩廣。
五十八目端正。
五十九目如青蓮。
六十者眉纖而長。
六十一見者皆生喜。
六十二眉色青绀。
六十三眉端漸細。
六十四兩眉頭微相接連。
六十五頰相平滿。
六十六頰無缺減。
六十七頰無過惡。
六十八身不缺減無所譏嫌。
六十九諸根寂然。
七十者眉間毫相光白鮮潔。
七十一額廣平正。
七十二頭頂圓滿。
七十三發美黑七十四發細軟。
七十五發不亂。
七十六發香潔。
七十七發潤澤。
七十八發有五卍字。
七十九發彩螺旋。
八十者發有難陀越多吉輪魚相。
大王。
此是聖子八十種好。
若人成就如是八十種好。
不應在家必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輸檀王聞阿斯陀仙如是語已,身心泰然歡喜踴躍。
從座而起頂禮菩薩。
而說偈言: 汝為帝釋諸天人,一切恭敬稽首禮。
及為一切諸神仙,皆來恭敬而尊重。
為諸世間之塔廟,故我頂禮自在王。
諸比丘,輸檀王。
為阿斯陀仙及那羅童子,施設種種飲食上妙衣服。
右繞頂禮。
時阿斯陀仙撫那羅童子左肩。
乘虛而去。
是時仙人語童子言:不久有佛出興於世。
汝當往詣求請出家於長夜中得大利益。
不審今者從何而至。
仙言:大王。
聞有聖子我欲見之。
故來此耳。
王言:我子適睡請待須臾。
仙言:如是正士自性覺悟本無眠睡。
比丘當知。
菩薩是時念仙人故。
從睡而寤。
王自抱持授與仙人。
仙人跪捧周遍觀察。
見菩薩身。
具足相好超過梵王釋提桓因護世四王。
光明照曜逾百千日。
既見是已,即起合掌恭敬頂禮。
種種稱揚歎未曾有。
斯大丈夫出現於世。
右繞三匝捧持菩薩。
作是思惟。
今當有佛出興於世。
自恨衰老不值如來。
常處長夜恒迷正法。
於是悲啼懊惱歔欷哽咽。
時輸檀王見阿斯陀仙如是哀感。
不能自勝。
王及姨母一切眷屬皆悉啼泣。
白仙人言:我子初生之時已召相師占問善否。
皆大歡喜以為奇特。
今者大仙。
悲淚如是,我等眷屬非無疑心。
吉兇之事願為我說。
時阿斯陀仙扪淚而言:惟願大王勿懷憂慮。
我今哀歎無有異情。
自傷年老死時将至。
不聞正法不睹佛興。
大王當知無量衆生被煩惱火之所燒害佛當能灑甘露法雨為滅除之。
無量衆生行於邪見曠野之中。
佛當能示涅槃清淨之道。
無量衆生系在煩惱牢獄。
佛當能宥使得解脫。
無量衆生閉於生死不能自出。
佛當能與開方便門。
無量衆生為煩惱箭之所中傷。
佛當能拔令免斯苦。
大王。
如優昙花時時一現諸佛如來出興於世亦複如是,我今所恨不見此時。
自惟失祐是故悲耳。
大王。
若人值佛坐菩提座降伏魔怨轉于法輪。
當知是人必獲勝果。
大王。
乃有無量衆生。
值佛出世奉持正教。
得阿羅漢。
我恨彼時不預斯事。
是故悲耳。
大王。
如韋陀論中所記。
王之太子必定不作轉輪聖王。
何以故?三十二大人相極明了故。
王言:何等名為三十二相。
仙言:三十二相者,一者頂有肉髻。
二者螺發右旋其色青绀。
三者額廣平正。
四者眉間毫相白如珂雪。
五者睫如牛王。
六者目绀青色。
七者有四十齒齊而光潔。
八者齒密而不疏。
九者齒白如軍圖花。
十者梵音聲。
十一味中得上味。
十二舌軟保十三頰如師子。
十四兩肩圓滿。
十五身量七肘。
十六前分如師子王臆。
十七四牙皎白。
十八膚體柔軟細滑紫磨金色。
十九身體正直。
二十垂手過膝。
二十一身分圓滿如尼拘陀樹。
二十二一一毛孔皆生一毛。
二十三身毛右旋上靡。
二十四陰藏隐密。
二十五髀傭長。
二十六腨如伊尼鹿王。
二十七足跟圓正足指纖長。
二十八足趺隆起。
二十九手足柔軟細滑。
三十手足指皆網鞔。
三十一手足掌中各有輪相毂辋圓備。
千輻具足光明照耀。
三十二足下平正周遍案地。
大王。
王之聖子具此三十二大人之相。
分明顯著。
如是之相唯諸佛有。
非輪王有。
大王聖子。
複有八十種好。
不合在家作轉輪王。
必當出家得成佛道。
王言:大仙。
何者名為八十種好。
仙言:八十種好者,一者手足指甲皆悉高起。
二者指甲如赤銅。
三者指甲潤澤。
四者手文潤澤。
五者手文理深。
六者手文分明顯著。
七者手文端細。
八者手足不曲。
九者手指纖長。
十者手指圓滿。
十一者手指端漸細。
十二手指不曲。
十三筋脈不露。
十四踝不現。
十五足下平。
十六足跟圓正。
十七唇色赤好如頻婆果。
十八聲不粗犷。
十九舌柔軟色如赤銅。
二十聲如雷音清暢和雅。
二十一諸根具足。
二十二臂纖長。
二十三身清淨嚴好。
二十四身體柔軟。
二十五身體平正。
二十六身無缺減。
二十七身漸纖直。
二十八身不動遙二十九身分相稱。
三十膝輪圓滿。
三十一身輕妙。
三十二身有光明。
三十三身無斜曲。
三十四臍深。
三十五臍不偏。
三十六齊稱位。
三十七齊清淨。
三十八身端嚴。
三十九身極淨遍發光明破諸冥瞑。
四十者行如象王。
四十一遊步如師子王。
四十二行如牛王。
四十三行如鵝王。
四十四行順右。
四十五腹圓滿。
四十六腹妙好。
四十七腹不偏曲。
四十八腹相不現。
四十九身無黑子。
五十者牙圓正。
五十一齒白齊密。
五十二四牙均等。
五十三鼻高修直。
五十四兩目明淨。
五十五目無垢穢。
五十六目美妙。
五十七目脩廣。
五十八目端正。
五十九目如青蓮。
六十者眉纖而長。
六十一見者皆生喜。
六十二眉色青绀。
六十三眉端漸細。
六十四兩眉頭微相接連。
六十五頰相平滿。
六十六頰無缺減。
六十七頰無過惡。
六十八身不缺減無所譏嫌。
六十九諸根寂然。
七十者眉間毫相光白鮮潔。
七十一額廣平正。
七十二頭頂圓滿。
七十三發美黑七十四發細軟。
七十五發不亂。
七十六發香潔。
七十七發潤澤。
七十八發有五卍字。
七十九發彩螺旋。
八十者發有難陀越多吉輪魚相。
大王。
此是聖子八十種好。
若人成就如是八十種好。
不應在家必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輸檀王聞阿斯陀仙如是語已,身心泰然歡喜踴躍。
從座而起頂禮菩薩。
而說偈言: 汝為帝釋諸天人,一切恭敬稽首禮。
及為一切諸神仙,皆來恭敬而尊重。
為諸世間之塔廟,故我頂禮自在王。
諸比丘,輸檀王。
為阿斯陀仙及那羅童子,施設種種飲食上妙衣服。
右繞頂禮。
時阿斯陀仙撫那羅童子左肩。
乘虛而去。
是時仙人語童子言:不久有佛出興於世。
汝當往詣求請出家於長夜中得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