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關燈
小
中
大
想睡覺,這是由于夜晚的失眠,由于哭泣和不斷頭痛,由于背誦功課和整個身體的疲乏。
他是她所詛咒的人,她恨他。
每天她想的都是這些。
如今卻終身成了他的奴隸。
他是靠什麼制服她的呢?用什麼恫吓她順從,而她便屈服了,滿足他的欲望,用毫不掩飾的羞恥的顫抖讓他快活?莫非因為地位的差異,媽媽在錢财上對他的依賴,他善于恫吓她拉拉?不是,都不是。
這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不是她受他支配,而是他受她支配。
難道她看不出來,他是怎樣因她而苦惱。
拉拉是無所畏懼的,良心是清白的。
假如她把這一切揭穿,可恥和害怕的應該是他。
然而問題就在這裡,因為她永遠不會那樣做。
她還沒有這麼卑鄙,還沒有科馬羅夫斯基對待下屬和弱者的那股狠勁。
這就是他和她的區别。
因此,她也就越發感到周圍生活的可怕。
生活中什麼讓她震驚?是雷鳴,還是閃電?不,是側目而視和低聲诽謗。
到處都是詭計和模棱兩可的話。
每一根線都像蛛絲一樣,一扯,線使斷了,但要想掙脫這個網,隻能被它纏得更緊。
卑鄙而怯懦的人反而統治了強者。
她也曾經自問:如果她是已婚婦女,會有什麼不同?她開始求助于詭辯。
有時,絕望的憂郁控制了她。
他又是多麼不知羞恥地匍匐在她腳下哀求:“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
想想看,我和你做了些什麼呀。
你正在沿着陡坡向下滑。
讓我們向你母親承認了吧。
我娶你。
” 他哭着,堅持着,好像她争辯着并不同意似的。
不過這隻是空話,拉拉甚至懶得聽他這套悲劇式的空話了。
可是他繼續帶着披着長面紗的她到那家可怕的餐館的單獨的房間裡去。
侍者和顧客目送着她,他們的眼光似乎要把她剝個精光。
她隻能自問:“難道人們相愛,就要受屈辱嗎?” 有一次她做了一個夢:她被埋在土裡,外面剩下的隻有左肋、左肩和右腳掌;從她左邊的Rx房裡長出了一叢草,而人們在地上歌唱着《黑眼睛和白Rx房》和《别讓瑪莎過小溪》。
拉拉并不信奉宗教,也不相信那些教堂儀式。
但為了承受生活的重壓,有時也需要某種内在音樂的陪伴。
這種音樂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自己譜寫的。
它是上帝關于生命的箴言,拉拉到教堂正是去哭他。
十二月初的一天,拉拉的心情就像《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
她跑去禱告時的感覺,似乎腳下的大地随時都會裂開,教堂的穹頂随時都會崩塌。
活該。
讓一切都完結吧。
可惜她帶了奧莉妮·傑明哪這個話匣子。
“看,那是普羅夫·阿法納西耶維奇。
”奧莉妞對着她耳朵悄悄說。
“噓,别講話。
哪個普羅夫·阿法納西耶維奇?” “普洛夫·阿法納西耶維奇·索科洛夫,我的堂叔父。
正在讀經文的那個。
” “嗅,你說的是那個誦經土,季韋爾辛家的親戚。
噓,别作聲。
别打攪我吧。
” 她們進來的時候,儀式剛剛開始。
人們在唱贊美詩:“贊美我主,我的靈魂,以我所有,贊主聖名。
” 教堂裡顯得空蕩蕩的,四處響起回聲。
隻有前邊擠着一群做禱告的人。
這幢房子是新建的,不帶顔色的窗玻璃不能使積雪的灰色小巷和往來的行人增添色彩。
這扇窗前站着教堂長老,不顧正在進行的祈禱,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對一個呆傻耳聾的乞丐開導着什麼,他的聲音像那扇窗和窗外的小巷一樣呆闆而平淡。
拉拉手裡摸着幾枚銅币,慢慢繞過祈禱的人,到門口替自己和奧莉妮領取蠟燭,然後小心翼翼地免得碰撞任何人,回到後邊。
這時普羅夫·阿法納西耶維奇已經急促地念完九段經文,仿佛在念一篇大家早已熟悉的東西。
“祝福吧,心靈空虛的人……祝福吧,痛哭失聲的人……祝福吧,渴望并追求真理的人……” 拉拉走着,打了一個冷戰,停了下來。
這說的就是她。
他說:受踐踏的人的命運是值得羨慕的。
他們關于自己有許多話可以訴說。
他們的前途是無量的。
他就是這麼認為的。
這是基督的意思。
正值普雷斯尼亞區武裝起義的日子。
他們恰好住在起義區。
在離他們幾步遠的特維爾街上築起了街壘,從旅館的窗口就可以看到。
人們從院子裡用桶提水澆街壘,為的是把構築街壘用的石頭和廢鐵凍在一起。
隔壁院子裡是義勇隊員集合點,有些像救護站和食品供應點。
有兩個男孩子到那兒去。
這兩個人拉拉都認識。
一個是娜佳的朋友尼卡·杜多羅夫,拉拉就是在前者家裡認識他的。
他的性格同拉拉相似——耿直,孤傲,不愛講話。
他和拉拉相似,引不起她的興趣。
另一個是職業中學學生安季波夫,住在奧莉妮·傑明娜外祖母季韋爾辛老太太家裡。
拉拉到馬爾法·加夫裡洛夫娜家裡去的時候已經覺察出她對這男孩子産生的影響。
帕沙·安季波夫還沒有失掉童稚的純樸,毫不掩飾她的到來帶給他的快樂,仿佛拉拉是夏季的一片小白排林,地上遍布着清新的小草,天空飄蕩着如絮的白雲,所以對她用不着掩飾牛犢似的又蹦又跳的狂喜,更用不着擔心别人譏笑。
拉拉剛剛一發現自己對他産生的影響,便不自覺地開始利用了這種影響。
不過,過了好幾年之後,在他們交往的後期,她才更加認真地把握住他那溫順的性格。
那時,帕圖利亞已經知道自己發狂地愛着她,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經别無選擇了。
這兩個男孩子正玩着一種最可怕的、成年人的遊戲,戰争的遊戲,而且參加這種遊戲的人不是被絞死便是被流放。
可是他們頭上戴的長耳風帽還從後面紮着結子,清楚地表明他們不過還是兩個孩子,還都受着父母的管教。
拉拉像是大人看待小孩子那樣看着他們。
在他們危險的娛樂中有一種天真無邪的味道。
其他的一切也都烙上了這種痕迹。
冬天的寒冷的黃昏似乎泛起一層黑色的濃重的霜;還有這灰藍色的庭院以及對面孩子們躲藏的那幢房屋。
而主要的是從那兒不斷傳來的手槍射擊聲。
“男孩子們在開槍。
”拉拉想道。
她想的已經不僅是尼卡和帕圖利亞了,而是開槍射擊的整個城市。
“兩個誠實的好孩子,”她想道,“正因為是好孩子,所以才開槍。
” 聽說可能要向街壘射擊,而且她們的房子有危險。
但這個時候再考慮搬到莫斯科另一個區的熟人家裡去已經太遲了,因為這個區已然被包圍。
隻能在這包圍圈附近找個角落,于是她們想起了“黑山”旅館。
原來最先想到這裡的并不隻是她們。
旅館已經住滿了人,同她們處境相同的人還有很多。
隻是因為她們算是老主顧,所以才答應把她們安頓在被眼間裡。
皮箱太惹眼,于是她們把最必需的東西包成了三個包袱,一天天拖延搬入旅館的日期。
由于作坊裡充滿古樸的風習,所以盡
他是她所詛咒的人,她恨他。
每天她想的都是這些。
如今卻終身成了他的奴隸。
他是靠什麼制服她的呢?用什麼恫吓她順從,而她便屈服了,滿足他的欲望,用毫不掩飾的羞恥的顫抖讓他快活?莫非因為地位的差異,媽媽在錢财上對他的依賴,他善于恫吓她拉拉?不是,都不是。
這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不是她受他支配,而是他受她支配。
難道她看不出來,他是怎樣因她而苦惱。
拉拉是無所畏懼的,良心是清白的。
假如她把這一切揭穿,可恥和害怕的應該是他。
然而問題就在這裡,因為她永遠不會那樣做。
她還沒有這麼卑鄙,還沒有科馬羅夫斯基對待下屬和弱者的那股狠勁。
這就是他和她的區别。
因此,她也就越發感到周圍生活的可怕。
生活中什麼讓她震驚?是雷鳴,還是閃電?不,是側目而視和低聲诽謗。
到處都是詭計和模棱兩可的話。
每一根線都像蛛絲一樣,一扯,線使斷了,但要想掙脫這個網,隻能被它纏得更緊。
卑鄙而怯懦的人反而統治了強者。
她也曾經自問:如果她是已婚婦女,會有什麼不同?她開始求助于詭辯。
有時,絕望的憂郁控制了她。
他又是多麼不知羞恥地匍匐在她腳下哀求:“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
想想看,我和你做了些什麼呀。
你正在沿着陡坡向下滑。
讓我們向你母親承認了吧。
我娶你。
” 他哭着,堅持着,好像她争辯着并不同意似的。
不過這隻是空話,拉拉甚至懶得聽他這套悲劇式的空話了。
可是他繼續帶着披着長面紗的她到那家可怕的餐館的單獨的房間裡去。
侍者和顧客目送着她,他們的眼光似乎要把她剝個精光。
她隻能自問:“難道人們相愛,就要受屈辱嗎?” 有一次她做了一個夢:她被埋在土裡,外面剩下的隻有左肋、左肩和右腳掌;從她左邊的Rx房裡長出了一叢草,而人們在地上歌唱着《黑眼睛和白Rx房》和《别讓瑪莎過小溪》。
拉拉并不信奉宗教,也不相信那些教堂儀式。
但為了承受生活的重壓,有時也需要某種内在音樂的陪伴。
這種音樂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自己譜寫的。
它是上帝關于生命的箴言,拉拉到教堂正是去哭他。
十二月初的一天,拉拉的心情就像《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
她跑去禱告時的感覺,似乎腳下的大地随時都會裂開,教堂的穹頂随時都會崩塌。
活該。
讓一切都完結吧。
可惜她帶了奧莉妮·傑明哪這個話匣子。
“看,那是普羅夫·阿法納西耶維奇。
”奧莉妞對着她耳朵悄悄說。
“噓,别講話。
哪個普羅夫·阿法納西耶維奇?” “普洛夫·阿法納西耶維奇·索科洛夫,我的堂叔父。
正在讀經文的那個。
” “嗅,你說的是那個誦經土,季韋爾辛家的親戚。
噓,别作聲。
别打攪我吧。
” 她們進來的時候,儀式剛剛開始。
人們在唱贊美詩:“贊美我主,我的靈魂,以我所有,贊主聖名。
” 教堂裡顯得空蕩蕩的,四處響起回聲。
隻有前邊擠着一群做禱告的人。
這幢房子是新建的,不帶顔色的窗玻璃不能使積雪的灰色小巷和往來的行人增添色彩。
這扇窗前站着教堂長老,不顧正在進行的祈禱,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對一個呆傻耳聾的乞丐開導着什麼,他的聲音像那扇窗和窗外的小巷一樣呆闆而平淡。
拉拉手裡摸着幾枚銅币,慢慢繞過祈禱的人,到門口替自己和奧莉妮領取蠟燭,然後小心翼翼地免得碰撞任何人,回到後邊。
這時普羅夫·阿法納西耶維奇已經急促地念完九段經文,仿佛在念一篇大家早已熟悉的東西。
“祝福吧,心靈空虛的人……祝福吧,痛哭失聲的人……祝福吧,渴望并追求真理的人……” 拉拉走着,打了一個冷戰,停了下來。
這說的就是她。
他說:受踐踏的人的命運是值得羨慕的。
他們關于自己有許多話可以訴說。
他們的前途是無量的。
他就是這麼認為的。
這是基督的意思。
正值普雷斯尼亞區武裝起義的日子。
他們恰好住在起義區。
在離他們幾步遠的特維爾街上築起了街壘,從旅館的窗口就可以看到。
人們從院子裡用桶提水澆街壘,為的是把構築街壘用的石頭和廢鐵凍在一起。
隔壁院子裡是義勇隊員集合點,有些像救護站和食品供應點。
有兩個男孩子到那兒去。
這兩個人拉拉都認識。
一個是娜佳的朋友尼卡·杜多羅夫,拉拉就是在前者家裡認識他的。
他的性格同拉拉相似——耿直,孤傲,不愛講話。
他和拉拉相似,引不起她的興趣。
另一個是職業中學學生安季波夫,住在奧莉妮·傑明娜外祖母季韋爾辛老太太家裡。
拉拉到馬爾法·加夫裡洛夫娜家裡去的時候已經覺察出她對這男孩子産生的影響。
帕沙·安季波夫還沒有失掉童稚的純樸,毫不掩飾她的到來帶給他的快樂,仿佛拉拉是夏季的一片小白排林,地上遍布着清新的小草,天空飄蕩着如絮的白雲,所以對她用不着掩飾牛犢似的又蹦又跳的狂喜,更用不着擔心别人譏笑。
拉拉剛剛一發現自己對他産生的影響,便不自覺地開始利用了這種影響。
不過,過了好幾年之後,在他們交往的後期,她才更加認真地把握住他那溫順的性格。
那時,帕圖利亞已經知道自己發狂地愛着她,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經别無選擇了。
這兩個男孩子正玩着一種最可怕的、成年人的遊戲,戰争的遊戲,而且參加這種遊戲的人不是被絞死便是被流放。
可是他們頭上戴的長耳風帽還從後面紮着結子,清楚地表明他們不過還是兩個孩子,還都受着父母的管教。
拉拉像是大人看待小孩子那樣看着他們。
在他們危險的娛樂中有一種天真無邪的味道。
其他的一切也都烙上了這種痕迹。
冬天的寒冷的黃昏似乎泛起一層黑色的濃重的霜;還有這灰藍色的庭院以及對面孩子們躲藏的那幢房屋。
而主要的是從那兒不斷傳來的手槍射擊聲。
“男孩子們在開槍。
”拉拉想道。
她想的已經不僅是尼卡和帕圖利亞了,而是開槍射擊的整個城市。
“兩個誠實的好孩子,”她想道,“正因為是好孩子,所以才開槍。
” 聽說可能要向街壘射擊,而且她們的房子有危險。
但這個時候再考慮搬到莫斯科另一個區的熟人家裡去已經太遲了,因為這個區已然被包圍。
隻能在這包圍圈附近找個角落,于是她們想起了“黑山”旅館。
原來最先想到這裡的并不隻是她們。
旅館已經住滿了人,同她們處境相同的人還有很多。
隻是因為她們算是老主顧,所以才答應把她們安頓在被眼間裡。
皮箱太惹眼,于是她們把最必需的東西包成了三個包袱,一天天拖延搬入旅館的日期。
由于作坊裡充滿古樸的風習,所以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