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帶雕像房子的對面-1
關燈
小
中
大
“走着來的。
” “走的是公路?” “一半是公路,一半沿鐵路線。
多少列火車被雪埋住了!什麼樣的都有,豪華的啦,特快的啦,都有。
” “剪完這一點就完了。
這兒再去一點,好啦。
為了辦家務事?” “哪兒來的家務事!為了先前信用合作社聯盟的事。
我是外埠視察員。
派我到各地視察。
天曉得都到過什麼地方。
困在東西伯利亞了。
怎麼也回不來。
沒有火車呀。
隻好徒步行走,别提多苦啦。
走了一個半月。
我見過的事講一輩子也講不完。
” “也用不着講。
我教您長點心眼。
現在先等等。
給您鏡子。
把手從白罩單裡伸出來,接住它。
欣賞欣賞自己。
喂,怎麼樣?” “我覺得剪得太少。
還可以剪短點。
” “那樣就流不起頭來了。
我對您說,現在可什麼都别說。
現在最好對什麼都沉默。
像信用合作社、豪華火車被雪埋住、檢查員和監察員這些話,最好統統忘掉。
您說這些話要倒黴的!這不合時宜。
您最好說您是大夫或教師。
先把胡子剪短,再刮幹淨。
咱們擦上肥皂,喀嗓喀呼一刮,年輕十年。
我去打開水,燒點水。
” “這女人是誰呀?”她出去的時候醫生想。
“我有一種感覺,仿佛我們之間會有共同點似的。
我得弄清她是誰。
是否見過或者聽說過她。
也許她使我想起别人來。
可真見鬼,到底是誰呢?” 女裁縫回來了。
“咱們現在刮胡子吧。
對啦,永遠也别多說話。
這是永恒的真理。
說話是白銀,沉默才是黃金呢。
什麼免費火車和信用合作社都别說。
頂好編造點什麼,比如大夫或教師。
把您見過的一切都擱在心裡。
這年頭您還想向誰炫耀?刮得疼不疼?” “有點疼。
” “剃須刀不快,我也知道。
忍一忍,親愛的。
不這樣不行。
長得太長了,發硬了,皮膚不習慣了。
是啊,這年頭見過的場面沒什麼可炫耀的。
人人都長心眼啦。
我們也吃了不少苦。
那幫土匪什麼沒幹過!搶劫、殺人、綁人、搜捕人。
比如,有個小暴君,伊斯蘭教徒,不喜歡一位中尉。
他讓士兵埋伏在克拉普利斯基住宅對面的樹林子裡,解除了他的武裝,把他押到拉茲維利耶去。
拉茲維利耶那時跟現在的省肅反委員會一樣,是執行死刑的地方。
您幹嗎搖頭呀?刮疼了?我知道,親愛的,我知道。
一點辦法也沒有。
需要一直刮到頭發根,可頭發硬得像豬鬃。
那種地方。
妻子歇斯底裡大發作。
那個中尉的妻子。
科利亞!我的科利亞!直接找最高長官。
直接找最高長官不過說說罷了。
誰放她進去。
找人求情。
隔壁那條街上住着一個女人,她能見最高長官,替所有人說情。
隻有一個人心腸慈善,富有同情心,别人都不能同他比。
他就是加利烏林将軍。
而到處都是私刑、殘暴和嫉妒的悲劇。
跟西班牙小說裡寫的一樣。
” “她說的是拉拉。
”醫生猜想,但由于謹慎沒作聲,也沒詳細詢問。
“當她說‘跟西班牙小說裡寫的一樣’的時候,又非常像一個人。
特别是她所說的這句不恰當的話。
” “現在當然完全是另一碼事了。
不錯,現在偵查、審訊、槍決也多得到處都是。
但在觀念上完全不同。
首先,政權是新的。
他們剛剛執政,還沒入門。
其次,不論怎麼說,他們為的是老百姓,他們的力量也就在這兒。
算上我,我fIJ一共姐妹四個,都是勞動者。
我們自然傾向布爾什維克。
一個姐姐死了,她生前嫁給了政治犯。
她丈夫在當地一家工廠裡當管事的。
他們的兒子,我的外甥,是當地農民起義者的首領,可以說是個有名氣的人。
” “原來如此!”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恍然大悟。
“這是利韋裡的姨媽,當地的笑柄,米庫利欽的小姨子,理發師,裁縫,鐵路上的扳道員,赫赫有名的多面手。
可我還照樣不吭聲,别讓她認出我來。
” “外甥從小就向往人民。
在父親那兒的時候,在工人當中長大。
您也許聽到過瓦雷金諾的工廠吧?哎呀,瞧咱們幹了什麼事!我真是個沒記性的傻瓜。
半個下巴刮光了,半個沒刮。
都是說話走了神。
您看什麼呢,怎麼不提醒我?臉上的肥皂幹了。
我去熱水,水涼了。
” 通采娃回來後,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問道: “瓦雷金諾不是個安全的偏僻地方嗎?到處是密林,任何動亂都波及不到那裡。
” “要說安全看怎麼說了。
這些密林也許比我們遭災遭得還厲害。
~夥帶槍的人從瓦雷金諾經過,不知是哪邊的人。
說的不是咱們這兒的話。
把一家家的人趕到街上,統統槍斃。
走的時候也沒說過一句難聽的話。
倒在雪地上沒人收的屍體現在還躺在那兒呢。
是冬天發生的事。
您怎麼老抽搐?我差點割破了您的喉嚨。
” “您剛才說過您的姐夫是瓦雷金諾的住戶。
他也沒逃過這場慘禍吧?” “不,怎麼會呢,上帝是仁慈的。
他同他妻子及時逃脫了。
同他第二個妻子。
不知他們在什麼地方,但确實脫險了。
還有從莫斯科來的一家人。
他們離開得更早。
年紀輕的男人,醫生,一家之主,失蹤了。
可什麼叫失蹤?說他失蹤,隻是免得家裡人傷心罷了。
實際上他必定死了,被打死了。
找呀,找呀,可沒找到。
這時另一個男人,年紀大的那個,被召回莫斯科。
他是農業教授。
我聽說是政府召回的。
他們在白軍再次占領尤裡亞金之前經過這裡。
您又犯老毛病了,親愛的同志。
要是在剃須刀底下動彈、抽搐,顧客準會被割傷。
您可真是一位難伺候的顧客呀!” “這麼說他們在莫斯科了!” “在莫斯科了!在莫斯科了!”他第三次沿着生鐵樓梯往上爬的時候,每邁一步都從心裡發出這樣的回聲
” “走的是公路?” “一半是公路,一半沿鐵路線。
多少列火車被雪埋住了!什麼樣的都有,豪華的啦,特快的啦,都有。
” “剪完這一點就完了。
這兒再去一點,好啦。
為了辦家務事?” “哪兒來的家務事!為了先前信用合作社聯盟的事。
我是外埠視察員。
派我到各地視察。
天曉得都到過什麼地方。
困在東西伯利亞了。
怎麼也回不來。
沒有火車呀。
隻好徒步行走,别提多苦啦。
走了一個半月。
我見過的事講一輩子也講不完。
” “也用不着講。
我教您長點心眼。
現在先等等。
給您鏡子。
把手從白罩單裡伸出來,接住它。
欣賞欣賞自己。
喂,怎麼樣?” “我覺得剪得太少。
還可以剪短點。
” “那樣就流不起頭來了。
我對您說,現在可什麼都别說。
現在最好對什麼都沉默。
像信用合作社、豪華火車被雪埋住、檢查員和監察員這些話,最好統統忘掉。
您說這些話要倒黴的!這不合時宜。
您最好說您是大夫或教師。
先把胡子剪短,再刮幹淨。
咱們擦上肥皂,喀嗓喀呼一刮,年輕十年。
我去打開水,燒點水。
” “這女人是誰呀?”她出去的時候醫生想。
“我有一種感覺,仿佛我們之間會有共同點似的。
我得弄清她是誰。
是否見過或者聽說過她。
也許她使我想起别人來。
可真見鬼,到底是誰呢?” 女裁縫回來了。
“咱們現在刮胡子吧。
對啦,永遠也别多說話。
這是永恒的真理。
說話是白銀,沉默才是黃金呢。
什麼免費火車和信用合作社都别說。
頂好編造點什麼,比如大夫或教師。
把您見過的一切都擱在心裡。
這年頭您還想向誰炫耀?刮得疼不疼?” “有點疼。
” “剃須刀不快,我也知道。
忍一忍,親愛的。
不這樣不行。
長得太長了,發硬了,皮膚不習慣了。
是啊,這年頭見過的場面沒什麼可炫耀的。
人人都長心眼啦。
我們也吃了不少苦。
那幫土匪什麼沒幹過!搶劫、殺人、綁人、搜捕人。
比如,有個小暴君,伊斯蘭教徒,不喜歡一位中尉。
他讓士兵埋伏在克拉普利斯基住宅對面的樹林子裡,解除了他的武裝,把他押到拉茲維利耶去。
拉茲維利耶那時跟現在的省肅反委員會一樣,是執行死刑的地方。
您幹嗎搖頭呀?刮疼了?我知道,親愛的,我知道。
一點辦法也沒有。
需要一直刮到頭發根,可頭發硬得像豬鬃。
那種地方。
妻子歇斯底裡大發作。
那個中尉的妻子。
科利亞!我的科利亞!直接找最高長官。
直接找最高長官不過說說罷了。
誰放她進去。
找人求情。
隔壁那條街上住着一個女人,她能見最高長官,替所有人說情。
隻有一個人心腸慈善,富有同情心,别人都不能同他比。
他就是加利烏林将軍。
而到處都是私刑、殘暴和嫉妒的悲劇。
跟西班牙小說裡寫的一樣。
” “她說的是拉拉。
”醫生猜想,但由于謹慎沒作聲,也沒詳細詢問。
“當她說‘跟西班牙小說裡寫的一樣’的時候,又非常像一個人。
特别是她所說的這句不恰當的話。
” “現在當然完全是另一碼事了。
不錯,現在偵查、審訊、槍決也多得到處都是。
但在觀念上完全不同。
首先,政權是新的。
他們剛剛執政,還沒入門。
其次,不論怎麼說,他們為的是老百姓,他們的力量也就在這兒。
算上我,我fIJ一共姐妹四個,都是勞動者。
我們自然傾向布爾什維克。
一個姐姐死了,她生前嫁給了政治犯。
她丈夫在當地一家工廠裡當管事的。
他們的兒子,我的外甥,是當地農民起義者的首領,可以說是個有名氣的人。
” “原來如此!”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恍然大悟。
“這是利韋裡的姨媽,當地的笑柄,米庫利欽的小姨子,理發師,裁縫,鐵路上的扳道員,赫赫有名的多面手。
可我還照樣不吭聲,别讓她認出我來。
” “外甥從小就向往人民。
在父親那兒的時候,在工人當中長大。
您也許聽到過瓦雷金諾的工廠吧?哎呀,瞧咱們幹了什麼事!我真是個沒記性的傻瓜。
半個下巴刮光了,半個沒刮。
都是說話走了神。
您看什麼呢,怎麼不提醒我?臉上的肥皂幹了。
我去熱水,水涼了。
” 通采娃回來後,尤裡·安德烈耶維奇問道: “瓦雷金諾不是個安全的偏僻地方嗎?到處是密林,任何動亂都波及不到那裡。
” “要說安全看怎麼說了。
這些密林也許比我們遭災遭得還厲害。
~夥帶槍的人從瓦雷金諾經過,不知是哪邊的人。
說的不是咱們這兒的話。
把一家家的人趕到街上,統統槍斃。
走的時候也沒說過一句難聽的話。
倒在雪地上沒人收的屍體現在還躺在那兒呢。
是冬天發生的事。
您怎麼老抽搐?我差點割破了您的喉嚨。
” “您剛才說過您的姐夫是瓦雷金諾的住戶。
他也沒逃過這場慘禍吧?” “不,怎麼會呢,上帝是仁慈的。
他同他妻子及時逃脫了。
同他第二個妻子。
不知他們在什麼地方,但确實脫險了。
還有從莫斯科來的一家人。
他們離開得更早。
年紀輕的男人,醫生,一家之主,失蹤了。
可什麼叫失蹤?說他失蹤,隻是免得家裡人傷心罷了。
實際上他必定死了,被打死了。
找呀,找呀,可沒找到。
這時另一個男人,年紀大的那個,被召回莫斯科。
他是農業教授。
我聽說是政府召回的。
他們在白軍再次占領尤裡亞金之前經過這裡。
您又犯老毛病了,親愛的同志。
要是在剃須刀底下動彈、抽搐,顧客準會被割傷。
您可真是一位難伺候的顧客呀!” “這麼說他們在莫斯科了!” “在莫斯科了!在莫斯科了!”他第三次沿着生鐵樓梯往上爬的時候,每邁一步都從心裡發出這樣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