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4

關燈
挺滿意,因為結果如此圓滿,隐私沒有暴露,服毒的也沒死。

     尤拉死死地盯着他們。

    他從誰也看不見的昏暗中不轉眼地望着燈光照亮的地方。

    姑娘屈從的情景顯得不可思議的神秘而又厚顔無恥的露骨。

    他心裡充滿矛盾的感情。

    尤拉的感情被這些從未體驗過的力量揪成一團。

     這也就是他同米沙和東尼娜一直不斷熱烈争論的、并稱之為什麼也說明不了的庸俗的那種東西,就是那種即使他們驚恐又吸引他們的東西,在安全距離内口頭上容易對付的東西。

    而現在出現在尤拉眼前的正是這種絕對物質的、模糊的力量,既是毫無憐憫的毀壞性的,又是哀怨并且求助的。

    他們的童稚哲學到哪兒去了?尤拉現在該怎麼辦? “你知道這個人是難嗎?”他們走出門外以後米沙問道。

    尤拉隻顧想自己的心事,沒有回答。

     “這就是教會你父親喝酒并害死他的那個人。

    記得嗎,在火車上,我對你講過。

    ” 尤拉想的是那個姑娘和未來,而不是父親和過去。

    開始他甚至沒弄明白米沙說的是什麼。

    在嚴寒的天氣裡無法交談。

     “凍壞了吧,謝苗?”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問了一句。

    他們坐上車走了。

     斯文季茨基家的聖誕晚會 那年冬天,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送給安娜·伊萬諾夫娜一個老式的衣櫃。

    他是偶然買到手的。

    這隻黑檀木衣櫃非常大,整個搬動的話,哪個門都進不去。

    這是拆開運來的,一部分一部分搬進屋子裡,接着就考慮把它擺在什麼地方。

    樓下客廳最寬敞,木過擺在那兒用起來不方便,樓上又擠,擺不下。

    最後還是把主人夫婦卧室門内樓梯口的東西搬開,把衣櫃擺在那裡。

     把衣櫃拼裝起來的是掃院子的仆人馬克爾。

    他把自己六歲的女兒馬林娜也帶來了。

    有人給了馬林娜一根大麥芽律糖。

    她鼻子呼味呼墟地舔着律糖和沾滿口水的細細的小指頭,一面皺着眉頭看父親幹活。

     有一陣子活兒幹得挺順利。

    安娜·伊萬諾夫娜眼看着櫃子漸漸裝起來。

    等到隻剩下裝櫃頂的時候,她忽然心血來潮,想給馬克爾幫個忙。

    她踩到離地很高的櫃底上,可是身子一晃,碰上了隻靠樣頭連住的一塊側闆。

    馬克爾暫時捆住櫃壁的繩扣散開了。

    随着櫃闆轟然倒地的聲音,安娜·伊萬諾夫娜也仰面朝天跌下來,摔疼了身子。

     “哎呀,太太,”馬克爾說着,朝她奔過去,“您這是何苦來,我的好太太。

    沒傷着骨頭吧?您快摸摸。

    要緊的是骨頭,皮肉倒不算什麼,可以再長,俗話說,皮肉不過是讓太太們圖個好看。

    别嚎了,沒心肝的東西!”他罵起哭嚎的馬琳卡來。

    “擦幹淨鼻涕,找你媽去。

    唉,太太,難道沒有您我就裝不上這個衣櫃?您準是想,我隻不過是個掃院子的,其實,說正經的,我們都是幹木工的材料,幹過木工活兒。

    興許您不信,就是這些家具,什麼櫃子啦,食品櫥啦,打我們手裡一過才這麼油光瓦亮的;再不就是那些細木料活兒,什麼紅木的、胡桃木的,都是我們幹的。

    還可以打個比方說,早先也有人給我提過好幾門親事,全是體面人家的姑娘,請您原諒我這麼說,都從眼皮子底下溜過去了。

    全都是因為我好喝酒,還非得勁兒大的不可。

    ” 馬克爾推過一把扶手椅,扶着安娜·伊萬諾夫娜坐下。

    她哼哼卿卿地揉着摔疼的地方。

    馬克爾重新組裝碰散了的櫃子。

    上好項後,他說:“行啦,現在就差上櫃門了,您就是送去展覽都行。

    ” 安娜·伊萬諾夫娜不喜歡這衣櫃,它那樣式和大小都很像靈櫃台或者皇陵,使她産生一種迷信的恐懼。

    她管這衣櫃叫“阿斯科裡德陵”,實際上她指的是奧列格的坐騎,也就是隻會給自己主人帶來死亡的那種東西。

    安娜·伊萬諾夫娜是個胡亂讀過不少書的女人,在這裡她把兩個有關聯的概念弄混了。

     自從跌了一跤之後,安娜·伊萬諾夫娜肺病的征兆開始顯露出來。

     一九—0年十一月的整整一個月,安娜·伊萬諾夫娜卧床不起。

    她得了肺炎。

     翌年春天,尤拉、米沙·戈爾東和東尼娜将分别在大學和高等女子學校畢業。

    尤拉将是醫學士,東尼娜是法學士,米沙是哲學系的語言學土。

     在尤拉的心靈裡,一切都被攪亂、被颠倒了,一切都是非常獨特的——他的觀點、習慣和禀賦。

    他極端敏感,他的見解之新穎是無法描述的。

     不管藝術和曆史對他有多大的吸引力,尤拉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時并未躊躇。

    他覺得,正如天賦的樂觀或者生就的郁悶不能成為一種職業一樣,藝術在這個意義上也難完成它的使命。

    他感興趣的是物理學和自然科學,認為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從事對公衆有益的工作。

    就這樣,他選擇了醫學。

     四年前還在讀一年級的時候,他在大學的地下室裡作了整整一學期的屍體解剖。

    他經常沿着一道曲折的扶梯下到地下室裡。

    頭發蓬松的大學生幾個人一起或是單獨一個人呆在解剖室的深處。

    有的一面翻看封面快磨破的教科書,一面默記着什麼,身邊堆放着骨骼;有的在角落裡不聲不響地作解剖;也有的在談話,開玩笑,追趕在停屍間石闆上逃竄的老鼠。

    在這半明半暗的解剖室裡,那些身份不明的赤裸裸的屍體,年輕的自殺者,幾具保存得很好、尚未腐爛的溺水的女屍,像磷火那樣刺目。

    注射過明礬的屍體顯得很年輕,造成肢體豐滿的假象。

    屍體被剖開、支解和制成标本,但即便分成多少段,人體的美仍然不變,因此,當一具美人的屍體被粗野地扔到鍍鋅桌上的時候,仍然能引起人們的贊賞,他們并且把這種贊賞移到她被切下來的手臂或手上。

    地下室裡彌漫着福爾馬林和石炭酸的氣味,從那些直挺挺的屍體的不可知的命運直到盤踞在這裡的生與死的奧秘,到處都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仿佛這裡就是奧秘之家,它的大本營。

     這種奧秘的聲音壓倒其餘的一切,折磨尤拉,妨礙他解剖屍體。

    可是生活當中還有許多事同樣妨礙他。

    對此他已經習以為常,讓他分心的幹擾并沒使他不安。

     尤拉善于思考而更善于寫作。

    還在中學的時候,他就曾幻想過寫散文,寫一本傳記體的書,書中就像埋藏炸藥似的把他所見到的并經過反思的事情當中感觸最深的東西加進去。

    但寫這本書他還嫌過于年輕,于是便用詩來代替,猶如畫家一生都在為一幅深思熟慮的巨作勾畫草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