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

關燈
第二十六回涪陵公兵進邵武 卻說涪陵既得撫州,駐軍建昌,遂遣張懷亮、馬遇樂,并新降查士珩、馬晉臣等,分頭攻拔會昌、石城、甯都,未下州縣,遂達揭陽,以通閩廣。

    一日,馬遇陽引史進來見,涪陵迎入帳中。

    史進拜伏于地,曰:“史進今日有主矣。

    ”涪陵挽起賜坐,寒喧畢,史進遂将南安版圖呈上。

    涪陵驚曰:“将軍已得南安乎?是何神助,如此其速?”史進備陳糾合拓跋琳,襲取南安方略。

    涪陵大喜,手撫其臂曰:“得将軍,大宋有光矣。

    ”即遣皇甫-去撫慰南安三關等處,以馮道南知府事,三關将士皆有犒賞。

    史進随軍聽用,署右先鋒之職。

    史進聞長甯未下,願領兵去取長甯,涪陵許之。

    忽報有吉安太守公子,遣使納降。

     涪陵怪而問之,則太守姓長孫,名軌,其子名如意。

    如意狎昵比匪,與諸惡少時同卧起。

    日遊廛市,太守屢戒不從,怒加鞭撻。

    母氏梁夫人,曲為庇護,與太守往往反目。

    公子如意,益無忌憚,或朝出而暮返,或一出而不歸。

    民婦有貌美者,辄思染指。

    人家有一花一木,可供賞玩者,皆抉牆撤屋,取之而去。

     厮仆倚勢貪橫,人皆苦之。

    縣尹佐貳徇情,匿不以聞。

    故太守署内,綱紀益發不振,梁氏愈縱,如意益橫。

    所謂世祿之家,鮮克由禮,良可歎也。

    如意好佩鹑,不惜百金,市一俊鹑,錦衣健翮,系以金鈴,行止所在,鹑皆從之。

     一日遊至城南淩波亭,如意科頭箕踞,于亭上俯瞰江流。

     空中飛過秦吉了數頭,啁哳有聲。

    如意所佩鹑,振翼疾飛逐去。

     豈知秦吉了出自南中,黃冠紅頭,耳聰心意,舌巧能言。

    錦鹑身帶金鈴,逐之不上,從空落下。

    正當縣南汪涯鐵十字處,為民家一犬,嗾之立斃。

    如意一見,槌胸大哭,若喪父母。

    一時惡奴厮仆等扭其人至,榜掠無完膚,複交縣尹治罪。

    如意被發号泣,跣足入廬陵衙中,縣尹設詞安慰。

    如意堅執,請破家償金,誅民抵鹑,縣尹無可如何,含糊問過,命且監下。

    誰知此人傷重,當晚斃于獄中。

    縣尹謂此人已死,如意當無言矣,遂置不問。

    民家冤屈無伸,人人傳說,皆謂今後家家不再喂犬矣。

     當時吉安合當有事,縣令告滿離任,繼者正是錢塘葛天民。

    下車一聞其事,大怒,即捕惡奴一人,杖殺之。

    據情以報太守。

     太守如夢初覺,将如意痛加斥責。

    梁夫人方欲開口,太守罵曰:“骨肉事小,官方事大。

    有玷官方,恐骨肉亦将難保矣!”梁氏語塞。

    太守因即禁锢如意,不許出署。

    梁氏暗縱之去,女口意深恨葛令,諸狎客複慫恿之,遂出一策,願獻吉安自為内應,城下時殺了葛令,可報此仇。

     一日,背父潛逃,親至建昌納款。

    涪陵聞之,大怒曰:“叛君父者不忠不孝,莫謂區區吉安一縣,即全奉豫章,趙某亦不受此奸命,被天下非笑也。

    ”立命逐出。

    諸将請曰:“如意固屬非義,機會亦不可失也。

    ”涪陵曰:“子父不奸之謂禮,守命共時之謂信。

    管仲尚能以此相齊,諸公獨不能以此相某乎?古人言:‘行一不義,而得天下,不為’。

    況區區一吉安,獨無他策以下之乎?”諸将惶恐而退。

    卻說葛天民已知如意叛父獻款,私往建昌,笑曰:“此呆孺子耳,不惟無功,且将被斥。

    ”遂故作倉皇之狀,禀知太守,以探其意。

    果然長孫軌驚得手足無措,一面令人守城;一面入内尋梁氏大罵。

    睜目切齒,氣填胸臆,口中說不出字,直奮老拳,迎面欲打。

    猶未下手,梁氏竟先批其頰,一把扭住,拔落髭須無數。

    太守拽足拽手,未及扳着梁氏,而滿面血迹,已皆梁氏指爪之痕。

    幕客門役等亦驚慌無措,齊為勸解,方始丢手。

    葛令在外衙袖手冷笑不止。

     太守此時,不便升堂理事,令葛令請萬戶推官都監等商議守城。

     又委三衙等點查戶口,以防奸細。

    城中出入,密加盤诘。

    又令人役,拆毀城外民居。

    許多吩咐,一時傳出,葛令徐禀曰:“不勞張皇,吉安高枕無憂。

    ”太守問何意,葛令曰:“鄭公子華之事,府祖所知也。

    故宋興複之兵,豈受奸命?”太守頓悟。

     後聞如意,果然被斥,逃去不歸。

    密捕狎客等,亦不知去向,方始放心。

     且說涪陵在建昌,不問吉安,命将鎮守各處,整饬人馬,擇日起行。

    沿嶺直過閩中,先打邵武。

    拓跋琳在上梧關聞之,亦以兵來會合,于卧佛岩住。

    卧佛岩者,相傳昔日有頭陀卧于石上,七日不去,遂坐化于此,故名。

    路皆險惡。

    幸得拓跋琳熟谙此處路徑,履險如夷。

    涪陵勞慰備至。

    拓跋琳曰:“前去五十裡,有飛狐嶺,連控隘道。

    再去三十裡,杉關嶺,一連江西新城縣界,一接福建光澤縣界,乃二省交界處所。

    邵武路重鎮也,殿下不可不防。

    ”涪陵深然之,命諸将量敵而進。

    不一會,果見一嶺,-岩峭壁,連雲摩天。

    隘口上有藍旗招展。

    涪陵曰:“此飛狐嶺也。

    ”前哨乃劉瑛為正先鋒,史進副之,一至嶺下。

    史進勒兵讨戰,元兵萬戶龍從雲出馬,十餘合,被史進一槍刺死。

    劉瑛督兵攻殺,元兵退走。

    遂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