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
關燈
小
中
大
種形狀,受無量布苦,蓋不如是,不足蔽其辜。
”誠大喜曰:“地獄乃不常有,而亦不常無,所謂無常也。
”又問:“二卿主者為誰?”二女曰:“女子最重者守貞,一有不貞,則無處而非約束。
妾二人貞魂,獨往獨來,即阿姆坤英夫人,亦不拘也。
”誠曰:“二卿樂生乎?樂死乎?二女曰:“生來死往,豈有往而不來之理?然與其不順而生,甯死而得其安也。
”誠笑曰:“二卿甚樂其死,能攜吾一遊乎?”二女曰:“然則君好死而惡生也。
”誠笑曰:“不然,卿輩芳澤伊迩,猶之購十二金钗圖,作一銷魂窟,甯不春宵一刻千金值乎?”二女子掩口笑曰:“郎君辭亵矣,幽魅之氣,不足以奉巾栉,将報君者,反害君矣,願訂文字交結再生緣,可也?”誠聞言,爽然若失,斂容起敬曰:“料得也應憐宋玉。
”二女齊聲曰:“肯教容易見文君?”既而曰:“今夕之遇,不可無詞,以記其事。
”紫绡女子沈-琴遂首唱雲:羅襪無塵悄訪君,西窗剪燭共論文。
癡情縱有高唐夢,不作巫山一段雲。
綠衣女子倩桃亦雲:夜雨春郊點翠钿,短歌唱罷冥冥天。
感君高誼托華表,化鶴來歸訂夙緣。
上官誠細味詩詞,怅然久之,亦奮筆書雲:良宵大好入芳叢,金屋徒勞撇夢中。
绛雪丹燒猶有待,元霜臼搗竟何功? 鞋尖彩鳳雙飛紫,袖底鴛鴦一撚紅。
咫尺藍橋增惆怅,偏将别恨惱文通。
二女子歎曰:“郎君情深,見于辭矣!然宜自保重,郎君固非紅樓選夢者流,而妾輩亦非紫陌尋春者比。
姊娣勉為之,則嬴台月暗,雙鳳可乘,銅雀春深,二喬重鎖。
妾與郎君,未必無人面桃花相映紅時也!”歎息一會,時曉雞三唱,逡巡辭去。
上官誠于邑者累日,忽一日見王四,引持黑索者數輩,洶洶而入。
誠方欲問之,不由分說,将鐵繩系頸而去。
誠如聞青天霹靂,倉皇失措,随至州署問之,始知為王四所告。
蓋王四所投汪姓,名向瑤,巨富而有二女。
一夕二女忽失去,汪治家,方嚴有法,婢仆不敢犯,自思并非私奔,決有妖異,即鳴于官。
高唐州刺史準案緝訪,汪歸家亦懸金賞購,四出密捕,正值王四投入,暗思行刺時見上官誠書室中,倏有二女子,适從何來? 非汪女而誰?乃言于汪,且出首告讦,将誠拘至,而刺史素重上官昆仲之為人,取鄰裡保結,俱無證驗。
王四所言,俱屬夢夢。
上官誠始将王四叛主行刺詐陷等情呈上,刺史大怒,将王四滿杖,囚于獄中,并責汪向瑤擅收叛奴,妄聽誣扳,上官誠始得無事。
且說汪向瑤素尚任俠,交遊甚廣,見刺史推尊上官,于已多不禮,遂大忿恨,日夜與俠客輩出謀,思相報複,無何?而二女得于上官誠别墅莊戶鄭氏之家,先是某日有一女觋,冒雨入汪之門,向瑤唾罵之,女觋有幻術,恚而攝去其女,寄于鄭,鄭懼禍出首,而觋已逃去,二女得歸。
汪向瑤曰:“欲控上官氏,不患無辭矣。
上官誠家世長厚,亦慮為莊戶所累,難免株連。
聞其兄樸,已為遼陽鎮參軍,将往省之,以避此案。
繼聞勞山敗績,逮京問罪,訛傳者遂言已坐覆軍極刑,家屬發邊衛安置。
”上官誠大驚,方欲逃去,既而曰:“嫂不可棄也!” 乃與嫂商議,買舟直竄淮南。
刑氏聞言,不勝惶恐,仆役聞之,一齊散去。
上官誠曰:“事急矣!且去聊城舅氏家少避,再行不遲,”正欲起身,忽見一人飛馬而至,誠暗思:必軍官也。
其人下馬,皇遽直入曰:“某砀山方連茹也,感上官先生,代任得歸,母病全愈,今聞被陷,家屬豈可坐以待罪?”上官誠急問何策,方連茹曰:“今日惟投宋一計可免,某亦有心久矣!”故連夜由間道八百餘裡至府,略酬前日信義。
上官誠急喚家人,多半逃盡,惟老仆王安居應聲而入,命收拾細軟物件,雇車乘馬,并刑氏嫂,直達徐州濠梁,由江右而去。
卻說上官樸消息,聞其放歸,急遣安居至故裡待之,恰好相遇,上官樸始知别後情事,亦以元室不獲大用,主仆二人,一同歸宋,至翔龍府,則家屬已由方連茹安置停妥。
上官誠已知樂昌縣,方連茹亦任連州州判,二人相見,促膝談心,以為士遇知已死也。
數日後引見涪陵王,涪陵王亦重其人,命判府事。
”誠大喜曰:“地獄乃不常有,而亦不常無,所謂無常也。
”又問:“二卿主者為誰?”二女曰:“女子最重者守貞,一有不貞,則無處而非約束。
妾二人貞魂,獨往獨來,即阿姆坤英夫人,亦不拘也。
”誠曰:“二卿樂生乎?樂死乎?二女曰:“生來死往,豈有往而不來之理?然與其不順而生,甯死而得其安也。
”誠笑曰:“二卿甚樂其死,能攜吾一遊乎?”二女曰:“然則君好死而惡生也。
”誠笑曰:“不然,卿輩芳澤伊迩,猶之購十二金钗圖,作一銷魂窟,甯不春宵一刻千金值乎?”二女子掩口笑曰:“郎君辭亵矣,幽魅之氣,不足以奉巾栉,将報君者,反害君矣,願訂文字交結再生緣,可也?”誠聞言,爽然若失,斂容起敬曰:“料得也應憐宋玉。
”二女齊聲曰:“肯教容易見文君?”既而曰:“今夕之遇,不可無詞,以記其事。
”紫绡女子沈-琴遂首唱雲:羅襪無塵悄訪君,西窗剪燭共論文。
癡情縱有高唐夢,不作巫山一段雲。
綠衣女子倩桃亦雲:夜雨春郊點翠钿,短歌唱罷冥冥天。
感君高誼托華表,化鶴來歸訂夙緣。
上官誠細味詩詞,怅然久之,亦奮筆書雲:良宵大好入芳叢,金屋徒勞撇夢中。
绛雪丹燒猶有待,元霜臼搗竟何功? 鞋尖彩鳳雙飛紫,袖底鴛鴦一撚紅。
咫尺藍橋增惆怅,偏将别恨惱文通。
二女子歎曰:“郎君情深,見于辭矣!然宜自保重,郎君固非紅樓選夢者流,而妾輩亦非紫陌尋春者比。
姊娣勉為之,則嬴台月暗,雙鳳可乘,銅雀春深,二喬重鎖。
妾與郎君,未必無人面桃花相映紅時也!”歎息一會,時曉雞三唱,逡巡辭去。
上官誠于邑者累日,忽一日見王四,引持黑索者數輩,洶洶而入。
誠方欲問之,不由分說,将鐵繩系頸而去。
誠如聞青天霹靂,倉皇失措,随至州署問之,始知為王四所告。
蓋王四所投汪姓,名向瑤,巨富而有二女。
一夕二女忽失去,汪治家,方嚴有法,婢仆不敢犯,自思并非私奔,決有妖異,即鳴于官。
高唐州刺史準案緝訪,汪歸家亦懸金賞購,四出密捕,正值王四投入,暗思行刺時見上官誠書室中,倏有二女子,适從何來? 非汪女而誰?乃言于汪,且出首告讦,将誠拘至,而刺史素重上官昆仲之為人,取鄰裡保結,俱無證驗。
王四所言,俱屬夢夢。
上官誠始将王四叛主行刺詐陷等情呈上,刺史大怒,将王四滿杖,囚于獄中,并責汪向瑤擅收叛奴,妄聽誣扳,上官誠始得無事。
且說汪向瑤素尚任俠,交遊甚廣,見刺史推尊上官,于已多不禮,遂大忿恨,日夜與俠客輩出謀,思相報複,無何?而二女得于上官誠别墅莊戶鄭氏之家,先是某日有一女觋,冒雨入汪之門,向瑤唾罵之,女觋有幻術,恚而攝去其女,寄于鄭,鄭懼禍出首,而觋已逃去,二女得歸。
汪向瑤曰:“欲控上官氏,不患無辭矣。
上官誠家世長厚,亦慮為莊戶所累,難免株連。
聞其兄樸,已為遼陽鎮參軍,将往省之,以避此案。
繼聞勞山敗績,逮京問罪,訛傳者遂言已坐覆軍極刑,家屬發邊衛安置。
”上官誠大驚,方欲逃去,既而曰:“嫂不可棄也!” 乃與嫂商議,買舟直竄淮南。
刑氏聞言,不勝惶恐,仆役聞之,一齊散去。
上官誠曰:“事急矣!且去聊城舅氏家少避,再行不遲,”正欲起身,忽見一人飛馬而至,誠暗思:必軍官也。
其人下馬,皇遽直入曰:“某砀山方連茹也,感上官先生,代任得歸,母病全愈,今聞被陷,家屬豈可坐以待罪?”上官誠急問何策,方連茹曰:“今日惟投宋一計可免,某亦有心久矣!”故連夜由間道八百餘裡至府,略酬前日信義。
上官誠急喚家人,多半逃盡,惟老仆王安居應聲而入,命收拾細軟物件,雇車乘馬,并刑氏嫂,直達徐州濠梁,由江右而去。
卻說上官樸消息,聞其放歸,急遣安居至故裡待之,恰好相遇,上官樸始知别後情事,亦以元室不獲大用,主仆二人,一同歸宋,至翔龍府,則家屬已由方連茹安置停妥。
上官誠已知樂昌縣,方連茹亦任連州州判,二人相見,促膝談心,以為士遇知已死也。
數日後引見涪陵王,涪陵王亦重其人,命判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