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

關燈
東;張懷亮率吳廣、王麟攻其北,電光閃爍,燈火照耀,如同白晝。

    幸城中有生力軍二萬有餘,守禦皆備,攻至三日,馬如龍巡至西域,偶被流矢所中,拔箭而死。

    太守姚映藩朝服望阙,仰藥自盡,其餘将佐,死者甚衆。

    關普靈知城已垂下,便撤開酉路一軍,張景略果然力不能支,令鈕師成、牟衍昌二将作頭隊,魏文通、鄢知節二将作二隊,自己斷後,棄城而走。

    不數裡,焦芳、史霸分兩翼殺出,牟衍昌措手不及,被史霸輕舒猿臂,活擒過馬。

    鈕師成舍命與焦芳厮殺,二隊魏文通、鄢知節亦至,焦芳不堤防,為鄢知節暗箭所傷,翻身下馬。

    鈕師成正欲舉槍,忽後面有人大呼看箭,乃劉瑛也。

    嶽坤随後上前,舞槍敵住,鈕師成已箭中左肘,宋兵已将焦芳救起。

    劉瑛、嶽坤截殺一陣,魏文通、鄢知節、鈕師成三将奪路而去。

    比張景略殺出城時,有寇複雷、韓搏虎二将所部齊至,張景略不敢貪戰,突陣而走。

    忽前面關普靈一軍攔住,景略命副将王豹出馬,不一合,被關普靈揮刀斬之。

    張景略随與交鋒,不三合大敗而走,關普靈放馬來追,大呼曰:“張景略,汝父張宏範,能滅宋室,今日天道好還,汝非沖霄之羽,料難出羅網也。

    ”景略尚率殘兵數千,舍命奔走,隻見先來誘敵之馬遇樂、楊孝伯、宇文廣、種世虎四将一齊排開人馬,阻定去路。

    後面關普靈亦相距不遠。

    景略情急智生,令從軍抛棄騾馬铠仗,器械财物,以餌宋師,果然軍士見了财物,皆争出搶奪。

    景略奮勇挺槍,又沖殺而去,四将緊緊追趕,直至南安大庚縣界,景略奔上梅嶺曰:“任汝窮追,今無奈我何矣?”蓋此嶺為五嶺之一,江右廣南,兩界之間,嶺上多植梅花,中通一徑,乃唐時曲江公張九齡所鑿。

    景略自謂登嶺,有險可恃。

    忽山坳中鑼聲鼓響,有嶽鎮、史進、傅突、虞凱、吳康五将引五百刀斧手,一齊湧出。

    時張景賂已身帶重傷,随身将佐死亡殆盡,軍士面面相觑,實不堪戰,景略見此光景,情知不免,歎曰:“吾命休矣!”勉強兜馬向前。

    宋将史進奮勇争先,挺槍便刺。

    馬遇樂等四将追兵亦到,緊緊圍定。

     嶽鎮、傅突四人,又左右夾攻。

    不一會,景略己血流被面,大呼曰:“天亡我也!”又北向泣曰:“臣力盡矣!”遂拔劍自刎。

    史進取了首級,衆将上前,争脔切之,盡降其衆。

    九将合兵,回至中途,遇關普靈引兵至,聞景略已死,一齊收兵。

    是役也,張景略喪師七萬有餘,死大将三十餘員,列将百餘員,免者鄢知節、鈕師成、魏文通,三人率裨将數員三萬餘衆,不敢徑過南安,由間道達臨江而歸。

    自此一戰,元兵聞宋師之名,皆膽落矣。

    時關普靈待兵屯城外,衆将齊入南雄,寇複雷等安輯軍民,整頓公廨,備接涪陵。

     次日,涪陵、燕超随至,諸将各上功畢,涪陵再三勞慰,急令皇甫悼出榜曉谕軍民,不用元政,仍行宋法,與民約定,秋毫無犯,問傷吊死,鳏寡孤獨,皆有赈恤,人心大悅。

    涪陵随設香案,書故宋列祖神主,用張景略首級祭告己畢,命史進鎮守南雄,傅突副之,以酬其功。

    保昌始興兩縣,官吏如故,劉知幾權府事,兵過韶州,以劉瑛、吳康留兵鎮之,乃回翔龍府。

    于是将士皆有推戴涪陵正位之意。

    涪陵恐廣南初定,人心未屬,辭以稍緩。

    燕超又與範國昌、種世龍等,再三勸進,且曰:“殿下固以讓為美德,然海内無主已久,将士血戰疆場,九死一生,猶無名号推翊,獨不灰将士之心乎?”涪陵不好推辭,始擇吉日,祭告天地,昭祀神祗,尚無宗廟,乃書一十八帝神主,先行禱告。

    即于翔龍府進爵為涪陵王;行省公署府第,改為翼天殿;論功行賞,大集文武,以範國昌為參政,兼少傅;種世龍、韓昭為左右丞;司馬肅、李穆為左右參議;皇甫-為贊善大夫;嶽燕超為武威大将軍,都部署;狄定國為武功大夫,行破虜将軍,兼防禦使;關普靈、寇複雷、高耀卿、韓靖夏、扈德威、馬遇樂、張懷亮、韓搏虎、劉瑛九人,俱骠騎将軍;白映雪為學士,知制诰;馬遇陽、劉-、宇文廣、楊孝伯、種世虎、斛律亢宗、拓跋琳、焦芳、牛-、張燕、史進、史霸、嶽鎮、狄勇、傅突等,授懷遠将軍;任天鵬、夏侯傑、嶽坤、吳廣、正磷、吳康、虞凱、洪時錦、李繼業、查土珩、馬晉臣、王方、庹靖、屈突申、廖雲、王彥、陳同等,俱武議大夫,兼都尉;侯長孺、葛天民、苗秀實、劉知兒、馮道南、長孫軌為資政大夫;耿進誠、宗夢弼、蘇伏威、韋蔚文為資治少卿;陸宣、陳暢、陳華為中丞;龐英、張昌、石雄、王遼、朱昶、朱升等為武功郎,大開帶藏,賞勞三軍,陣亡之家,俱有優恤,随征将士,死者另加封賜,一時翔龍府歡聲鼎沸,文武逐班拜舞謝恩畢,設宴大慶。

    時廣南已控六府一州五十七縣,惟高廉、瓊雷等四州,未入版圖。

    福建控三府一州二十一縣,江右控四府二十五縣,兼有茶陵一州,直抵衡湘。

    涪陵王乃加狄定國為副統制,鎮建昌府,當江右一面;高耀卿為留守司,鎮邵武路;韓靖夏為兵馬使,用重兵鎮杉關,二人當閩中一面;寇複雷為都監,率吳廣、王麟引兵三千,駐茶陵州,兼制桂嶺;而用牛-、張燕、馬晉臣三将,守北藏、上梧、蓬頭三關,遙應江右;斛律亢宗守福甯州,史霸守潮州,二将俱用重兵防海寇;韓搏虎鎮吉安,阻臨江一路;宇文廣、楊孝伯、拓跋琳三将守肇慶,防湘湖兵至;降将李繼業,加團練使,仍守漳州;王方已老,不作外任,調歸翔龍府,作金吾将軍。

    其餘各郡守,略加更移,如葛天民知翔龍府、侯長孺知韶州府、劉知幾知南雄府、馮道南知肇慶府、長孫軌知惠州府、陳暢知潮州府、李繼業兼知漳州府、蘇伏威知邵武府、宗夢弼知汀州府、耿進誠知建昌府、苗秀實知撫州府、陸宣知吉安府、群蔚文知南安府。

    其餘武将,俱分制險要,彈壓各處,以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