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錄 詩文補遺七十一篇
關燈
小
中
大
也,有得于石刻而無其腔,劉無言倚其聲歌之,音極清雅。
《邵氏聞見後錄》以此詞為李文饒迎神、送神二曲。
予遊秦,尚有能宛轉度之者。
或并為一曲,謂李太白作。
《許彥周詩話》亦作李衛公《步虛詞》。
○ 連理枝 二首 雪蓋宮樓閉,羅幕錯金翠。
鬥壓闌幹,香心澹薄,梅梢輕倚。
噴寶猊香燼麝煙濃,馥紅绡翠被。
○ 其二 淺畫雲垂帔,點滴昭陽淚。
咫隻宸居,君恩斷絕,似遙千裡。
望水晶簾外竹枝寒,守羊車未至。
上六首見禦定《全唐詩》。
○ 雜題四則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
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
○ 其二 夜來月下卧醒,花影零亂,滿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壺也。
○ 其三 樓虛月白,秋宇物化。
于斯憑闌,身勢飛動。
非把酒自忘,此興何極? ○ 其四 吾頭懵懵,試書此不能自辨,賀生為我讀之。
上四則見《龍江夢馀錄》。
○ 鶴鳴九臯 胎化呈仙質,長鳴在九臯。
排空散清唳,映日委霜毛。
萬裡思寥廓,千山望郁陶。
香凝光不見,風積韻彌高。
鳳侶攀何及,雞群思忽勞。
升天如有應,飛舞去蓬蒿。
○ 上清寶鼎詩 二首 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
咽服十二環,奄見仙人房。
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
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勸我穿绛縷,系作裙間珰。
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
隻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
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無複玻璃魂。
念此一脫灑,長嘯祭昆侖。
醉著鸾皇衣,星鬥俯可扪。
○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卧内嘗驅牛經堂下令妻加诘白亟以詩謝雲 素面倚欄鈎,嬌聲出外頭。
若非是織女,何得問牽年? ○ 桃源 二首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隻見桃花不見人。
○ 句一 焰随紅日遠,煙逐暮雲飛。
○ 句二 綠鬓随波散,紅顔逐浪無。
因何逢伍相,應是想秋胡。
○ 句三 玉階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滿落花。
○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嗚呼紫陽,竟夭其志以默化,不昭然白日而升九天乎!或将潛賓皇王,非世所測,□□□□□□□□□□□挺列仙明拔之英姿,明堂平白,長耳廣颡,揮手振骨,百關有聲,殊毛秀采,居然逸異,□□□□□□□□□□而直達。
何龜鶴早世,蟪蛄延秋,元命乎,遭命乎!予長息三日,懵于變化之理。
先生姓胡氏□□□□□□族也。
代業黃老,門清儒素,皆龍脫世網,鴻冥高雲。
但貴天爵,何征閥閱?始八歲經仙城山,□□□□□□□□□□□有清都紫微之遐想。
九歲出家,十二休糧,二十遊衡山,雲遊洞府,水涉冥壑。
神王□□□□□□□□如為威儀及天下采經使,因遇諸真人,受赤丹陽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飛根,吞日魂,密而修之,□□□□□□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樓,手植雙桂,栖遲其下。
聞金陵之墟,道始盛于三茅,波乎四許,華陽□□□□□□□陶隐居傳升元子,升元子傳體元,體元傳貞一先生,貞一先生傳天師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紫陽。
□□□□□于神家之裡,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禀訓門下者三千餘人。
鄰近牧守,移風門道,忽遇先生之宴坐,□□□□□隐機雁行而前。
為時見重,多此類也。
天寶初,威儀元丹丘道門龍鳳,厚禮緻屈,傳箓于嵩山。
東京大唐□□宮,三請固辭偃卧,未幾而诏書下現,不得已而行。
入宮一革軌儀,大變都邑,然海鳥愁臧文之享,猿狙裂周公之衣,志往迹留,稱疾辭帝。
克期離阙,臨别自祭。
其文曰:神将厭予,予非厭世。
乃顧命侄道士胡齊物具平戶輿,歸骨舊土。
王公卿士,送及龍門,入葉縣,次王喬之祠,目若有睹,泊然而化,天香引道,屍輕空衣。
及本郡太守裴公以幡花郊迎,舉郭雷動,□□□□開顔如生,觀者日萬,群議駭俗。
至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葬于郭東之新松山
《邵氏聞見後錄》以此詞為李文饒迎神、送神二曲。
予遊秦,尚有能宛轉度之者。
或并為一曲,謂李太白作。
《許彥周詩話》亦作李衛公《步虛詞》。
○ 連理枝 二首 雪蓋宮樓閉,羅幕錯金翠。
鬥壓闌幹,香心澹薄,梅梢輕倚。
噴寶猊香燼麝煙濃,馥紅绡翠被。
○ 其二 淺畫雲垂帔,點滴昭陽淚。
咫隻宸居,君恩斷絕,似遙千裡。
望水晶簾外竹枝寒,守羊車未至。
上六首見禦定《全唐詩》。
○ 雜題四則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
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
○ 其二 夜來月下卧醒,花影零亂,滿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壺也。
○ 其三 樓虛月白,秋宇物化。
于斯憑闌,身勢飛動。
非把酒自忘,此興何極? ○ 其四 吾頭懵懵,試書此不能自辨,賀生為我讀之。
上四則見《龍江夢馀錄》。
○ 鶴鳴九臯 胎化呈仙質,長鳴在九臯。
排空散清唳,映日委霜毛。
萬裡思寥廓,千山望郁陶。
香凝光不見,風積韻彌高。
鳳侶攀何及,雞群思忽勞。
升天如有應,飛舞去蓬蒿。
○ 上清寶鼎詩 二首 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
咽服十二環,奄見仙人房。
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
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勸我穿绛縷,系作裙間珰。
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
隻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
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無複玻璃魂。
念此一脫灑,長嘯祭昆侖。
醉著鸾皇衣,星鬥俯可扪。
○ 白微時募縣小吏入令卧内嘗驅牛經堂下令妻加诘白亟以詩謝雲 素面倚欄鈎,嬌聲出外頭。
若非是織女,何得問牽年? ○ 桃源 二首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隻見桃花不見人。
○ 句一 焰随紅日遠,煙逐暮雲飛。
○ 句二 綠鬓随波散,紅顔逐浪無。
因何逢伍相,應是想秋胡。
○ 句三 玉階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滿落花。
○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嗚呼紫陽,竟夭其志以默化,不昭然白日而升九天乎!或将潛賓皇王,非世所測,□□□□□□□□□□□挺列仙明拔之英姿,明堂平白,長耳廣颡,揮手振骨,百關有聲,殊毛秀采,居然逸異,□□□□□□□□□□而直達。
何龜鶴早世,蟪蛄延秋,元命乎,遭命乎!予長息三日,懵于變化之理。
先生姓胡氏□□□□□□族也。
代業黃老,門清儒素,皆龍脫世網,鴻冥高雲。
但貴天爵,何征閥閱?始八歲經仙城山,□□□□□□□□□□□有清都紫微之遐想。
九歲出家,十二休糧,二十遊衡山,雲遊洞府,水涉冥壑。
神王□□□□□□□□如為威儀及天下采經使,因遇諸真人,受赤丹陽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飛根,吞日魂,密而修之,□□□□□□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樓,手植雙桂,栖遲其下。
聞金陵之墟,道始盛于三茅,波乎四許,華陽□□□□□□□陶隐居傳升元子,升元子傳體元,體元傳貞一先生,貞一先生傳天師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紫陽。
□□□□□于神家之裡,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禀訓門下者三千餘人。
鄰近牧守,移風門道,忽遇先生之宴坐,□□□□□隐機雁行而前。
為時見重,多此類也。
天寶初,威儀元丹丘道門龍鳳,厚禮緻屈,傳箓于嵩山。
東京大唐□□宮,三請固辭偃卧,未幾而诏書下現,不得已而行。
入宮一革軌儀,大變都邑,然海鳥愁臧文之享,猿狙裂周公之衣,志往迹留,稱疾辭帝。
克期離阙,臨别自祭。
其文曰:神将厭予,予非厭世。
乃顧命侄道士胡齊物具平戶輿,歸骨舊土。
王公卿士,送及龍門,入葉縣,次王喬之祠,目若有睹,泊然而化,天香引道,屍輕空衣。
及本郡太守裴公以幡花郊迎,舉郭雷動,□□□□開顔如生,觀者日萬,群議駭俗。
至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葬于郭東之新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