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頌銘記五篇
關燈
小
中
大
軍,六曹英寮,及十一縣官屬,有宏才碩德,含香繡衣者,皆列名碑陰,具不具載。
郡人都水使者宣道先生孫太沖,得真人紫蕊玉笈之書,能令太一神自成還丹,以獻于帝。
帝服享萬壽,與天同休。
功成身退,謝病而去,不謂古之玄通微妙之士欤?乃謂白曰:“昔王文考觀藝于魯,騁雄辭于靈光;陸佐公知名在吳,銘雙阙于盤石。
吾子盍可美盛德,揚中和。
”恭承話言,敢不惟命。
遂作頌曰: 揭高幢兮表天宮,嶷獨出兮淩星虹。
神縱縱兮來空,仡扶傾兮蒼穹。
西方大聖稱大雄,橫絕苦海舟群蒙。
陀羅尼藏萬法宗,善住天子獲厥功。
明明李君牧東魯,再新頹規扶衆苦。
如大雲王注法雨,邦人清涼喜聚舞。
揚鴻名兮振海浦,銘豐碑兮昭萬古。
化城寺大鐘銘 并序 噫!天以震雷鼓群動,佛以鴻鐘驚大夢。
而能發揮沉潛,開覺茫蠢,則鐘之取象,其義博哉!夫揚音大千,所以清真心,警俗慮;協響廣樂,所以達元氣,彰天聲;銘勳皇宮,所以旌豐功,昭茂德。
莫不配美金鼎,增輝寶坊,仍事作制,豈徒然也。
粵有唐宣城郡當塗縣化城寺大鐘者,量涵千盈,蓋邑宰李公之所創也。
公名有則,系玄元之英蕤,茂列聖之天枝。
生于公族,貴而秀出。
少蘊才略,壯而有成。
西逾流沙,立功絕域。
帝疇乎厥庸,始學古從政。
曆宰潔白,聲聞于天。
天書褒榮,輝之簡牍。
稽首三複,子孫其原阙傳字。
天寶之初。
鳴琴此邦,不言而治。
日計之無近功,歲計之有大利。
物不知化,潛臻小康;神明其道,越不可尚。
方入于禅關,睹天宮峥嵘,聞鐘聲瑣屑,乃謂諸龍象曰:“盍不建大法鼓,樹之層台,使群聾六時有所歸仰,不亦美乎?”于是發一言以先覺,舉百裡而感應。
秋毫不挫,人多子來。
銅崇朝而山積,工不日而雲會。
乃采凫氏撰鳴鐘,火天地之爐,扇陰陽之炭。
回祿奮恕,飛廉震驚。
金精轉潛以融熠,銅液星萦而璀燦。
光噴日道,氣敵天維。
紅雲點于太清,紫煙矗于遙海。
烜赫宇宙,功侔鬼神。
瑩而察之,籲駭人也。
爾其龍質炳發,虎形躨跜。
縻金索以上絙,懸寶樓而疊擊。
傍振萬壑,高聞九天。
聲動山以隐隐,響奔電而阗阗。
赦湯镬于幽途,息劍輪于苦海。
景福肸蚃,被于人天。
非李公好謀而成,弘濟群有,孰能興于此乎! 丞尉等并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标準。
大雅君子,同僚盡心,聞善賈勇,贊成厥美。
寺主升朝,閑心古容,英骨秀氣,灑落毫素,謙柔笑言。
海受水而皆納,鏡無形而不燭。
直道妙用,乃如是然。
常虛懷忘情,潔已利物,是人行空寂,不動見如來。
有若上隐,都維那則舒,名僧日晖、蘊虛,常因調護。
賢哉六開士,普聞八萬法。
深入禅惠,精修律儀。
将博我以文章,求我以述作。
功德大海,酌而難名。
遂與六曹豪吏,姑原作姓,誤熟賢老,乃缁乃黃,凫趨梵庭,請揚宰君之鴻美。
白昔忝侍從,備于辭臣,恭承德音,敢阙清風之頌。
其辭曰: 雄雄鴻鐘砰隐天,雷鼓霆擊警大千。
含号烜赫聲無邊,摧摺魑魅招靈仙。
傍極六道極九泉,劍輪辍苦期息肩,湯镬猛火停熾然。
恺悌賢宰人父母,興功利物信可久,德方金鐘永不朽。
天門山銘 梁山博望,關扃楚濱。
夾據洪流,實為吳津。
兩坐錯落,如鲸張鱗。
惟海有若,唯川有神。
牛渚怪物,目圍車輪。
光射島嶼,氣淩星辰。
卷沙揚濤,溺馬殺人。
國泰呈瑞原作端,誤,時訛返珍。
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嶽飛塵。
天險之地,無安匪親。
任城縣廳壁記 風姓之後,國為任城,蓋古之秦縣也。
在《禹貢》則南徐之分,當周成乃東魯之邦,自伯禽到于順公,三十二代。
遭楚蕩滅,因屬楚焉。
炎漢之後,更為郡縣。
隋開皇三年,廢高平郡,移任城于舊居。
邑乃屢遷,井則不改。
魯境七百裡,郡有十一縣,任城其沖要。
東盤琅邪,西控巨野,北走厥國,南馳互鄉。
青帝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舊裡。
土俗古遠,風流清高,賢良間生,掩映天下。
地博厚,川疏明。
漢則名王分茅,魏則天人列土。
所以代變豪侈,家傳文章。
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則鄙樸難治。
況其城池爽垲,邑屋豐潤。
香閣倚日,淩丹霄而欲飛;石橋橫波,驚彩虹而不去。
其雄麗坱圠有如此焉。
故萬商往來,四海綿曆,實泉貨之橐籥,為英髦之咽喉。
故資大賢,以主東道。
制我美錦,不易其人。
今鄉二十六,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一。
帝擇明德,以賀公宰之。
公溫恭克修,俨實有立。
季野備四時之氣,士元非百裡之才。
撥煩彌閑,剖劇無滞。
镝百發克破于楊葉,刀一鼓必合于《桑林》。
寬猛相濟,弦韋适中。
一之歲肅而教之,二之歲惠而安之,三之歲富而樂之。
然後青衿向訓,黃發履禮。
耒耜就役,農無遊手之夫;杼原作持,誤軸和鳴,機罕颦蛾之女。
物不知化,陶然自春。
權豪鋤縱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
行者讓于道路,任者并于輕重。
扶老攜幼,尊尊親親,千載百年,再複魯道。
非神明博遠,孰能契于此乎?白控奇東蒙,竊聽輿論,辄記于壁,垂之将來,俾後賢之操刀,知賀公之絕迹者也。
郡人都水使者宣道先生孫太沖,得真人紫蕊玉笈之書,能令太一神自成還丹,以獻于帝。
帝服享萬壽,與天同休。
功成身退,謝病而去,不謂古之玄通微妙之士欤?乃謂白曰:“昔王文考觀藝于魯,騁雄辭于靈光;陸佐公知名在吳,銘雙阙于盤石。
吾子盍可美盛德,揚中和。
”恭承話言,敢不惟命。
遂作頌曰: 揭高幢兮表天宮,嶷獨出兮淩星虹。
神縱縱兮來空,仡扶傾兮蒼穹。
西方大聖稱大雄,橫絕苦海舟群蒙。
陀羅尼藏萬法宗,善住天子獲厥功。
明明李君牧東魯,再新頹規扶衆苦。
如大雲王注法雨,邦人清涼喜聚舞。
揚鴻名兮振海浦,銘豐碑兮昭萬古。
化城寺大鐘銘 并序 噫!天以震雷鼓群動,佛以鴻鐘驚大夢。
而能發揮沉潛,開覺茫蠢,則鐘之取象,其義博哉!夫揚音大千,所以清真心,警俗慮;協響廣樂,所以達元氣,彰天聲;銘勳皇宮,所以旌豐功,昭茂德。
莫不配美金鼎,增輝寶坊,仍事作制,豈徒然也。
粵有唐宣城郡當塗縣化城寺大鐘者,量涵千盈,蓋邑宰李公之所創也。
公名有則,系玄元之英蕤,茂列聖之天枝。
生于公族,貴而秀出。
少蘊才略,壯而有成。
西逾流沙,立功絕域。
帝疇乎厥庸,始學古從政。
曆宰潔白,聲聞于天。
天書褒榮,輝之簡牍。
稽首三複,子孫其原阙傳字。
天寶之初。
鳴琴此邦,不言而治。
日計之無近功,歲計之有大利。
物不知化,潛臻小康;神明其道,越不可尚。
方入于禅關,睹天宮峥嵘,聞鐘聲瑣屑,乃謂諸龍象曰:“盍不建大法鼓,樹之層台,使群聾六時有所歸仰,不亦美乎?”于是發一言以先覺,舉百裡而感應。
秋毫不挫,人多子來。
銅崇朝而山積,工不日而雲會。
乃采凫氏撰鳴鐘,火天地之爐,扇陰陽之炭。
回祿奮恕,飛廉震驚。
金精轉潛以融熠,銅液星萦而璀燦。
光噴日道,氣敵天維。
紅雲點于太清,紫煙矗于遙海。
烜赫宇宙,功侔鬼神。
瑩而察之,籲駭人也。
爾其龍質炳發,虎形躨跜。
縻金索以上絙,懸寶樓而疊擊。
傍振萬壑,高聞九天。
聲動山以隐隐,響奔電而阗阗。
赦湯镬于幽途,息劍輪于苦海。
景福肸蚃,被于人天。
非李公好謀而成,弘濟群有,孰能興于此乎! 丞尉等并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标準。
大雅君子,同僚盡心,聞善賈勇,贊成厥美。
寺主升朝,閑心古容,英骨秀氣,灑落毫素,謙柔笑言。
海受水而皆納,鏡無形而不燭。
直道妙用,乃如是然。
常虛懷忘情,潔已利物,是人行空寂,不動見如來。
有若上隐,都維那則舒,名僧日晖、蘊虛,常因調護。
賢哉六開士,普聞八萬法。
深入禅惠,精修律儀。
将博我以文章,求我以述作。
功德大海,酌而難名。
遂與六曹豪吏,姑原作姓,誤熟賢老,乃缁乃黃,凫趨梵庭,請揚宰君之鴻美。
白昔忝侍從,備于辭臣,恭承德音,敢阙清風之頌。
其辭曰: 雄雄鴻鐘砰隐天,雷鼓霆擊警大千。
含号烜赫聲無邊,摧摺魑魅招靈仙。
傍極六道極九泉,劍輪辍苦期息肩,湯镬猛火停熾然。
恺悌賢宰人父母,興功利物信可久,德方金鐘永不朽。
天門山銘 梁山博望,關扃楚濱。
夾據洪流,實為吳津。
兩坐錯落,如鲸張鱗。
惟海有若,唯川有神。
牛渚怪物,目圍車輪。
光射島嶼,氣淩星辰。
卷沙揚濤,溺馬殺人。
國泰呈瑞原作端,誤,時訛返珍。
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嶽飛塵。
天險之地,無安匪親。
任城縣廳壁記 風姓之後,國為任城,蓋古之秦縣也。
在《禹貢》則南徐之分,當周成乃東魯之邦,自伯禽到于順公,三十二代。
遭楚蕩滅,因屬楚焉。
炎漢之後,更為郡縣。
隋開皇三年,廢高平郡,移任城于舊居。
邑乃屢遷,井則不改。
魯境七百裡,郡有十一縣,任城其沖要。
東盤琅邪,西控巨野,北走厥國,南馳互鄉。
青帝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舊裡。
土俗古遠,風流清高,賢良間生,掩映天下。
地博厚,川疏明。
漢則名王分茅,魏則天人列土。
所以代變豪侈,家傳文章。
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則鄙樸難治。
況其城池爽垲,邑屋豐潤。
香閣倚日,淩丹霄而欲飛;石橋橫波,驚彩虹而不去。
其雄麗坱圠有如此焉。
故萬商往來,四海綿曆,實泉貨之橐籥,為英髦之咽喉。
故資大賢,以主東道。
制我美錦,不易其人。
今鄉二十六,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一。
帝擇明德,以賀公宰之。
公溫恭克修,俨實有立。
季野備四時之氣,士元非百裡之才。
撥煩彌閑,剖劇無滞。
镝百發克破于楊葉,刀一鼓必合于《桑林》。
寬猛相濟,弦韋适中。
一之歲肅而教之,二之歲惠而安之,三之歲富而樂之。
然後青衿向訓,黃發履禮。
耒耜就役,農無遊手之夫;杼原作持,誤軸和鳴,機罕颦蛾之女。
物不知化,陶然自春。
權豪鋤縱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
行者讓于道路,任者并于輕重。
扶老攜幼,尊尊親親,千載百年,再複魯道。
非神明博遠,孰能契于此乎?白控奇東蒙,竊聽輿論,辄記于壁,垂之将來,俾後賢之操刀,知賀公之絕迹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