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家修妙道。

    漸漸修行成正覺,當轉無上大法輪。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觀世舍宅,猶如石火深生厭患。

    何以故?譬如微火能燒一切諸草木等。

    世間舍宅亦複如是,貪心求覓馳走四方。

    若有所得受用不足。

    於一切時追求無厭。

    若無所得心生熱惱日夜追求。

    是故世間一切舍宅。

    能生無量煩惱之火。

    為起貪心恒無知足。

    世間财寶猶如草木。

    貪欲之心如世舍宅。

    以是因緣。

    一切諸佛說於三界名為火宅。

    善男子,出家菩薩能作是觀。

    厭離世間名真出家。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世宅,猶如人間微少火。

    一切草木漸能燒,世宅當知亦如是,衆生所有衆财寶,更互追求常不足。

    求不得苦恒在心,老病死火無時滅。

     以是因緣諸世尊,說於三界為火宅。

    若欲超過三界苦,應修梵行作沙門。

    三昧神通得現前,自利利他悉圓滿。

     複次善男子,愛樂出家當觀舍宅。

    如彼深山石窟之中有大寶藏。

    譬如長者唯有一子。

    其家大富财寶無量。

    奴婢仆從象馬無數。

    其父於後忽遭重玻名醫良藥不能救療。

    長者自知将死不久。

    即命其子而告之言:凡我所有一切财寶付囑於汝。

    勤加守護勿令漏失。

    既付囑已即便命終。

     時長者子不順其命。

    恣行放逸既損家業。

    财物散失。

    僮仆逃逝而無所依。

    時彼老母心懷憂惱。

    遂得重病即便終殁。

    其子貧窮無所恃怙。

    遂投山谷拾薪采果貨鬻自給。

    彼時遇雪入石窟中權自憩息。

    然此窟中是昔國王藏七寶所無能知者,經數百千年迥絕人迹。

    時彼貧人業因緣故。

    偶入窟中見無量金。

    心大歡喜得未曾有。

    因而分割若幹分金造立舍宅。

    若幹分金為娶妻财。

    如是奴婢。

    如是象馬。

    随心所欲皆如其意。

    作是計時有諸群賊。

    為趁走鹿到於窟前。

    見此貧人以金分配。

    遂舍其鹿殺人取金。

    愚癡凡夫亦複如是,深著世樂不樂出離。

    深山石窟如世舍宅。

    伏藏金寶猶如善根。

    琰魔使者即是群賊。

    随業受報堕三惡道。

    不聞父母三寶名字喪失善根。

    以是因緣。

    應當厭離發於無上大菩提心。

    出家修道希成妙覺。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愛樂在家諸菩薩,觀於舍宅如寶藏。

    譬如長者有一子,其家大富饒财寶。

    奴婢仆從及象馬,一切所須無不豐。

     於後長者身有病,舉世良醫皆拱手。

    臨終告命諸親族,付囑家财與其子。

    教誨令存孝養心,當勤享祀無斷絕。

    是時其子違父命,廣縱愚癡多放逸。

     老母懷憂疾病身,又因惡子尋喪逝。

    眷屬乖離無所讬,拾薪貨鬻以為常。

    往彼山中遇風雪,入於石窟而暫息。

    窟中往昔藏妙寶,已經久遠無人知。

     樵人得遇真金藏,心懷踴躍生希有。

    尋時分配真金寶,随意所欲悉用之。

    或以造舍或妻财,奴婢象馬并車乘。

    校計未來無能舍,群賊因鹿到其前。

     是彼怨家會遇時,遂殺貧人取金去。

    愚癡衆生亦如是,石窟猶如世間宅。

    伏藏真金比善根,琰魔鬼使如劫賊。

    以是因緣諸佛子,早趣出家修善品。

     應觀身命類浮泡,勤修戒忍波羅蜜。

    當詣七寶菩提樹,金剛座上證如如。

    常住不滅難思議,轉正法輪化群品。

     複次善男子,世間所有一切舍宅,猶如雜毒甘味飲食。

    譬如長者唯有一子。

    聰慧利根達迦樓羅祕密觀門。

    能辯毒藥善巧方便。

    父母恩憐愛念無比。

    時長者子為有事緣往至廛肆未及歸家。

    爾時父母與諸親族。

    歡喜宴樂具設甘膳。

    時有怨家。

    密以毒藥緻飲食中。

    無人覺知。

    是時父母不知食中有雜毒藥。

    遂令長幼服雜毒食。

    其子後來父母歡喜。

    所留飲食賜與其子。

    是時其子未須飲食。

    念迦樓羅祕密觀門。

    便知食中有雜毒藥。

    其子雖知父母服毒。

    而不為說誤服毒藥。

    所以者何。

    若覺服毒更加悶亂。

    毒氣速發必令人死。

    即設方便白父母言:我且不食如是飲食。

    暫往市中。

    郤來當食。

    何以故?我先買得無價寶珠。

    留在櫃中而忘封閉。

    於是父母聞說寶珠。

    生歡喜心任子所往。

    子遂馳走詣醫王家。

    求阿伽陀解毒妙藥。

    既得此藥。

    疾走還家。

    乳酥沙糖三昧合煎和阿伽陀。

    作是藥已,白父母言:唯願父母服是甘露。

    此是雪山阿伽陀藥。

    所以者何。

    父母向來誤服毒藥。

    我所暫出本為父母及諸人等。

    求得如是不死妙藥。

    於是父母及衆人等。

    心大歡喜得未曾有。

    即服妙藥吐諸毒氣。

    便得不死更延壽命。

    出家菩薩亦複如是,過去父母沈淪生死。

    現在父母不能出離。

    未來生死難可斷荊現在煩惱難可伏除。

    以是因緣。

    為度父母及諸衆生。

    激發同體大慈悲心。

    求大菩提出家入道。

    善男子,是名舍宅如雜毒藥入甘美食。

    爾時如來。

    重說偈言: 世間所有諸舍宅,說名雜毒甘美食。

    譬如長者有一子,聰明利智複多才。

    善迦樓羅祕密門,能辯毒藥巧方便。

    子有事緣往鄽肆,暫時貨易未還家。

     父母宴樂會諸親,百味珍羞皆具足。

    有一惡人持毒藥,密來緻之於飲食。

    其子是時不在家,父母為兒留一分。

    舉家誤服雜毒藥,子念觀門知有毒。

     即便奔馳到醫所,求得伽陀不死藥。

    三味和煎藥已成,遂白諸親速令服。

    如是所服如甘露,差諸雜毒皆安樂。

    一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