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廣州,唐王死,坤遽邀駕西奔。
式耜力請留跸,死守峽口,飛調援兵。
奏甫上,坤已挾上駕小艇西上梧州,遂由桂林幸全州。
劉承胤入見,首論坤弄權誤國。
上意動,乃罷其秉筆,以監事授龐天壽。
坤被譴,出居柳州。
武岡陷,上幸柳州。
坤複入,與天壽分掌監事。
然權稍落矣。
天壽以曲謹為上所信,坤遂疏。
乃請敕監軍恢複粵、楚,從何騰蛟軍中。
騰蛟頗與狎好。
湖南複,坤以功賜一品服,從胡一青下衡州。
坤故以斥劉湘客與外廷争,至是,乃上疏薦湘客詞學擅世,宜大用。
冀蔑湘客,使失望,湘客自疏論列之。
大學士嚴起恒面奏坤反覆傾詐,上乃絕意惡之。
湖南再陷,坤走粵,顧不得入内,留居桂林,為瞿式耜所不禮。
乃屏居蘇橋驿,悒悒死。
龐天壽,順天人。
崇祯間為禦馬太監,頗見任使,然未嘗與秉筆事。
奉敕至南京。
弘光中,備員,不見用。
已走閩,事思文皇帝,改司禮監。
敕遣至湖南,遂留粵、楚間。
上踐阼,與擁戴。
天壽在北都,權藉故出王坤下,至是,坤秉内政,天壽弗能颉颃。
坤驕悖日著,中外既側目,慈聖洎上亦稍厭之。
而天壽于諸奄中為淳謹,上意向用,及劉承胤逐坤,天壽掌文書房事。
随上自武岡走柳州,蒙塵苗峒中,天壽與馬吉翔皆有勞?,由是益為上所親信。
賜一品服,提督勇衛。
天壽粗識字,不習典故,其幕客徐湛以武英殿中書舍人晉秩至大理少卿,為代理紅本。
湛亦葸願,不敢通外廷。
顧天壽以樸率恒為夏國祥所绐,頗推讓國祥,故政漸歸國祥,天壽以虛名為諸奄長。
所部勇衛士僅千餘人,亦?疲市民,無能為有無。
刑部侍郎朱盛濃疏言内臣不宜典兵,欲奪勇衛歸李元胤。
元胤初無奪天壽兵意。
上切責盛濃,诘其何心,盛濃乃沮。
天壽事上四載,為少過失,而内臣?懦畏死,不知遠計。
上棄肇慶,走梧州,失東粵,遂蒙塵不返,亦天壽緻之也。
天壽事天主教,拜西洋人瞿紗微為師。
勇衛軍旗幟皆用西番書為符識,類兒戲。
又薦紗微掌欽天監事,改用西曆。
給事中尹三聘劾罷之。
天壽随上走南、太,入滇,不知所終。
或曰為孫可望所殺。
夏國祥,直隸甯國人。
美姿容,以娈童遊狹邪,然稍讀書,習制義,應童子試,不得補諸生。
聞聖安皇帝喜外嬖,乃焚書自宮,求入内廷,未及寵用。
南都陷,走閩,事思文皇帝,為少監。
已走粵,因龐天壽入内,得補司禮太監。
天壽質樸,不習文墨,凡閱發紅本,委之國祥。
國祥工狐媚,有寵于慈聖,遂??奪大權。
外奉天壽,以虛名尊之,實自執政柄,天壽弗能為重輕。
馬吉翔谄事兩宮,**國事,結國祥為内援,凡吉翔所欲行,皆因國祥達慈聖,取必于上,以行之。
永曆二、三年間,外廷稍持法紀,國祥不能盡如其意,日泣奏慈聖,謂金堡等把持裁抑,诋毀兩宮,挾李成棟父子為勢,心不可測。
太後習聽之,遂切齒堡等。
吳貞毓、李用楫、張孝起、魯可藻皆依附鄉曲,與國祥交善。
王化澄因戚畹王維恭結納之,國祥日稱化澄忠謹于太後及上所,維恭亦因皇後亟稱之。
上棄肇慶奔梧,逮治堡等,起用化澄,卒至傾亡,皆國祥為之也。
江國泰者,亦甯國人也。
自宮入南都求用,與國祥為死友。
銜受意旨,通賄賂,阃外陳請,非因國泰達國祥,不得旨,以是四方鎮将益輕朝廷,瓦解以亡。
國祥故無賴于,濱亡不悟,貪權勢,行讒毀,津津自喜。
龐天壽已乃惡之,無能制也。
國祥随上奔浔南,後不知所終。
上之居肇慶也,廣西糧稅盡給楚軍,唯梧州府屬聽上征用。
廣東則以遼饷、練饷給李成棟軍。
而上征京倉及金花銀為國用,顧皆内臣操其出納,戶部無所關與,日就虛糜,乃至欲募從駕軍而不可得。
每聞敵警,哨探無人,唯聽馬吉翔及内臣之意而已,皆國祥主之也。
式耜力請留跸,死守峽口,飛調援兵。
奏甫上,坤已挾上駕小艇西上梧州,遂由桂林幸全州。
劉承胤入見,首論坤弄權誤國。
上意動,乃罷其秉筆,以監事授龐天壽。
坤被譴,出居柳州。
武岡陷,上幸柳州。
坤複入,與天壽分掌監事。
然權稍落矣。
天壽以曲謹為上所信,坤遂疏。
乃請敕監軍恢複粵、楚,從何騰蛟軍中。
騰蛟頗與狎好。
湖南複,坤以功賜一品服,從胡一青下衡州。
坤故以斥劉湘客與外廷争,至是,乃上疏薦湘客詞學擅世,宜大用。
冀蔑湘客,使失望,湘客自疏論列之。
大學士嚴起恒面奏坤反覆傾詐,上乃絕意惡之。
湖南再陷,坤走粵,顧不得入内,留居桂林,為瞿式耜所不禮。
乃屏居蘇橋驿,悒悒死。
龐天壽,順天人。
崇祯間為禦馬太監,頗見任使,然未嘗與秉筆事。
奉敕至南京。
弘光中,備員,不見用。
已走閩,事思文皇帝,改司禮監。
敕遣至湖南,遂留粵、楚間。
上踐阼,與擁戴。
天壽在北都,權藉故出王坤下,至是,坤秉内政,天壽弗能颉颃。
坤驕悖日著,中外既側目,慈聖洎上亦稍厭之。
而天壽于諸奄中為淳謹,上意向用,及劉承胤逐坤,天壽掌文書房事。
随上自武岡走柳州,蒙塵苗峒中,天壽與馬吉翔皆有勞?,由是益為上所親信。
賜一品服,提督勇衛。
天壽粗識字,不習典故,其幕客徐湛以武英殿中書舍人晉秩至大理少卿,為代理紅本。
湛亦葸願,不敢通外廷。
顧天壽以樸率恒為夏國祥所绐,頗推讓國祥,故政漸歸國祥,天壽以虛名為諸奄長。
所部勇衛士僅千餘人,亦?疲市民,無能為有無。
刑部侍郎朱盛濃疏言内臣不宜典兵,欲奪勇衛歸李元胤。
元胤初無奪天壽兵意。
上切責盛濃,诘其何心,盛濃乃沮。
天壽事上四載,為少過失,而内臣?懦畏死,不知遠計。
上棄肇慶,走梧州,失東粵,遂蒙塵不返,亦天壽緻之也。
天壽事天主教,拜西洋人瞿紗微為師。
勇衛軍旗幟皆用西番書為符識,類兒戲。
又薦紗微掌欽天監事,改用西曆。
給事中尹三聘劾罷之。
天壽随上走南、太,入滇,不知所終。
或曰為孫可望所殺。
夏國祥,直隸甯國人。
美姿容,以娈童遊狹邪,然稍讀書,習制義,應童子試,不得補諸生。
聞聖安皇帝喜外嬖,乃焚書自宮,求入内廷,未及寵用。
南都陷,走閩,事思文皇帝,為少監。
已走粵,因龐天壽入内,得補司禮太監。
天壽質樸,不習文墨,凡閱發紅本,委之國祥。
國祥工狐媚,有寵于慈聖,遂??奪大權。
外奉天壽,以虛名尊之,實自執政柄,天壽弗能為重輕。
馬吉翔谄事兩宮,**國事,結國祥為内援,凡吉翔所欲行,皆因國祥達慈聖,取必于上,以行之。
永曆二、三年間,外廷稍持法紀,國祥不能盡如其意,日泣奏慈聖,謂金堡等把持裁抑,诋毀兩宮,挾李成棟父子為勢,心不可測。
太後習聽之,遂切齒堡等。
吳貞毓、李用楫、張孝起、魯可藻皆依附鄉曲,與國祥交善。
王化澄因戚畹王維恭結納之,國祥日稱化澄忠謹于太後及上所,維恭亦因皇後亟稱之。
上棄肇慶奔梧,逮治堡等,起用化澄,卒至傾亡,皆國祥為之也。
江國泰者,亦甯國人也。
自宮入南都求用,與國祥為死友。
銜受意旨,通賄賂,阃外陳請,非因國泰達國祥,不得旨,以是四方鎮将益輕朝廷,瓦解以亡。
國祥故無賴于,濱亡不悟,貪權勢,行讒毀,津津自喜。
龐天壽已乃惡之,無能制也。
國祥随上奔浔南,後不知所終。
上之居肇慶也,廣西糧稅盡給楚軍,唯梧州府屬聽上征用。
廣東則以遼饷、練饷給李成棟軍。
而上征京倉及金花銀為國用,顧皆内臣操其出納,戶部無所關與,日就虛糜,乃至欲募從駕軍而不可得。
每聞敵警,哨探無人,唯聽馬吉翔及内臣之意而已,皆國祥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