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叛臣列傳劉承胤,字定一,應天人。
以膂力聞,能舉一鐵楮,号“劉鐵棍”,為相撲師。
應募為材官,從楚撫唐晖、餘應桂援剿,守顯陵。
承胤多心計,善結納,遂得實授參将,鎮守黎、靖。
崇祯十六年,武岡民袁有志作亂,攻陷武岡,岷王遇害。
巡撫王聚奎檄承胤讨平之,出岷世子于難。
是秋,張獻忠破長沙,張先壁、黃朝宣焚寶慶,走武岡,承胤按兵迎之,二将斂兵入保。
已而獻忠破寶慶,遊騎犯武岡,承胤擊卻之。
獻忠欲西入蜀,遂置武、靖,故全楚皆陷,唯西南一隅獨全。
沅撫李乾德依之以安,甚德承胤。
獻忠既渡江而西,乾德遣承胤合張、黃二營複寶慶。
乾德茸忄Й,承胤傾心事之。
乾德假借備至,承胤遂驕蹇自大,淩轹先壁、朝宜。
乾德唯承胤意抑二将。
二将怼憾,屯茶、攸間,與承胤交惡。
弘光初,乾德以承胤先後功次入奏,遂擢總兵官都督同知。
黎、靖舊統土漢渚軍衛、所、寨額軍萬餘,承胤部兵僅千餘人,調諸屯軍以自雄,募岸謂諸将莫己若。
所部紳士、編民皆懾其威。
何騰蛟家黎平,子文瑞少不習事,承胤屢挫抑之。
騰蛟撫楚,承胤深以為畏忌。
及騰蛟棄武昌,開府長沙,調諸将守湖,先壁、朝宣先至,騰蛟禮之有加。
承胤聞之滋怒,持文瑞陰事,與騰蛟相抗。
久之,乃集兵萬人赴長沙,飾旗幟器仗為ピ赫容,實無意北出。
居旬日,與先壁舉兵相攻,騰蛟親詣其軍解之。
遂托以苗叛馳歸,留部将陳友功,率兵數千守湘陰。
承胤歸,益橫,要取寶慶租稅為己饷。
隆武元年,傅作霖入,奏稱承胤功,遂得挂将軍印,擢右都督,加宮保。
稍益招募,有衆三萬人,據武岡,**黔、楚間。
上即位,遂封伯爵。
已而上自肇、梧西幸,征承胤入援。
瞿式耜聞其虛名,亦雅望之。
承胤逍兵至桂林,至,則淩轹焦琏,與相攻,大噪索饷而去。
馬吉翔前使楚,承胤與相結納,至是,因内臣盛稱承胤足倚,上遂敕召之。
承胤意何騰蛟力扼長沙,己可藉以自保,遂欲迎駕居武岡,可挾上以制中外。
傅作霖慫恿之,遂應召赴桂林,以上出全州。
司禮太監王坤執權恣睢,周鼎瀚附之。
承胤入,奏逐坤,而對禦叱責鼎瀚。
廷士翕然稱承胤公忠,不知其以脅主立威也。
錦衣郭承昊以女樂一部賄承胤,馬吉翔、嚴雲從皆谄附之,承胤遂請封三人伯。
禦史毛壽登參駁之,承胤大怒。
周鼎瀚憚承胤,曲意事之,遂相好如夙昔,乃與馬吉翔謂承胤曰:“壽登疏,劉湘客所作也。
湘客與瞿閣老議,要駕勿從公出楚,今若不譴此二人,上必不得入武岡。
”承胤遂面奏壽登、湘客把持誤國,請逮問。
萬六吉、吳德操疏救之。
承胤激上縛四人,将杖之,承胤僞為跪救,皆削職。
以是勢傾内外,遂擁上幸武岡。
式耜力谏,不聽。
廷臣惡畏承胤,多四逸,不從駕行。
承胤挾上,威福自恣,文武将吏予奪唯承胤意。
憾太仆少卿趙廷璧,系而斃之。
廷辱刑部侍郎楊喬然,喬然去,遣兵掠之于道。
李若星為吏部尚書三日,承胤掣之,不得有所雲為。
若星大罵去。
未幾,清兵陷長、衡,張先壁自寶慶走沅州,承胤恐其至,奪己權,守險隘遏之。
先壁奮擊奪路去。
先壁奏使至,承胤磔殺之。
楚、蜀、黔、粵奏報者皆不得通。
何騰蛟入見,承胤羁糜诮辱之。
上命騰蛟督師出全、永,承胤伏兵于道,将害騰蛟。
騰蛟不敢行。
胡一青怒,拔營挾騰蛟去,乃不敢追。
利吳柄脂韋,請以為相。
票拟皆先呈承胤而後進。
江、楚諸無賴子及武岡無行儒生,旦投承胤,夕授台省郎署。
承胤部将皆封伯,幕客鄒枚官至一品,賜金圖書。
清兵逼永、寶,承胤畏張先壁,不敢西走,忌瞿式耜、何騰蛟,複絕南奔之路,畫武、靖、黎平,苟安俄傾。
顧日漁獵貨财,飾歌舞,識者知其必降矣。
承胤既挾上,敕使非承胤令不能出。
馬吉翔複為上稱其兵強志決,旦夕複湖南。
宮中遂恃以安。
清兵已破永州,遂兩道并舉,攻武岡及紫陽江。
守兵返走,保石羊渡。
嗣通山王蘊钅子急請對,言:“虜至三十
以膂力聞,能舉一鐵楮,号“劉鐵棍”,為相撲師。
應募為材官,從楚撫唐晖、餘應桂援剿,守顯陵。
承胤多心計,善結納,遂得實授參将,鎮守黎、靖。
崇祯十六年,武岡民袁有志作亂,攻陷武岡,岷王遇害。
巡撫王聚奎檄承胤讨平之,出岷世子于難。
是秋,張獻忠破長沙,張先壁、黃朝宣焚寶慶,走武岡,承胤按兵迎之,二将斂兵入保。
已而獻忠破寶慶,遊騎犯武岡,承胤擊卻之。
獻忠欲西入蜀,遂置武、靖,故全楚皆陷,唯西南一隅獨全。
沅撫李乾德依之以安,甚德承胤。
獻忠既渡江而西,乾德遣承胤合張、黃二營複寶慶。
乾德茸忄Й,承胤傾心事之。
乾德假借備至,承胤遂驕蹇自大,淩轹先壁、朝宜。
乾德唯承胤意抑二将。
二将怼憾,屯茶、攸間,與承胤交惡。
弘光初,乾德以承胤先後功次入奏,遂擢總兵官都督同知。
黎、靖舊統土漢渚軍衛、所、寨額軍萬餘,承胤部兵僅千餘人,調諸屯軍以自雄,募岸謂諸将莫己若。
所部紳士、編民皆懾其威。
何騰蛟家黎平,子文瑞少不習事,承胤屢挫抑之。
騰蛟撫楚,承胤深以為畏忌。
及騰蛟棄武昌,開府長沙,調諸将守湖,先壁、朝宣先至,騰蛟禮之有加。
承胤聞之滋怒,持文瑞陰事,與騰蛟相抗。
久之,乃集兵萬人赴長沙,飾旗幟器仗為ピ赫容,實無意北出。
居旬日,與先壁舉兵相攻,騰蛟親詣其軍解之。
遂托以苗叛馳歸,留部将陳友功,率兵數千守湘陰。
承胤歸,益橫,要取寶慶租稅為己饷。
隆武元年,傅作霖入,奏稱承胤功,遂得挂将軍印,擢右都督,加宮保。
稍益招募,有衆三萬人,據武岡,**黔、楚間。
上即位,遂封伯爵。
已而上自肇、梧西幸,征承胤入援。
瞿式耜聞其虛名,亦雅望之。
承胤逍兵至桂林,至,則淩轹焦琏,與相攻,大噪索饷而去。
馬吉翔前使楚,承胤與相結納,至是,因内臣盛稱承胤足倚,上遂敕召之。
承胤意何騰蛟力扼長沙,己可藉以自保,遂欲迎駕居武岡,可挾上以制中外。
傅作霖慫恿之,遂應召赴桂林,以上出全州。
司禮太監王坤執權恣睢,周鼎瀚附之。
承胤入,奏逐坤,而對禦叱責鼎瀚。
廷士翕然稱承胤公忠,不知其以脅主立威也。
錦衣郭承昊以女樂一部賄承胤,馬吉翔、嚴雲從皆谄附之,承胤遂請封三人伯。
禦史毛壽登參駁之,承胤大怒。
周鼎瀚憚承胤,曲意事之,遂相好如夙昔,乃與馬吉翔謂承胤曰:“壽登疏,劉湘客所作也。
湘客與瞿閣老議,要駕勿從公出楚,今若不譴此二人,上必不得入武岡。
”承胤遂面奏壽登、湘客把持誤國,請逮問。
萬六吉、吳德操疏救之。
承胤激上縛四人,将杖之,承胤僞為跪救,皆削職。
以是勢傾内外,遂擁上幸武岡。
式耜力谏,不聽。
廷臣惡畏承胤,多四逸,不從駕行。
承胤挾上,威福自恣,文武将吏予奪唯承胤意。
憾太仆少卿趙廷璧,系而斃之。
廷辱刑部侍郎楊喬然,喬然去,遣兵掠之于道。
李若星為吏部尚書三日,承胤掣之,不得有所雲為。
若星大罵去。
未幾,清兵陷長、衡,張先壁自寶慶走沅州,承胤恐其至,奪己權,守險隘遏之。
先壁奮擊奪路去。
先壁奏使至,承胤磔殺之。
楚、蜀、黔、粵奏報者皆不得通。
何騰蛟入見,承胤羁糜诮辱之。
上命騰蛟督師出全、永,承胤伏兵于道,将害騰蛟。
騰蛟不敢行。
胡一青怒,拔營挾騰蛟去,乃不敢追。
利吳柄脂韋,請以為相。
票拟皆先呈承胤而後進。
江、楚諸無賴子及武岡無行儒生,旦投承胤,夕授台省郎署。
承胤部将皆封伯,幕客鄒枚官至一品,賜金圖書。
清兵逼永、寶,承胤畏張先壁,不敢西走,忌瞿式耜、何騰蛟,複絕南奔之路,畫武、靖、黎平,苟安俄傾。
顧日漁獵貨财,飾歌舞,識者知其必降矣。
承胤既挾上,敕使非承胤令不能出。
馬吉翔複為上稱其兵強志決,旦夕複湖南。
宮中遂恃以安。
清兵已破永州,遂兩道并舉,攻武岡及紫陽江。
守兵返走,保石羊渡。
嗣通山王蘊钅子急請對,言:“虜至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