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承胤迎上居武岡,大推恩諸将,友龍拜宮保都督同知。
八月,清孔有德犯武岡,承胤撤紫陽戍兵守石羊渡,友龍扼險要,背山而陣,有德攻之,三戰,皆為友龍所大挫。
方馳級奏捷,承胤遽至,周覽壁砦,颦蹙良久,令閉壘勿戰,馳密奏,勸上出奔,而遣人詣有德約降。
有德方憚友龍,疑不肯遽受,而承胤已下令剃發,自詣有德營門獻印劍矣。
友龍舉軍大恸,乃投戈剃發。
有德以是遲兩日乃入武岡,故上得逸去。
有德宴諸降将,自持酒飲友龍曰:“使諸将皆能如陳将軍,吾安能至此!”有德既深重友龍,令舉兵攻靖州、黎平,皆陷之;并撫谕諸苗,皆降。
遂令鎮守黎、靖。
友龍固無降志,承胤知之,密告有德曰:“王欲用友龍,當有以絕其歸明之路。
何騰蛟母妻子姓居黎平,誠令友龍捕送王所,以招騰蛟,騰蛟可緻則緻之,不可緻,則友龍必永絕于騰蛟。
”有德喜,從之。
立檄友龍捕送何氏,無少長不得有逸。
友龍見脅,捕騰蛟庶母妻妾數輩送有德軍中。
騰蛟聞之,為發哀制服,稱其妻已殉難。
诏賜祭加贈谥。
有德既北歸,友龍屯黎平,收土、漢,軍益張。
僞令人告清靖州守将曰:“友龍将反,諸軍皆不欲從,今已密疏通粵西,若許我輩自新,當以某日縛友龍詣城下獻功。
”靖守将喜,懸賞待之。
及期,縛一人前行,諸軍擁之至靖,清将開門受之,友龍雜小校中,拔刀ㄏ清将。
曰:“身是陳閻王,為索汝頭來耳。
”斬之,麾兵擊,城中遼、漢兵千餘人,皆殲。
遂收黎靖、沅州、黔陽、平溪、清浪、鎮遠、?子。
東攻武岡,拔其城,取守将頭祭傅作霖,遂圍寶慶,破之。
不逾月,複城二十餘,斬首□數千,清将魏□□帥兵來争寶慶,與戰,大破之,遂複湘鄉。
馳檄治兵,将下長沙,選練苗、漢兵,衆殆數萬。
輯殘黎,儲刍粟,郡邑安堵。
事聞,敕授總兵官左都督,封遠安伯。
何騰蛟素惡友龍,以庶母妻妾故,尤怨之。
且聞其複湘鄉,恐其先得長沙,而騰蛟方圍永州未能下,念無以制友龍者。
郝永忠方屯柳州,騰蛟使謂永忠曰:“諸将出楚,皆立大功,将軍獨深壁柳州,将為詣将笑。
今予自率滇、曹兵下永、衡,王、馬諸部出辰、常,為将軍計,唯有靖、武一路可出耳。
陳友龍收二十餘城,富甲諸将,金粟可坐食十年。
戰友龍之與戰虜,難易亦易知,且彼自以得上封拜,怙天子為安,不虞人之見襲,可一鼓破也。
吾妻妾皆死于友龍之手,将軍于我,師生誼最厚,獨不能為我一報乎?盡友誼,取大功,收厚利,據樂土,在此行也。
幸勿以友龍新受褒賞為疑。
将軍誠據寶慶,待我而下長沙,雖殺友龍,朝廷其不能緻诘于将軍審矣。
”永忠軍方困于食,得騰蛟報,大喜。
即卷甲趨古泥,即贻書友龍,言假道自黎平西出黔境,往複辰州。
友龍不為備,永忠倍道馳襲友龍于武岡。
乃稱“奉督師令讨友龍”。
友龍兵不得集,遂潰敗。
永忠盡并其軍。
友龍挾一矛沖重圍走,三日夜不得食,乃達柳州。
馳疏訟冤,朝廷果以騰蛟故,置不問。
永忠遂大掠黎、靖、武、寶,殺百姓以巨萬計。
武、寶紳士起義應友龍者皆捕掠之。
給事中金堡自黔陽入,奏:“永忠擊殺忠義,戕賊内地,破壞恢複。
”朝廷為騰蛟故,複切責堡。
騰蛟每對客揶揄曰:“吾薦拔将帥至五等多矣,能為我效一臂者,郝南安一人而已!”諸将以是怨望解體。
騰蛟之下湘潭也,無一人從者,以及于難。
騰蛟既沒,友龍乃赴阙自訟,上召見,恻然闵之,慰問殷勤,為之泣下。
仍給敕印,令收兵複楚西。
友龍至新甯,諸部曲及土、漢義兵聞友龍複至,皆響應,數月間,收兵得萬餘人。
将出寶慶,永忠懼,乃遣使謝友龍曰:“吾前得罪于公者非己意,為督師所迫爾。
今督師沒,實自悔艾,願自新,與公通好。
”因赍遣友龍仆妾馬仗歸友龍以餌之。
友龍自念受上眷注最笃,思恢複自效,不欲與永忠處相仇殺,緻沮大計,遂歡然許和。
永忠乃率輕騎詣友龍營,奉金币,交拜酬酒,約為兄弟,盡歡數日而别。
友龍報谒,永忠盛張設筵,入居,次日張樂飲,永忠忽自坐ㄏ之,起,磔殺之。
急攻其軍,衆倉遽奔竄,追及,縱兵擊殺,衆皆殲。
永忠遂引軍走施州入峽。
友龍死,湖南北盡裂,遺民至今追思之,談者無不欷?。
起義應友龍者。
劉克安最著。
劉克安,武岡人,字綏邦。
世為武岡巨族,團聚鄉裡,捍苗賊。
袁有志作亂,起義兵應劉承胤,誅有志,承胤結為兄弟。
張獻忠陷寶慶,克安兄弟捍紫陽固守。
克安故為諸生,稍工制藝,中隆武丙戌鄉舉。
上在武岡,授克安職方司主事。
武岡陷,承胤招克安降,不聽。
已乃與友龍應,複武岡,擢太仆寺少卿。
郝永忠欲捕殺之,克安故結諸苗,得匿免。
李定國下湖南,從定國為幕屑,未幾,病卒。
八月,清孔有德犯武岡,承胤撤紫陽戍兵守石羊渡,友龍扼險要,背山而陣,有德攻之,三戰,皆為友龍所大挫。
方馳級奏捷,承胤遽至,周覽壁砦,颦蹙良久,令閉壘勿戰,馳密奏,勸上出奔,而遣人詣有德約降。
有德方憚友龍,疑不肯遽受,而承胤已下令剃發,自詣有德營門獻印劍矣。
友龍舉軍大恸,乃投戈剃發。
有德以是遲兩日乃入武岡,故上得逸去。
有德宴諸降将,自持酒飲友龍曰:“使諸将皆能如陳将軍,吾安能至此!”有德既深重友龍,令舉兵攻靖州、黎平,皆陷之;并撫谕諸苗,皆降。
遂令鎮守黎、靖。
友龍固無降志,承胤知之,密告有德曰:“王欲用友龍,當有以絕其歸明之路。
何騰蛟母妻子姓居黎平,誠令友龍捕送王所,以招騰蛟,騰蛟可緻則緻之,不可緻,則友龍必永絕于騰蛟。
”有德喜,從之。
立檄友龍捕送何氏,無少長不得有逸。
友龍見脅,捕騰蛟庶母妻妾數輩送有德軍中。
騰蛟聞之,為發哀制服,稱其妻已殉難。
诏賜祭加贈谥。
有德既北歸,友龍屯黎平,收土、漢,軍益張。
僞令人告清靖州守将曰:“友龍将反,諸軍皆不欲從,今已密疏通粵西,若許我輩自新,當以某日縛友龍詣城下獻功。
”靖守将喜,懸賞待之。
及期,縛一人前行,諸軍擁之至靖,清将開門受之,友龍雜小校中,拔刀ㄏ清将。
曰:“身是陳閻王,為索汝頭來耳。
”斬之,麾兵擊,城中遼、漢兵千餘人,皆殲。
遂收黎靖、沅州、黔陽、平溪、清浪、鎮遠、?子。
東攻武岡,拔其城,取守将頭祭傅作霖,遂圍寶慶,破之。
不逾月,複城二十餘,斬首□數千,清将魏□□帥兵來争寶慶,與戰,大破之,遂複湘鄉。
馳檄治兵,将下長沙,選練苗、漢兵,衆殆數萬。
輯殘黎,儲刍粟,郡邑安堵。
事聞,敕授總兵官左都督,封遠安伯。
何騰蛟素惡友龍,以庶母妻妾故,尤怨之。
且聞其複湘鄉,恐其先得長沙,而騰蛟方圍永州未能下,念無以制友龍者。
郝永忠方屯柳州,騰蛟使謂永忠曰:“諸将出楚,皆立大功,将軍獨深壁柳州,将為詣将笑。
今予自率滇、曹兵下永、衡,王、馬諸部出辰、常,為将軍計,唯有靖、武一路可出耳。
陳友龍收二十餘城,富甲諸将,金粟可坐食十年。
戰友龍之與戰虜,難易亦易知,且彼自以得上封拜,怙天子為安,不虞人之見襲,可一鼓破也。
吾妻妾皆死于友龍之手,将軍于我,師生誼最厚,獨不能為我一報乎?盡友誼,取大功,收厚利,據樂土,在此行也。
幸勿以友龍新受褒賞為疑。
将軍誠據寶慶,待我而下長沙,雖殺友龍,朝廷其不能緻诘于将軍審矣。
”永忠軍方困于食,得騰蛟報,大喜。
即卷甲趨古泥,即贻書友龍,言假道自黎平西出黔境,往複辰州。
友龍不為備,永忠倍道馳襲友龍于武岡。
乃稱“奉督師令讨友龍”。
友龍兵不得集,遂潰敗。
永忠盡并其軍。
友龍挾一矛沖重圍走,三日夜不得食,乃達柳州。
馳疏訟冤,朝廷果以騰蛟故,置不問。
永忠遂大掠黎、靖、武、寶,殺百姓以巨萬計。
武、寶紳士起義應友龍者皆捕掠之。
給事中金堡自黔陽入,奏:“永忠擊殺忠義,戕賊内地,破壞恢複。
”朝廷為騰蛟故,複切責堡。
騰蛟每對客揶揄曰:“吾薦拔将帥至五等多矣,能為我效一臂者,郝南安一人而已!”諸将以是怨望解體。
騰蛟之下湘潭也,無一人從者,以及于難。
騰蛟既沒,友龍乃赴阙自訟,上召見,恻然闵之,慰問殷勤,為之泣下。
仍給敕印,令收兵複楚西。
友龍至新甯,諸部曲及土、漢義兵聞友龍複至,皆響應,數月間,收兵得萬餘人。
将出寶慶,永忠懼,乃遣使謝友龍曰:“吾前得罪于公者非己意,為督師所迫爾。
今督師沒,實自悔艾,願自新,與公通好。
”因赍遣友龍仆妾馬仗歸友龍以餌之。
友龍自念受上眷注最笃,思恢複自效,不欲與永忠處相仇殺,緻沮大計,遂歡然許和。
永忠乃率輕騎詣友龍營,奉金币,交拜酬酒,約為兄弟,盡歡數日而别。
友龍報谒,永忠盛張設筵,入居,次日張樂飲,永忠忽自坐ㄏ之,起,磔殺之。
急攻其軍,衆倉遽奔竄,追及,縱兵擊殺,衆皆殲。
永忠遂引軍走施州入峽。
友龍死,湖南北盡裂,遺民至今追思之,談者無不欷?。
起義應友龍者。
劉克安最著。
劉克安,武岡人,字綏邦。
世為武岡巨族,團聚鄉裡,捍苗賊。
袁有志作亂,起義兵應劉承胤,誅有志,承胤結為兄弟。
張獻忠陷寶慶,克安兄弟捍紫陽固守。
克安故為諸生,稍工制藝,中隆武丙戌鄉舉。
上在武岡,授克安職方司主事。
武岡陷,承胤招克安降,不聽。
已乃與友龍應,複武岡,擢太仆寺少卿。
郝永忠欲捕殺之,克安故結諸苗,得匿免。
李定國下湖南,從定國為幕屑,未幾,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