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遜,縱兵掠居民,劫行舟,殺黔、楚奏使。
上大怒,切責之,大甫遂通忠貞營叛将劉宗敏(希亮)、劉希堯,欲叛降清。
元胤知之,因馬吉翔入奏曰:“大甫在辇毂側,辄恣殺掠,明诏責之,而遽欲叛,不亟誅之,何以令四方?請下溫谕,召大甫令與永和分将。
大甫幸與臣無隙,臣親赍往召之,必至,即顯戮之阙下,可無費一矢力也。
”上乃授元胤敕。
元胤入大甫軍誘之,大甫果赴召詣阙,悄悄自以為奪永和軍。
元胤馳密奏,請召杜永和、張月各以軍至。
永和伏師靈羊峽,輕舟入見;月亦輕舟至,與大甫偕泊江幹。
薄夜,月乃潛軍從南岸氵斥上流扼大甫西。
黎明,大甫與永和、月陛見。
元胤、吉翔侍,上泛慰勞。
已,召大甫升,稍诘責之。
吉翔色動;大甫覺,方拜伏次,遽欲起。
元胤自後奪其佩刀,大甫走近禦座,将劫上。
吉翔失聲而走,元胤大呼:“楊大甫不得無禮!”蹴其背仆之,衛士乃縛大甫出宮門,诏至,缢殺之。
大甫軍亂,月軍自西下,永和自東上,皆鼓噪露刃與相持。
元胤朝服單騎,捧敕入其軍中,大呼:“有旨殺大甫一人,諸兵将不問坐。
”□案宣敕,軍乃戢。
大甫戮,寶、方策斂手自請為禦營親兵。
忠貞營在浔南,亦下令禁侵掠。
永曆四年春,清兵犯梅嶺,羅成耀棄南雄走。
上将棄肇慶西奔,杜永和奏請留駕。
馬吉翔言:“永和将劫上。
”兩宮震懼。
元胤曰:“永和所以欲留駕者,謂不當輕動隳軍心耳。
元胤在,永和其敢挾駕以懷貳心乎!”泣谏,上不聽。
敕留元胤守肇慶,督兵援廣州。
元胤請扈駕行,吉翔欲因上西幸,挾陳邦傅誅異己,恐元胤撓之,乃自請與元胤援東以止元胤之西。
吉翔實無東援意,徘徊不進,已乃稍出,次三水。
羅成耀已密納款于清,請取肇慶自效,僞以舟師來會。
元胤偵得其情,密奏請除之。
上密敕元胤誅成耀。
元胤佯與成耀交好,語次,稍誘之,成耀微露情實。
一日,成耀過元胤飲,馬吉翔在坐,中酒,令泛舟中流。
元胤素好諧谑,忽起,倒拽成耀繩床,僵,元胤壓成耀胸,ㄏ其ㄕ,吉翔不知,猶曰:“谑何惡也?”其左右遽拔利刃?刂成耀喉,刎其首。
吉翔驚仆,元胤徐掖之起,以敕示之,曰:“有诏,令元胤斬成耀,而令公收其軍。
”移屍滌血,行酒歌吹如故。
已而吉翔召成耀中軍官示以敕,元胤已督舟師遏下流,成耀軍不得奔,皆就吉翔降。
元胤凡三斬叛将,決機俄頃,而皆先請敕行事,不自專也。
上既至梧州,诏獄起。
邪黨挾陳邦傅,并疏攻兀胤。
元胤乃請入見,奏曰:“言者謂臣黨金堡等,臣父自虜中歸順,堡從黔、楚來,從無交往;袁彭年與臣父子同謀歸正,陛下自擢彭年都憲,臣父子不敢以一字薦彭年功。
彭年、堡自行其志,于臣何涉?臣父子自以歸順功蒙不次之賞,何求于堡?堡間關從王,而登籍十年,官止七品,抑思文皇帝所授也,堡亦何藉于臣父子而為之援?今援師逗留,臣旦夕與廣州俱碎。
臣父死,臣且繼死,而言者必欲中臣,不知何心!”因伏地痛哭,曰:“諸臣從皇上,幸而成,取富貴;即不幸,固有餘地。
佟氏世仕虜中,固山、公、侯、文武大吏将數百人,臣為陛下手刃佟養甲,豈複有餘地求活耶?臣誓以死報國家,如此其決,而猶謂臣結黨欺君。
臣不足恤,恐天下懷忠憤之心者,将以臣為戒矣!”複大哭,不能起。
上命高必正掖之起,必正亦為之堕淚。
元胤請必正與己會師東援,必正感其意,請行。
吳貞毓尼之,不果。
元胤歸肇慶,日約馬吉翔、陳邦傅出師,不聽。
元胤孤軍進,敗清兵于西南驿。
已而廣西陷,上奔浔州,陳邦傅大嘩而西,吉翔亦托扈駕去,元胤歸守肇慶。
十二月杜永和、張月奔入海,廣州陷。
元胤走郁林,清兵追圍之,迫,元胤朝服登陴,西向拜哭曰:“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因自刎死。
廣東複盡陷于清。
陳友龍,直隸上元人。
與劉承胤同起行伍,為承胤标将。
短小精悍,善步走,日行三百裡。
性嚴急,慣戰。
随承胤征黎平苗。
友龍嘗先登,破苗砦,執叛苗則生剝之,為群苗所畏,呼為“五閻王”。
隆武元年,承胤下長沙,議出師複武、嶽。
承胤葸懦而忌張先壁,假以苗亂歸武岡,留友龍率偏師随何騰蛟屯湘陰。
騰蛟輕赍金币歸黎平,為承胤所要,挾長短以制騰蛟。
騰蛟子文瑞,居家逾法,承胤辄折抑之,騰蛟以是惡承胤。
會有查和尚者,假稱弘光皇帝入沅州,舉人高士美率衆推戴之,騰蛟聞知,不能辨,亦遣使問起居。
佥都禦史鄭逢元發其奸,已擒伏誅,騰蛟所遣使弗知也,猶馳傳,行過武岡,為承胤所得,以诮騰蛟。
騰蛟積不平,遂裁抑友龍軍食,沒其功次。
承胤乃召友龍還師歸武岡。
承胤軍号十萬,率調衛、所額軍占籍自雄,其習戰者唯友龍一軍而已。
永曆元年,
上大怒,切責之,大甫遂通忠貞營叛将劉宗敏(希亮)、劉希堯,欲叛降清。
元胤知之,因馬吉翔入奏曰:“大甫在辇毂側,辄恣殺掠,明诏責之,而遽欲叛,不亟誅之,何以令四方?請下溫谕,召大甫令與永和分将。
大甫幸與臣無隙,臣親赍往召之,必至,即顯戮之阙下,可無費一矢力也。
”上乃授元胤敕。
元胤入大甫軍誘之,大甫果赴召詣阙,悄悄自以為奪永和軍。
元胤馳密奏,請召杜永和、張月各以軍至。
永和伏師靈羊峽,輕舟入見;月亦輕舟至,與大甫偕泊江幹。
薄夜,月乃潛軍從南岸氵斥上流扼大甫西。
黎明,大甫與永和、月陛見。
元胤、吉翔侍,上泛慰勞。
已,召大甫升,稍诘責之。
吉翔色動;大甫覺,方拜伏次,遽欲起。
元胤自後奪其佩刀,大甫走近禦座,将劫上。
吉翔失聲而走,元胤大呼:“楊大甫不得無禮!”蹴其背仆之,衛士乃縛大甫出宮門,诏至,缢殺之。
大甫軍亂,月軍自西下,永和自東上,皆鼓噪露刃與相持。
元胤朝服單騎,捧敕入其軍中,大呼:“有旨殺大甫一人,諸兵将不問坐。
”□案宣敕,軍乃戢。
大甫戮,寶、方策斂手自請為禦營親兵。
忠貞營在浔南,亦下令禁侵掠。
永曆四年春,清兵犯梅嶺,羅成耀棄南雄走。
上将棄肇慶西奔,杜永和奏請留駕。
馬吉翔言:“永和将劫上。
”兩宮震懼。
元胤曰:“永和所以欲留駕者,謂不當輕動隳軍心耳。
元胤在,永和其敢挾駕以懷貳心乎!”泣谏,上不聽。
敕留元胤守肇慶,督兵援廣州。
元胤請扈駕行,吉翔欲因上西幸,挾陳邦傅誅異己,恐元胤撓之,乃自請與元胤援東以止元胤之西。
吉翔實無東援意,徘徊不進,已乃稍出,次三水。
羅成耀已密納款于清,請取肇慶自效,僞以舟師來會。
元胤偵得其情,密奏請除之。
上密敕元胤誅成耀。
元胤佯與成耀交好,語次,稍誘之,成耀微露情實。
一日,成耀過元胤飲,馬吉翔在坐,中酒,令泛舟中流。
元胤素好諧谑,忽起,倒拽成耀繩床,僵,元胤壓成耀胸,ㄏ其ㄕ,吉翔不知,猶曰:“谑何惡也?”其左右遽拔利刃?刂成耀喉,刎其首。
吉翔驚仆,元胤徐掖之起,以敕示之,曰:“有诏,令元胤斬成耀,而令公收其軍。
”移屍滌血,行酒歌吹如故。
已而吉翔召成耀中軍官示以敕,元胤已督舟師遏下流,成耀軍不得奔,皆就吉翔降。
元胤凡三斬叛将,決機俄頃,而皆先請敕行事,不自專也。
上既至梧州,诏獄起。
邪黨挾陳邦傅,并疏攻兀胤。
元胤乃請入見,奏曰:“言者謂臣黨金堡等,臣父自虜中歸順,堡從黔、楚來,從無交往;袁彭年與臣父子同謀歸正,陛下自擢彭年都憲,臣父子不敢以一字薦彭年功。
彭年、堡自行其志,于臣何涉?臣父子自以歸順功蒙不次之賞,何求于堡?堡間關從王,而登籍十年,官止七品,抑思文皇帝所授也,堡亦何藉于臣父子而為之援?今援師逗留,臣旦夕與廣州俱碎。
臣父死,臣且繼死,而言者必欲中臣,不知何心!”因伏地痛哭,曰:“諸臣從皇上,幸而成,取富貴;即不幸,固有餘地。
佟氏世仕虜中,固山、公、侯、文武大吏将數百人,臣為陛下手刃佟養甲,豈複有餘地求活耶?臣誓以死報國家,如此其決,而猶謂臣結黨欺君。
臣不足恤,恐天下懷忠憤之心者,将以臣為戒矣!”複大哭,不能起。
上命高必正掖之起,必正亦為之堕淚。
元胤請必正與己會師東援,必正感其意,請行。
吳貞毓尼之,不果。
元胤歸肇慶,日約馬吉翔、陳邦傅出師,不聽。
元胤孤軍進,敗清兵于西南驿。
已而廣西陷,上奔浔州,陳邦傅大嘩而西,吉翔亦托扈駕去,元胤歸守肇慶。
十二月杜永和、張月奔入海,廣州陷。
元胤走郁林,清兵追圍之,迫,元胤朝服登陴,西向拜哭曰:“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因自刎死。
廣東複盡陷于清。
陳友龍,直隸上元人。
與劉承胤同起行伍,為承胤标将。
短小精悍,善步走,日行三百裡。
性嚴急,慣戰。
随承胤征黎平苗。
友龍嘗先登,破苗砦,執叛苗則生剝之,為群苗所畏,呼為“五閻王”。
隆武元年,承胤下長沙,議出師複武、嶽。
承胤葸懦而忌張先壁,假以苗亂歸武岡,留友龍率偏師随何騰蛟屯湘陰。
騰蛟輕赍金币歸黎平,為承胤所要,挾長短以制騰蛟。
騰蛟子文瑞,居家逾法,承胤辄折抑之,騰蛟以是惡承胤。
會有查和尚者,假稱弘光皇帝入沅州,舉人高士美率衆推戴之,騰蛟聞知,不能辨,亦遣使問起居。
佥都禦史鄭逢元發其奸,已擒伏誅,騰蛟所遣使弗知也,猶馳傳,行過武岡,為承胤所得,以诮騰蛟。
騰蛟積不平,遂裁抑友龍軍食,沒其功次。
承胤乃召友龍還師歸武岡。
承胤軍号十萬,率調衛、所額軍占籍自雄,其習戰者唯友龍一軍而已。
永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