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時,悲吟唱和。
孔有德聞其名,欲招緻之,遠生益匿瑤中,得脫。
永曆六年,李定國攻複桂林,遠生就見之。
定國以專征自大,倨見文武舊臣,遠生至,肅然起迎,遠生與抗禮,無所诎。
從容勸定國盡忠戴上,定國尤欽信焉。
定國下湖南,留遠生守桂林,激厲士兵,控扼平柳,捍清全、線、馬三将之兵,屢擊卻之。
定國戰于衡州,不利,線國安乘勝複拔桂林,遠生退入?峒。
憂恚成疾,卒。
湘客,字客生,别号端星。
少為名諸生,博浃治古文詞,尤工為詩,楷草書皆入能品。
壯遊燕、吳,交四方?紳人士,谙習朝廷典故。
陝西陷賊,湘客辟亂出。
兄遠生,官于贛,遂依以居。
慷慨有當世志,為贛撫李永茂所器賞。
隆武中,薦于朝,授汀州府推官,考選,擢山西道禦史。
閩陷,走廣東。
上踐祚,湘客與擁戴,李永茂疏薦湘客為三秦人望,可大用。
王坤惡其不谒己,假禦筆抹斥之。
永茂怒,緻仕去。
瞿式耜尤重湘客才,奏改翰林院編修,充日講官。
坤複阻之,為辍日講。
上自桂林出全州,劉承胤以兵入見。
馬吉翔與相比黨。
承胤奏請封吉翔及郭承昊、嚴雲從伯爵,禦史毛壽登疏論之。
侍講周鼎瀚,故與王坤交善,與湘客有隙,乃謂承胤曰:“壽登疏,湘客所草也。
湘客與諸台省在外謂公為董卓。
”承胤怒,奏:“給事中萬六吉、禦史吳德操及湘客、壽登号四虎,把持國政,裁損功臣。
”矯旨縛之阙下,将杖之,廷臣跪救,不釋;承胤佯跪伏求免,乃釋之,湘客落職。
時承胤欲邀上幸武岡,湘客與瞿式耜言:“上宜返跸桂林,中制粵、楚。
”式耜馳疏,谏上西行。
承胤怒,湘客系罷,而上遂決入武岡,在廷無敢止者。
湘客既斥,避兵居柳州。
承胤降,上奔柳,乃複湘客職。
敕往桂協贊留守軍務。
上幸桂,進中允。
郝永忠潰掠桂林,上幸南甯,敕湘客返桂,安撫亂亡,募義饷,贊戰守。
湘客殚力與式耜為死守計,桂、平、全皆底定。
及廣東反正,上出肇慶,湘客入見,擢侍讀學士。
朱天麟、王化澄以湘客非科目,不當入内制,忌摘之。
湘客不自安,請外除,遂用前禦史積資,改都察院佥都禦史,協理院事,與都禦史袁彭年秉憲綱,裁正冒濫,奏汰錢匡、呂爾?出台。
匡、爾?皆因馬吉翔進,吉翔故怨湘客,至是益甚,遂日為蜚語,稱湘客與彭年結科臣丁時魁、金堡、蒙正發,結黨把持。
流傳宮中,慈聖太後信而惡之。
永曆四年,上奔梧州,吳貞毓等奉吉翔意,率群不逞交參湘客、堡、時魁、正發,遂逮,下錦衣獄掠治之,革職胥靡論。
湘客出獄,無所歸,客桂林。
遠生奉敕至,因依以處。
數月,桂林陷,丁時魁降,邀湘客出,湘客不應,匿缁流中,因剃須發,得免。
李定國複桂林,遠生赴之,湘客以曾與金堡議,不與孫可望王封,疑,不見定國。
定國顧往往就遠生問湘客、堡甚摯。
其後桂林再陷,遠生卒于瑤中,湘客崎岖葬遠生,匿賀縣山中。
未幾,亦卒。
管嗣裘,字冶仲,湖廣衡陽人。
少英爽有文名,谙壬遁象緯。
中崇祯壬午鄉舉。
張獻忠陷衡州,購索人士充僞吏,嗣裘走匿深山,獻忠促令捕殺之,其兄嗣箕為應捕代死。
會獻忠去,得免。
已而遊廣東,故與蘇觀生善。
及是,遇觀生于廣州。
觀生立唐王聿钅粵,授嗣裘給事中。
嗣裘竄匿優人舍中,得不拜僞命,遂遁歸南嶽,與行人王夫之舉義兵于衡山。
戰敗軍潰,走行在,授中書舍人,奉敕至平樂。
廣西陷,匿靈川山中。
冬月,負敗絮,采苦菜以食。
與劉遠生、劉湘客、朱昌時行吟?峒中,以死自誓。
李定國複桂林,招遠生洎嗣裘、昌時出,尤優禮之。
嗣裘見定國赤心不随孫可望為僭逆,曲說定國決策迎駕,定國亦委意焉。
居軍中,與議機務。
定國之東攻肇慶也,孫可望遣使羁廉之,定國亦以孤軍外懸,所向未利,難即與可望亢,遂姑通好。
可望故用張獻忠七疊篆印,定國承制鑄印給将吏。
嗣裘谏,令皆反九疊。
至是仍銷九疊印,複七疊。
嗣裘日慫恿定國,遣使興隆(安隆)候駕,定國猶豫未遣。
嗣裘大恚曰:“吾立身十餘年,濱死者數四,豈更從人作賊耶!”棄定**去,将祝發為浮屠。
至修仁,不知所終。
朱昌時,字若木,直隸廣平人。
父□□,為沅州判官。
清兵至,城守,被擒不屈,遂遇害。
昌時早為諸生,稍通吟詠。
隆武中,大學士路振飛與昌時同裡?相知聞,薦授推官。
永曆元年,擢兵部主事。
丁艱,居桂林。
築草舍于靈川山中,讀書自适。
桂林陷,禦史吳德操、給事中丁時魁、待诏姚端皆降,為孔有德所贍禮。
昌時深匿不出,并日而食,以死自誓。
李定國複桂林,昌時同劉遠生守桂林。
桂林複陷,益走瑤中,憤恚,饑病以卒。
孔有德聞其名,欲招緻之,遠生益匿瑤中,得脫。
永曆六年,李定國攻複桂林,遠生就見之。
定國以專征自大,倨見文武舊臣,遠生至,肅然起迎,遠生與抗禮,無所诎。
從容勸定國盡忠戴上,定國尤欽信焉。
定國下湖南,留遠生守桂林,激厲士兵,控扼平柳,捍清全、線、馬三将之兵,屢擊卻之。
定國戰于衡州,不利,線國安乘勝複拔桂林,遠生退入?峒。
憂恚成疾,卒。
湘客,字客生,别号端星。
少為名諸生,博浃治古文詞,尤工為詩,楷草書皆入能品。
壯遊燕、吳,交四方?紳人士,谙習朝廷典故。
陝西陷賊,湘客辟亂出。
兄遠生,官于贛,遂依以居。
慷慨有當世志,為贛撫李永茂所器賞。
隆武中,薦于朝,授汀州府推官,考選,擢山西道禦史。
閩陷,走廣東。
上踐祚,湘客與擁戴,李永茂疏薦湘客為三秦人望,可大用。
王坤惡其不谒己,假禦筆抹斥之。
永茂怒,緻仕去。
瞿式耜尤重湘客才,奏改翰林院編修,充日講官。
坤複阻之,為辍日講。
上自桂林出全州,劉承胤以兵入見。
馬吉翔與相比黨。
承胤奏請封吉翔及郭承昊、嚴雲從伯爵,禦史毛壽登疏論之。
侍講周鼎瀚,故與王坤交善,與湘客有隙,乃謂承胤曰:“壽登疏,湘客所草也。
湘客與諸台省在外謂公為董卓。
”承胤怒,奏:“給事中萬六吉、禦史吳德操及湘客、壽登号四虎,把持國政,裁損功臣。
”矯旨縛之阙下,将杖之,廷臣跪救,不釋;承胤佯跪伏求免,乃釋之,湘客落職。
時承胤欲邀上幸武岡,湘客與瞿式耜言:“上宜返跸桂林,中制粵、楚。
”式耜馳疏,谏上西行。
承胤怒,湘客系罷,而上遂決入武岡,在廷無敢止者。
湘客既斥,避兵居柳州。
承胤降,上奔柳,乃複湘客職。
敕往桂協贊留守軍務。
上幸桂,進中允。
郝永忠潰掠桂林,上幸南甯,敕湘客返桂,安撫亂亡,募義饷,贊戰守。
湘客殚力與式耜為死守計,桂、平、全皆底定。
及廣東反正,上出肇慶,湘客入見,擢侍讀學士。
朱天麟、王化澄以湘客非科目,不當入内制,忌摘之。
湘客不自安,請外除,遂用前禦史積資,改都察院佥都禦史,協理院事,與都禦史袁彭年秉憲綱,裁正冒濫,奏汰錢匡、呂爾?出台。
匡、爾?皆因馬吉翔進,吉翔故怨湘客,至是益甚,遂日為蜚語,稱湘客與彭年結科臣丁時魁、金堡、蒙正發,結黨把持。
流傳宮中,慈聖太後信而惡之。
永曆四年,上奔梧州,吳貞毓等奉吉翔意,率群不逞交參湘客、堡、時魁、正發,遂逮,下錦衣獄掠治之,革職胥靡論。
湘客出獄,無所歸,客桂林。
遠生奉敕至,因依以處。
數月,桂林陷,丁時魁降,邀湘客出,湘客不應,匿缁流中,因剃須發,得免。
李定國複桂林,遠生赴之,湘客以曾與金堡議,不與孫可望王封,疑,不見定國。
定國顧往往就遠生問湘客、堡甚摯。
其後桂林再陷,遠生卒于瑤中,湘客崎岖葬遠生,匿賀縣山中。
未幾,亦卒。
管嗣裘,字冶仲,湖廣衡陽人。
少英爽有文名,谙壬遁象緯。
中崇祯壬午鄉舉。
張獻忠陷衡州,購索人士充僞吏,嗣裘走匿深山,獻忠促令捕殺之,其兄嗣箕為應捕代死。
會獻忠去,得免。
已而遊廣東,故與蘇觀生善。
及是,遇觀生于廣州。
觀生立唐王聿钅粵,授嗣裘給事中。
嗣裘竄匿優人舍中,得不拜僞命,遂遁歸南嶽,與行人王夫之舉義兵于衡山。
戰敗軍潰,走行在,授中書舍人,奉敕至平樂。
廣西陷,匿靈川山中。
冬月,負敗絮,采苦菜以食。
與劉遠生、劉湘客、朱昌時行吟?峒中,以死自誓。
李定國複桂林,招遠生洎嗣裘、昌時出,尤優禮之。
嗣裘見定國赤心不随孫可望為僭逆,曲說定國決策迎駕,定國亦委意焉。
居軍中,與議機務。
定國之東攻肇慶也,孫可望遣使羁廉之,定國亦以孤軍外懸,所向未利,難即與可望亢,遂姑通好。
可望故用張獻忠七疊篆印,定國承制鑄印給将吏。
嗣裘谏,令皆反九疊。
至是仍銷九疊印,複七疊。
嗣裘日慫恿定國,遣使興隆(安隆)候駕,定國猶豫未遣。
嗣裘大恚曰:“吾立身十餘年,濱死者數四,豈更從人作賊耶!”棄定**去,将祝發為浮屠。
至修仁,不知所終。
朱昌時,字若木,直隸廣平人。
父□□,為沅州判官。
清兵至,城守,被擒不屈,遂遇害。
昌時早為諸生,稍通吟詠。
隆武中,大學士路振飛與昌時同裡?相知聞,薦授推官。
永曆元年,擢兵部主事。
丁艱,居桂林。
築草舍于靈川山中,讀書自适。
桂林陷,禦史吳德操、給事中丁時魁、待诏姚端皆降,為孔有德所贍禮。
昌時深匿不出,并日而食,以死自誓。
李定國複桂林,昌時同劉遠生守桂林。
桂林複陷,益走瑤中,憤恚,饑病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