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教敷于四海,猶凜凜于杯酌之間,不忍釋其“三過”之勞。
後世得此意者,惟晉陶侃,是以能再造晉室,底定江東,而懷、愍之仇尚未能複,雒、秦之都尚未能返,若欲以狂歌痛飲,而坐收匡亂救亡之功,亦必不可得之數矣。
上知奇遇意,屢為稱善。
明年,晉禮部尚書,經筵如故。
郭之奇亦以杜永和薦,且入矣,而畏奇遇。
永和出師守嶺,之奇乃随之赴阙。
時诏選庶吉士,令三品以上,各薦主事,以下由科貢出身有文行未從賊虜者一人就試。
奇遇以黃維?素節無虧,文名夙著,應诏薦上。
之奇因與兵部侍郎萬翺謀,蠱杜永和,言奇遇得維?賄,翺與永和交章參奇遇。
奇遇抗疏辯,事得直。
永和愧,引罪去,而之奇弗自懲也,日思奪奇遇席,由此大拜。
王化澄亦畏奇遇之入直而軋己,與之奇、翺比,求以逐奇遇益亟。
奇遇恥與争,三疏乞骸骨歸。
未逾年,廣東再陷,奇遇走海上,不知所終。
黃公輔,新會人,中天啟壬戌進士,曆仕至分守下湖南道參政兼副使。
廉介慈慎,長、寶人感其德政,至今不衰。
以不合于巡按禦史,謝病歸。
永曆三年,以清節不染召,擢刑部左侍郎,掌部事。
公輔已老,無仕宦情,特欲一陛見抒懷抱而已。
居數月,乞骸骨歸,未幾,病卒。
陳世傑,字忝生,南海人。
中崇祯庚辰進士,授中書舍人,請假歸裡。
永曆三年,以抗節召見,改翰林院編修。
已,擢左春坊左庶子,與蔡之俊同充日講官。
世傑樸直,不以才著。
稍遷國子監司業,行祭酒事。
見時事日诎,遂謝病歸隐海上,不知所終。
之俊,湖廣江夏人,字彥伯。
中崇祯己卯鄉舉。
以中書會曆參何騰蛟、瞿式耜軍事,與守桂林有功。
式耜赍遣至南甯迎駕,奏對稱旨,改翰林院編修,充日講官,擢右春坊右庶子。
與丁時魁同裡,相厚善。
時魁下诏獄,給事中朱士鲲奏之俊為時魁黨,不報。
之俊因謝病去,隐西甯山中。
未幾,病卒。
劉遠生,初名廣胤,以字行,陝西富平人,别号同庵。
少與弟湘客以文章氣誼名三秦間。
已乃出遊燕都,傾動京邑。
而遠生以端重誠悫,尤為人士所推重,應鄉貢,入太學,授贛州通判。
崇祯十七年,張獻忠南寇,東陷吉安,西陷郴,遊騎涉贛境。
贛撫林一柱檄遠生監軍禦之。
遠生故便騎射,習行伍,調措得宜,将士用命,贛境以甯。
已而進軍,收複吉、郴諸屬縣,遠生功最,以績聞。
會北都陷,未叙。
弘光元年,以前功擢兵部職方司主事,贊畫南贛軍務。
李永茂撫虔,尤相器重。
既而萬元吉督師吉、贛,永茂遷兵部侍郎去,遠生由監軍道副使擢巡撫南贛佥都禦史,與元吉守贛。
大小數十戰,城守三月。
遠生出沒矢石間,身先士卒,援絕糧盡,城陷,督親兵巷戰,遂見執。
清巡撫李秉元誘之降,遠生不與交一語。
秉元囚之于獄,獄吏見遠生長者,尤欽重之。
釋械系,恣其客吏往來候問。
遠生故多養死士,得其心,至是,密為布置關津,從獄中引遠生逸出。
間行達廣東,發猶未剃。
會上即位于肇慶,陛見,将拟用,上遽西幸,遂從駕至桂林。
上至武岡,遠生惡劉承胤,不入,與瞿式耜協守桂林。
上在南甯,遠生陛見,授刑部左侍郎,随上幸肇慶。
遠生熟谙典章,朝廷草創,一切未馴雅者,遠生皆議正之。
器宇開亮,與人無回護。
所至辄為諸武帥所慕重。
吳貞毓誘李成棟迎駕居廣州,中外疑洶,遠生奉命犒師,與成棟語,成棟慚懼,乃止。
永曆三年,遷兵部尚書,提督京營戎政,與大學士嚴起恒、給事中金堡議,為上開武備庫,節用儲饷,招練禁旅,奉上親征出楚,督諸将為死戰計。
是年十月朔,上為下诏親征,遠生日夜規措,稍有緒,馬吉翔忌之,通内豎夏國祥,頻以太後旨取庫金他用,起恒力争之不得,事遂漸寝。
永曆四年正月,南雄陷,馬吉翔怵上西奔,杜永和請留駕。
上疑懼,遣遠生及堡馳谕永和。
遠生冒風濤,沖亂軍,以輕舸至廣州緻命;歸而奏言:“永和奉诏,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涕泣為臣言:‘上西去,則竟棄廣東,付之還虜,諸忠義士随成棟反正者,亦付之還虜,令其殺戮,為皇上畫此謀者,亦何其慘也?’臣聞其言,側然無以對。
今或請兩宮暫移梧州,而車駕暫留,号召援兵,永和他日之必不敢阻駕,臣請以首領任之。
”上聞其奏,欲勿行,而夏國祥遽奉慈聖步辇,待于行宮門外,傳懿旨,促上登舟矣。
上至梧州,诏獄起,湘客逮問,群不逞嫉遠生甚,而遠生素行敦重,勿能伺其短隙者,故免于難。
然浮沈怨忌間,無能複自效見。
乃自請出,催桂林諸将兵出楚,得敕遣之。
遠生至桂林,居兩月,桂林陷。
遠生走匿靈川山中,茅╂布衣,與弟湘客洎中書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
後世得此意者,惟晉陶侃,是以能再造晉室,底定江東,而懷、愍之仇尚未能複,雒、秦之都尚未能返,若欲以狂歌痛飲,而坐收匡亂救亡之功,亦必不可得之數矣。
上知奇遇意,屢為稱善。
明年,晉禮部尚書,經筵如故。
郭之奇亦以杜永和薦,且入矣,而畏奇遇。
永和出師守嶺,之奇乃随之赴阙。
時诏選庶吉士,令三品以上,各薦主事,以下由科貢出身有文行未從賊虜者一人就試。
奇遇以黃維?素節無虧,文名夙著,應诏薦上。
之奇因與兵部侍郎萬翺謀,蠱杜永和,言奇遇得維?賄,翺與永和交章參奇遇。
奇遇抗疏辯,事得直。
永和愧,引罪去,而之奇弗自懲也,日思奪奇遇席,由此大拜。
王化澄亦畏奇遇之入直而軋己,與之奇、翺比,求以逐奇遇益亟。
奇遇恥與争,三疏乞骸骨歸。
未逾年,廣東再陷,奇遇走海上,不知所終。
黃公輔,新會人,中天啟壬戌進士,曆仕至分守下湖南道參政兼副使。
廉介慈慎,長、寶人感其德政,至今不衰。
以不合于巡按禦史,謝病歸。
永曆三年,以清節不染召,擢刑部左侍郎,掌部事。
公輔已老,無仕宦情,特欲一陛見抒懷抱而已。
居數月,乞骸骨歸,未幾,病卒。
陳世傑,字忝生,南海人。
中崇祯庚辰進士,授中書舍人,請假歸裡。
永曆三年,以抗節召見,改翰林院編修。
已,擢左春坊左庶子,與蔡之俊同充日講官。
世傑樸直,不以才著。
稍遷國子監司業,行祭酒事。
見時事日诎,遂謝病歸隐海上,不知所終。
之俊,湖廣江夏人,字彥伯。
中崇祯己卯鄉舉。
以中書會曆參何騰蛟、瞿式耜軍事,與守桂林有功。
式耜赍遣至南甯迎駕,奏對稱旨,改翰林院編修,充日講官,擢右春坊右庶子。
與丁時魁同裡,相厚善。
時魁下诏獄,給事中朱士鲲奏之俊為時魁黨,不報。
之俊因謝病去,隐西甯山中。
未幾,病卒。
劉遠生,初名廣胤,以字行,陝西富平人,别号同庵。
少與弟湘客以文章氣誼名三秦間。
已乃出遊燕都,傾動京邑。
而遠生以端重誠悫,尤為人士所推重,應鄉貢,入太學,授贛州通判。
崇祯十七年,張獻忠南寇,東陷吉安,西陷郴,遊騎涉贛境。
贛撫林一柱檄遠生監軍禦之。
遠生故便騎射,習行伍,調措得宜,将士用命,贛境以甯。
已而進軍,收複吉、郴諸屬縣,遠生功最,以績聞。
會北都陷,未叙。
弘光元年,以前功擢兵部職方司主事,贊畫南贛軍務。
李永茂撫虔,尤相器重。
既而萬元吉督師吉、贛,永茂遷兵部侍郎去,遠生由監軍道副使擢巡撫南贛佥都禦史,與元吉守贛。
大小數十戰,城守三月。
遠生出沒矢石間,身先士卒,援絕糧盡,城陷,督親兵巷戰,遂見執。
清巡撫李秉元誘之降,遠生不與交一語。
秉元囚之于獄,獄吏見遠生長者,尤欽重之。
釋械系,恣其客吏往來候問。
遠生故多養死士,得其心,至是,密為布置關津,從獄中引遠生逸出。
間行達廣東,發猶未剃。
會上即位于肇慶,陛見,将拟用,上遽西幸,遂從駕至桂林。
上至武岡,遠生惡劉承胤,不入,與瞿式耜協守桂林。
上在南甯,遠生陛見,授刑部左侍郎,随上幸肇慶。
遠生熟谙典章,朝廷草創,一切未馴雅者,遠生皆議正之。
器宇開亮,與人無回護。
所至辄為諸武帥所慕重。
吳貞毓誘李成棟迎駕居廣州,中外疑洶,遠生奉命犒師,與成棟語,成棟慚懼,乃止。
永曆三年,遷兵部尚書,提督京營戎政,與大學士嚴起恒、給事中金堡議,為上開武備庫,節用儲饷,招練禁旅,奉上親征出楚,督諸将為死戰計。
是年十月朔,上為下诏親征,遠生日夜規措,稍有緒,馬吉翔忌之,通内豎夏國祥,頻以太後旨取庫金他用,起恒力争之不得,事遂漸寝。
永曆四年正月,南雄陷,馬吉翔怵上西奔,杜永和請留駕。
上疑懼,遣遠生及堡馳谕永和。
遠生冒風濤,沖亂軍,以輕舸至廣州緻命;歸而奏言:“永和奉诏,固不敢阻留陛下行止,但涕泣為臣言:‘上西去,則竟棄廣東,付之還虜,諸忠義士随成棟反正者,亦付之還虜,令其殺戮,為皇上畫此謀者,亦何其慘也?’臣聞其言,側然無以對。
今或請兩宮暫移梧州,而車駕暫留,号召援兵,永和他日之必不敢阻駕,臣請以首領任之。
”上聞其奏,欲勿行,而夏國祥遽奉慈聖步辇,待于行宮門外,傳懿旨,促上登舟矣。
上至梧州,诏獄起,湘客逮問,群不逞嫉遠生甚,而遠生素行敦重,勿能伺其短隙者,故免于難。
然浮沈怨忌間,無能複自效見。
乃自請出,催桂林諸将兵出楚,得敕遣之。
遠生至桂林,居兩月,桂林陷。
遠生走匿靈川山中,茅╂布衣,與弟湘客洎中書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