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毛利人部落
關燈
小
中
大
有曆史記載以前,在島中心的一片火山岩中間有一些窟隆塌了,因而形成了一個長40公裡,寬30公裡,深不可測的大坑。
四周山頂上的泉水都彙入其中,變成了現今的道波湖。
這奇特的湖泊,海拔是300多米,四周是800米的高山環抱着。
西面是高高的懸崖峭壁;北面遠遠地有幾座山峰,峰頂上長滿小樹;東面是一片廣褒無垠的湖濱平原,在枝條縱橫雜錯的灌木叢中有一條小徑,小徑上點綴着許多閃閃發光的浮石;南面是一片森林,森林那邊是一些圓錐形的火山頭。
這一切都環繞着那片碧水,氣勢壯麗,湖面上奔騰呼嘯的風暴不亞于太平洋上的飓風。
這片地區是一口無窮大的沸水鍋,鍋下有燃燒着的火苗,地面被地火燒得滾燙,不斷地抖動。
有許多地方地殼龜裂,和烤過的燒餅一樣,縫隙中滲出騰騰的熱霧。
顯然,如果地心的熱氣不是在20公裡外的同加裡羅火山口找到出路的話,這片高原必然會陷落到一個熾熱的熔爐裡。
從湖邊向北望去,同加裡羅火山高聳在許多噴火的小山頭當中,山頂上噴着煙雲和火焰,就象人頭上裝飾的羽毛。
它和一條相當錯綜複雜的山系相連着。
在這座火山後面,有一座孤立在平原上的魯阿胡峰,峰頂消失在3000多米的雲霧裡,從來無人問津過這座無路可通的圓錐形火山,也從來無人探測過那火山口的秘密。
至于同加裡羅火山,則不同了,它比較容易爬上去。
20年來,已有比維爾,狄遜和最近的郝支特脫先後3次來測量過了。
要是在另一種環境,另一種氛圍中,博學的地理學家一定會給旅伴們講有關這些火山的傳說。
他一定會講到:同加裡羅山和塔臘納基山從前是近鄰,又是好朋友,兩者相處和睦。
但是,有一天為了争一個女人,兩者吵了架。
那時,同加裡羅和所有火山一樣,火氣大,以至于大發脾氣,動手打了塔臘納基。
塔臘納基挨打後,無地自容,從王嘎尼河谷裡悄悄逃走了,沿途還丢下兩個小山頭,它一直逃到東海海濱,孤寂地聳立在那裡,從此更名為厄格蒙山。
當然,地理學家此時沒有興趣講故事;就是講了,旅伴們也沒有心思聽。
他們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隻好聽天由命。
他們默默地望着道波湖的東北岸。
毛利族的酋長駛出隈卡陀江,又鑽進一條小河,這條河仿佛是隈卡陀江的一個漏鬥。
他們又繞過一個尖岬,靠着湖東面的沙灘,在海拔600米的芝伽山的最初幾個岡的腳下停住了。
那裡生長着一大片弗密翁草,土人都叫作“哈拉克基”,它是新西蘭土人的寶貴布料。
這種有用的植物渾身是寶,它的花是上等的蜜源;它的莖有一種膠質,可以代替蠟或漿粉的用途;它的葉子更可愛,新鮮的可以當紙用,幹的可以用作引火絨,撕裂了的可以搓繩子,造纜索,織魚網,分成纖維還可以編成被褥、大衣、席子或麻布,尤其是這種麻布,染成紅色或黑色可以給最高貴的毛利人做衣服。
這種寶貴的弗密翁草,在新西蘭南北二島上,随處可見,無論是海邊、江邊或湖邊。
在俘虜到達的這片地區,野生的弗密翁草郁郁蔥蔥。
它們的花呈棕紅色,有些形狀象龍舌蘭,從葉子叢中到處伸出來。
葉子狹長而鋒利,層層密密地形成了一片劍林。
許多可愛的小鳥,是弗密翁的老主顧了,它們都在辛勤地采蜜,成群成隊地飛着,竟相吮吸着花心的甜汁。
一大群鴨子在湖水中搜索着食物,這些鴨子羽毛淡黑色,中間夾雜着灰綠色的花紋,它們原來都是野生的,現在已是家畜了。
又走了約四分之一公裡的路程,前面出現一座城堡,它修建在一個峻峭的懸岩上,是憑天險而建的毛利人的城寨,俘虜被押下了船,手腳并沒有綁。
通向城寨的小路穿過許多弗密翁田和茂密的樹叢,樹叢中有長着常青葉子和紅色漿果的“稭卡荼”樹,土人叫“弗樹”,鮮嫩的果實賽過歐洲的千年蕉。
還有可以當黑色染料的“胡油”樹,許多閃着金屬光澤的大鹁鴿、灰色的圓嘴鵲以及無數長着紅肉冠的椋鳥在土人走近時都飛起來了。
爵士、海倫夫人和其他旅伴繞了一個大彎之後,終于到達了城堡内部,城的外牆是一道堅固的栅欄,有5米之高。
第一道防線是一排木樁,接着是一圈柳條牆,上面都鑿有槍眼,再往内就是内城了。
内城地勢平坦,矗立着許多毛利式的建築物,和40來座排列得很整齊的草棚。
俘虜們進入内城,看見外面木樁上挂有很多骷髅,都不禁毛骨悚然。
海倫夫人和瑪麗小姐轉過臉去,她們并不是膽小,而是實在不忍看。
這些骷髅都是土人的戰利品——敵方首領的頭顱,至于敵人的身子,早已成了戰勝者的酒肴了。
啃骨魔的府第位于城堡深處,夾在一些簡陋的茅屋中間。
府第後面是一個露天廣場,是用來集會和習武用的。
他的房屋的牆壁是用木樁和樹枝編排起來的,牆裡面蒙着弗密翁草席,用來取暖。
他的府第不算很大,約有1000平方米,對于這樣一個酋長,已經
四周山頂上的泉水都彙入其中,變成了現今的道波湖。
這奇特的湖泊,海拔是300多米,四周是800米的高山環抱着。
西面是高高的懸崖峭壁;北面遠遠地有幾座山峰,峰頂上長滿小樹;東面是一片廣褒無垠的湖濱平原,在枝條縱橫雜錯的灌木叢中有一條小徑,小徑上點綴着許多閃閃發光的浮石;南面是一片森林,森林那邊是一些圓錐形的火山頭。
這一切都環繞着那片碧水,氣勢壯麗,湖面上奔騰呼嘯的風暴不亞于太平洋上的飓風。
這片地區是一口無窮大的沸水鍋,鍋下有燃燒着的火苗,地面被地火燒得滾燙,不斷地抖動。
有許多地方地殼龜裂,和烤過的燒餅一樣,縫隙中滲出騰騰的熱霧。
顯然,如果地心的熱氣不是在20公裡外的同加裡羅火山口找到出路的話,這片高原必然會陷落到一個熾熱的熔爐裡。
從湖邊向北望去,同加裡羅火山高聳在許多噴火的小山頭當中,山頂上噴着煙雲和火焰,就象人頭上裝飾的羽毛。
它和一條相當錯綜複雜的山系相連着。
在這座火山後面,有一座孤立在平原上的魯阿胡峰,峰頂消失在3000多米的雲霧裡,從來無人問津過這座無路可通的圓錐形火山,也從來無人探測過那火山口的秘密。
至于同加裡羅火山,則不同了,它比較容易爬上去。
20年來,已有比維爾,狄遜和最近的郝支特脫先後3次來測量過了。
要是在另一種環境,另一種氛圍中,博學的地理學家一定會給旅伴們講有關這些火山的傳說。
他一定會講到:同加裡羅山和塔臘納基山從前是近鄰,又是好朋友,兩者相處和睦。
但是,有一天為了争一個女人,兩者吵了架。
那時,同加裡羅和所有火山一樣,火氣大,以至于大發脾氣,動手打了塔臘納基。
塔臘納基挨打後,無地自容,從王嘎尼河谷裡悄悄逃走了,沿途還丢下兩個小山頭,它一直逃到東海海濱,孤寂地聳立在那裡,從此更名為厄格蒙山。
當然,地理學家此時沒有興趣講故事;就是講了,旅伴們也沒有心思聽。
他們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隻好聽天由命。
他們默默地望着道波湖的東北岸。
毛利族的酋長駛出隈卡陀江,又鑽進一條小河,這條河仿佛是隈卡陀江的一個漏鬥。
他們又繞過一個尖岬,靠着湖東面的沙灘,在海拔600米的芝伽山的最初幾個岡的腳下停住了。
那裡生長着一大片弗密翁草,土人都叫作“哈拉克基”,它是新西蘭土人的寶貴布料。
這種有用的植物渾身是寶,它的花是上等的蜜源;它的莖有一種膠質,可以代替蠟或漿粉的用途;它的葉子更可愛,新鮮的可以當紙用,幹的可以用作引火絨,撕裂了的可以搓繩子,造纜索,織魚網,分成纖維還可以編成被褥、大衣、席子或麻布,尤其是這種麻布,染成紅色或黑色可以給最高貴的毛利人做衣服。
這種寶貴的弗密翁草,在新西蘭南北二島上,随處可見,無論是海邊、江邊或湖邊。
在俘虜到達的這片地區,野生的弗密翁草郁郁蔥蔥。
它們的花呈棕紅色,有些形狀象龍舌蘭,從葉子叢中到處伸出來。
葉子狹長而鋒利,層層密密地形成了一片劍林。
許多可愛的小鳥,是弗密翁的老主顧了,它們都在辛勤地采蜜,成群成隊地飛着,竟相吮吸着花心的甜汁。
一大群鴨子在湖水中搜索着食物,這些鴨子羽毛淡黑色,中間夾雜着灰綠色的花紋,它們原來都是野生的,現在已是家畜了。
又走了約四分之一公裡的路程,前面出現一座城堡,它修建在一個峻峭的懸岩上,是憑天險而建的毛利人的城寨,俘虜被押下了船,手腳并沒有綁。
通向城寨的小路穿過許多弗密翁田和茂密的樹叢,樹叢中有長着常青葉子和紅色漿果的“稭卡荼”樹,土人叫“弗樹”,鮮嫩的果實賽過歐洲的千年蕉。
還有可以當黑色染料的“胡油”樹,許多閃着金屬光澤的大鹁鴿、灰色的圓嘴鵲以及無數長着紅肉冠的椋鳥在土人走近時都飛起來了。
爵士、海倫夫人和其他旅伴繞了一個大彎之後,終于到達了城堡内部,城的外牆是一道堅固的栅欄,有5米之高。
第一道防線是一排木樁,接着是一圈柳條牆,上面都鑿有槍眼,再往内就是内城了。
内城地勢平坦,矗立着許多毛利式的建築物,和40來座排列得很整齊的草棚。
俘虜們進入内城,看見外面木樁上挂有很多骷髅,都不禁毛骨悚然。
海倫夫人和瑪麗小姐轉過臉去,她們并不是膽小,而是實在不忍看。
這些骷髅都是土人的戰利品——敵方首領的頭顱,至于敵人的身子,早已成了戰勝者的酒肴了。
啃骨魔的府第位于城堡深處,夾在一些簡陋的茅屋中間。
府第後面是一個露天廣場,是用來集會和習武用的。
他的房屋的牆壁是用木樁和樹枝編排起來的,牆裡面蒙着弗密翁草席,用來取暖。
他的府第不算很大,約有1000平方米,對于這樣一個酋長,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