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成為殖民地後的新西蘭
關燈
小
中
大
,有碼頭,有教堂,有銀行,有船塢,有植物園,有風土研究所,有報館,有醫院,有慈善社團,有神學院,有幫會組織,有俱樂部,有合唱團,有劇院,有萬國展覽館,和倫敦和巴黎沒什麼兩樣。
今年,全世界的工業品都送到這吃人的國度裡來展覽,也許此刻展覽已經開幕了!” “怎麼,跟土人打仗的時候還會開展覽會嗎?”海倫夫人驚奇地問。
“英國人才不在乎戰争呢!”地理學家又說,“打仗并不使他們恐慌,他們一面打仗,一面開展覽會。
甚至他們有時在新西蘭人的槍口底下修鐵路。
” “他們之間的鬥争現在如何了?”門格爾問。
“我們離開歐洲已有六個月了,出發後的事情很少知道了,不過,穿過澳大利亞時,從報紙上讀到一點消息,說北島上打得仍很激烈。
” “這場戰争究竟從何時打起的呢?”瑪麗小姐問。
“土人第一次起義是在1845年,這次戰争起于1863年底。
但是,在這以前,毛利人早就想擺脫英國人的殖民枷鎖了。
部落把老巴塔陀捧出來做國王,把他在隈卡陀江和隈帕河之間住的村子作為新王國的京城。
不過這個國王是一個刁猾而膽小怕事的老頭,他手下有個首相,卻精明強幹。
這個首相就是威廉·桑普遜,他已成為這場戰争的中心人物。
他的才能表現在組織軍隊的能力上,在他的建議下,一個塔臘基省的酋長把許多零散的部落在統一口号下集中起來;另一個隈卡陀的酋長組織了一個保障公衆利益的組織——土地大同盟,目的在于阻止土人把土地賣給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報紙刊摘了這令人震驚的消息,政府對此表示極為憂慮,同時,土人的戰鬥水平也提高了,雙方矛盾尖銳起來了,一觸即發。
” “那麼,又是如何觸發的呢?”爵士問。
“說來話長了,一個土人在新普利默斯附近有5000畝土地,賣給了英國政府。
但是,經紀人來丈量時,酋長金吉提出抗議,不賣了。
并在土地上安營紮寨,日夜守衛。
幾天後,高爾德上校帶兵硬占領此地。
于是,一場民族自衛戰争打響了。
” “毛利部落士兵多嗎?”門格爾問。
“近百年來,毛利族人口大大減少,現在兩島合起來也不過9萬人,其中3萬名戰士還可以和他們的對手周旋一陣子。
” “他們這樣抵抗,後來勝利了沒有?”海倫夫人接着問。
“勝利了,夫人。
他們英勇善戰,連英國人都不得不歎服。
新西蘭人善打遊擊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專搶移民财産。
卡莫龍将軍率領部隊在叢莽中搜索,很感棘手,1863年,毛利人在一次戰鬥中,居然占領了隈卡陀江上遊的一座要塞。
這要塞地勢險要,建築在一個陡峭的山頭上,外面有三道防線。
毛利族的許多酋長号召人們保衛家鄉,并預言将來一定會消滅那些‘白皚卡’(白種人的代稱)。
卡莫龍将軍3000部下,個個殘無人性,殺氣騰騰,俘虜沒有一個生存下來的。
威廉·桑普遜指揮2500名戰士。
後來增加到8000。
在戰争最艱苦的時候,婦女也加入進來。
不過這支隊伍終于失陷了,但是,已成一片焦土。
在戰鬥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一次,400個毛利人守在俄拉幹堡壘裡,被卡來将軍帶着1000人包圍了。
他們既無吃的,又無喝的,但絕不投降。
最後,他們殺出一條血路,逃往沼澤地帶去了。
” “英國人占領隈卡陀縣,”孟格問,“是不是該結束這場戰争了?” “怎麼會呢?英國人不訓服新西蘭土人,不會甘心的。
這次離開巴黎時,聽說總督接受了塔蘭伽各部落的投誠,允許他們保留四分之三的土地。
又傳說起義領袖威廉·桑普遜也想投降。
這純粹是一派胡言,事實正相反,可能這正義的聖戰會更激烈地更有組織地進行着。
” “照你的說法,這場戰争将在塔臘納基省和奧克蘭省展開嗎?”爵士問。
“我想是這樣。
” “這不正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嗎?” “沒錯,我們登陸的地方離科依亞港幾公裡遠,港上一定高懸着毛利人的國旗。
” “那麼,我們往北走妥當些。
” “我也這樣認為,新西蘭恨歐洲人,特别恨英國人,我們要避免和他們相遇。
”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也許會碰見歐洲
今年,全世界的工業品都送到這吃人的國度裡來展覽,也許此刻展覽已經開幕了!” “怎麼,跟土人打仗的時候還會開展覽會嗎?”海倫夫人驚奇地問。
“英國人才不在乎戰争呢!”地理學家又說,“打仗并不使他們恐慌,他們一面打仗,一面開展覽會。
甚至他們有時在新西蘭人的槍口底下修鐵路。
” “他們之間的鬥争現在如何了?”門格爾問。
“我們離開歐洲已有六個月了,出發後的事情很少知道了,不過,穿過澳大利亞時,從報紙上讀到一點消息,說北島上打得仍很激烈。
” “這場戰争究竟從何時打起的呢?”瑪麗小姐問。
“土人第一次起義是在1845年,這次戰争起于1863年底。
但是,在這以前,毛利人早就想擺脫英國人的殖民枷鎖了。
部落把老巴塔陀捧出來做國王,把他在隈卡陀江和隈帕河之間住的村子作為新王國的京城。
不過這個國王是一個刁猾而膽小怕事的老頭,他手下有個首相,卻精明強幹。
這個首相就是威廉·桑普遜,他已成為這場戰争的中心人物。
他的才能表現在組織軍隊的能力上,在他的建議下,一個塔臘基省的酋長把許多零散的部落在統一口号下集中起來;另一個隈卡陀的酋長組織了一個保障公衆利益的組織——土地大同盟,目的在于阻止土人把土地賣給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報紙刊摘了這令人震驚的消息,政府對此表示極為憂慮,同時,土人的戰鬥水平也提高了,雙方矛盾尖銳起來了,一觸即發。
” “那麼,又是如何觸發的呢?”爵士問。
“說來話長了,一個土人在新普利默斯附近有5000畝土地,賣給了英國政府。
但是,經紀人來丈量時,酋長金吉提出抗議,不賣了。
并在土地上安營紮寨,日夜守衛。
幾天後,高爾德上校帶兵硬占領此地。
于是,一場民族自衛戰争打響了。
” “毛利部落士兵多嗎?”門格爾問。
“近百年來,毛利族人口大大減少,現在兩島合起來也不過9萬人,其中3萬名戰士還可以和他們的對手周旋一陣子。
” “他們這樣抵抗,後來勝利了沒有?”海倫夫人接着問。
“勝利了,夫人。
他們英勇善戰,連英國人都不得不歎服。
新西蘭人善打遊擊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專搶移民财産。
卡莫龍将軍率領部隊在叢莽中搜索,很感棘手,1863年,毛利人在一次戰鬥中,居然占領了隈卡陀江上遊的一座要塞。
這要塞地勢險要,建築在一個陡峭的山頭上,外面有三道防線。
毛利族的許多酋長号召人們保衛家鄉,并預言将來一定會消滅那些‘白皚卡’(白種人的代稱)。
卡莫龍将軍3000部下,個個殘無人性,殺氣騰騰,俘虜沒有一個生存下來的。
威廉·桑普遜指揮2500名戰士。
後來增加到8000。
在戰争最艱苦的時候,婦女也加入進來。
不過這支隊伍終于失陷了,但是,已成一片焦土。
在戰鬥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一次,400個毛利人守在俄拉幹堡壘裡,被卡來将軍帶着1000人包圍了。
他們既無吃的,又無喝的,但絕不投降。
最後,他們殺出一條血路,逃往沼澤地帶去了。
” “英國人占領隈卡陀縣,”孟格問,“是不是該結束這場戰争了?” “怎麼會呢?英國人不訓服新西蘭土人,不會甘心的。
這次離開巴黎時,聽說總督接受了塔蘭伽各部落的投誠,允許他們保留四分之三的土地。
又傳說起義領袖威廉·桑普遜也想投降。
這純粹是一派胡言,事實正相反,可能這正義的聖戰會更激烈地更有組織地進行着。
” “照你的說法,這場戰争将在塔臘納基省和奧克蘭省展開嗎?”爵士問。
“我想是這樣。
” “這不正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嗎?” “沒錯,我們登陸的地方離科依亞港幾公裡遠,港上一定高懸着毛利人的國旗。
” “那麼,我們往北走妥當些。
” “我也這樣認為,新西蘭恨歐洲人,特别恨英國人,我們要避免和他們相遇。
”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也許會碰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