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漁樵耕讀
關燈
小
中
大
沉吟未決,拿起軟猬甲一抖,道:“這是桃花島至寶軟猬甲,刀劍不損,請大叔去給他墊在肩頭,再将大石壓上,那麼他既走不了,身體又不受損,豈非兩全其美?”那農夫早聽見過軟猬甲的名字,将信将疑的接過手來。
黃蓉見他臉上仍有不信之色,道:“我師父教我,決不可對人說謊,怎敢欺騙大叔?大叔若是不信,砍它幾刀試試。
” 那農夫見她臉上一片天真純潔,心道:“九指神丐是前輩高人,言如金玉,我師父提到時也甚欽佩。
瞧這小姑娘模樣,确也不是撒謊之人。
”隻是為了師父,絲毫不敢托大,從腰間拔出短刀,在軟猬甲上砍了幾刀,那甲紋絲不傷,真乃武林異寶,這時再無懷疑,道:“好,我去給他墊在肩頭就是。
”他那裡知道黃蓉容貌冰雪無邪,心中卻是鬼計多端,當下拿著軟猬甲,挨到郭靖身旁,将甲披在他的右肩,雙手托住大石,道:“你松手吧,用肩頭抗住。
” 這時黃蓉扶著山石,凝目瞧著二人,一見那農夫托住大石,叫道:“靖哥哥,飛龍在天!”郭靖給她一提醒,隻覺手上一松,立時右掌前引,左掌從右手腕底穿出,使一招降龍十八掌中的“飛龍在天”,人已躍在半空,右掌複又翻到左掌之前,向前一撲,落在黃蓉身旁,隻聽那農夫破口大罵,回頭看時,又是他雙手上舉,托著大石動也不動了。
黃蓉極是得意,道:“靖哥哥,咱們走吧。
”回頭向那農夫道:“你力氣很大,托他一時三刻不會出亂子,放心好啦。
”那農夫罵道:“小ㄚ頭,使這勾當算計老子!你說九指神丐言而有信,哼,他老人家一世英名,都讓你這小ㄚ頭給毀了。
”黃蓉笑道:“毀什麼啊?師父叫我不能撒謊,可是我爹爹說騙騙人沒什麼大不了,我愛聽爹爹的話,我師父可拿我沒辦法啊。
”那農夫怒道:“你爹爹是誰?”黃蓉道:“咦,我不是給你試過軟猬甲麼?”那農夫大罵:“該死,該死!原來鬼ㄚ頭是黃老邪的鬼女兒,我怎麼這生糊塗。
”黃蓉笑道:“是啊,我師父言出如山,他是從來不騙人的。
這件事難學得緊,我也不想學他,我說,還是我爹爹教得對呢!”說著格格而笑,牽著郭靖的手迳向前行。
兩人順著山路向前走去,郭靖又驚又喜,卻不知黃蓉如何又把那農夫騙去托起大石。
那山路不久就到了頭,前面是條寬約半尺的石梁,橫架在兩座山峰之間,雲霧籠罩,望不見盡處。
若是在平地之上,半尺小徑又算得了什麼,可是這石梁下臨深谷,别說行走,隻望一眼也不免膽戰心驚。
黃蓉歎道:“那位段皇爺藏得這麼好,就算誰和他有天大仇恨,找到這裡,氣也先消了一半。
”郭靖道:“那漁人怎麼說段皇爺已經死了?這事好教人放心不下。
”黃蓉道:“這也當真猜想不透,瞧他模樣,不像是在撒謊,又說咱們師父是親眼見段皇爺死的。
”郭靖道:“到此地步,隻是有進無退。
”蹲低身子背起黃蓉,使開輕功提縱術,走上石梁。
那石梁高低不平,又加終年在雲霧之中,石上溜滑異常,走得越慢,反是越易傾跌。
郭靖一提氣,快步而行。
奔出七八丈,黃蓉叫道:“小心,前面斷了。
”郭靖也已看到石梁忽然中斷,約有八九尺長的一個缺口,當下奔得更快,借著一股沖力,飛躍而過。
黃蓉連經兇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笑道:“靖哥哥,你可飛得沒白雕兒穩呢。
” 奔一段,躍過一個缺口,接連過了七個斷崖,眼見對面山上是一大片平地,忽聽書聲朗朗,石梁已到盡頭,可是盡頭卻有一個極長缺口,看來總在一丈開外,缺口彼端盤膝坐著一個書生,手中拿了一卷書,正自朗誦。
那書生身後,又有一個短短的缺口。
郭靖止步不奔,穩住身子,不禁暗暗發愁:“若要一躍而過,原亦不難,隻是這書生占住要津,除了他所坐之處,别地無可容足。
”于是高聲說道:“晚輩求見尊師,相煩大叔引見。
”那書生搖頭晃腦,讀得津津有味,郭靖的話似乎半句也沒聽見。
郭靖提高聲音再說一遍,那書生仍是充耳不聞。
郭靖低聲道:“蓉兒,怎麼辦?” 當黃蓉一見那書生所坐的地勢,就知此事極為棘手,在這寬不逾半尺的石梁之上,一動手即判生死,縱然獲勝,但自己是有事前來相求,如何能出手傷人?聽郭靖相詢,蹙眉不答,再聽那書生所讀的,原來是一部最平常不過的論語,隻聽他讀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讀得酣暢淋漓,确似在春風中載歌載舞,喜樂無已。
黃蓉心道:“要他開口,隻有出言相激。
”冷笑一聲說道:“論語縱然讀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義,也是枉然。
” 那書生愕然止聲,擡起頭來,說道:“什麼微言大義,倒要請教。
”黃蓉打量那書生,見他約有五十餘歲,頭戴消遙巾,手揮折疊扇,颏下一叢長須,确是個飽學宿儒,于是冷笑道:“你知孔門弟子,共有幾人?” 那書生笑道:“這有何難?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
”黃蓉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幾人,少年幾人?”那書生愕然道:“論語中未曾說起,經傳上亦無記載。
”黃蓉道:“我說你不明經書的微言大義,豈難道說錯了?剛才我明明聽你讀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兩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
瞧你這般學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那書生被她這般強辭奪理的一說,不禁啞然失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聰明機智,笑道:“小姑娘果然滿腹詩書,佩服佩服。
你們要見家師,為著何事?”黃蓉心想:“若說前來求醫,他必多方留難。
可是此話又不能不答,好,他既在讀論語,我且掉幾句孔夫子的話來搪塞搪塞。
”于是笑道:“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那書生仰天大笑,半晌方止,說道:“好,好,我出三道題目考考你,若是考得出,那就引你們去見我師父,倘有一道不中式,隻好請兩位從原路回去了。
”黃蓉道:“啊喲,我沒讀過多少書,太難的我可答不上來。
”那書生笑道:“不難,不難。
我這裡有一首詩,說的是在下出身來曆,打四個字兒,你請猜猜看。
”黃蓉道:“好啊,猜謎兒,這倒有趣。
請念吧!” 那書生撚須吟道:“六經蘊籍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黃蓉伸了舌頭道:“文武全才,可了不起!”那書生一笑接吟道:“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洩天機莫露口。
一點累累大如鬥,掩卻半床無所有。
完名直待挂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黃蓉心道:“完名直待挂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瞧你這等模樣,必是當年段皇爺朝中大臣,随他挂冠離朝,歸隐山林,這又有何難猜?”于是說道:“‘六’字下一個‘一’一個‘十’,那是個辛字。
‘杏’字上加橫下去‘口’,那是個末字。
半‘床’加‘大’加一點,那是個狀字。
‘完’挂冠,那是個元字。
辛末狀元,失敬失敬,原來是位辛末科的狀元爺。
” 那書生呆了一呆,本以為這字謎十分難猜,縱然猜出,也得耗上半天,在這窄窄的石梁之上,郭靖武功再高,隻怕也難以久站,要叫二人知難而退,乖乖的回去,豈知黃蓉竟似不加思索,随口而答,不由得驚訝異常,心想這女孩兒原來是個絕頂聰明的才女,倒不可不出個極難的題目來難難她,四下一望,見山邊一排棕榈,樹葉随風而動,宛若揮扇,他是狀元之才,即景生情,于是搖了搖手中的折扇,說道:“我有一個上聯,請小姑娘對對。
”黃蓉伸了伸舌頭道:“對對子可不及猜謎兒有趣啦。
好吧,我若不對,看來你也不能放我們過去,你出對吧。
”
黃蓉見他臉上仍有不信之色,道:“我師父教我,決不可對人說謊,怎敢欺騙大叔?大叔若是不信,砍它幾刀試試。
” 那農夫見她臉上一片天真純潔,心道:“九指神丐是前輩高人,言如金玉,我師父提到時也甚欽佩。
瞧這小姑娘模樣,确也不是撒謊之人。
”隻是為了師父,絲毫不敢托大,從腰間拔出短刀,在軟猬甲上砍了幾刀,那甲紋絲不傷,真乃武林異寶,這時再無懷疑,道:“好,我去給他墊在肩頭就是。
”他那裡知道黃蓉容貌冰雪無邪,心中卻是鬼計多端,當下拿著軟猬甲,挨到郭靖身旁,将甲披在他的右肩,雙手托住大石,道:“你松手吧,用肩頭抗住。
” 這時黃蓉扶著山石,凝目瞧著二人,一見那農夫托住大石,叫道:“靖哥哥,飛龍在天!”郭靖給她一提醒,隻覺手上一松,立時右掌前引,左掌從右手腕底穿出,使一招降龍十八掌中的“飛龍在天”,人已躍在半空,右掌複又翻到左掌之前,向前一撲,落在黃蓉身旁,隻聽那農夫破口大罵,回頭看時,又是他雙手上舉,托著大石動也不動了。
黃蓉極是得意,道:“靖哥哥,咱們走吧。
”回頭向那農夫道:“你力氣很大,托他一時三刻不會出亂子,放心好啦。
”那農夫罵道:“小ㄚ頭,使這勾當算計老子!你說九指神丐言而有信,哼,他老人家一世英名,都讓你這小ㄚ頭給毀了。
”黃蓉笑道:“毀什麼啊?師父叫我不能撒謊,可是我爹爹說騙騙人沒什麼大不了,我愛聽爹爹的話,我師父可拿我沒辦法啊。
”那農夫怒道:“你爹爹是誰?”黃蓉道:“咦,我不是給你試過軟猬甲麼?”那農夫大罵:“該死,該死!原來鬼ㄚ頭是黃老邪的鬼女兒,我怎麼這生糊塗。
”黃蓉笑道:“是啊,我師父言出如山,他是從來不騙人的。
這件事難學得緊,我也不想學他,我說,還是我爹爹教得對呢!”說著格格而笑,牽著郭靖的手迳向前行。
兩人順著山路向前走去,郭靖又驚又喜,卻不知黃蓉如何又把那農夫騙去托起大石。
那山路不久就到了頭,前面是條寬約半尺的石梁,橫架在兩座山峰之間,雲霧籠罩,望不見盡處。
若是在平地之上,半尺小徑又算得了什麼,可是這石梁下臨深谷,别說行走,隻望一眼也不免膽戰心驚。
黃蓉歎道:“那位段皇爺藏得這麼好,就算誰和他有天大仇恨,找到這裡,氣也先消了一半。
”郭靖道:“那漁人怎麼說段皇爺已經死了?這事好教人放心不下。
”黃蓉道:“這也當真猜想不透,瞧他模樣,不像是在撒謊,又說咱們師父是親眼見段皇爺死的。
”郭靖道:“到此地步,隻是有進無退。
”蹲低身子背起黃蓉,使開輕功提縱術,走上石梁。
那石梁高低不平,又加終年在雲霧之中,石上溜滑異常,走得越慢,反是越易傾跌。
郭靖一提氣,快步而行。
奔出七八丈,黃蓉叫道:“小心,前面斷了。
”郭靖也已看到石梁忽然中斷,約有八九尺長的一個缺口,當下奔得更快,借著一股沖力,飛躍而過。
黃蓉連經兇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笑道:“靖哥哥,你可飛得沒白雕兒穩呢。
” 奔一段,躍過一個缺口,接連過了七個斷崖,眼見對面山上是一大片平地,忽聽書聲朗朗,石梁已到盡頭,可是盡頭卻有一個極長缺口,看來總在一丈開外,缺口彼端盤膝坐著一個書生,手中拿了一卷書,正自朗誦。
那書生身後,又有一個短短的缺口。
郭靖止步不奔,穩住身子,不禁暗暗發愁:“若要一躍而過,原亦不難,隻是這書生占住要津,除了他所坐之處,别地無可容足。
”于是高聲說道:“晚輩求見尊師,相煩大叔引見。
”那書生搖頭晃腦,讀得津津有味,郭靖的話似乎半句也沒聽見。
郭靖提高聲音再說一遍,那書生仍是充耳不聞。
郭靖低聲道:“蓉兒,怎麼辦?” 當黃蓉一見那書生所坐的地勢,就知此事極為棘手,在這寬不逾半尺的石梁之上,一動手即判生死,縱然獲勝,但自己是有事前來相求,如何能出手傷人?聽郭靖相詢,蹙眉不答,再聽那書生所讀的,原來是一部最平常不過的論語,隻聽他讀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讀得酣暢淋漓,确似在春風中載歌載舞,喜樂無已。
黃蓉心道:“要他開口,隻有出言相激。
”冷笑一聲說道:“論語縱然讀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義,也是枉然。
” 那書生愕然止聲,擡起頭來,說道:“什麼微言大義,倒要請教。
”黃蓉打量那書生,見他約有五十餘歲,頭戴消遙巾,手揮折疊扇,颏下一叢長須,确是個飽學宿儒,于是冷笑道:“你知孔門弟子,共有幾人?” 那書生笑道:“這有何難?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
”黃蓉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幾人,少年幾人?”那書生愕然道:“論語中未曾說起,經傳上亦無記載。
”黃蓉道:“我說你不明經書的微言大義,豈難道說錯了?剛才我明明聽你讀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兩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
瞧你這般學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那書生被她這般強辭奪理的一說,不禁啞然失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聰明機智,笑道:“小姑娘果然滿腹詩書,佩服佩服。
你們要見家師,為著何事?”黃蓉心想:“若說前來求醫,他必多方留難。
可是此話又不能不答,好,他既在讀論語,我且掉幾句孔夫子的話來搪塞搪塞。
”于是笑道:“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那書生仰天大笑,半晌方止,說道:“好,好,我出三道題目考考你,若是考得出,那就引你們去見我師父,倘有一道不中式,隻好請兩位從原路回去了。
”黃蓉道:“啊喲,我沒讀過多少書,太難的我可答不上來。
”那書生笑道:“不難,不難。
我這裡有一首詩,說的是在下出身來曆,打四個字兒,你請猜猜看。
”黃蓉道:“好啊,猜謎兒,這倒有趣。
請念吧!” 那書生撚須吟道:“六經蘊籍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黃蓉伸了舌頭道:“文武全才,可了不起!”那書生一笑接吟道:“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洩天機莫露口。
一點累累大如鬥,掩卻半床無所有。
完名直待挂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黃蓉心道:“完名直待挂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瞧你這等模樣,必是當年段皇爺朝中大臣,随他挂冠離朝,歸隐山林,這又有何難猜?”于是說道:“‘六’字下一個‘一’一個‘十’,那是個辛字。
‘杏’字上加橫下去‘口’,那是個末字。
半‘床’加‘大’加一點,那是個狀字。
‘完’挂冠,那是個元字。
辛末狀元,失敬失敬,原來是位辛末科的狀元爺。
” 那書生呆了一呆,本以為這字謎十分難猜,縱然猜出,也得耗上半天,在這窄窄的石梁之上,郭靖武功再高,隻怕也難以久站,要叫二人知難而退,乖乖的回去,豈知黃蓉竟似不加思索,随口而答,不由得驚訝異常,心想這女孩兒原來是個絕頂聰明的才女,倒不可不出個極難的題目來難難她,四下一望,見山邊一排棕榈,樹葉随風而動,宛若揮扇,他是狀元之才,即景生情,于是搖了搖手中的折扇,說道:“我有一個上聯,請小姑娘對對。
”黃蓉伸了伸舌頭道:“對對子可不及猜謎兒有趣啦。
好吧,我若不對,看來你也不能放我們過去,你出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