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機密書信
關燈
小
中
大
的已念了多少遍,心下感動,也是怔怔的臉上一紅,道:“師哥,你說一說當時的事吧。
” 趙錢孫道:“當時的情景,我什麼都記得清清楚楚。
你梳了兩個小辮子,辮子上紮了紅頭繩,那天師父教咱們‘偷龍轉鳳’這一招……”王玉燕聽到“偷龍轉鳳”的名稱,微微點了點頭,似乎若有所悟。
譚婆緩緩搖頭,道:“師哥,不要說咱們從前的事,徐長老問你,當年在雁門關外,亂石谷中那一場血戰,你是親眼見來,情形若何,你跟大夥兒說說。
”趙錢孫顫聲道:“雁門關外,亂谷石中……我……我……”蓦地裡臉色大變,一轉身,向西南角上無人之處拔足飛奔,身法迅捷已極。
眼見他便要沒入杏子林中,再也追他不上,衆人齊聲大叫:“喂,别走,别走,快回來,快回來。
”趙錢孫哪裡理會,隻有奔得更加快了,突然間一個聲音朗朗說道:“兩鬓已霜,風采美貌,更不如昔也。
”趙錢孫蓦地住足,回頭說道:“是誰說的?”那聲音道:“若非如此,何以見譚公而自慚形穢,發足奔逃?”衆人向那說話之人看去,原來卻是全冠清。
趙錢孫道:“誰自慚形穢?他隻不過會一門‘挨打不還手’的功夫,又有什麼勝過我了?”忽聽得杏林彼處,有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能挨打不還手,那便是天下第一等的功夫,豈是容易?” 衆人回過頭來,隻見杏子樹後轉出一個身穿灰布衣的僧人來,方面大耳,形貌甚是威嚴。
徐長老叫道:“天台山智光大師到了,三十餘年不見,大師仍是這等清健。
” 智光和尚的名頭在武林中并不響亮,丐幫年輕一輩的人物都不知他的來曆,但喬峰、六長老、全冠清,卻立時肅立起敬,知他當年曾發大願心,飄洋過海,遠赴海外蠻荒,采集異種樹皮,治愈浙閩兩廣一帶無數患瘧百姓。
他自己因此而大病兩場,結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得益實非淺鮮。
各人紛紛走近,施禮緻敬。
智光大師向趙錢孫笑道:“武功不如對方,挨打不還手已甚為難。
苦是武功勝過對方,挨打不還手,更是難上加難。
” 趙錢孫低頭沉思,若有所悟。
智光大師又道:“沒想到群英在此聚會,冒昧,冒昧,這就告辭了。
”徐長老忙道:“智光大師德澤廣被,無人不敬。
咱們今日有一件疑難大事待決,大師适逢其會,實是丐幫之福,當真是請也請不到的。
無論如何,要請大師少駐佛駕。
”趙錢孫忽道:“雁門關外亂石谷中的大戰,智光和尚也是有份的,你來說罷。
” 智光聽到“雁門關外亂石谷中”這八個字,臉上忽地閃過了一片奇異的神色,似乎又是興奮,又是恐懼,又是慘不忍睹,最後是一片慈悲和憐憫,歎道:“殺戮太重,殺戮太重!此事言之有愧。
衆位施主,亂石谷中的屠殺是三十年前之事,何以今日重提?”徐長老道:“隻因此刻本幫起了重大變故,涉及了此人的一對書信。
”說著便将那封信遞了過去。
智光将信看了一遍,從頭又看一遍,搖頭道:“冤家宜解不宜結,何必舊事重提?依老衲之見,将此信毀去,泯滅痕迹,也就是了。
”徐長老道:“本幫馬副幫主慘死,若不追究,馬副幫主固是沉冤不雪,敝幫更有土崩瓦解之危。
”智光大師點頭道:“那也說得是,那也說得是。
” 其時一鈎眉月,斜挂天際,冷冷的清光瀉在杏樹梢頭,智光向趙錢孫瞧了一眼,道:“好,老衲做錯了的事,也不隐瞞,照實說來便是。
”趙錢孫道:“咱們是為國為民,不能說是做錯了事。
” 智光搖頭道:“錯便錯了,何必自欺欺人。
三十年前,中原豪傑接到訊息,說契丹國有二百餘名武士,要來搶劫少林寺,企圖将寺中珍藏數百年的武功圖譜,一舉劫去。
” 衆人都是輕聲驚歎,心想:“這些契丹武士野心當真不小。
”要知少林寺的武功絕技,乃中土武術的瑰寶,契丹國和大宋累年相戰,如果将少林寺的武功搶奪了去,一加傳布,軍中人人習練,戰場之上,大宋官兵如何再是敵手? 智光續道:“這件事當真非同小可,要是契丹此舉成功,大宋便有亡國之禍,我黃帝子孫說不定就此滅種,盡數死于遼狗的長矛利刀之下。
咱們以事在緊急,不及詳加計劃,聽說這些契丹武士要道經雁門,一面派人通知少林寺嚴加戒備,各人立即兼程趕去,要在雁門關外伏擊遼狗,盡數将之殲滅。
”衆人聽到和契丹打仗,均是忍不住眉飛色舞,要知大宋屢世受契丹欺淩,戰場上屢吃敗仗,喪師割地,軍民死于契丹鐵蹄之下的著實不少。
” 趙錢孫道:“當時的情景,我什麼都記得清清楚楚。
你梳了兩個小辮子,辮子上紮了紅頭繩,那天師父教咱們‘偷龍轉鳳’這一招……”王玉燕聽到“偷龍轉鳳”的名稱,微微點了點頭,似乎若有所悟。
譚婆緩緩搖頭,道:“師哥,不要說咱們從前的事,徐長老問你,當年在雁門關外,亂石谷中那一場血戰,你是親眼見來,情形若何,你跟大夥兒說說。
”趙錢孫顫聲道:“雁門關外,亂谷石中……我……我……”蓦地裡臉色大變,一轉身,向西南角上無人之處拔足飛奔,身法迅捷已極。
眼見他便要沒入杏子林中,再也追他不上,衆人齊聲大叫:“喂,别走,别走,快回來,快回來。
”趙錢孫哪裡理會,隻有奔得更加快了,突然間一個聲音朗朗說道:“兩鬓已霜,風采美貌,更不如昔也。
”趙錢孫蓦地住足,回頭說道:“是誰說的?”那聲音道:“若非如此,何以見譚公而自慚形穢,發足奔逃?”衆人向那說話之人看去,原來卻是全冠清。
趙錢孫道:“誰自慚形穢?他隻不過會一門‘挨打不還手’的功夫,又有什麼勝過我了?”忽聽得杏林彼處,有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能挨打不還手,那便是天下第一等的功夫,豈是容易?” 衆人回過頭來,隻見杏子樹後轉出一個身穿灰布衣的僧人來,方面大耳,形貌甚是威嚴。
徐長老叫道:“天台山智光大師到了,三十餘年不見,大師仍是這等清健。
” 智光和尚的名頭在武林中并不響亮,丐幫年輕一輩的人物都不知他的來曆,但喬峰、六長老、全冠清,卻立時肅立起敬,知他當年曾發大願心,飄洋過海,遠赴海外蠻荒,采集異種樹皮,治愈浙閩兩廣一帶無數患瘧百姓。
他自己因此而大病兩場,結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得益實非淺鮮。
各人紛紛走近,施禮緻敬。
智光大師向趙錢孫笑道:“武功不如對方,挨打不還手已甚為難。
苦是武功勝過對方,挨打不還手,更是難上加難。
” 趙錢孫低頭沉思,若有所悟。
智光大師又道:“沒想到群英在此聚會,冒昧,冒昧,這就告辭了。
”徐長老忙道:“智光大師德澤廣被,無人不敬。
咱們今日有一件疑難大事待決,大師适逢其會,實是丐幫之福,當真是請也請不到的。
無論如何,要請大師少駐佛駕。
”趙錢孫忽道:“雁門關外亂石谷中的大戰,智光和尚也是有份的,你來說罷。
” 智光聽到“雁門關外亂石谷中”這八個字,臉上忽地閃過了一片奇異的神色,似乎又是興奮,又是恐懼,又是慘不忍睹,最後是一片慈悲和憐憫,歎道:“殺戮太重,殺戮太重!此事言之有愧。
衆位施主,亂石谷中的屠殺是三十年前之事,何以今日重提?”徐長老道:“隻因此刻本幫起了重大變故,涉及了此人的一對書信。
”說著便将那封信遞了過去。
智光将信看了一遍,從頭又看一遍,搖頭道:“冤家宜解不宜結,何必舊事重提?依老衲之見,将此信毀去,泯滅痕迹,也就是了。
”徐長老道:“本幫馬副幫主慘死,若不追究,馬副幫主固是沉冤不雪,敝幫更有土崩瓦解之危。
”智光大師點頭道:“那也說得是,那也說得是。
” 其時一鈎眉月,斜挂天際,冷冷的清光瀉在杏樹梢頭,智光向趙錢孫瞧了一眼,道:“好,老衲做錯了的事,也不隐瞞,照實說來便是。
”趙錢孫道:“咱們是為國為民,不能說是做錯了事。
” 智光搖頭道:“錯便錯了,何必自欺欺人。
三十年前,中原豪傑接到訊息,說契丹國有二百餘名武士,要來搶劫少林寺,企圖将寺中珍藏數百年的武功圖譜,一舉劫去。
” 衆人都是輕聲驚歎,心想:“這些契丹武士野心當真不小。
”要知少林寺的武功絕技,乃中土武術的瑰寶,契丹國和大宋累年相戰,如果将少林寺的武功搶奪了去,一加傳布,軍中人人習練,戰場之上,大宋官兵如何再是敵手? 智光續道:“這件事當真非同小可,要是契丹此舉成功,大宋便有亡國之禍,我黃帝子孫說不定就此滅種,盡數死于遼狗的長矛利刀之下。
咱們以事在緊急,不及詳加計劃,聽說這些契丹武士要道經雁門,一面派人通知少林寺嚴加戒備,各人立即兼程趕去,要在雁門關外伏擊遼狗,盡數将之殲滅。
”衆人聽到和契丹打仗,均是忍不住眉飛色舞,要知大宋屢世受契丹欺淩,戰場上屢吃敗仗,喪師割地,軍民死于契丹鐵蹄之下的著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