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

關燈
&ldquo美學搏鬥&rdquo的痕迹,可這絕不是他不喜歡約翰生,因為艾略特說過這樣的話,如果約翰生這首詩不是詩,那他不知道什麼可以稱之為詩。

    如果20世紀偉大詩人艾略特,尚且保持對約翰生借鑒傳承之詩心,可見約翰生的經典詩歌,有其淵源且足可流傳到未來的希望,憑此那些未曾發現的大詩人自然也會降臨人間。

     本詩經李冠煌博士精心修改審訂,特此表示感謝。

     ①可能寫于1748年早秋,完成于同年11月25日。

    1749年1月9日出版。

    這是作者第一次在版權頁上署名&ldquo約翰生&rdquo。

     ②這是當時的流行語。

    詩人柯爾律治、華茲華斯和丁尼生等對它提出過批評。

     ③1745年,詹姆斯二世黨人參與複辟活動。

    國王的孫子查理帶叛軍攻打倫敦。

    在英國平定叛亂期間,有四個蘇格蘭伯爵被監禁,三個被處死,一個被寬恕。

     ④古希臘哲學家,以諷刺世人的愚昧為人所知。

     ⑤指喬治二世經常走訪漢諾威王室,或到選區遊說增稅,以便擴充他的軍隊。

    此事臭名昭著。

     ⑥帕拉斯,希臘智慧女神,保護的象征。

     ⑦1641年通過的《大抗議書》規定,國王的顧問要得到國會認可方可委任。

     ⑧1716年英國國會通過《七年法案》,此後至1910年都沿用其規定進行大選。

    每當選舉時,競選者提供免費啤酒和其他物質給支持者。

     ⑨第99&mdash120行暗示,沃爾西與莎士比亞《亨利八世》中的描寫有些相似。

    托馬斯·沃爾西(1475&mdash1530)是亨利八世的貼身大臣,因權力過大被捕,判賣國罪。

     ⑩喬治·維利爾斯,第一代白金漢公爵,1628年被謀殺。

     ?羅伯特·哈利,牛津伯爵,在安妮女王的支持下,成為托利黨的領導人,1714年因被彈劾失去權力,1715年因被懷疑參與反叛詹姆斯二世而被監禁在倫敦塔内兩年。

    約翰生顯然認為監禁損害了他的健康。

    他于1724年去世,有豐富的藏書。

    約翰生受委托,為其圖書館整編書目。

     ?托馬斯·溫特沃思,斯特拉福德伯爵,在查理一世的&ldquo保護&rdquo下,于1641年受到控告遭處決。

     ?愛華德·海德,克拉倫登伯爵,1667年被放逐,并終死在法國。

    他是詹姆斯二世的嶽父,女王瑪麗和安妮的祖父。

     ?第135&mdash164行詩反映作者本人的一些經曆。

    思羅爾夫人在回憶錄中提到,約翰生讀到這裡,想到過去的坎坷,突然淚流滿面。

     ?即牛津大學圖書館。

     ?有傳說,學問大于培根的人,從橋上走過會使拱橋倒塌。

     ?參考蒲柏《論批評》。

     ?1755年,用&ldquo庇護人&rdquo一詞代替&ldquo小樓閣&rdquo,暗喻切斯特菲爾德伯爵。

    約翰生給伯爵的著名信,寫于1755年2月。

    他同年3月中旬修改這行詩。

     ?特指詩人彌爾頓半身銅像,在其死後63年,于1737年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也泛指其他銅像,如德萊頓銅像(1720)、莎士比亞銅像(1741)。

     ?湯姆斯·利迪亞特(1572&mdash1646),牛津數學家,《聖經》研究學者,被稱為當時最偉大的學者。

    生前雖與培根齊名,可很貧窮,因付不起債被監禁。

    到1749年已不為人知,故《紳士雜志》刊發他的詩歌并給予生平介紹。

     ?威廉·勞德(1573&mdash1645),英格蘭坎特伯雷大主教,在查理一世與國會争鬥中不識時務,固執己見,于1645年被處決。

     ?指亞曆山大大帝進攻亞洲。

     ?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指揮&ldquo布萊尼姆大戰&rdquo,擊敗法國和巴伐利亞軍,從此結束法國的歐洲霸權。

     ?查理十二世(1682&mdash1718)侵占丹麥、德國北部薩克森和波蘭,終被俄國彼得大帝戰敗。

    伏爾泰1732年寫《查理十二世》,即刻有英譯本出版,為英國人熟悉。

    約翰生對此一直很感興趣,1742年6月10日在給朋友泰勒的信中,提到要寫一出關于查理十二世的戲劇。

     ?指丹麥弗雷德裡克四世于1700年在北方大戰中被查理十二世擊敗。

     ?指波蘭奧古斯特二世于1704年被廢黜,查理十二世提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為繼位者。

     ?指瑞典。

     ?指1709年,查理十二世在波爾塔瓦被彼得大帝擊敗,逃到土耳其境内。

    1714年,查理十二世返回瑞典,1718年在挪威圍城中死去。

     ?指彼得大帝皇後可能為促成俄羅斯軍隊逃出土耳其免受慘敗做說客。

    其中條約之一是,彼得大帝不能阻止查理十二世返回瑞典。

     ?指查理十二世被其副官殺害。

    現代學者同意伏爾泰的看法,認為他是被敵方炮彈擊中去世。

     ?波斯國王,入侵希臘,公元前480年在薩拉米斯被希臘海軍擊敗。

     ?約翰生曾對思羅爾夫人說,這是他最喜歡的詩句。

    (Theincumberedoarscarceleavesthedreadedcoast/throughpurplebillowsandafloatinghost.) ?第241&mdash254行,指查理·阿爾布雷希特(1697&mdash1745),巴伐利亞的選民期望他領導羅馬帝國聖戰軍。

    他雖于1742年被立為羅馬皇帝,即查理七世,可很快就失去權力。

     ?指瑪麗亞·特蕾莎(1717&mdash1780),奧地利女大公。

     ?魯特琴,一種西洋樂器,形似琵琶。

     ?第291&mdash298行,思羅爾在回憶錄中提到,約翰生在寫作時,想到他母親的形象。

    比起忙碌活着的一生,約翰生總是給平靜恬淡的一生以更高的贊揚。

     ?指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公元前560&mdash546年在位),他極為富有。

     ?梭倫(雅典政治家,公元前638&mdash558)告誡他,沒有人活着會幸福。

    若非常富有,會不得好死。

    公元前6世紀,克洛伊索斯被居魯士打敗。

     ?指約翰·丘吉爾。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mdash1745),詩人,死前患有精神病,據說他的仆人收取費用讓人觀看他。

     ?威爾士王子弗雷德裡克的情婦。

     ?即凱瑟琳·塞德利,約克公爵的情婦。

    約克公爵在1685年成為詹姆斯二世後,她失寵。

    其父查爾斯·塞德利爵士,曾支持光榮革命,推翻詹姆斯二世。

     ?第343&mdash368行,反映約翰生從斯多葛學派到基督信仰的主要變化。

    在《懶散者》第41期,他說:&ldquo斯多葛學派灌輸倔強,而基督信仰教人耐心。

    &rdquo ?約翰生晚年并未表現出這種平靜的死亡态度。

    尤維納利斯的詩歌結尾不同于約翰生的結尾,這從德萊頓翻譯他的詩句中可以明顯感到:&ldquo命運絕不會被智慧崇敬/愚昧獨在高處/侵占太空。

    &rdquo約翰生心中也很熟悉尤維納利斯詩的最後兩行:&ldquo如果智慧在/神性就在。

    &rdquo 悼念羅伯特·利弗特醫生 ① 人們日複一日地苦幹, 譴責那希望的虛幻陷阱。

     突然間震撼,或緩慢地衰弱, 我們的社交友人永别了。

     曆經歲月嬗變的考驗, 我們目送利弗特下葬。

     他勤勞、天真、真誠, 每個無依無靠的人都視他為朋友。

     在感激他的人眼中, 他一直模糊而不失賢明,粗俗而不失友愛。

     沒有自豪的文字, 能夠否定對你那天然價值的贊美。

     當虛弱尋求幫助, 徘徊的死神醞釀它的打擊時, 他的神奇醫術展示出 無須張揚炫耀的藝術力量。

     在最黑暗最痛苦的深淵, 呻吟着無希望的苦惱 和默默死去的孤獨, 他的親切關懷就在你身邊。

     他從不冷酷嘲笑推延任何緊急的呼叫, 他從不傲慢鄙視拒絕任何微薄的付費。

     從每天的辛苦中得到 每日适當的所需。

     他謙卑地走在巡訪患者的小路上, 沒有一刻中止,在各處留下足迹。

     萬能的上帝一定會看到, 一個傑出天才發揮他的偉大作用。

     繁忙的白日,甯靜的夜晚, 不知不覺,不可計數,悄悄地消逝。

     他身體強壯,力量輝煌, 現在已近八十年。

     沒有悸動而燥熱的痛苦, 沒有戰栗而漸趨衰弱, 死亡很快就敲碎了生命的鍊條, 他的靈魂從此自由超脫。

     ①利弗特醫生是約翰生多年的老朋友,長期寄宿在約翰生家裡。

    他于1782年1月17日逝世,終年七十六歲。

    詩寫于1783年4月18日,最早發表在1783年8月号《紳士雜志》,同年至少有五家刊物轉載。

     緻思羅爾夫人 ① 慶祝她三十五歲生日 我們在時常面臨危險卻幸存中, 迎來三十五; 漫長而更好的時光, 最好超過三十五! 假設哲學家 讓生命停止在三十五, 時光驅使她的歲月 不會超出三十五; 不論接近多高,也不論下沉多深 自然給予她三十五; 夫人―照顧和關心你的巢房, 别小看三十五; 不論如何誇耀和努力 生命的衰退始于三十五; 要想堅強, 必須邁出三十五; 那些聰明地希望自己出嫁的人, 必須看看思羅爾人生的三十五。

     ①據思羅爾在回憶錄中說,1777年,當她告訴約翰生自己三十五歲生日時,約翰生即興吟詠,她當場用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