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煩惱都因喜訊來

關燈
還是讓我兩人先來一趟。

    我們也知道蔡大老爹膝下就是這位令嫒,當然有些舍不得,這沒什麼關系。

    完婚以後,馮少先生是要到南京去的。

    那時,你把令嫒接回來就是。

    而且馮先生說:今年秋天完婚,也是蔡先生的意思,上半年,你就說嫁妝全預備好了。

     蔡為經道:&ldquo上半年,我倒是有這意思。

    不過現在才通知我,我覺得急促一點,讓我和内人商量商量吧。

     他這樣說着,但兩位媒人,卻不肯作延期的表示。

    蔡為經心裡有幾分恐慌,又不肯堅決說不辦婚事。

     磋商了許久,隻得了個折衷辦法,要求兩個媒人轉商馮家,把喜期擇後一個半月,理由是要到南京上海去辦點嫁妝。

    兩個媒人料着他是推诿之詞,但為了什麼推诿,卻猜不透。

    背着蔡為經商量了一陣,答應把他的意思,轉告馮彩堂,但明日是個好日子,一準明日雙雙送日子過來。

    兩個人的表示,好像喜期延長一個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蔡為經留着兩位媒人吃過一頓午飯,就送着他們走了。

    他心裡想着,這兩位媒人,雖是幫着馮府說話的,但是馮府也沒有趕着要兒媳婦的必要。

    自己又說是為女兒到上海南京辦嫁妝去了,這也是好意,料着馮府也不能不答應。

    所以當日和張氏商量一陣,也沒有固定的主張,隻是等到了次日媒人來了,再為決定。

    可是到了次日中午,兩位媒人再來時,這形勢就大大出乎他夫妻意料了。

    因為胡桂兩人說明了,今日是送日子來的。

    這在鄉下的規矩,是不能徑直把媒人引到小客廳裡去的。

    必須在堂屋裡招待,以表示鄭重。

    所以蔡為經在第三進堂屋裡擺了桌椅,披上桌帏椅靠。

    大門外是用竹竿挑着長串子爆竹,派人把守着。

    看到兩乘轎子到了,立刻劈哩拍啦,就放起爆竹來。

    蔡為經穿了長衫,加上馬褂,斯斯文文的走到大門外站着,等了兩位媒人下轎,就彼此各作三揖,然後客客氣氣引到第三進堂屋裡來。

    這種儀式,是表示事情極端的鄭重,決不能含糊。

    到了堂屋裡,正面是蔡家祖先的神堂,神龛下,已點上了兩支大紅燭,也燃上了一爐香。

    兩個媒人站在堂屋中間,各向祖先深深三個揖,由胡月中向蔡為經作了個深揖,在長衫的袖籠裡抽出一個大紅紙封套來,笑嘻嘻的交給了過去。

    照着地方風俗,主人就要當着媒人的面,把封套裡面的紅紙全帖抽出來一看。

    這全紅帖分着幾個段落,每段有一套客氣話。

    中間就寫着擇定了的喜期。

    那上面寫得清楚明白,是農曆九月初一日。

    蔡為經看過,心裡一跳,連全身的肌肉,都跟着抖顫了一下,口裡也就随着呵唷了一聲,但這是不能有什麼反抗表示的。

    昨日不該約着二媒人今日正式送日子來。

    今日若是用昨日那簡單随便的接觸,那就不受什麼限制,現在當了祖先,在香煙缭繞之下,能把男家擇定的喜期駁回嗎?在平常不能駁回,就委屈辦喜事吧。

    這是八月十七,到九月初一,還有兩個禮拜呢。

    可是他想到女兒玉蓉,也正是在這一個禮拜前後,要作小嬰兒的母親。

    縱有千鈞的壓力,他也不能讓女兒如期出嫁呀。

    他看到了喜帖,心裡大大的驚動一下。

    但立刻也想到驚動是無補于事的,相反,也許引着媒人的疑心,就要壞事了。

    他照着規矩,将封套筒好,捧着向祖先神位作了個揖,供在神龛香爐下,然後引着兩位媒人坐下。

     他先笑道:&ldquo我昨天煩二位轉達親家,把日期延長,不想倒把日子縮短了。

     胡月中拱拱手道:&ldquo這請原諒。

    不是我兩人不和蔡大老爹說話,是馮少先生在九月半的時候就要到南京去,依着馮老先生說,九月初一,本來就晚了。

    好在少先生已把大學考取,遲到幾天,也沒大關系,但太遲不得。

    若照大老爹意思,再遲一個半月辦喜事,那就到冬初了,這學期還能讀書嗎?馮老先生說,少年人第一步進大學,不要太誤功課。

    至于大老爹說為姑娘辦嫁妝的事,馮老先生說,時代不同了,不必守那些古套。

    大老爹疼愛姑娘,一定要辦,也可以事後補辦。

     蔡為經聽了他這些話,真是哭笑不得,忙中無計,也想不出什麼推辭的話。

    同時,他預先約好着幾位陪客的大小紳士也都來到,他當了大衆,更是說不出什麼話了,媒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