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醉枕美人膝

關燈
也看不懂。

     那不是詩。

     也不是畫。

     更不是韻律。

     這些他不但懂,而且精通。

     ——這些都是斯文高雅的“而”不似在屋頂上那些草莽之徒拿刀拿劍打打殺殺那麼低侶。

     可是,問題是,趙佶也隐隐知道,若沒有這些提劍拔刀的,他的江山早不保了;而且,若這些拿槍搭箭的都轉過針鋒對着他,他就連龍頭都保不住了。

     他越想越心寒。

     一旦心驚,就膽跳。

     色膽子也就小了, 他難免想起在李師師這兒,一再受驚,一再受辱,況且這人兒雖美,也一樣懂得動刀動槍的,跟江湖上的三教九流,也顯然有密切過人,這裡讓他不能不心驚提防。

     他一向很愛這懷裡的人兒。

     因為她善解人意, 他一向都很憐惜她。

     可是他現在也難免對她生了懷疑。

     他今晚也不想招惹那屋頂上決戰的異人,由他們打下去吧,對這些江湖奇人異士,最好還是别沾的好。

     ——主要他們不是沖着自己而來,他也就不想/不須。

    不敢多追究下去了。

     所以他再也待不下去。

     他一提床上鸾鈴。

     侍從立即上來/進來/入來, 他匆勿就走了。

     甚至沒有再與李師師溫存。

     大家都不知道為何皇上這回是興沖沖的來,卻急急腳的倒踩着走了 李師師卻有些明白; 因為她從趙佶的視線望去:也發現了那兩個在城裡最高飛檐上決戰的身影。

     ——他們對上了! (他們是為何而戰?) ——為聖上?為正義?還是為我……? 李師師瞥見皇帝在黑暗裡發亮的目光。

     她沒想到這長年耽于聲色舞歌的皇帝,居然還有那麼睿智清亮的目色。

     ——尤其在這幽漆的黑暗中,份外清亮。

     她一直都沒察覺他還有這一點。

     她忽然覺得有點感動:這個平日荒淫萎糜的一國之君,卻在有人決戰的月夜裡亮着眸子在房裡陪伴她。

     她為這感動真不惜為他死。

     ——隻要他這時再叫她入宮,她就算是一入宮門深似海,她也一往無前、義無返顧。

     可惜他沒叫。

     也沒再召。

     他走了。

     隻剩下了她。

     在房中。

     還有他勿勿行色竟留下一襲流黃色的内服,鋪在床上。

     衣上隐繡着一條龍。

     張牙舞爪的龍,伏在床上很安靜。

     那是一條黃龍。

     她就拿起那件内服,坐在床沿。

    看了一會,放在鼻下,嗅了一嗅,放到口邊,對着龍頭,咬了一口。

     在外面,戚少商、孫青霞交手各一招。

     是第二招。

     第一招,沒動劍,隻挪移了身形,轉移了位置——轉到有利位置才動手,而且在挪轉的過程裡誰也沒讓敵手有可趁之機,也是一種過招、交手。

     如今是第二招。

     兩條劍龍、水龍自長空劃過。

     又各自回到雙方手裡。

     心中。

    
6.夢斷故國山川
皇帝回去了。

     他不禁意興闌珊。

     ——不但惶驚不安,也帶着些微少許的傷感。

     (……那兩個在北國寒冬、郁郁不樂、于思滿臉、愁懷憂抱的人,怎麼如此熟悉? (一個似朕!) (一個像是桓兒) (這是怎麼一回事!?) (路遙歸夢難成,夢斷故國山川——江山如此多豔,怎麼一下子就出現那麼零星落索的情景,令人感傷!) (唉,但願是夢是幻。

    ) (哎,那不是真的。

    ) 宋徽宗始忐忑不安。

     于是意興索然,擺駕回宮。

     他卻不知道,在這一夜裡,古老的月光下,蒼老的屋脊上。

    這一個神奇幽豔的時刻裡,發生了許多吊詭行異的事: 戚少商看京城上空竟在憂錯間,看見自己的前身,後世,以及俯視這城都的将來與未來。

     然後他與孫青霞決鬥,就像跟自己作一死戰。

     李師師卻因他黑裡望向窗外一雙發亮的眼神而不惜為皇帝而死,但卻因他匆匆而去,隻留下黑裡床上一襲黃色龍服而立定主意:決不入宮為妃。

     皇帝呢? 趙佶卻看到他的不幸。

     以及他所寵的太子趙桓的犧牲。

     還有他們父子兩人的結局。

     這京華之夜。

     古都之月。

     或許,人生裡總有哭時刻,出入時空,周遊夭地,上下無礙,進退自如的時候。

     然而,戚少商與孫青霞的激戰未休。

     他們出手一招,未是勝負。

     于是他們攻出了第二招。

     第二劍。

     孫青霞長身而起。

     猶如一隻白鶴,激起了他頂上的怒紅,如同竹葉,回到了他的青上。

     他一劍劈下去。

     直劈。

     獨劈戚少商。

     戚少商身形一伏,龍之騰也,必伏乃翔。

     他是一個善于伏,故更擅于起的人;他的屈是為了伸,他的退是為了進,他的低低是為了有天高高在上。

     他的劍斜斜抛起。

     劍抵孫青霞。

     一劍自下而上。

     一劍自上而下。

     一月天下白。

     衣白如月。

     人白如衣。

     劍白如雪。

     猶勝于雪。

     但血呢? ——要是在這月夜裡激迸的英雄血,是不是比血更血,比雪還雪,比血紅!? 然而,不止是趙佶一個人看到他倆的決戰。

     趙佶是其中一個人。

     在這京華之夜裡,有三個人,同時看到這一場決鬥。

     道君皇帝是第一人。

     他從中也獲得憬悟。

     但他不是唯一的一個,也決不是惟有他能有頓悟。

     發覺這一場劇戰的,還有兩人。

     但不是李師師。

     她無心觀戰。

     她是女的。

     她也習武,但不好武。

     女人重情。

     她隻關心如何去愛,可是愛一個人,實在艱辛:她們有的隻好去恨,不過恨一個人,也大過艱難。

     情是最傷人傷自己的。

     男人至忠心的是義氣,不是愛,義是他的情懷。

     女人是活在氣氛中的。

     所以女人鐘情于愛。

     英雄就是一種傳說的氣氛,讓人錯覺自己才是讓豪傑情有獨鐘的美人。

     所以女人愛英雄。

     其實她們不愛他們的決鬥:血肉橫飛的,那不好看。

    她們愛的是他們為她而決鬥的感覺。

     她們是希望為她們決戰而她們又愛慕的人,能幹安無事而一定要凱旋勝利的歸來。

     回到她們的懷抱裡。

     然後對她們的話幹依百順.就像她一手生養成人的嬰孩。

     這才是她們心目中的男子雙。

     ——永遠肯為她死而不是真正的送命,一直愛護她但又肯原諒她的,寸是她們深心裡的情人。

     所以女人正常嫁給丈大。

     丈夫沒有這種質素。

     ——而好多人,她們總是認為:不是死光了,就是沒教她給遇上。

     是的,李師師盡管是遇上了一場大決戰,她也關心這兩個人。

    兩位朋友,但她卻無心去觀賞、調解。

     你苦無心我便休。

     我若有意又如何? 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李師師心中有一種凄落、孤傷的感覺。

     她隻希望趙佶、戚少商、孫青霞他們都不要死。

     ——要不然,都打殺了算了。

     要是一定得不到,她也什麼都不要了,幹脆毀了算了。

     這一場決戰,毀了的卻不是李師師的鬥志——女人有的通常不是鬥志,而是死心眼。

     然而它幾乎摧毀了一人的鬥志。

     以及信心。

     ——他當然就是宮廷裡号稱國師真仙的黑光上人了!
7.細看濤生雲滅
其時道君皇帝趙佶笃信道教,十分重用道土、方士,以緻道觀林立,道教興旺,道學流行,卻術士幹政,妖道盛行,成了一股未世橫流,神仙異說,大行其道。

    禍亡無日,已早見其端。

     趙佶原崇信佛教,惟嫌信佛對他好看極糜的諸般嗜好難免壓制,加上想永享富貴權勢,而又要求長生不老,故舍佛人道,以養生、采補、煉丹、靈異來滿足是他自命仙班、自欺欺人的想法。

    并異想天開,要在短而急迫的有生之年達成他升仙水壽之欲,這使得不少方士如林靈素、王仔昔等以蠱感、淫巧之術。

    騙取他的信重,一時間,趙佶壓抑佛教,道教勢力,已達頂峰,豈之更甚。

     詹别野原是佛門一名小沙彌,凡經修行,終升為寺院副座。

    但适逢道教日盛,佛教消沉,他一咬牙,自封為道教真人,創立“黑光法門”,自稱有呼風喚雨,知人心事之能。

    蔡京與交往,利用他的言語詭谲,假借天意,向趙佶求其所需,故他将之引薦趙情,趙估見他面演法術,能頃間将一杯冰水燃成火球,又能将一沸水瞬間結冰,更能把白紙變黑,黑夜早一個時辰到、不知這隻要有過人的内功,對時序逆攪的知識,以及加上一些騙人的小巧便能做到。

    對詹别野便深信不疑,見他崇黑好色,奉為“黑光上人”,送美婦供其淫樂。

     剛才在這夤夜的京城裡,尚未熟睡,仍與婦人胡颠厮混的,便是這“黑光上人”詹别野。

     他原本因受趙佶信重。

    趙佶既來“杏花樓”會李師師,他便也過來保駕,不過,趙佶既已跟白牡丹颠龍倒鳳去了,他也不甘後人,抱着個如花美女尋好夢去。

     但他畢竟有過人之能。

     他颠歸颠,卻聞得有異響。

     他馬上警覺。

     他翻身立起。

     可是他胯下婦人意猶未足,不知他因何忽爾鳴金收兵,還要把他撐起的粗脖子摟倒在她低低的盆地裡。

     黑光上人好色。

     但他很精明。

     精明的人,總是分得清楚:什麼時候該胡塗。

     ——這就是決不可以胡塗的時侯: 皇帝就在三棟屋宇外,“熏香閣”裡,但有高人卻在不遠處交手決戰,萬一出了事:他可擔待得起? 他心裡清楚:他的華衣美食,仆從如雲,美婦愛妾,崇高地位,全是因受道君皇帝寵護而得來的。

     ——所以這皇帝的安危是他最重視的,事關他的成敗榮辱,也是他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