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唐三藏收伏孫行者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劉伯欽與唐三藏又聞叫聲“師父”,不知何人。
衆家童道:“這叫的必是石匣中老猿。
”太保道:“是。
”三藏問:“是甚麼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
曾聞說王莽篡漢時,天降此山,下壓一個神猴,凍餓不死。
這叫必定是他。
長老莫怕,同下去看。
”隻見石匣中一猴,招手道:“師父,怎麼此時才來?你放我出,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三藏近前,那猴王道:“你可是東土唐王差往上西天取經去的麼?”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麼?”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齊天大聖,隻因大鬧天官,被佛壓于此處。
前者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
他勸我莫再行兇,保護取經人往西天拜佛,功成自有好處。
故此隻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做個徒弟。
”三藏道:“我沒斧鑿,如何救得你?”猴道:“不用,隻要去山頂上,揭開金字壓帖,就出來了。
”三藏依言,複登極頂之處,果見金光萬道,有塊四方大石,石下貼着一封批,卻是“唵嘛呢叭呢吽”六個金字。
三藏望西禱祝,将金字輕輕揭下,隻聞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原作“括”)在空中,叫道:“我乃監押大聖者,今大聖的難滿,吾等回見如來,繳此封批去也”三藏望空拜謝,下山對猴道:“揭去封批。
”猴道:“師父可遠去。
”三藏行有七八裡路,隻聞地裂山崩,那猴馬前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了。
”三藏叫:“徒弟,姓甚名誰?”猴道:“我姓孫名悟空。
”三藏道:“我與你取個混名,稱為行者。
”伯欽見有行者,遂此分别。
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一隻猛虎咆哮而來。
行者放下行李,耳内拔出花針,變成鐵棒,把這虎照頭一棒,打出腦漿,再拔毫毛一吹,變成尖刀,剝了虎皮,圍在腰間,背着行李,請師父上馬前進。
長老問道:“你那打虎鐵棒,如何不見?”行者道:“師父不知,這棒出自龍宮,喚做天河定底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
當年大鬧天宮,甚是虧他。
随身變化,可大可小,其形如繡花針模樣,收在耳内,用時方可取出。
”三藏又問:“方才那虎怎麼不動,讓你打死?”行者道:“不瞞師父說,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剝這虎皮,何為希奇。
”三藏暗喜,放懷前行。
不覺太陽西墜,三藏同行者徑投莊院借歇。
有一老人,看見行者這般惡相,恐是鬼怪,不肯借住。
三藏道:“貧僧是唐朝來,往西天拜佛取經。
他是我的徒弟,不必着驚。
”老人方肯,即令安排齋飯。
飯後各事已畢,師徒與那老幾亦各安寝。
次早起來,齋罷,方才起身。
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剪徑人來,喚做眼看喜、耳聽愁、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
衆家童道:“這叫的必是石匣中老猿。
”太保道:“是。
”三藏問:“是甚麼老猿?”太保道:“這山舊名五行山。
曾聞說王莽篡漢時,天降此山,下壓一個神猴,凍餓不死。
這叫必定是他。
長老莫怕,同下去看。
”隻見石匣中一猴,招手道:“師父,怎麼此時才來?你放我出,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三藏近前,那猴王道:“你可是東土唐王差往上西天取經去的麼?”三藏道:“我正是,你問怎麼?”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齊天大聖,隻因大鬧天官,被佛壓于此處。
前者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教他救我。
他勸我莫再行兇,保護取經人往西天拜佛,功成自有好處。
故此隻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做個徒弟。
”三藏道:“我沒斧鑿,如何救得你?”猴道:“不用,隻要去山頂上,揭開金字壓帖,就出來了。
”三藏依言,複登極頂之處,果見金光萬道,有塊四方大石,石下貼着一封批,卻是“唵嘛呢叭呢吽”六個金字。
三藏望西禱祝,将金字輕輕揭下,隻聞一陣香風,劈手把壓帖兒刮(原作“括”)在空中,叫道:“我乃監押大聖者,今大聖的難滿,吾等回見如來,繳此封批去也”三藏望空拜謝,下山對猴道:“揭去封批。
”猴道:“師父可遠去。
”三藏行有七八裡路,隻聞地裂山崩,那猴馬前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了。
”三藏叫:“徒弟,姓甚名誰?”猴道:“我姓孫名悟空。
”三藏道:“我與你取個混名,稱為行者。
”伯欽見有行者,遂此分别。
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一隻猛虎咆哮而來。
行者放下行李,耳内拔出花針,變成鐵棒,把這虎照頭一棒,打出腦漿,再拔毫毛一吹,變成尖刀,剝了虎皮,圍在腰間,背着行李,請師父上馬前進。
長老問道:“你那打虎鐵棒,如何不見?”行者道:“師父不知,這棒出自龍宮,喚做天河定底神珍鐵,又喚做如意金箍棒。
當年大鬧天宮,甚是虧他。
随身變化,可大可小,其形如繡花針模樣,收在耳内,用時方可取出。
”三藏又問:“方才那虎怎麼不動,讓你打死?”行者道:“不瞞師父說,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剝這虎皮,何為希奇。
”三藏暗喜,放懷前行。
不覺太陽西墜,三藏同行者徑投莊院借歇。
有一老人,看見行者這般惡相,恐是鬼怪,不肯借住。
三藏道:“貧僧是唐朝來,往西天拜佛取經。
他是我的徒弟,不必着驚。
”老人方肯,即令安排齋飯。
飯後各事已畢,師徒與那老幾亦各安寝。
次早起來,齋罷,方才起身。
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剪徑人來,喚做眼看喜、耳聽愁、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