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觀音收伏黑妖

關燈
話說孫行者到了黑風山上,忽聽草坡有人言語。

    他卻潛蹤閃在石崖之下,偷眼觀看。

    原來一個黑漢,一個道人,一個白衣秀才,都在高談闊論。

    正說中間,那黑漢笑道:“後日是我母難之日。

    我昨夜得件寶貝,名喚錦襴佛衣,明日開宴,邀請道官慶賀佛衣,稱為佛衣會好麼?”道人笑道:“妙,妙!”行者聞得佛衣之言,怒氣難忍,跳出石崖,舉起金棒,高叫:“賊怪!偷了袈裟,要做甚麼佛衣會,快将還我!”喝聲“休走”,舉棒就打。

    慌得黑漢化風而逃,道人駕雲而走,隻把白衣秀士一棒打死,拖将過來,卻是一條白花蛇怪。

     徑入山尋那黑漢,轉過尖峰,隻見崖前聳出一座洞府。

    行者近前,門上橫石書六個大字,乃“黑風山黑風洞”。

    即便輪棒叫道:“快送老爺的袈裟出來!”那小妖急報黑漢道:“大王,佛衣會做不成的,有個毛臉和尚來取袈裟。

    ”黑漢草坡被趕,坐還未穩,又聽那話,惱得披挂出門,叫道:“你是甚麼和尚?”行者道;“你老外公乃大唐上國駕前禦弟三藏法師徒弟孫悟空。

    昨因院内失火,你這厮趁火盜了袈裟,要做佛衣會慶賀。

    若不送出,推倒黑山,踏平風洞。

    ”那怪聞言,呵呵笑道:“你原來是鬧天宮的弼馬溫。

    ”惱得行者輪棒打去,黑漢躲過,長槍來迎。

    兩家鬥十餘合,不分勝負。

    那黑漢撤身入洞,關了石門。

    行者攻門不開,隻得回院,見了師父,道;“袈裟已有根由。

    ”三藏道:“你且吃齋,還去尋取。

    ”行者複駕祥雲,徑至洞裡。

    黑漢見是行者,兩個門内殺出門外,鬥到紅日西沉,二家手段一樣,不分勝負,那黑漢又化陣清風,轉回本洞,緊閉石門不出。

    行者卻無計策,隻得回院安歇。

     三藏道:“這妖如此,怎生取得袈裟?”正商議間,衆僧供奉湯水,吃完,行者道(原缺此三字):“老孫去也。

    ”須臾到了南海,徑投紫竹林拜了。

    菩薩問曰:“你來何幹?”行者道:“我師父投院借宿,卻被熊精偷了袈裟,屢取不還,因此來懇菩薩大發慈悲,助我拿妖,取衣西進。

    ”菩薩道:“都是你這孽猴大膽,賣弄寶貝,拿與那小人看見,是以有此。

    我知那黑漢許多神通,卻也不亞于你。

    也罷,我看唐僧分上,和你去走一遭。

    ”行者謝恩再拜,即請菩薩出門,同駕祥雲,早到黑風山前。

     隻見坡前一個道人,手拿一個琉璃盤兒,盤内安着兩粒仙丹,往前正走。

    行者認得是那黑熊精的朋友,一棒打死。

    行者道:“這盤上刻那淩虛子所制,想這道人說号淩虛子。

    菩薩可就變做這道人,我把這丹吃了一粒,變一粒略大些兒。

    菩薩棒了這般兒兩粒仙丹,去與那妖邪上壽,把這大的丸讓與那妖,待妖怪一口吞之,老孫便于中取事。

    ”菩薩點頭,恍惚之間變做淩虛仙子。

    行者心下頓悟,轉身變做一粒仙丹。

     菩薩拿了琉璃盤兒,徑到妖洞門口,小妖都道:“淩虛仙長來了!”一邊傳報熊精接引。

    菩薩道:“小道敬獻仙丹,敢稱千壽。

    ”二人拜畢坐定。

    菩薩連忙拿這丹盤,道:“大王,且見小道鄙意。

    ”觑定一粒大的遞與那妖。

    妖亦轉敬一粒,遞與菩薩。

    讓畢,那藥順口一直滾下,現出本相。

    那妖滾倒在地。

    菩薩現相,取了佛衣。

    行者早從鼻孔出去。

    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箍兒丢在那妖頭上。

    那妖起來,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念起真語。

    那妖頭痛,丢槍亂滾,滿口隻叫“饒命”。

    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