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

關燈
壞了,胸部有傷痕,”紮瓦裡欣說。

    “老頭兒說,他在掩埋屍體時看得很清楚。

    醫生會檢驗的。

    從衛生營和野戰醫院派來了由幾名醫生組成的檢驗委員會。

    葉甫格拉福夫的首長從軍部來到了現場,别列日諾依也來了。

    一共五輛汽車,可真熱鬧!” “那麼,葉甫格拉福夫在哪兒?”伊林問。

     “他随他們去了,”紮瓦裡欣憂郁地說。

    “他們把屍體和找到的東西都裝進了汽車,把老頭兒也請去了。

    我以為他們也會叫我去,但他們免了我這份差使。

    隻要葉甫格拉福夫一個人就夠了。

    ” “你怎麼啦,”伊林擡起頭來看了紮瓦裡欣一眼,“好象出了什麼壞事似的。

    依我看,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好事。

    過去傳說他投奔德國人了,而現在查明,他原來是在戰鬥中犧牲的。

    死得光明磊落。

    ” “對啊,”紮瓦裡欣說,“不過,我不知道,現在這份通令該如何處理。

    人家可能不願意再回過頭去重新審核了。

    你不認為有這種可能性嗎?” 無論是伊林還是辛佐夫都不願意往這方面去想。

    但他們聽到這個問題後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都不能回答說沒有這種可能性。

     “對于這件事,我們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紮瓦裡欣說。

    “就我本人來說,我不願意跟任何人談起這件事——找到了誰,找到了什麼東西,什麼證件,證件上寫的是誰的姓名,等等。

    我隻告訴你們兩人。

    找到了,移交了,就完了。

    下文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 “聽你這麼說,我感到奇怪。

    平時不管談什麼,你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清楚。

    ” “不管你奇怪不奇怪,事情正是這樣。

    平時是一回事,目前這種情況是另一回事了。

    ” 一陣長時間的沉默。

     “要是照我的意思來辦,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通令中的有關段落撤銷,”伊林說。

    “這樣做對誰有壞處呢?” 紮瓦裡欣什麼也沒回答,但辛佐夫認為伊林說得對。

    應該照他說的那樣去辦。

    辛佐夫突然想起了謝爾皮林在一九四一年突圍時的情景。

    那時,謝爾皮林負了重傷,但戰士們還是擡着他沖出重圍。

    他躺在軍大衣上,軍裝上的一個菱形标志上的琺琅已經剝落,另一個則是用制帽的帽箍做的,胸前佩戴着“紅旗”勳章,就象今天被找到的這位将軍一樣……為什麼有的人在戰争中能夠逢兇化吉,而另外一些人卻不能擺脫災難,雖則他們一直同樣竭盡全力試圖把事情辦好?在戰争中,象謎一樣不可解的事情是很多的,有些事我們甚至根本就想象不到。

    這位剛被挖掘出來的将軍的遭遇就是如此。

    這些謎,就同延發地雷一樣,埋藏得很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暴露出來…… “而且,到頭來能不能全部得到正确的解答,也是一個問題,”辛佐夫想。

    他的思路不知不覺地從現時轉入未來。

    在那未來的年代裡,已經不在人世的那些人仍會占有一定的地位。

    雖然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留下來的某種因素會保存到未來。

    顯然,他們生前的某種力量和道德品質并沒有同他們的肉體一起死去,而是繼續存在着,現在對辛佐夫的思想産生了影響——影響他對于自己的未來以及世界的未來的看法,使他認為,戰後的一切應該是完美的、公道的,而戰争初期使他内心感到煩惱的一切,在戰争結束之後不應該再存在,也不會再存在了。

     他對此深信不疑。

    這種信心,部分地來自他對已經逝世的謝爾皮林的永不消逝的信心。

     三個人仍舊沉默不語。

    伊林又給自己倒了半杯茶。

     “他現在改喝茶了,”紮瓦裡欣朝伊林揚了揚頭,說。

    “他的水果汁在一星期前就喝完了。

    ” 可是伊林沒說什麼話。

    他沒有心思打趣。

     “中校同志,”遠處傳來了杜德金的叫聲,“二營營長來電話,請您親自接。

    ” 伊林去接電話了。

    可以清楚地聽到他的講話聲:“好。

    我都知道了。

    ” 他的話講得并不響,但聽得很清楚,使人頓時感到,夜是多麼的甯靜。

    四周一片沉寂,連遠方也聽不到槍響。

     直到現在,辛佐夫才突然感覺到,他将來還會拿起筆來,描寫這次戰争。

    他會自己動手寫。

    甚至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促使他産生了這個想法。

    也許是由于他今天在團部碰到了集團軍報的一位記者,這位記者在戰鬥結束後就立即來到這裡,可能現在還在某個地方摸黑走訪戰士,了解人們戰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