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
關燈
小
中
大
“傷重嗎?”
“不,不重。
” “那還好。
是第一次受傷嗎?” “不,已是第二次了。
” 伊林搖了搖頭,罵起德國人來:“我們一直讓他們活着當俘虜,可是他們卻向婦女扔手榴彈……” 自從部隊開始反攻、向西挺進以來,伊林路經之處,看到滿目瘡痍,人們陷于深重的苦難之中。
雖然我軍節節勝利,德軍節節敗退,但苦難畢竟還未能消除。
郁積在伊林心頭的怒火,這時都在這兩句話裡迸發出來了。
紮瓦裡欣悄悄地走進屋子。
他走到他們身邊,默不作聲地站在那兒。
伊林首先回過頭來,看到了紮瓦裡欣。
“有時我一提到他們,心情就無法平靜。
”伊林說。
從他說話的口氣來看,好象在等待紮瓦裡欣反駁他的意見。
然而紮瓦裡欣并沒有反駁,他歎了一口氣說:“我有時也這樣……”說罷,和辛佐夫擁抱了一下,在桌子旁坐了下來。
“吃晚飯吧,”伊林說。
“我不想吃。
沒胃口。
” “那就喝茶。
事情辦完了嗎?” “辦完了。
” “老頭兒的話證實了嗎?” “完全證實了。
” “你們怎麼花了這麼多時間?”伊林問。
“四一年,老頭兒把他掩埋時,拿掉了他身上的證件。
起先,老頭兒想把這些證件留在自己身邊,後來怕擔風險,就把它們放在士兵用的飯盒裡圳在屍體附近。
可是,找到屍體是一回事,要找到飯盒又是另一回事了。
” “屍體還完整嗎?” “已經三年了,還能完整嗎?……”紮瓦裡欣歎了口氣說。
“衣帽倒還殘留了一部分,還能看到軍裝、制帽和一段帽圈。
當時老頭兒讓他的兩隻手按教徒入殓的姿勢交叉放在胸前,現在仍舊這樣擱在軍裝上面。
當然,隻剩下了骨頭。
” 伊林轉身向莫名其妙地聽着他們談話的辛佐夫說:“我還沒告訴你。
我想,事情還沒得到證實,何必先講呢。
他,”伊林用頭朝紮瓦裡欣一擺,說,“花了半天功夫,同葉甫格拉福夫在處理一件特殊的事情。
昨天夜裡,有一位看森林的老爺爺來找我們。
他本人不是護林員,護林員被德國人吊死在松樹上了。
他是護林員的父親,年紀已經很大,戰前就退休了。
他來報告說,戰争初期他那兒發生戰鬥時,他在樹林裡發現一位将軍的屍體。
隻有一個人。
躺在林邊,離一輛被燒毀的‘KB’型坦克三百步左右的地方。
兩腿齊膝燒焦了,大腿以上的身軀還是完整的。
不知道是戰士們看到他還活着,把他拖進密林藏起來的,還是所有的人都犧牲了,他自己爬進去的。
不管怎麼樣,德國人終于沒有發現他。
老頭兒把他掩埋了。
這會兒他來告訴我們說,他能找到這位将軍掩埋的地方。
我說得對嗎?”伊林問紮瓦裡欣。
“你同他談得比我多,你了解得更清楚。
” “對,”紮瓦裡欣肯定地回答。
“所以他就同特派員一起去處理這件事,”伊林用頭朝紮瓦裡欣一擺。
“這件事誰也不知道,是老爺爺從樹林裡出來告訴我們的。
首先告訴了我們兩人。
” “在挖掘的時候我問過他,”紮瓦裡欣說,“‘恩托斯爺爺,這件事您為什麼不去通知遊擊隊?’” “他是怎麼回答的?”伊林問。
“他說,他的兒子生前去找過遊擊隊,回來後囑咐他說:在我們的大部隊沒有打回來之前,對誰都不要說。
等大部隊打回來以後,再把這件事講出來。
” “他等了多長時間啊!”伊林說。
“是少将嗎?” “是少将。
一個領章已經腐爛了,另一個領章上的星徽還在,隻是完全生鏽了。
‘紅旗’勳章上的琺琅甚至還沒有剝落。
” “證件也找到了嗎?”伊林問。
“問題就在于找到了,”紮瓦裡欣說。
他這話說得使人很難理解,似乎找不到這些證件反而倒好。
然後,他壓低嗓音,說出了這位将軍的姓名。
這個姓名伊林和辛佐夫在四一年就聽到過了。
那時,這個姓名曾經出現在一份大家都記得的通令中。
通令宣稱,此人棄軍投敵。
還有人傳說,他不但投敵,而且還是開着坦克去的。
看來,關于坦克的傳說有着部分的真實性。
但是,除此以外,全都是某個隻顧自已逃命而把别人棄之于患難之中的家夥捏造出來的。
可是,由于真相不明,這種捏造後來竟變成了一紙通令,使死者聲名狼藉。
“他可能從胸部受傷緻死的。
兩腿燒
” “那還好。
是第一次受傷嗎?” “不,已是第二次了。
” 伊林搖了搖頭,罵起德國人來:“我們一直讓他們活着當俘虜,可是他們卻向婦女扔手榴彈……” 自從部隊開始反攻、向西挺進以來,伊林路經之處,看到滿目瘡痍,人們陷于深重的苦難之中。
雖然我軍節節勝利,德軍節節敗退,但苦難畢竟還未能消除。
郁積在伊林心頭的怒火,這時都在這兩句話裡迸發出來了。
紮瓦裡欣悄悄地走進屋子。
他走到他們身邊,默不作聲地站在那兒。
伊林首先回過頭來,看到了紮瓦裡欣。
“有時我一提到他們,心情就無法平靜。
”伊林說。
從他說話的口氣來看,好象在等待紮瓦裡欣反駁他的意見。
然而紮瓦裡欣并沒有反駁,他歎了一口氣說:“我有時也這樣……”說罷,和辛佐夫擁抱了一下,在桌子旁坐了下來。
“吃晚飯吧,”伊林說。
“我不想吃。
沒胃口。
” “那就喝茶。
事情辦完了嗎?” “辦完了。
” “老頭兒的話證實了嗎?” “完全證實了。
” “你們怎麼花了這麼多時間?”伊林問。
“四一年,老頭兒把他掩埋時,拿掉了他身上的證件。
起先,老頭兒想把這些證件留在自己身邊,後來怕擔風險,就把它們放在士兵用的飯盒裡圳在屍體附近。
可是,找到屍體是一回事,要找到飯盒又是另一回事了。
” “屍體還完整嗎?” “已經三年了,還能完整嗎?……”紮瓦裡欣歎了口氣說。
“衣帽倒還殘留了一部分,還能看到軍裝、制帽和一段帽圈。
當時老頭兒讓他的兩隻手按教徒入殓的姿勢交叉放在胸前,現在仍舊這樣擱在軍裝上面。
當然,隻剩下了骨頭。
” 伊林轉身向莫名其妙地聽着他們談話的辛佐夫說:“我還沒告訴你。
我想,事情還沒得到證實,何必先講呢。
他,”伊林用頭朝紮瓦裡欣一擺,說,“花了半天功夫,同葉甫格拉福夫在處理一件特殊的事情。
昨天夜裡,有一位看森林的老爺爺來找我們。
他本人不是護林員,護林員被德國人吊死在松樹上了。
他是護林員的父親,年紀已經很大,戰前就退休了。
他來報告說,戰争初期他那兒發生戰鬥時,他在樹林裡發現一位将軍的屍體。
隻有一個人。
躺在林邊,離一輛被燒毀的‘KB’型坦克三百步左右的地方。
兩腿齊膝燒焦了,大腿以上的身軀還是完整的。
不知道是戰士們看到他還活着,把他拖進密林藏起來的,還是所有的人都犧牲了,他自己爬進去的。
不管怎麼樣,德國人終于沒有發現他。
老頭兒把他掩埋了。
這會兒他來告訴我們說,他能找到這位将軍掩埋的地方。
我說得對嗎?”伊林問紮瓦裡欣。
“你同他談得比我多,你了解得更清楚。
” “對,”紮瓦裡欣肯定地回答。
“所以他就同特派員一起去處理這件事,”伊林用頭朝紮瓦裡欣一擺。
“這件事誰也不知道,是老爺爺從樹林裡出來告訴我們的。
首先告訴了我們兩人。
” “在挖掘的時候我問過他,”紮瓦裡欣說,“‘恩托斯爺爺,這件事您為什麼不去通知遊擊隊?’” “他是怎麼回答的?”伊林問。
“他說,他的兒子生前去找過遊擊隊,回來後囑咐他說:在我們的大部隊沒有打回來之前,對誰都不要說。
等大部隊打回來以後,再把這件事講出來。
” “他等了多長時間啊!”伊林說。
“是少将嗎?” “是少将。
一個領章已經腐爛了,另一個領章上的星徽還在,隻是完全生鏽了。
‘紅旗’勳章上的琺琅甚至還沒有剝落。
” “證件也找到了嗎?”伊林問。
“問題就在于找到了,”紮瓦裡欣說。
他這話說得使人很難理解,似乎找不到這些證件反而倒好。
然後,他壓低嗓音,說出了這位将軍的姓名。
這個姓名伊林和辛佐夫在四一年就聽到過了。
那時,這個姓名曾經出現在一份大家都記得的通令中。
通令宣稱,此人棄軍投敵。
還有人傳說,他不但投敵,而且還是開着坦克去的。
看來,關于坦克的傳說有着部分的真實性。
但是,除此以外,全都是某個隻顧自已逃命而把别人棄之于患難之中的家夥捏造出來的。
可是,由于真相不明,這種捏造後來竟變成了一紙通令,使死者聲名狼藉。
“他可能從胸部受傷緻死的。
兩腿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