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〇

關燈
“我們不會重犯錯誤的,中校同志。

    ” “要是不仔細囑咐,他們會由于勝利而沖昏頭腦,拿了一批俘虜的收據,忘了拿另一批俘虜的收據,結果一百名俘虜沒記在我們團的帳上。

    你是參謀長,這一點你今後得注意!俘虜跟鈔票一樣,帳目要一清二楚!” 早晨的戰鬥之後,上級給團隊下達的命令依然如舊:留在占領的地段待命。

    伊林在向辛佐夫介紹團裡的情況時,仔細地端詳着他。

    辛佐夫當副官這一段經曆使伊林對他以前的營長産生了某種不信任的感覺:他是否已經過慣了輕松的生活,如今隻是由于時運不濟,不能再過輕松的生活,才到部隊裡來的?人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事與願違,出于不得已,隻能去幹自己心裡不想幹的事。

    伊林是不信任這種人的。

     辛佐夫感覺到了這種不信任的目光,但他不想作解釋。

    同伊林這樣的人,隻有在工作中才能建立良好的私人關系。

    如果你能好好工作,冰塊就會融解。

    如果你不好好工作,不管你講得多麼動聽,也無濟于事。

     他們巡視了兩個營的駐地,還去看了看迫擊炮手。

    其餘的地方留待明天再去。

    他們有時坐德軍的摩托車(伊林誇獎這種摩托車越野性能好),有時騎馬。

    伊林騎的馬仍舊是春天騎的那一匹。

    在進攻的路上,這匹馬雖然長途跋涉,但仍然顯得光潔、強壯。

     自從戰争爆發以來,辛佐夫當過連長和營長,象他這樣的人對團裡的消況大體上是熟悉的,而且是自下而上地了解團裡的情況的。

    自下而上能看得更清楚些。

    辛佐夫也曾自上而下地了解團裡的消況,因為他當過作戰處的軍官,經常因公到團裡去。

    但是,不管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地了解情況,甚至這兩方面的經驗都有,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他畢竟沒有當過團參謀長。

    因此,為了在新的崗位上不出纰漏,他在了解團裡的情況時,盡量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把一切都記在小本子上。

     伊林嫌他羅唆,他感覺到了。

    于是他直視着伊林說:“最好都記下來,免得以後再問。

    我當參謀長還是破天荒第一次,我不願意在你面前裝作什麼都知道。

    ” 辛佐夫講了這些話以後,伊林才把肚子裡憋了半天的問題說了出來:“是你自己要求到我們這兒來的嗎?” “到你們這兒來——一我沒提過。

    是湊巧派到你們這兒來的。

    不過,要求回部隊,是我自己提出來的。

    ” “什麼時候提出來的?在他犧牲以後嗎?” “在這以前。

    ” 伊林本來想問:怎麼會在這以前提出來的呢?但他忍住了。

     他們回到指揮所以後,杜德金報告說,情況沒響什麼變化,又有三小股殘敵投降,總共隻有二十二人。

     “胃口越來越大了”伊林說。

    “總共隻有……過去,為了捉一個俘虜,有時得整整走五夜……”他說這最後幾句話時,已經感到疲憊不堪,竭力忍住,不讓自己打呵欠。

    “困死了。

    早上我以為已經睡足了,現在卻又想睡啦。

    我去睡一個鐘點。

    有什麼事就叫醒我!” 說完就走進了帳篷。

     “他一貫如此,”杜德金目送伊林出去後說。

    “總要忙到筋疲力盡為止。

    ” 他們在辛佐夫已經寫好的晚彙報上填上了一天來的俘虜總數:七〇七名。

    同時寫上了團的傷亡人數:十二人陣亡,三十七人受傷。

    辛佐夫簽了名,杜德金就派專人去送彙報。

    那人坐上同伊林一樣從德軍手裡繳獲來的挂着邊車的摩托車走了。

     伊林睡覺的時候,辛佐夫給鄰近幾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