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
關燈
小
中
大
當時的代号),請求和他通話。
接電話的不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的助手。
這位助手他說斯大林此刻有事,等他一有空,就向他報告關于電話的事。
紮哈羅夫說,他以集團軍軍事委員的名義向斯大林請示,準許把在今天明斯克解放之日犧牲的集團軍司令安葬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他放下聽筒後才領悟到,為什麼李沃卡對他說“您自己去問”。
大概他和巴久克發生了意見分歧,所以在密電中不得不把兩種意見同時報上去。
他認為先開口詢問紮哈羅夫是贊成葬在明斯克還是贊成葬在莫吉廖夫,有損自己的尊嚴,不過大概他以為紮哈羅夫仍舊贊成葬在莫吉廖夫…… 紮哈羅夫不知道莫斯科是否會給他回電和給他怎樣的答複,但在這以後,他馬上跑到鮑依科那裡去簽署戰況綜合報告,并把打電話的事告訴鮑依科,讓他知道有這回事,免得有人問到他時使他感到尴尬。
鮑依科什麼也沒有回答,隻是不滿意地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贊成不按規定的手續去打這種電話。
戰況綜合報告簽署了———這一天又繳獲了四十門大炮、十九輛坦克,抓到了二千七百名俘虜,—一但簽名的不是三個人,而是兩個人…… 紮哈羅夫回到自己那兒,剛好碰上莫斯科來的電話。
斯大林的助手說,謝苗諾夫同志要他 向集團軍軍委和司令部,并通過他們向全體士兵、軍士、軍官和将軍們轉達對忠于祖國的軍事法官、集團軍司令謝爾皮林上将犧牲的哀悼,并通知說,已決定用軍隊儀式把他安葬在莫斯科的諾伏傑維契耶公墓,和他的亡妻葬在一起,這命令已向莫斯科衛戍司令下達了。
這些話,斯大林的助手講得很順口,好象是照着紙讀的。
大概實際上确是這樣。
紮哈羅夫左手拿着聽筒,右手把所聽到的都記錄下來。
“都明白了嗎?要不要再講一遍?” “都明白了,”紮哈羅夫說,“隻要把軍銜再講一遍。
” “上将,”助手重複了一遍。
接着他用另一種聲調,用自己的話解釋說,今天早晨已授予謝爾皮林和其他幾位将軍新的軍銜。
“您還不知道,但是這消息應該巳經到達方面軍司令部了.” 紮哈羅夫放下聽筒。
到底還是授了新軍銜!幾天前,就在莫吉廖夫解放後,從政治部傳來消息,說他們方面軍的幾位将軍要晉升軍銜了。
但後來沒有下文,消息沒有得到證實。
紮哈羅夫認為要推遲到白俄羅斯全部解放以後。
原來沒有,沒有推遲! 關于自己,他那時和現在都沒有考慮。
他是一個政工人員,不可能很快提升,但關于鮑依科卻考慮過了:有沒有授予他中将軍銜呢?鮑依科仍舊隻是代理集團軍司令呢,這是這一次能提升為集團軍司令?授予中将軍銜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根據紮哈羅夫的看法,這樣做對集團軍來說是有好處的。
不知怎的,紮哈羅夫此刻并沒有想到謝爾皮林生前不知道自己已被授予上将軍銜這件事,而是考慮到其他事情,考慮到日常的和安葬有關的事情。
既然斯大林親自下了這樣的命令,那麼明晨就得用飛機把遺體送往莫斯科。
應當讓謝爾皮林穿着和新軍銜相符的制服躺在棺材裡。
到哪裡去弄這種肩章呢?向誰要呢?整個方面軍裡隻有一個上将——巴久克。
又不能向他要啊! “為什麼不能向他要呢?”紮哈羅夫突然想起來了。
“恰恰應當向他要——巴久克有一套帶肩章的備用制服。
向他提出這個請求,他也不會感到奇怪的。
别人也許還說不定,但他在這方面是不會不通情理的。
在别人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會抛棄的情況下,他卻親自背着副官巴拉班諾夫逃出包圍圈。
象巴久克這樣的人難道在謝爾皮林落葬時會不肯把自己的肩章給他嗎?即使認為這是不吉利的,也總是會給的……” 他這樣想了以後,便馬上打電話給方面軍司令部。
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在某個特定的場合卻比什麼都重要。
巴久克不在司令部。
接電話的不是斯大林,是斯大林的助手。
這位助手他說斯大林此刻有事,等他一有空,就向他報告關于電話的事。
紮哈羅夫說,他以集團軍軍事委員的名義向斯大林請示,準許把在今天明斯克解放之日犧牲的集團軍司令安葬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他放下聽筒後才領悟到,為什麼李沃卡對他說“您自己去問”。
大概他和巴久克發生了意見分歧,所以在密電中不得不把兩種意見同時報上去。
他認為先開口詢問紮哈羅夫是贊成葬在明斯克還是贊成葬在莫吉廖夫,有損自己的尊嚴,不過大概他以為紮哈羅夫仍舊贊成葬在莫吉廖夫…… 紮哈羅夫不知道莫斯科是否會給他回電和給他怎樣的答複,但在這以後,他馬上跑到鮑依科那裡去簽署戰況綜合報告,并把打電話的事告訴鮑依科,讓他知道有這回事,免得有人問到他時使他感到尴尬。
鮑依科什麼也沒有回答,隻是不滿意地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贊成不按規定的手續去打這種電話。
戰況綜合報告簽署了———這一天又繳獲了四十門大炮、十九輛坦克,抓到了二千七百名俘虜,—一但簽名的不是三個人,而是兩個人…… 紮哈羅夫回到自己那兒,剛好碰上莫斯科來的電話。
斯大林的助手說,謝苗諾夫同志要他 向集團軍軍委和司令部,并通過他們向全體士兵、軍士、軍官和将軍們轉達對忠于祖國的軍事法官、集團軍司令謝爾皮林上将犧牲的哀悼,并通知說,已決定用軍隊儀式把他安葬在莫斯科的諾伏傑維契耶公墓,和他的亡妻葬在一起,這命令已向莫斯科衛戍司令下達了。
這些話,斯大林的助手講得很順口,好象是照着紙讀的。
大概實際上确是這樣。
紮哈羅夫左手拿着聽筒,右手把所聽到的都記錄下來。
“都明白了嗎?要不要再講一遍?” “都明白了,”紮哈羅夫說,“隻要把軍銜再講一遍。
” “上将,”助手重複了一遍。
接着他用另一種聲調,用自己的話解釋說,今天早晨已授予謝爾皮林和其他幾位将軍新的軍銜。
“您還不知道,但是這消息應該巳經到達方面軍司令部了.” 紮哈羅夫放下聽筒。
到底還是授了新軍銜!幾天前,就在莫吉廖夫解放後,從政治部傳來消息,說他們方面軍的幾位将軍要晉升軍銜了。
但後來沒有下文,消息沒有得到證實。
紮哈羅夫認為要推遲到白俄羅斯全部解放以後。
原來沒有,沒有推遲! 關于自己,他那時和現在都沒有考慮。
他是一個政工人員,不可能很快提升,但關于鮑依科卻考慮過了:有沒有授予他中将軍銜呢?鮑依科仍舊隻是代理集團軍司令呢,這是這一次能提升為集團軍司令?授予中将軍銜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根據紮哈羅夫的看法,這樣做對集團軍來說是有好處的。
不知怎的,紮哈羅夫此刻并沒有想到謝爾皮林生前不知道自己已被授予上将軍銜這件事,而是考慮到其他事情,考慮到日常的和安葬有關的事情。
既然斯大林親自下了這樣的命令,那麼明晨就得用飛機把遺體送往莫斯科。
應當讓謝爾皮林穿着和新軍銜相符的制服躺在棺材裡。
到哪裡去弄這種肩章呢?向誰要呢?整個方面軍裡隻有一個上将——巴久克。
又不能向他要啊! “為什麼不能向他要呢?”紮哈羅夫突然想起來了。
“恰恰應當向他要——巴久克有一套帶肩章的備用制服。
向他提出這個請求,他也不會感到奇怪的。
别人也許還說不定,但他在這方面是不會不通情理的。
在别人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會抛棄的情況下,他卻親自背着副官巴拉班諾夫逃出包圍圈。
象巴久克這樣的人難道在謝爾皮林落葬時會不肯把自己的肩章給他嗎?即使認為這是不吉利的,也總是會給的……” 他這樣想了以後,便馬上打電話給方面軍司令部。
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在某個特定的場合卻比什麼都重要。
巴久克不在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