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關燈
小
中
大
晚上在最後一個文件上簽了字,臨睡前喝上那麼半杯。
” “懂得厲害嗎?” “我不記得了。
據說,甩出去大約五公尺才着地的。
” “我不喜歡這種吉普車,”巴久克說。
“沒有它不行,可是不喜歡。
這種車子太危險,聽說,我的前任坐了吉普車到前沿陣地,車了開過了頭,到了德國鬼子那邊——被德國佬用機槍迎頭掃射!” “我看,這跟吉普車沒有關系,”謝爾皮林表示不同意。
“怎麼沒有關系?”巴久克說。
“開得這樣快,警衛人員都跟不上。
聽說,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但這件事可做得沒有頭腦。
連忙後退,可已經完了!胸部中了十二顆子彈。
就這樣,他去了,我來了。
我和他留下的原班人馬一起作戰。
一個也沒有調動。
……在那裡,在塔夫利雅和克裡木有一種牛乳酒味道很好。
早在國内戰争的時候我就嘗過。
我一到集團軍裡,馬上就要他們早晨和晚上都送牛乳酒來。
” 謝爾皮林微微一笑。
他回想起在軍事委員會的食堂裡,不管怎麼樣,總要給巴久克準備一份酸牛奶。
他很少喝酒,隻是在興緻好的時候喝一點兒。
而且即使喝過了酒,晚上仍舊要喝一杯自制的酸牛奶。
在打仗的時候,每逢巴久克大發雷霆,許多人都以為事出有因,他不會無緣無故冒火的;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原因,巴久克之所以要大叫大嚷地發脾氣,是出于一種長期的、不可動搖的信念,認為這樣對事業有利。
“嗯,”謝爾皮林心裡想,“我倒想看看他現在在前線是怎麼一副樣子。
他究竟改變了多少,改變在什麼地方?用粗話罵人現在越來越行不通了。
秩序越是正常,借故罵人的機會也就越少,而且官兵們比過去更加強烈地反對這一點,因為仗打得越久,他們心中的負咎感就越少,自豪感就越強。
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現在打仗打得出色多了。
” 巴久克仿佛順着謝爾皮林的思路,說出了實際上相同的話。
“我們還在克裡木的時候,有時向草原一瞥,就能看見遍地都是沒有掩埋的白骨——是四一年留在那兒的。
隻要你一回想起我們經受過的一切遭遇,就會對人們的忍耐力驚異不止:那時候他們究竟是怎樣堅持下來的?也會對自己的忍耐力驚異不止:你經受了這一切之後,怎麼還會活着?看着這些白骨,心裡就會想:那時候由于這兒退卻,那兒失守,誰沒有罵過他們——這些可憐的人兒,誰又沒有罵過自己!……而現在呢,巴不得能使他們起死回生,把他們擁抱在懷裡,可是他們在哪兒呢,……我昨天到過莫斯科,有人對我講到新的教學制度:從今年秋季起學校裡将實行男女分校制。
你聽說過嗎?” “好象有這麼回事,”謝爾皮林說。
他已經聽到過這種男女分校的制度,他認為如果男孩子和女孩子分開學習;這對于應征前的軍事訓練是有好處的,也就是說對軍隊是有好處的。
四一年的創痛記憶猶新:那時有多少人直接從學校應征入伍,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然而他們都沒有經過訓練,對打仗一竅不通,簡直可恨!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巴久克問。
“我贊成這個決定。
” “是的,這些年輕人,”巴久克說,“在戰争初期他們使我們吃了不少苦。
” “應該說我們使他們吃了不少苦吧?”謝爾皮林自己也沒有想到會說出這句話,突然發問,而在這以前,他似乎也是和巴久克一樣想的。
“上将同志,您該去透視了。
您要遲到啦!” 他們兩人都轉過身來。
” “懂得厲害嗎?” “我不記得了。
據說,甩出去大約五公尺才着地的。
” “我不喜歡這種吉普車,”巴久克說。
“沒有它不行,可是不喜歡。
這種車子太危險,聽說,我的前任坐了吉普車到前沿陣地,車了開過了頭,到了德國鬼子那邊——被德國佬用機槍迎頭掃射!” “我看,這跟吉普車沒有關系,”謝爾皮林表示不同意。
“怎麼沒有關系?”巴久克說。
“開得這樣快,警衛人員都跟不上。
聽說,他是個很聰明的人,但這件事可做得沒有頭腦。
連忙後退,可已經完了!胸部中了十二顆子彈。
就這樣,他去了,我來了。
我和他留下的原班人馬一起作戰。
一個也沒有調動。
……在那裡,在塔夫利雅和克裡木有一種牛乳酒味道很好。
早在國内戰争的時候我就嘗過。
我一到集團軍裡,馬上就要他們早晨和晚上都送牛乳酒來。
” 謝爾皮林微微一笑。
他回想起在軍事委員會的食堂裡,不管怎麼樣,總要給巴久克準備一份酸牛奶。
他很少喝酒,隻是在興緻好的時候喝一點兒。
而且即使喝過了酒,晚上仍舊要喝一杯自制的酸牛奶。
在打仗的時候,每逢巴久克大發雷霆,許多人都以為事出有因,他不會無緣無故冒火的;但是,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原因,巴久克之所以要大叫大嚷地發脾氣,是出于一種長期的、不可動搖的信念,認為這樣對事業有利。
“嗯,”謝爾皮林心裡想,“我倒想看看他現在在前線是怎麼一副樣子。
他究竟改變了多少,改變在什麼地方?用粗話罵人現在越來越行不通了。
秩序越是正常,借故罵人的機會也就越少,而且官兵們比過去更加強烈地反對這一點,因為仗打得越久,他們心中的負咎感就越少,自豪感就越強。
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現在打仗打得出色多了。
” 巴久克仿佛順着謝爾皮林的思路,說出了實際上相同的話。
“我們還在克裡木的時候,有時向草原一瞥,就能看見遍地都是沒有掩埋的白骨——是四一年留在那兒的。
隻要你一回想起我們經受過的一切遭遇,就會對人們的忍耐力驚異不止:那時候他們究竟是怎樣堅持下來的?也會對自己的忍耐力驚異不止:你經受了這一切之後,怎麼還會活着?看着這些白骨,心裡就會想:那時候由于這兒退卻,那兒失守,誰沒有罵過他們——這些可憐的人兒,誰又沒有罵過自己!……而現在呢,巴不得能使他們起死回生,把他們擁抱在懷裡,可是他們在哪兒呢,……我昨天到過莫斯科,有人對我講到新的教學制度:從今年秋季起學校裡将實行男女分校制。
你聽說過嗎?” “好象有這麼回事,”謝爾皮林說。
他已經聽到過這種男女分校的制度,他認為如果男孩子和女孩子分開學習;這對于應征前的軍事訓練是有好處的,也就是說對軍隊是有好處的。
四一年的創痛記憶猶新:那時有多少人直接從學校應征入伍,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然而他們都沒有經過訓練,對打仗一竅不通,簡直可恨!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巴久克問。
“我贊成這個決定。
” “是的,這些年輕人,”巴久克說,“在戰争初期他們使我們吃了不少苦。
” “應該說我們使他們吃了不少苦吧?”謝爾皮林自己也沒有想到會說出這句話,突然發問,而在這以前,他似乎也是和巴久克一樣想的。
“上将同志,您該去透視了。
您要遲到啦!” 他們兩人都轉過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