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關燈
小
中
大
後,他轉身對紮瓦裡欣說:
“馬克西緬科被打死了。
” “什麼時候?” “傍晚。
丘貢諾夫說:二十一點左右聽到槍聲,二十一點四十五分有人爬過去換班——他已被打死,躺在那兒。
子彈從左眼進去,右耳根出來。
” 辛佐夫聽了進一步的說明,了解到出事的是伊林今天提到過的一個狙擊手。
最近兩周内,他不僅擊斃了好幾名德國人,而且還發現了德軍防線上過去我們疏忽了的某些細節。
辛佐夫在營裡時,伊林由于沒能直接詢問馬克西緬科而感到遺憾,因為馬克西緬科正好在狙擊點裡值班。
可是,現在這個馬克西緬科被德國狙擊手打死了。
丘貢諾夫打算趁黑夜偷偷地把觀察哨移到前沿外面,明晨從幾個點測定德國人的位置。
伊林向紮瓦裡欣說明了這次死亡事件的經過悄況以及丘貢諾夫留在營裡的原因,講完以後就默不作聲了。
事情已經過去,但這裡仍舊籠罩着死神的陰影。
它,這個死神,現在就在這兒,在這三個活人坐右的桌子跟前遊蕩。
他們中間有兩個人認識死者,第三個人不認識。
但是,問題不在于認識與否,而在于人是在什麼時刻被打死的。
戰争中有不同的日子。
在有些日子裡,連續的大量傷亡,使人們神經麻痹,感覺失靈,直至清醒過來以後,才會慢慢地意識到他們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重新一個一個地回憶已經不在人世的那些人。
在另一些日子裡,人們等待着進攻,并且象又常一樣,希望在這次進攻中盡量減少傷亡,雖然他們事先就知道有許多人免不了要被打死。
但是,盡管如此,他們不願意,也不要求推遲終究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一切。
然而,在戰争中也有沉寂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暫時恢複了原來正常的人的感覺,因此在他們重新聽到“人被打死了”這樣的話時,似乎又開始意識到一個人突然被打死意味着什麼!原先平靜無事,他活着,可是後來他突然被打死了,現在得把這個在一兩個小時以前還好好地活着、不願意死也不準備死的人埋到地下去…… 此刻,伊林、紮瓦裡欣和辛佐夫之間并沒談論這些,但正是死神的突然降臨所引起的這種感觸,使他們默默地坐在飯桌邊,半晌無言可說。
“有幾天沒寫陣亡通知書了?”辛佐夫問。
“六天沒寫過一份陣亡通知書,”紮瓦裡欣說。
“有受傷的,但陣亡通知書一份也沒寫過。
不過,有過一個,庶務連的,是得化膿性闌尾炎死的。
他忍着痛沒說,等到送醫院時,已經變成腹膜炎了。
” “陣亡通知書上是怎麼寫的?” “寫了‘死亡’,”伊林說。
“在作戰部隊執行勤務時死的,同樣發給撫恤金。
這是法令規定的。
” “是啊,在戰争中也有不少人并非在戰鬥中死去的……塔尼雅那個時候也可能死于傷寒症……” 辛佐夫又不安地想起,為什麼她的三角形的信上打的郵戳是“阿雷斯”…… 這時,伊林和紮瓦裡欣談到,應該打個電話報告師部,并再一次呈請授予馬克西緬科“一級衛國戰争”勳章——哪怕是死後追授也好!以後他們可以把勳章作為特種郵件,按通信地址寄出,通過兵役委員會轉交死者家屬…… “不過,”伊林突然懷疑起來,“他是從西烏克蘭來的,他的家鄉好象還沒解放,我記不太清楚了。
” “他不是西烏克蘭人,”紮瓦裡欣說,“他是卡梅涅茨——波多爾斯克地區人,他的家鄉在開春時就解放了。
他已經收到過那兒寄來的信,一星期以前他跟我說起過。
” “既然解放了,那麼兵役委員會就會恢複工作,”伊林說。
“蒂拉斯波—一我在那兒開始打仗的城市,也早已解放。
這些城市都在那邊,都在南方!可是在這兒,在我們面前,還有整個白俄羅斯呢!”
” “什麼時候?” “傍晚。
丘貢諾夫說:二十一點左右聽到槍聲,二十一點四十五分有人爬過去換班——他已被打死,躺在那兒。
子彈從左眼進去,右耳根出來。
” 辛佐夫聽了進一步的說明,了解到出事的是伊林今天提到過的一個狙擊手。
最近兩周内,他不僅擊斃了好幾名德國人,而且還發現了德軍防線上過去我們疏忽了的某些細節。
辛佐夫在營裡時,伊林由于沒能直接詢問馬克西緬科而感到遺憾,因為馬克西緬科正好在狙擊點裡值班。
可是,現在這個馬克西緬科被德國狙擊手打死了。
丘貢諾夫打算趁黑夜偷偷地把觀察哨移到前沿外面,明晨從幾個點測定德國人的位置。
伊林向紮瓦裡欣說明了這次死亡事件的經過悄況以及丘貢諾夫留在營裡的原因,講完以後就默不作聲了。
事情已經過去,但這裡仍舊籠罩着死神的陰影。
它,這個死神,現在就在這兒,在這三個活人坐右的桌子跟前遊蕩。
他們中間有兩個人認識死者,第三個人不認識。
但是,問題不在于認識與否,而在于人是在什麼時刻被打死的。
戰争中有不同的日子。
在有些日子裡,連續的大量傷亡,使人們神經麻痹,感覺失靈,直至清醒過來以後,才會慢慢地意識到他們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重新一個一個地回憶已經不在人世的那些人。
在另一些日子裡,人們等待着進攻,并且象又常一樣,希望在這次進攻中盡量減少傷亡,雖然他們事先就知道有許多人免不了要被打死。
但是,盡管如此,他們不願意,也不要求推遲終究要發生的不可避免的一切。
然而,在戰争中也有沉寂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暫時恢複了原來正常的人的感覺,因此在他們重新聽到“人被打死了”這樣的話時,似乎又開始意識到一個人突然被打死意味着什麼!原先平靜無事,他活着,可是後來他突然被打死了,現在得把這個在一兩個小時以前還好好地活着、不願意死也不準備死的人埋到地下去…… 此刻,伊林、紮瓦裡欣和辛佐夫之間并沒談論這些,但正是死神的突然降臨所引起的這種感觸,使他們默默地坐在飯桌邊,半晌無言可說。
“有幾天沒寫陣亡通知書了?”辛佐夫問。
“六天沒寫過一份陣亡通知書,”紮瓦裡欣說。
“有受傷的,但陣亡通知書一份也沒寫過。
不過,有過一個,庶務連的,是得化膿性闌尾炎死的。
他忍着痛沒說,等到送醫院時,已經變成腹膜炎了。
” “陣亡通知書上是怎麼寫的?” “寫了‘死亡’,”伊林說。
“在作戰部隊執行勤務時死的,同樣發給撫恤金。
這是法令規定的。
” “是啊,在戰争中也有不少人并非在戰鬥中死去的……塔尼雅那個時候也可能死于傷寒症……” 辛佐夫又不安地想起,為什麼她的三角形的信上打的郵戳是“阿雷斯”…… 這時,伊林和紮瓦裡欣談到,應該打個電話報告師部,并再一次呈請授予馬克西緬科“一級衛國戰争”勳章——哪怕是死後追授也好!以後他們可以把勳章作為特種郵件,按通信地址寄出,通過兵役委員會轉交死者家屬…… “不過,”伊林突然懷疑起來,“他是從西烏克蘭來的,他的家鄉好象還沒解放,我記不太清楚了。
” “他不是西烏克蘭人,”紮瓦裡欣說,“他是卡梅涅茨——波多爾斯克地區人,他的家鄉在開春時就解放了。
他已經收到過那兒寄來的信,一星期以前他跟我說起過。
” “既然解放了,那麼兵役委員會就會恢複工作,”伊林說。
“蒂拉斯波—一我在那兒開始打仗的城市,也早已解放。
這些城市都在那邊,都在南方!可是在這兒,在我們面前,還有整個白俄羅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