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頂王經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遠離於諸法。
一切法無得,求始不可得。
以其無始故,名之為實際。
一切法歡喜,喜悅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亦無有言說。
一切法無喜,以法無二故。
自性中無實,此是甚深相。
一性法不動,自性中無我。
以自性無故,求動不可得。
無動是涅槃,求法不可得。
以無有法故,故名為涅槃。
一切法無常,而說第一義。
此衆生言說,名之為分别。
諸法無分别,無常無住故。
衆生不可得,此是法中法。
一切法如幻,其幻不可得。
以法不可得,依行故言說。
一切法無為,此是其自體。
以法不可得,是故名無邊。
所說之境界,自體無境界。
凡夫虛妄取,稱言有境界。
自在說境界,亦說無境界。
以其說境界,應知無境界。
一切法是實,其數不可得。
若身不可得,是故無有異。
以其無得故,則知有所得。
以有所得故,則知無所得。
其中無清涼,亦無不清涼。
無法無清涼,此是諸法實。
諸法不可得,不可得說此。
以諸法無故,則知諸法有。
一切法唯名,名亦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則知有涅槃。
受及與非受,於受中而說。
此中無有說,名之以為說。
非有名為有,於有中而說。
以起分别故,恒堕有無中。
凡夫見幻人,取之謂為實。
有無法平等,智者聞不惑。
法生及無生,二俱不可得。
以下劣凡夫,故說有生法。
法若有生者,是則應有滅。
生法及滅法,此二不可得。
一切法悉空,無法而可得。
汝應如是知,我所說深法。
菩提無言說,亦無有作者,若得菩提時,於三有明了。
若分别菩提,不名求菩提。
行及於菩提,無有分别相。
一切物無生,求自性亦無。
以自性無故,此是涅槃相。
畢竟無有生,求之不可得。
以自性無故,非滅非非滅。
若知此義者,一切法自性。
彼無有生故,則無有違诤。
聞說甚深法,不生驚怖者, 應知彼衆生,佛說為菩薩。
爾時善思惟童子,以偈白佛。
世尊無上師,為我故出世。
於此法中說,異相求唯名。
牟尼出於世,佛生不思議。
永斷諸魔網,而現正法網。
我斷生死盡,不久至道常若無異想者,以相故演說。
世尊說可求,見已入涅槃。
度脫諸世間,斷絕諸疑惑。
爾時世尊,告善思惟童子言:無疑惑行是菩薩行。
護念之行是菩薩行。
無分别行離一切過。
以甚深行憐愍一切諸衆生等是菩薩行。
善思惟。
相行虛妄行是欲相。
舍於欲行離諸瞋恨。
於一切衆生其心平等。
以心不可得故。
行大慈行以求法故。
行大施行以不舍故。
行無疑行以不見他故。
行無惱熱行以清涼故。
行精進行無疲倦故。
行三昧行心無邊故。
行於智行知一切法相故。
行無畏行無怯弱故。
行無障行成就如來影像勝行故。
觀察十方一切世界以無滞行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說諸菩薩行,遠離諸疑惑。
行及於愚癡,二俱不可得。
非行以為行,是諸菩薩行。
若知此行者,斯人行無礙。
說諸菩薩等,護念於諸法。
以求無所得,此是無上行。
若說我修行,則住於颠倒。
以住颠倒故,不能得無畏。
此是言說行,言說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行於無上乘。
大乘無上乘,此乘無驚怖。
驚怖及不驚,一切皆戲論。
我說一切行,一切行皆無。
若一切行無,是為無上行。
此行是甚深,護念一切法。
護念及甚深,此一切分别。
甚深及以行,此中二俱無。
若知於此際,不分别諸法。
無法可取著,無法不可著。
此是諸法性,無性而演說。
無堅無欲等,以求故顯說。
文字不可得,此是無上句。
我以方便說,聞者勿生怖。
以求不可得,亦無破壞相。
此諸衆生行,理實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是名善修學。
一切衆生無,故我說衆生。
而衆生法爾,此道是無上。
若心若衆生,畢竟不可得。
此是第一義,而大慈故說。
菩薩摩诃薩,世間大施主。
以修常施故,故名為施主。
若法不可得,一切法皆無。
是時修施者,菩薩無智故。
若法不可得,於高下法中。
以不驚怖故,名為真施主。
若佛不可得,法則不思議。
此名真持戒,諸法無所依。
佛境不思議,為諸菩薩說。
愚者不覺知,禁戒不清淨。
於衆生起忍,衆生不可得。
此是無上忍,於此法中說。
若心不可得,亦無有分别。
此是無上忍,以法不可得。
若起疲倦時,菩薩應遠離。
如是上精進,以名字故說。
身心直精進,不倚於諸法。
此是上精進,為諸菩薩說。
菩薩於法中,若不起疲倦。
無功而精進,勤精進無上。
於内外法中,心性不可得。
其心善調柔,以心無得故。
攀緣及以心,自性無所有。
無心三摩提,是故名三昧。
善逝為我說,此三摩跋提。
若不離此法,我說善調伏。
不以智慧知,法有少自性。
自性及以法,此二畢竟無。
不得一切法,心識之境界。
不以智知法,自性畢竟無。
若能如是知,是菩薩念力。
行於第一義,非世間境界。
一切衆無實,而為說正說。
於彼大衆中,不起衆生想。
彼衆生如幻,其幻畢竟無。
聞如是說時,不生於礙想。
若自他等法,此二畢竟無。
聞說如是法,不生於礙想。
内外等二法,智者之所行。
心無高下故,一切世間等。
一切法無礙,猶
一切法無得,求始不可得。
以其無始故,名之為實際。
一切法歡喜,喜悅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亦無有言說。
一切法無喜,以法無二故。
自性中無實,此是甚深相。
一性法不動,自性中無我。
以自性無故,求動不可得。
無動是涅槃,求法不可得。
以無有法故,故名為涅槃。
一切法無常,而說第一義。
此衆生言說,名之為分别。
諸法無分别,無常無住故。
衆生不可得,此是法中法。
一切法如幻,其幻不可得。
以法不可得,依行故言說。
一切法無為,此是其自體。
以法不可得,是故名無邊。
所說之境界,自體無境界。
凡夫虛妄取,稱言有境界。
自在說境界,亦說無境界。
以其說境界,應知無境界。
一切法是實,其數不可得。
若身不可得,是故無有異。
以其無得故,則知有所得。
以有所得故,則知無所得。
其中無清涼,亦無不清涼。
無法無清涼,此是諸法實。
諸法不可得,不可得說此。
以諸法無故,則知諸法有。
一切法唯名,名亦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則知有涅槃。
受及與非受,於受中而說。
此中無有說,名之以為說。
非有名為有,於有中而說。
以起分别故,恒堕有無中。
凡夫見幻人,取之謂為實。
有無法平等,智者聞不惑。
法生及無生,二俱不可得。
以下劣凡夫,故說有生法。
法若有生者,是則應有滅。
生法及滅法,此二不可得。
一切法悉空,無法而可得。
汝應如是知,我所說深法。
菩提無言說,亦無有作者,若得菩提時,於三有明了。
若分别菩提,不名求菩提。
行及於菩提,無有分别相。
一切物無生,求自性亦無。
以自性無故,此是涅槃相。
畢竟無有生,求之不可得。
以自性無故,非滅非非滅。
若知此義者,一切法自性。
彼無有生故,則無有違诤。
聞說甚深法,不生驚怖者, 應知彼衆生,佛說為菩薩。
爾時善思惟童子,以偈白佛。
世尊無上師,為我故出世。
於此法中說,異相求唯名。
牟尼出於世,佛生不思議。
永斷諸魔網,而現正法網。
我斷生死盡,不久至道常若無異想者,以相故演說。
世尊說可求,見已入涅槃。
度脫諸世間,斷絕諸疑惑。
爾時世尊,告善思惟童子言:無疑惑行是菩薩行。
護念之行是菩薩行。
無分别行離一切過。
以甚深行憐愍一切諸衆生等是菩薩行。
善思惟。
相行虛妄行是欲相。
舍於欲行離諸瞋恨。
於一切衆生其心平等。
以心不可得故。
行大慈行以求法故。
行大施行以不舍故。
行無疑行以不見他故。
行無惱熱行以清涼故。
行精進行無疲倦故。
行三昧行心無邊故。
行於智行知一切法相故。
行無畏行無怯弱故。
行無障行成就如來影像勝行故。
觀察十方一切世界以無滞行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說諸菩薩行,遠離諸疑惑。
行及於愚癡,二俱不可得。
非行以為行,是諸菩薩行。
若知此行者,斯人行無礙。
說諸菩薩等,護念於諸法。
以求無所得,此是無上行。
若說我修行,則住於颠倒。
以住颠倒故,不能得無畏。
此是言說行,言說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行於無上乘。
大乘無上乘,此乘無驚怖。
驚怖及不驚,一切皆戲論。
我說一切行,一切行皆無。
若一切行無,是為無上行。
此行是甚深,護念一切法。
護念及甚深,此一切分别。
甚深及以行,此中二俱無。
若知於此際,不分别諸法。
無法可取著,無法不可著。
此是諸法性,無性而演說。
無堅無欲等,以求故顯說。
文字不可得,此是無上句。
我以方便說,聞者勿生怖。
以求不可得,亦無破壞相。
此諸衆生行,理實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是名善修學。
一切衆生無,故我說衆生。
而衆生法爾,此道是無上。
若心若衆生,畢竟不可得。
此是第一義,而大慈故說。
菩薩摩诃薩,世間大施主。
以修常施故,故名為施主。
若法不可得,一切法皆無。
是時修施者,菩薩無智故。
若法不可得,於高下法中。
以不驚怖故,名為真施主。
若佛不可得,法則不思議。
此名真持戒,諸法無所依。
佛境不思議,為諸菩薩說。
愚者不覺知,禁戒不清淨。
於衆生起忍,衆生不可得。
此是無上忍,於此法中說。
若心不可得,亦無有分别。
此是無上忍,以法不可得。
若起疲倦時,菩薩應遠離。
如是上精進,以名字故說。
身心直精進,不倚於諸法。
此是上精進,為諸菩薩說。
菩薩於法中,若不起疲倦。
無功而精進,勤精進無上。
於内外法中,心性不可得。
其心善調柔,以心無得故。
攀緣及以心,自性無所有。
無心三摩提,是故名三昧。
善逝為我說,此三摩跋提。
若不離此法,我說善調伏。
不以智慧知,法有少自性。
自性及以法,此二畢竟無。
不得一切法,心識之境界。
不以智知法,自性畢竟無。
若能如是知,是菩薩念力。
行於第一義,非世間境界。
一切衆無實,而為說正說。
於彼大衆中,不起衆生想。
彼衆生如幻,其幻畢竟無。
聞如是說時,不生於礙想。
若自他等法,此二畢竟無。
聞說如是法,不生於礙想。
内外等二法,智者之所行。
心無高下故,一切世間等。
一切法無礙,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