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頂王經全文

關燈
驚怖。

    世尊,誰於此法而不修學。

    於此深法應先修學。

    爾時慧命阿難而說偈言: 善思惟童子,在於大衆中。

    如須彌寶山,觀者皆愛樂。

    譬如須彌山,安處於大海。

    如是善說法,世間所愛樂。

     非有名無名,童子之所說,所說實際法,非世間境界。

    如是言說時,不生驚怖心。

    汝今為我說,雲何如是知。

     爾時童子,而說偈言:我不顧身命,求法無所著。

    如是求菩提,多聞應當知。

    因欲堕愦鬧,世間受諸苦。

     我已不貪著,見世導師故。

    此諸佛境界,救護世間者,今在於佛前,身無有諸過。

    虛空及我身,二俱不可得。

     若無法可得,於法有何怖。

    虛空及與佛,二俱不可得。

    若能如是忍,於法無所畏。

    虛空及與地,自性不可得。

     善思此自性,於法無所畏。

    善思虛空地,本無當亦無。

    無自性無生,畏者無自性。

    虛空無高下,畢竟不可得。

     如是知法者,於法無所畏。

     爾時世尊問善思惟童子言:汝不畏也。

    不也世尊,汝不驚也。

    不也世尊,佛告童子,善哉善哉!汝能於此甚深法中不驚不怖。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於體生畏,其體不可得。

    若如是常忍,其人求菩提。

    說於衆生想,衆生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安住於此乘。

     若不得菩提,不得非菩提。

    更無有所得,彼則無所畏。

    若能如是知,不住有無中。

    如是汝應知,此道是菩提。

     是故善思惟。

    菩薩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欲覺知者,常想樂想淨想衆生想人想。

    應當修學此道。

    能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本行菩薩道時。

    亦常修學如是之行。

    我得如此無上道已,不得一法名得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說於常想,常體不可得。

    常無常無故,求之不可得。

    樂想衆生者,不知於樂想。

    此是颠倒想,分别生於人。

     是故彼有想,命者及以人。

    若有知法者,彼此不可得。

    非道得菩提,非道亦不得。

    此是諸法性,求法不可得。

     性及於實事,智者不分别。

    汝應如是知,此道是菩提。

    不行此妙乘,佛乘無上乘。

    於此生分别,是人不知法。

     不行此妙乘,佛乘無上乘。

    若不修此行,甚深定難證。

    諸法無實事,實事不可得。

    若無實事者,雲何得有樂。

     若樂若苦等,猶如空中迹。

    智者如說知,其心得解脫。

    我說有我者,其法無實事。

    以無有我故,無有能知者, 無有知者故,是智慧境界。

    是以說命想,畢竟不可得。

    若我若命等,自性無實事。

    大智能解知,少智則迷惑。

     性及於實事,此凡夫境界。

    不知此乘中,佛乘不思議。

    甚深修多羅,不聞不受持。

    於此法門中,無法可演說。

     我不得一法,亦無法可說。

    我坐道場時,不證一智慧。

    無智亦如是,菩提無得故。

    菩提及道場,說時不可得。

     凡夫起分别,稱言佛說法。

    此是微密言,甚深佛所說,若不聞此法,最勝之所說,甚深及與佛,此是魔境界。

     其人不知味,守護一切法。

    諸菩薩衆等,無不了此法。

    諸佛及菩提,二俱不可得。

    如是妄言說,稱雲佛說法。

     如此雲何有,依止於可求。

    若有智慧者,分别甚深法。

    如是信贊歎,諸佛不思議。

    是故善思惟,當修學深法。

     其法義甚深,甚深智能覺。

    如是言說此,言說亦無得。

    衆生見颠倒,此非其境界。

    非唯三昧故,能知於此義。

     三昧非三昧,於空中亦無。

    此非智境界,亦非非智境。

    應覺知此際,非是智慧境。

    我昔聞此法,行於甚深處。

     衆生所樂異,信受者希有。

    若不信此經,最勝之所說,多佛種善根,是人乃能信。

     爾時世尊,複告善思惟言:童子,是故菩薩應如是自莊嚴。

    於世間驚怖處不生驚怖。

    應如是莊嚴。

    童子言:世尊,我於今者信樂受行。

    愚癡之人所不能信。

    佛告童子,菩薩摩诃薩甚深之行當為汝說。

    諸法無诤聞已不驚。

    一切法斷聞已不驚。

    諸法不斷聞已不驚。

    一切法有一切法無聞已不驚。

    一切法分别一切法無分别聞已不驚。

    諸法有為諸法無為聞已不驚。

    一切法有境界一切法無境界聞已不驚。

    一切法歡喜一切法無歡喜聞已不驚。

    一切法差别一切法無差别聞已不驚。

    一切法有求一切法無求聞已不驚。

    一切法清涼一切法無清涼聞已不驚。

    一切法明一切法無明聞已不驚。

    一切法有名一切法無名聞已不驚。

    一切法生一切法無生聞已不驚。

    一切法有畏一切法無畏聞已不驚。

    一切法生一切法滅一切法無滅聞已不驚。

    一切法是道一切法非道聞已不驚。

    一切法般涅槃一切法不般涅槃聞已不驚。

    說此法時。

    不生驚怖。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於一切法中,自性不可得。

    以無自性故,應觀其相滅。

    一切法無滅,其中亦無心。

     一切法無故,自性不可得。

    一切法中诤,其心不可得。

    若法不可得,亦無有诤者,一切法無故,其性無有實。

     若性無實者,其法亦無滅。

    一切諸法斷,智者解不二。

    此稱為斷者,非顯示於斷。

    一切法不斷,微塵不可得。

     微塵及多塵,法中不可得。

    一切法無故,言說中而現。

    如彼不可得,實有而不現。

    一切法無故,方便而有見。

     若言無實者,此則皆戲論。

    一切法和合,無诤故宣說。

    求诤之自性,畢竟無有實。

    一切法無合,無作亦無滅。

     如是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