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5回 羅公遠預寄蜀當歸 安祿山請用番将士

關燈
但見一道青氣,從頭頂中直出,透上重霄。

    正是: 如囗賓國王,斬師子和尚。

    是亦善知識,以殺為供養。

     玄宗一時恨怒,立即命斬羅公遠。

    旋即自思他是個有道術之人,何可輕殺。

    連忙呼内侍快傳旨停刑。

    及到時卻已早殺過了。

    玄宗懊悔不已,命收其屍首,用香木為棺椁成殓。

    至七日之後,秦國夫人果然病死。

    玄宗聞訃,不勝嗟悼,贈恤極其豐厚。

    正是: 三姨如鼎足,秦國命何促?死或賢于生,壽終還是福。

     玄宗因秦國夫人之死,益信公遠之言不謬,念念不忘,然已無可如何。

    因思到張果、葉法善,不知今在何處。

    遂命輔缪琳往王屋山迎請張果老,他若不肯複來,便往訪葉法善。

    二人之中,必得其一。

    缪琳率了聖旨,帶着仆從車馬,出京趕行,勿聞路人傳說:“張果老先生,已死于楊州地方了。

    ”缪琳正在疑信之際,卻接得京報,楊州守臣某人上疏,奏張果于本年某月某日,在瓊花觀中端坐而逝,袖中有謝恩表文一道,其屍身未及收殓,立時腐敗消化。

    缪琳得了此信,遂不往王屋山去了,隻專心訪問葉法善居處。

    有人說曾在蜀中成都府見過他來,輔缪琳即令仆從人等,望蜀中道上一路而行。

    既入蜀境,山路崎岖,甚是難走得很。

    忽見山嶺上,一個少年道者迤逦而來,口中高聲歌唱道: 山路崎岖那可行,仙人往矣縱難迎。

     須知死者何曾死,隻愁生者難長生。

     那道者一頭歌,一頭走,漸漸行至馬前。

    輔缪琳仔細一看,大吃一驚。

    原來不是别人,卻是一個羅公遠。

    輔缪琳連忙下馬作揖,問:“仙師無恙?”公遠笑道:“天子尊禮神仙,卻如何把貧道恁般相戲。

    如今張果老先生怕殺,已詐死了。

    葉尊師也怕殺,遠遊海外,無處可尋,不如回京去罷。

    ”輔缪琳道:“天子方悔前過,伏祈仙師同往京中見駕,以慰聖心。

    ”公遠笑道:‘哦去何如天子來,你可不必多言。

    我有一封書并一信物寄上于天子,你可為我緻意。

    ”即刻于怞中取出一封書來,内有累然一物,外面重重緘題,付與缪琳收了。

    缪琳道:“天子正有言語,欲叩間仙師,還求師駕一往。

    ”公遠道:“無他言,但能遠卻宮中女子,更謹防邊上女子,自然天下太平。

    ”缪琳私問朝中諸大臣休咎何如。

    公遠道:“李相惡貫滿盈,死期近矣,還有身後之禍。

    楊相尚有幾年玩福,其後可想而知也。

    ”缪琳又問自己将來休咎。

    公遠道:“凡人能不貪财,便可無禍患。

    ”說罷,舉手作揖而别,騰空直去。

    缪琳同從人等,無不咄咄稱異,想道:“葉法善既難尋訪,不如回京複奏候旨罷。

    ”主意已定,遂趱程回京。

    直到宮裡,見了玄宗,細細備奏過嶺遇羅公遠之事,把書信呈上。

    玄宗大為驚詫,拆視其書,卻無多語,隻有四個大字,下注一行小字。

    道是: 安莫忘危外有一藥物名日蜀當歸謹附上 玄宗看了書同藥物,沉吟不語。

    缪琳又密奏公遠所雲宮中女子、邊上女子之說。

    玄宗想道:“他常勸我清心寡欲,可以延年;今言須要遠女子,又言莫忘危,疑即此意。

    那蜀當歸或系延年良藥,亦未可知。

    但公遠明明被殺,如何卻又在那裡?”遂命内侍速啟其棺視之,原來棺中一無所有。

    玄宗嗟歎說道:“神仙之幻化如此,朕徒為人所笑耳!”看官,你道他所言宮中女子,明明指是楊妃。

    其所雲邊上女子,是說安祿山也,以安字内有女字故耳。

    蜀當歸三字,暗藏下啞謎;至言安莫忘危,已明說出個安字了,玄宗卻全不理會。

    此時安祿山正兼制範陽、平盧、河東三鎮,坐擁重兵,久作大藩。

    又有宮中線索,勢甚驕橫。

    但常自念當時不拜太子,想太子必然見怪。

    玄宗年紀漸高,恐一旦晏駕,太子即位,決無好處到我,因此心感不安,常懷異想。

    祿山平日所畏忌的,隻有一個李林甫,常呼李林甫為十郎,每遇使者從京師來,必問李十郎有何話說。

    若聞有稱獎他的言語,便大歡喜。

    若說李丞相寄語安節度,好自檢點,即便攢眉嗟歎,坐卧不安。

    李林甫也時常有書信問候他,書中多能揣知其情,道着他的心事,卻又頂為布置,安放于此,受其籠絡,不敢妄有作為。

    那知林甫自妻亡之後,自己也患病起來了。

    适當輔缪琳回京時,林甫已卧床上不能起來,病中忽聞羅公遠未死,這個吃驚非同小可。

    自說道:“我曾劾奏他的,不意他果是一個神仙,殺而不死,今倘來修怨,不比凡人可以防備,卻如何解救?”自此日夕驚惶恐懼,病勢愈重,不幾日間嗚呼死了。

    正是: 天子殿前去奸相,閻王台下到兇國。

     可恨那李林甫自居相位,推有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耳目,以成其奸;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賢臣,以張其威。

    自東宮以下,畏之側目。

    為相一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玄宗到底不知其奸惡,聞其身死,甚為歎悼。

    太子在東宮,聞林甫已死,歎道:“吾今日卧始貼席矣!”楊國忠本極恨李林甫,隻因他甚得君寵,難與争權,積恨已久,今乘其死,複要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