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83回 施青目學士識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鎮

關燈
合奏聞天子,學生未敢擅專,便自釋放,如之奈何?”李白說道:“既如此,學生不敢阻撓軍法,隻求寬期緩刑,節度公自具疏請旨;學生原奉聖上手敕,聽許飛章奏事,今亦具一小折,代奏乞命何如?”哥舒翰欣然允諾道:“若如此,則情法兩盡矣!”遂傳令将郭子儀收禁,候旨定奪。

    李白辭謝而出。

    于是哥舒翰一面具奏題報,李白亦即繕疏,極言郭子儀雄才偉略,足備幹城腹心之選,失火燒糧,乃手下仆夫不謹,實非子儀之罪,乞賜矜全,留為後用。

    将疏章附驿遞,星馳上奏。

    自己且暫留于并州公館中候旨,日日閑散逍遙。

    哥舒翰遂同手下文官武将,連本州地方上的官員,天天遂設宴款待,李學士吟詩飲酒作樂。

    不則一日,聖旨已下,準學士李白所奏。

    隻将郭子儀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

    赦郭子儀之罪,許其自後立功自效。

    正是: 若不遇識人學士,險送卻落難英雄。

    喜今日幸邀寬典,看他年 獨建奇功。

     郭子儀感激李白活命之恩,誓将銜環圖報。

    李白别了郭子儀,并哥舒翰等衆官,自往他處行遊去了。

    臨行之時,又諄屬哥舒翰青目郭子儀。

    自此子儀得以軍功,漸為顯官,此是後話。

    且說朝中自李白去後,賀知章也告體緻去了。

    左相李适之,因與李林甫有隙,罷相而歸;林甫又陷他以事,逼之自盡。

    林甫倚着天子信任,手握重權,安祿山亦甚畏之,楊國忠也心懷嫉忌,然其勢不得不互為黨援。

    玄宗往年連殺三子之後,林甫勸立壽王瑁為太子,玄宗從高力士之言,立忠王(王與)為太子。

    林甫疑忌,謀傾陷之。

    時有戶曹官楊慎矜依附楊國忠,自認為楊氏同族,又與羅希爽、吉溫等,俱為李林甫門下鷹犬,林甫因與計議,教他上密疏,誣告刑部尚書韋堅,與節度使皇甫惟明,同謀廢帝,而立太子,引楊國忠為證。

    原來那韋堅,乃太子妃韋氏之兄,皇甫惟明是邊方節度使,偶來京師,曾參谒太子,又曾面奏天子,說宰相弄權。

    林甫懷恨,因借端誣捏,并以動搖東宮。

    玄宗覽疏大怒,虧得高力士力辨其誣,乃不顯言二人之罪,隻傳旨貶削二人之官。

    太子聞知,驚惶無措,上表請與韋氏離婚。

    玄宗亦因高力士勸谏,不允太子所請。

    李林市又密奏,乞将此事付楊恒矜與羅希爽、吉溫等鞠問,并請着楊國忠監審。

    玄宗降旨,隻将韋堅、皇甫惟明賜死,事情不必深究,于是太子之心始安。

     過了幾時,适有将軍垂延光,奉诏征伐吐蕃,不能奏功,乃委罪于朔方節度使王忠嗣,說道他阻撓軍計。

    李林甫乘機,使楊國忠誣奏王忠嗣,欲擁兵奉太子。

    玄宗遂召王忠嗣入京,命三司鞠之。

    太子又驚惶無措,幸王忠嗣系哥舒翰所薦,哥舒翰素有威望,玄宗甚重其人品,卻未曾面觀其人。

    今因王忠嗣之事,特召哥舒翰陛見,欲面問此事之虛實。

    哥舒翰聞召,當時星夜赴京,其幕僚都勸他多将金帛到京使用,以救王忠嗣。

    哥舒翰說道:“吾豈惜金帛,但若公道尚存,君主必不緻冤死其人。

    若無公道,金帛雖多,用之何益?”遂輕裝往京而來。

    及至京師面君,玄宗先問了些邊務事情,哥舒翰一一奏對,玄宗甚為歡喜。

    哥舒翰乃力言王忠嗣之負冤,太子之被誣,語甚激切,玄宗感悟。

    乃雲:“卿且退,朕當思之。

    ” 次日,即召三司面谕道:“吾兒居深宮之中,安得與外藩交通,此必妄說也!爾其勿複問。

    但王忠嗣阻撓軍計,宜貶官爵以示罰。

    ”遂貶王忠嗣為漢陽太守,将軍董延光亦削爵。

    哥舒翰回鎮并州,太子匍匐禦前涕泣,叩首謝恩。

    玄宗好言慰之,自此父子相安。

    可恨這李林甫屢起大獄,以楊國忠有掖庭之親,凡事有微涉東宮者,辄使之劾奏,或援以為證。

    幸因太子是高力士勸玄宗立的,他常在天子前保護,太子又仁孝謹靜,不敢得罪于楊貴妃,以此得無恙。

    那知道楊家兄弟姊妹,驕奢橫肆,日甚一日,總之倚着妃子之勢。

    當時民間有幾句謠言道: 生男勿歡喜,生女勿悲酸。

    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是門 楣。

     楊國忠、楊钅舌與韓、虢、秦三夫人宅院,都在宜陽裡中,甲第之盛,拟于宮中。

    國忠與這三個夫人,原不是真兄弟妹。

    三個夫人中,虢國夫人尤為滢蕩奢靡,每造一堂一閣,費資巨萬。

    若見他家所造,有更勝于己者,即自拆毀複造。

    土木之工,無時休息。

    其所居宅院,與楊國忠宅院相連,往來最近,便當得很,遂與國忠通奸。

    楊國忠入朝,或有時竟與虢國夫人并輿同行,見者無不竊笑,而二人恬然不以為恥。

    安祿山亦乘間與虢國夫人往來甚密,夫人私贈以生平所最愛的玉連環一枚。

    祿山喜極,-帶身旁,不意于宴會之中,更衣時為國忠所見。

    國忠隻因祿山近日待他簡傲,心甚不平。

    今見此玉連環,認得是虢國夫人之物,知他兩下有私,遂恨安祿山切骨。

    時于言語之間,隐然把他暗中私通貴妃之事,為危詞以恐吓之。

    又常密語楊妃,說祿山行動不謹,外議沸然。

    萬一天子知覺了,這是些什麼事,為禍非同小可。

    楊妃聞國忠所言,着實心懷疑懼。

    正是: 貴妃不自貴,難為貴者諱。

    無怪人多言,人言大可畏。

     一日,玄宗于昭慶宮閑坐,祿山侍坐于側旁,見他腹過于膝,因指着戲說道:“此兒腹大如抱甕,不知其中藏的何所有?”祿山拱手對道:“此中并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