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78回 慈上皇難庇惡公主 生張說不及死姚崇
關燈
小
中
大
私第。
至開元九年間,享壽已高,偶感風寒,染成一病,延醫調治,全然無效;平生不信釋道二教,不許家人祈禱。
過了幾日,病勢已重,自知不能複愈,乃呼其子至榻前,口授遺表一道,勸朝廷罷冗員、修制度、戢兵戈、禁異端,官宜久任,法宜從寬,囗囗數百言,皆為治之要道,即謄寫奏進。
又将家事囑咐了一番,遺命身故之後,不可依世俗例,延請僧道,追修冥福,永著為家法。
其子一一受命。
及至臨終,又對其子說道:“我為相數年,雖無甚功業,然人都稱我為救時宰相,所言所行,亦頗多可述,我死之後,這篇墓碑文字,須得大手筆為之,方可傳于後世。
當今所推文章宗匠,惟張說耳;但他與我不睦,若徑往求他文字,他必推托不肯。
你可依我計,待我死後,你須把些珍玩之物,陳設于靈座之側。
他聞訃必來吊奠,若見此珍玩,不顧而去,是他記我舊怨,将圖報複,甚可憂也。
他若逐件把弄,有愛羨之意,你便說是先人所遺之物,盡數送與他,即求他作碑文,他必欣然許允,你便求他速作。
待他文字一到,随即勒石,一面便進呈禦覽方妙。
此人性貪多智,而見事稍遲;若不即日镌刻,他必追悔,定欲改作,既經禦覽,則不可複改;且其文中既多贊語,後雖欲尋暇摘疵,以圖報複,亦不能矣,記之記之!”言罷,瞑目而逝。
公子囗踴哀号,随即表奏朝廷,訃告僚屬,治理喪具。
大殓既畢,便設幕受吊,在朝各官,都來祭奠。
張說時為集賢院學土,亦具祭禮來吊。
公子遵依遺命,預将許多古玩珍奇之物,排列靈座旁邊桌上。
張說祭吊畢,公子叩颡拜謝。
張說忽見座旁桌上排列許多珍玩,因指問道:“設此何意?”公子道:“此皆先父平日愛玩者,手澤所存,故陳設于此。
”張說道:“令先公所愛,必非常物。
”遂走近桌上,逐件取來細看,啧啧稱賞。
公子道:“此數物不足供先生清玩,若不嫌鄙,當奉貢案頭。
”張說欣然道:“重承雅意,但豈可奪令先公所好?”公子道:“先生為先父執友,先父今日若在,豈惜贻贈。
且先父曾有遺言,欲求先生大筆,為作墓道碑文。
倘不吝珠玉,則先父死且不朽,不肖方當銜結圖報,區區玩好之微,何足複道。
”說罷,哭拜于地。
張說扶起道:“拙筆何足為重,即蒙囑役,敢不榆揚盛美。
”公子再拜稱謝。
張說别去。
公子盡撤所陳設之物,遣人送與;又托人婉轉求其速作碑文。
預使石工磨就石碑一座,隻等碑文镌刻。
張說既受了姚公子所贈,心中歡喜,遂做了一篇絕好的碑文,文中極贊姚崇人品相業,并叙自己平日愛慕欽服之意。
文才脫稿,恰好姚公子遣人來領,因便付于來人。
公子得了文字,令石工連夜镌于碑上。
正欲進呈禦覽,适高力士奉旨來取姚崇生時所作文字,公子乘機便将張說這篇碑文,托他轉達于上。
玄宗看了贊道:“此人非此文不足以表揚之!”正是: 救時宰相不易得,碑文贊美非曲筆。
可惜張公多受賄,難說斯民三代直。
卻說張說過了一日,忽想起:“我與姚崇不和,幾受大禍;今他身死,我不報怨夠了,如何倒作文贊他?今日既贊了他,後日怎好改口貶他?就是别人貶他,我隻得要回護他了,這卻不值得。
”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貶于褒之文便了。
”遂遣使到姚家索取原文,隻說還要增改幾筆。
姚公子面語來使道:“昨承學士見賜鴻篇,一字不容易移,便即勒石。
且已上呈禦覽,不可便改了。
銘感之私,尚容叩謝。
”使者将此言回覆了主人。
張說頓足道:“吾知此皆姚相之遺算也,我一個活張說,反被死姚崇算了,可見我之智識不及他矣!” 連聲呼中計,退悔已嫌遲。
姚崇死後,朝廷賜谥文獻。
後張說與宋-、王琚輩,相繼而逝。
又有賢相韓休、張九齡二人,俱為天子所敬畏者,亦不上幾年,告老的告老,身故的身故,朝中正人漸皆凋謝。
玄宗在位日久,怠于政事,當其即位之初,務崇節儉,曾焚珠玉錦繡于殿前,又放出宮女千人。
到得後來,卻習尚奢侈,女寵日盛。
諸嫔妃中,惟武惠妃最親亻幸;皇後王氏遭其讒谮,無故被廢。
又谮太子瑛及鄂王、光王,同日俱賜死,一日殺三子,天下無不驚歎。
不想武惠妃,亦以産後血崩暴亡,玄宗不勝悲悼。
自此後宮無有當意者。
高力士勸玄宗廣選美人,以備侍禦。
玄宗遂降旨采選民間有才貌的女子入宮。
正是: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開元天寶,大不相同—— 亦凡圖書館掃校
至開元九年間,享壽已高,偶感風寒,染成一病,延醫調治,全然無效;平生不信釋道二教,不許家人祈禱。
過了幾日,病勢已重,自知不能複愈,乃呼其子至榻前,口授遺表一道,勸朝廷罷冗員、修制度、戢兵戈、禁異端,官宜久任,法宜從寬,囗囗數百言,皆為治之要道,即謄寫奏進。
又将家事囑咐了一番,遺命身故之後,不可依世俗例,延請僧道,追修冥福,永著為家法。
其子一一受命。
及至臨終,又對其子說道:“我為相數年,雖無甚功業,然人都稱我為救時宰相,所言所行,亦頗多可述,我死之後,這篇墓碑文字,須得大手筆為之,方可傳于後世。
當今所推文章宗匠,惟張說耳;但他與我不睦,若徑往求他文字,他必推托不肯。
你可依我計,待我死後,你須把些珍玩之物,陳設于靈座之側。
他聞訃必來吊奠,若見此珍玩,不顧而去,是他記我舊怨,将圖報複,甚可憂也。
他若逐件把弄,有愛羨之意,你便說是先人所遺之物,盡數送與他,即求他作碑文,他必欣然許允,你便求他速作。
待他文字一到,随即勒石,一面便進呈禦覽方妙。
此人性貪多智,而見事稍遲;若不即日镌刻,他必追悔,定欲改作,既經禦覽,則不可複改;且其文中既多贊語,後雖欲尋暇摘疵,以圖報複,亦不能矣,記之記之!”言罷,瞑目而逝。
公子囗踴哀号,随即表奏朝廷,訃告僚屬,治理喪具。
大殓既畢,便設幕受吊,在朝各官,都來祭奠。
張說時為集賢院學土,亦具祭禮來吊。
公子遵依遺命,預将許多古玩珍奇之物,排列靈座旁邊桌上。
張說祭吊畢,公子叩颡拜謝。
張說忽見座旁桌上排列許多珍玩,因指問道:“設此何意?”公子道:“此皆先父平日愛玩者,手澤所存,故陳設于此。
”張說道:“令先公所愛,必非常物。
”遂走近桌上,逐件取來細看,啧啧稱賞。
公子道:“此數物不足供先生清玩,若不嫌鄙,當奉貢案頭。
”張說欣然道:“重承雅意,但豈可奪令先公所好?”公子道:“先生為先父執友,先父今日若在,豈惜贻贈。
且先父曾有遺言,欲求先生大筆,為作墓道碑文。
倘不吝珠玉,則先父死且不朽,不肖方當銜結圖報,區區玩好之微,何足複道。
”說罷,哭拜于地。
張說扶起道:“拙筆何足為重,即蒙囑役,敢不榆揚盛美。
”公子再拜稱謝。
張說别去。
公子盡撤所陳設之物,遣人送與;又托人婉轉求其速作碑文。
預使石工磨就石碑一座,隻等碑文镌刻。
張說既受了姚公子所贈,心中歡喜,遂做了一篇絕好的碑文,文中極贊姚崇人品相業,并叙自己平日愛慕欽服之意。
文才脫稿,恰好姚公子遣人來領,因便付于來人。
公子得了文字,令石工連夜镌于碑上。
正欲進呈禦覽,适高力士奉旨來取姚崇生時所作文字,公子乘機便将張說這篇碑文,托他轉達于上。
玄宗看了贊道:“此人非此文不足以表揚之!”正是: 救時宰相不易得,碑文贊美非曲筆。
可惜張公多受賄,難說斯民三代直。
卻說張說過了一日,忽想起:“我與姚崇不和,幾受大禍;今他身死,我不報怨夠了,如何倒作文贊他?今日既贊了他,後日怎好改口貶他?就是别人貶他,我隻得要回護他了,這卻不值得。
”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貶于褒之文便了。
”遂遣使到姚家索取原文,隻說還要增改幾筆。
姚公子面語來使道:“昨承學士見賜鴻篇,一字不容易移,便即勒石。
且已上呈禦覽,不可便改了。
銘感之私,尚容叩謝。
”使者将此言回覆了主人。
張說頓足道:“吾知此皆姚相之遺算也,我一個活張說,反被死姚崇算了,可見我之智識不及他矣!” 連聲呼中計,退悔已嫌遲。
姚崇死後,朝廷賜谥文獻。
後張說與宋-、王琚輩,相繼而逝。
又有賢相韓休、張九齡二人,俱為天子所敬畏者,亦不上幾年,告老的告老,身故的身故,朝中正人漸皆凋謝。
玄宗在位日久,怠于政事,當其即位之初,務崇節儉,曾焚珠玉錦繡于殿前,又放出宮女千人。
到得後來,卻習尚奢侈,女寵日盛。
諸嫔妃中,惟武惠妃最親亻幸;皇後王氏遭其讒谮,無故被廢。
又谮太子瑛及鄂王、光王,同日俱賜死,一日殺三子,天下無不驚歎。
不想武惠妃,亦以産後血崩暴亡,玄宗不勝悲悼。
自此後宮無有當意者。
高力士勸玄宗廣選美人,以備侍禦。
玄宗遂降旨采選民間有才貌的女子入宮。
正是: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開元天寶,大不相同—— 亦凡圖書館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