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78回 慈上皇難庇惡公主 生張說不及死姚崇
關燈
小
中
大
陛下欲擇河東總管,而難其選,臣今得之矣。
”玄宗問為誰。
姜皎道:“姚崇文武全才,真其選也。
”玄宗笑道:“此張說之意,汝何得面欺?”姜皎惶恐,叩頭服罪。
玄宗即日降旨,拜姚崇為中書令。
張說大懼,乃私與岐王通款,求其照顧。
姚崇聞知,甚為不滿。
一日入對便殿,行步做蹇。
玄宗問道:“卿有足疾耶!”姚崇因乘間奏言:“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玄宗道:“何謂腹心之疾?”姚崇道:“岐王乃陛下愛弟,張說身為大臣,而私與往來,恐為所誤,是以優之。
”玄宗怒道:“張說意欲何為?明日當命禦史按治其事。
” 姚崇回至中書省,并不題起。
張說全然不知,安坐私署之中。
忽門役傳進一帖,乃是賈全虛的名刺,說道有緊急事特來求見。
張說駭然道:“他自與甯醒花去後,久無消息;今日突如其來,必有緣故。
”便整衣出見。
賈全虛谒拜畢,說道:“不肖自蒙明公高厚之恩,遁迹山野,近因貧困無聊,複至京師,移名易姓,庸書于一内臣之家。
适間偶與那内臣閑話,談及明公私與岐王往來,今為姚相所奏,皇上大怒,明日将按治,禍且不測。
不肖驚聞此信,特來報知。
”張說大駭道:“如此為之奈何?”全虛道:“今為明公計,惟有密懇皇上所愛九公主關說方便,始可免禍。
”張說道:“此計極妙;但急切裡無門可入。
”全虛道:“不肖已覓一捷徑,可通款于九公主;但須得明公所寶之一物為蟄耳。
”張說大喜,即曆舉所藏珍玩,全虛道:“都用不着。
”張說忽想起:“雞林郡曾獻夜明簾一具可用否?”全虛道:“請試觀之。
”張說命左右取出,全虛看了道:“此可矣,事不宜遲,隻在今夕。
”張說便寫一情懇手啟,并夜明珠付與全虛。
全虛連夜往見九公主,具言來曆,獻上寶簾并手啟。
九公主見了簾兒,十分歡喜,即諾其所請。
正是: 前日獻刀取決斷,今日獻簾求遮庇。
一日為公矢忠心,一是為私行密計。
明日九公主入宮見駕,玄宗已傳旨,着禦史中丞同赴中書省究問張說私交親王之故。
九公主奏道:“張說昔為東宮侍臣,有維持調護之功,今不宜輕加譴責。
且若以疑通岐王之故,使人按問,恐王心不安,大非吾皇上平日友愛之意。
”原來玄宗于兄弟之情最笃,嘗為長枕大被與諸王同卧,平日在宮中相叙,隻行家人禮。
薛王患病,玄宗親為煎藥,吹火焚須。
左右失驚。
玄宗道:“但願王飲此藥而即愈,吾須何足惜。
”其友愛如此,當聞九公主之言,側然動念,即命高力士至中書省,宣谕免究,左遷張說為相州刺史。
張說深感賈全虛之德,欲厚酬之;誰知全虛更不複來見,亦無處尋訪他,真奇人也。
正是: 拯危排難非求報,隻為當年贈愛姬。
姚崇數年為相,告老退休,特薦宋-自代。
宋-在武後時,已正直不阿,及居相位,更豐格端莊,人人敬畏。
那時内臣高力士、閑廄使王毛仲,俱以誅亂有功,得幸于上。
王毛仲又以牧馬蕃庶,加開府儀同三司,榮寵無比,朝臣多有奔趨其門者,宋-獨不以為意。
王毛仲有女與朝貴聯姻,治裝将嫁,玄宗聞之問道:“卿嫁女之事,已齊備否?”王毛仲奏道:“臣諸事都備,但欲延嘉賓,以為光寵,正未易得耳。
”玄宗笑道:“他客易得,卿所不能緻者一人必宋-也,朕當為卿緻之。
”乃诏宰相與諸大臣,明日俱赴王毛仲家宴會。
次日,衆官都早到,隻宋-不即至,王毛仲遣人絡繹探視。
宋-托言有疾,不能早來,容當徐至,衆官隻得靜坐恭候。
直至午後,方才來到,且不與主人及衆客講禮,先命取酒來,執杯在手說道:“今日奉诏來此飲酒,當先謝恩。
”遂北面拜罷,舉杯而飲,飲不盡一杯,忽大呼腹痛,不能就席,向衆官一揖,即升車而去。
王毛仲十分慚愧,奈他剛正素著,朝廷所禮敬,無可如何,隻得敢怒而不敢言,但與衆官飲宴,至晚而散。
正是: 作主固須擇賓,作賓更須擇主; 惡賓固不可逢,惡主更難與處。
後王毛仲恃寵而驕,與高力士有隙;其妻新産一子,至三朝,玄宗遣高力土赉珍異賜之,且授新産之兒五品官。
毛仲雖然謝恩,心甚怏怏,抱那小兒出來與力士看,說道:“此兒豈不堪作三品官耶!”力士默然不答,回宮覆命,将此言奏聞,再添上些惡言語。
玄宗大怒道:“此賊受朕深恩,卻敢如此怨望!”遂降旨削其官爵,流竄遠州。
力士又使人讦告他許多驕橫不法之事,奉旨賜死,此是後話。
且說姚崇罷相之後,以梁國公之封爵,退居
”玄宗問為誰。
姜皎道:“姚崇文武全才,真其選也。
”玄宗笑道:“此張說之意,汝何得面欺?”姜皎惶恐,叩頭服罪。
玄宗即日降旨,拜姚崇為中書令。
張說大懼,乃私與岐王通款,求其照顧。
姚崇聞知,甚為不滿。
一日入對便殿,行步做蹇。
玄宗問道:“卿有足疾耶!”姚崇因乘間奏言:“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玄宗道:“何謂腹心之疾?”姚崇道:“岐王乃陛下愛弟,張說身為大臣,而私與往來,恐為所誤,是以優之。
”玄宗怒道:“張說意欲何為?明日當命禦史按治其事。
” 姚崇回至中書省,并不題起。
張說全然不知,安坐私署之中。
忽門役傳進一帖,乃是賈全虛的名刺,說道有緊急事特來求見。
張說駭然道:“他自與甯醒花去後,久無消息;今日突如其來,必有緣故。
”便整衣出見。
賈全虛谒拜畢,說道:“不肖自蒙明公高厚之恩,遁迹山野,近因貧困無聊,複至京師,移名易姓,庸書于一内臣之家。
适間偶與那内臣閑話,談及明公私與岐王往來,今為姚相所奏,皇上大怒,明日将按治,禍且不測。
不肖驚聞此信,特來報知。
”張說大駭道:“如此為之奈何?”全虛道:“今為明公計,惟有密懇皇上所愛九公主關說方便,始可免禍。
”張說道:“此計極妙;但急切裡無門可入。
”全虛道:“不肖已覓一捷徑,可通款于九公主;但須得明公所寶之一物為蟄耳。
”張說大喜,即曆舉所藏珍玩,全虛道:“都用不着。
”張說忽想起:“雞林郡曾獻夜明簾一具可用否?”全虛道:“請試觀之。
”張說命左右取出,全虛看了道:“此可矣,事不宜遲,隻在今夕。
”張說便寫一情懇手啟,并夜明珠付與全虛。
全虛連夜往見九公主,具言來曆,獻上寶簾并手啟。
九公主見了簾兒,十分歡喜,即諾其所請。
正是: 前日獻刀取決斷,今日獻簾求遮庇。
一日為公矢忠心,一是為私行密計。
明日九公主入宮見駕,玄宗已傳旨,着禦史中丞同赴中書省究問張說私交親王之故。
九公主奏道:“張說昔為東宮侍臣,有維持調護之功,今不宜輕加譴責。
且若以疑通岐王之故,使人按問,恐王心不安,大非吾皇上平日友愛之意。
”原來玄宗于兄弟之情最笃,嘗為長枕大被與諸王同卧,平日在宮中相叙,隻行家人禮。
薛王患病,玄宗親為煎藥,吹火焚須。
左右失驚。
玄宗道:“但願王飲此藥而即愈,吾須何足惜。
”其友愛如此,當聞九公主之言,側然動念,即命高力士至中書省,宣谕免究,左遷張說為相州刺史。
張說深感賈全虛之德,欲厚酬之;誰知全虛更不複來見,亦無處尋訪他,真奇人也。
正是: 拯危排難非求報,隻為當年贈愛姬。
姚崇數年為相,告老退休,特薦宋-自代。
宋-在武後時,已正直不阿,及居相位,更豐格端莊,人人敬畏。
那時内臣高力士、閑廄使王毛仲,俱以誅亂有功,得幸于上。
王毛仲又以牧馬蕃庶,加開府儀同三司,榮寵無比,朝臣多有奔趨其門者,宋-獨不以為意。
王毛仲有女與朝貴聯姻,治裝将嫁,玄宗聞之問道:“卿嫁女之事,已齊備否?”王毛仲奏道:“臣諸事都備,但欲延嘉賓,以為光寵,正未易得耳。
”玄宗笑道:“他客易得,卿所不能緻者一人必宋-也,朕當為卿緻之。
”乃诏宰相與諸大臣,明日俱赴王毛仲家宴會。
次日,衆官都早到,隻宋-不即至,王毛仲遣人絡繹探視。
宋-托言有疾,不能早來,容當徐至,衆官隻得靜坐恭候。
直至午後,方才來到,且不與主人及衆客講禮,先命取酒來,執杯在手說道:“今日奉诏來此飲酒,當先謝恩。
”遂北面拜罷,舉杯而飲,飲不盡一杯,忽大呼腹痛,不能就席,向衆官一揖,即升車而去。
王毛仲十分慚愧,奈他剛正素著,朝廷所禮敬,無可如何,隻得敢怒而不敢言,但與衆官飲宴,至晚而散。
正是: 作主固須擇賓,作賓更須擇主; 惡賓固不可逢,惡主更難與處。
後王毛仲恃寵而驕,與高力士有隙;其妻新産一子,至三朝,玄宗遣高力土赉珍異賜之,且授新産之兒五品官。
毛仲雖然謝恩,心甚怏怏,抱那小兒出來與力士看,說道:“此兒豈不堪作三品官耶!”力士默然不答,回宮覆命,将此言奏聞,再添上些惡言語。
玄宗大怒道:“此賊受朕深恩,卻敢如此怨望!”遂降旨削其官爵,流竄遠州。
力士又使人讦告他許多驕橫不法之事,奉旨賜死,此是後話。
且說姚崇罷相之後,以梁國公之封爵,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