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第73回 安金藏剖腹鳴冤 駱賓王草檄讨罪

關燈
詞曰: 兔走鳥飛,一霎時,翻騰滿目。

    興告讦,網羅欲盡,律嚴刑酷。

     眼底赤心肝一片,天邊鳄淚愁千斛。

    吐盡懷草檄,整天廷,仇方複。

     斟綠酒,濃情續。

    燒銀燭,新妝簇。

    向風亭月榭,細談衷曲。

     此夜綢缪恩未意,來朝離别情何促?倩東風,博得上林歸,雙心足。

     調寄“滿江紅” 從古好名之士,為義而死;好色之人,為情而亡。

    然死于情者比比,死于義者百無一二。

    獨有春秋時衛大夫宏演,納懿公之肝于腹中。

    戰國時齊臣王(蟲蜀),聞闵王死,懸軀樹枝,自奮絕頭而亡。

    立心既異,亦覺耳目一新,在宇宙中雖不能多,亦不可少。

    今說太後在宮追歡取樂,倏忽間又是秋末冬初。

    太平公主,乃太後之愛女。

    貌美麗豔,豐姿綽約,素性輕佻,慣恃母勢胡作敢為。

    先适薛紹,不上兩三年即死。

    歸到宮中,又思東尋西趁,不耐安靜。

    太後恐怕拉了他心上人去,将他改适大夫武攸暨,不在話下。

     是日恰值太後同武三思在禦園遊玩,太後道:“兩日天氣甚是晴和。

    ”三思道:“天氣雖好,隻是草木黃落,覺有一種凋零景像,終不如春日載陽,名花繁盛之為濃豔耳!”太後道:“這又何難!前日上林苑丞,奏梨花盛開,梨花可以開得,難道他花獨不可開。

    況今又是小春時候,明日武攸暨必來謝親,賜宴苑中,當使萬花齊放,以彰瑞慶。

    ”三思道:“人心如此,天意恐未必可。

    ”太後笑道:“明日花若開了,罰你三大王杯酒。

    ”三思亦笑道:“白玉杯中酒,陛下時常賜臣飲的,隻是如今秋末冬初的天氣,那得百花齊放來?”太後怒目而視,别了三思回宮。

    便傳旨宣歸義王陳碩貞入朝,将前事與他說了。

    叫他用些法術,把苑中樹木盡開頃刻之花,以顯瑞兆。

    碩貞道:“若是明日筵宴,陛下要一二種花,臣或可向花神借用。

    若要萬花齊發,這是關系天公主持,須得陛下诏旨一道,待臣移檄花神,轉奏天廷,自然應命。

    ”太後展開黃紙,寫一诏道: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太後寫完,将诏付陳碩貞。

    碩貞又寫了一道檄文,别了太後。

    竟到苑中,施符作法,焚與花神不題。

    太後又傳旨着光祿寺正卿蘇良嗣,進苑整治筵席。

     再說武三思回家,途遇了懷義。

    懷義問道:“上卿何不宿于宮,而跋涉道途耶?”三思道:“可笑太後要向花神借春,使明早萬花齊放。

    我想人便生死由你,這發蕊放花系上帝律令,豈花神可以借得。

    我與你到明日看苑中之花,便知天意。

    ”兩人大笑而别。

    到了明日,天氣愈覺融和,懷義放心不下,忙進苑來。

    隻見萬卉敷榮,群枝吐豔。

    一轉轉到楊華堂來,一個官兒在那裡主持。

    原來蘇良嗣為因旨意,叫他檢點筵席,故早到此。

    懷義被他看見,便道:“何物秃驢辄敢至此!”懷義見他說這兩句話,道他眼睛有些近視,隻得忍着氣對蘇良嗣道:“蘇老先,彼此朝廷正卿,難道學生來不得的?”蘇良嗣道:“今日是武驸馬謝親,是一席喜筵,朝廷差我在此料理。

    你是何科目出身,居為正卿,妄自尊大?你若不走,我就把朝笏來批你的頰,看你把我如何?”懷義掙着眼睛,要發出話來,不意蘇良嗣向着懷義把牙笏照臉批來,打了幾下。

     懷義着了忙,隻得逃進太後宮中,雙膝跪下。

    太後道:“你為何這般光景?”懷義道:“蘇良嗣無禮,見了臣僧,便批臣的頰。

    ”太後道:“他在何處打你?”懷義道:“在苑中暢華堂。

    ”太後即挽他起來道:“是朕叫他在那裡主持酒席的,你為什麼到那裡閑走起來?南衙宰相往來,今後阿師當從北門出入。

    ”便叫内侍吩咐司北宰門的官兒“今後上師進來,不可禁止。

    ”又對懷義道:“你今日住在此,待他們酒席散了,朕與你去遊賞如何?” 且說良廊嗣在暢華堂檢點,屏開孔雀,座映芙蓉,滿山百花開放,照耀的好不熱鬧。

    隻見禦史狄仁傑,領着各官進來,見了這些花朵,不勝浩歎道:“奇哉,天心如此,人意何為?”内史安全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