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八

關燈
;其乃心王室,亦莫如翊。

    諸營文臣辄自稱都禦史、侍郎,武臣自稱都督,其不自張大,亦莫如翊。

    宜優其爵,使之總臨諸營,以捍海上」。

    遂拜翊右佥都禦史。

    而是時諸帥之悍,甚于方、王。

    宗羲既失兵,日與尚書吳鐘巒坐船中講學而已。

     是冬,命澄波将軍阮美使日本,以兵部右侍郎馮京第及宗羲監其軍以行。

    至長崎島,不得要領而還。

    久之,以母老乞歸。

     黃宗炎,字晦木,一字立溪,人稱「鹧鸪先生」;餘姚人,忠端公次子。

    崇祯中貢生。

    畫江之役,兄弟步迎監國。

    事敗,入四明,參馮侍郎京第軍事。

    馮軍敗,隐于白雲莊。

    亂定,遊石門、海昌間,賣畫自給;畫宗小李将軍、趙千裡。

    工缪篆,又善制硯。

    所着有周易象詞、尋門餘論、易圖辨惑諸書。

     陳希友存孝兼,長樂人,舉人,官兵科給事中。

    鄭彩殺熊汝霖,特疏參之,不納。

    知不為彩所容,乃繳印披薙去。

     熊曰繪字遯木,黃州人;督師文燦子。

    官兵科給事中,與同僚陳希友同劾鄭彩,草疏送督臣錢肅樂。

    肅樂浩歎,勸其火之。

    曰繪大恸,竟自去。

    嘗有詩雲:「一身如洗惟存發,兩手無成剩有心」。

     任廷貴,籍貫未詳,官太常卿。

    舟山破,從王航海至廈門,尋至金門。

    壬辰九月,奉命北上,至北菱洋舟覆,得救,遂薙發為僧。

    有詩雲:「還将不二證西歸,未遂黃冠即衲衣。

    力任四十餘年事,癡擔六十七年非。

    翩翩野鶴随雲适,點點寒梅鬥雪霏。

    破勘瞿然成正覺,澄潭明月自相依」。

    蓋亦志節士也。

     沉崇埨字宇昆,慈溪人;大學士宸荃族弟。

    崇祯十六年進士,授金壇知縣;其父手書「忠君愛國,勿玷清白家聲」十字付之。

    魯王監國,擢兵部主事。

    紹興破,棄官耕于野。

    順治庚寅,黃陂王爾祿為巡海道,以同年生屏車騎至海濱訪之,崇埨稱病不起。

    爾祿徘徊門外久之,乃長歎而去。

     周齊曾字思沂,鄞縣人;崇祯十六年進士,授廣東順德知縣。

    邑故多盜,齊曾捕得其魁,置之辟。

    向之為逋逃主者,乃中以飛語,遂罷歸。

    魯王監國,起給事中。

    紹興破,痛哭入山,結茅為庵,托于禅以自晦,更号「囊雲」,裹足不入城市。

    順治庚寅,王爾祿為巡海道,以同年誼屢緻書,冀其一見,終不至。

    所着詩文,清高曠逸,絕去煙火。

    沒後,鄉人欽其高風,私谥曰「貞靖先生」。

     高宇泰字符發,又字虞尊,号蘖庵,鄞縣人。

    父鬥樞,官陝西巡撫(鄞縣志雲:以鬥樞為漢中巡撫,未到任)。

    宇泰少負才名。

    乙酉六月,從錢肅樂等起兵。

    監國手谕獎之,謂不媿江東喬木;授兵部武選員外郎。

    尋以奉使過裡門,而江上陷。

    時鬥樞尚在陝(鄞縣志雲:六月之役,鬥樞尚在鄖),而陝已内附,乃間道來歸。

    父子并豫海上事。

    丙戌冬,蠟書自海至,諜者得之(四字據鲒埼亭集補),遂首被捕。

    戊子夏,華、王事洩,再被囚系。

    辛卯,幾複株累,僅而得免。

    壬寅之逮,尤為震撼。

    雖幸得保,而家已破矣。

    所着有雪交亭集。

    雪交亭者,張肯堂翁洲所寓也;宇泰愛之,故取以名其集。

     盧若騰字閑之,号牧舟,福建同安人。

    崇祯庚辰進士,召對稱旨,即授甯紹台道佥事。

    剔奸弊、抑勢豪,風裁凜然。

    與甯波知府陸自嶽平奉化奸民胡乘龍之亂,闾井晏然。

     京師既陷,南都命以都禦史撫鳳陽,未行而南部又亡。

    閩中拜兵部尚書,撫軍永嘉。

    甫至,而事勢已瓦解。

    徘徊鎮下關,浮海至翁洲,間行入大蘭諸山寨。

    父老壺漿上谒,若騰垂涕而遣之。

    及海上之局,一時同袍澤者并極莫逆諸人淪喪殆盡,獨與張煌言同事最久,竟依鄭氏以終。

     沈文光(鄞縣志作光文)字文開,号斯庵,鄞縣人,以明經貢太學。

    豫于畫江之役,授太常博士。

    浮海至長垣,再豫琅江諸軍事,擢工部郎中。

    閩師潰而北,扈從不及。

    聞粵中方舉事,乃走肇慶,遷太仆寺少卿。

    由潮陽航海抵金門。

    當事以書币招之,文光焚書返币。

    及鄭成功克台灣,遂依之以終。

    所着詩文甚多,皆賦台灣風景。

     朱憲宗一作顯宗,字暗生,昆山人。

    以歲貢授丹陽訓導,丁内艱歸。

    福王時,起補衢州府西安訓導。

    南都陷,逃兵敗将所至蹂躏,而衢當其沖;魯王命西安令守衢,而以憲宗攝縣事。

    撫輯兵民,勞績甚着。

    明年,授監軍理刑,專司饷事,轉饷開化。

    北兵至,被執,谕之降,不從;殺五弁相脅,終不動。

    械緻金陵,意必死矣,有故交以百口保之者,放還開化。

    時衢猶未下,守将知憲宗不屈而還,請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