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八

關燈
遺民 于颍字颍長,号九瀛,金壇人。

    崇祯四年進士,由工部員外郎曆知順德、西安二府,罷歸。

    福王立,起知紹興府,分巡甯紹台道。

    南都亡,北兵至杭,颍密募兵舉義。

    北帥使人以榜至,颍執之,禁其榜,鳴鼓會衆,誓于都亭,以五百人夜赴固陵。

    北兵在西岸,未之知也。

    乃沖潮徑渡,盡驅西岸之船而東。

    至中流,北兵始知之,無所得船。

    颍軍上東岸,大噪,遂畫江而守;一軍扼潭頭、一軍扼橋司、一軍扼海門、一軍扼七條沙。

    北兵拽内河船百餘江幹,又劄木排填土,拟東渡。

    穎複遣死士沉其舟。

    會西北風起,木排飄向東岸,各營得句緻以為用。

    颍謂将曰:「杭已有重兵,攻之不易,莫若于下流由橋司入海甯、出海鹽以通震澤,上流由潭頭入富陽、通餘杭以扼獨松關。

    昨聞海甯兵已起,而富尚為北人所據,不可坐視」。

    乃遣人夜襲之,遂通餘杭之道。

    于是方國安得駐七條沙。

    江幹立國,北兵所以不能遽渡者,以颍之取富陽也。

    魯王至越,擢按察使,行巡撫事;尋進右佥都禦史,督師。

    當是時,正兵、義兵争地争饷,内外交讧,穎以守土臣悉力支拄,而方、王諸将終惡之。

    三疏乞休,不許。

    丙戌六月,北兵至,列戍皆潰,王航海去;穎扈從不及,乃由海道還京口。

    黃冠以終。

     林時對字殿揚,号繭庵,鄞縣人。

    崇祯十三年進士,年末冠也;授行人。

    性恬淡;嘗曰:「士人若愛一錢,即不值一錢」。

    丁艱歸。

    福王立,起吏科都給事中(甬上續耆舊傳雲:福王監國,召為禦史。

    鄞縣志據莊元辰奏疏,亦從禦史),為阮大铖所惡,罷歸。

    魯王監國,遷太常寺卿,佐孫嘉績幕事,力主渡江。

    熊霖之下海甯,時對實贊之。

    擢都察院右佥都禦史。

    逾年而紹興陷,遂歸。

    又十八年而卒。

    所着繭庵逸史,皆紀國難事。

     李長祥字研齋,四川達州人。

    生而神采英毅,喜談兵。

    是時獻賊縱橫蜀中,長祥練鄉勇,躬擐甲冑,以助城守,賊中皆知其名。

    崇祯癸未成進土,授庶吉士。

    同裡薛國觀方為首輔,欲引為私人,拒之。

     京師陷,南奔;改監察禦史,巡浙鹽。

    而南都又覆,乃起兵浙東。

    魯王加右佥都禦史,督師西行。

    而七條沙之兵又潰,王浮海。

    長祥以餘衆結寨上虞之東山。

    時浙東諸寨林立,顧無所得饷,四出募輸,居民苦之;獨長祥與張煌言、王翊且屯且耕,井邑不擾。

    戊子,監軍華夏為長祥聯絡布置,請引翁洲之兵,合諸寨以下西陵,議奉長祥為盟主。

    刻期将集,而降臣謝三賓告之。

    大兵急攻東山,長祥匿匄人舟中,遁至奉化,依王朝先。

    朝先亦蜀人,得其資助,由健跳所入舟山;加兵部左侍郎,兼官如故。

     辛卯,舟山破,亡命江淮間。

    大兵得之京口,安置江甯,羁守之。

    長祥忽娶一妾,朝夕甚昵。

    守者謂長祥有所戀矣,稍懈,而長祥竟遁去。

    由吳門渡秦郵,走河北,遍曆宣府、大同,複南下百粵,與屈大均處者久之。

    天下大定,始居毗陵,築讀易台以老焉。

    着有天問閣(原阙)四卷。

     黃宗羲字大沖,号黎洲,餘姚人;忠端公尊素子。

    為諸生,受業劉宗周,學行醇備。

    家禍國難,備嘗艱苦。

    北兵入浙,孫嘉績、熊汝霖等以一旅之師,畫江而守。

    宗羲亦合子弟數百人,随諸軍于江上,人呼之曰「世忠營」。

    授職方主事,改禦史。

    總兵陳梧自嘉興之乍浦浮海至餘姚,大掠;職方主事王正中署縣事,集民兵擊殺之,亂兵大噪,有欲罷正中以安諸營者。

    宗羲曰:「借喪亂以濟其私,緻幹衆怒,是賊也。

    正中守土,即當為國保民,何罪之有」?尋以宗羲所作監魯元年大統曆頒之浙東。

    馬士英在方國安營,欲入朝,朝臣皆言其當殺。

    熊汝霖曰:「此非殺士英時也」。

    宗羲曰:「諸臣力不能殺耳。

    春秋之孔子,豈能加于陳恒?但不得謂其不當殺也」。

    汝霖謝焉。

    又謂諸将曰:「諸公何不乘機決戰,由赭山直趨浙西。

    而日于江上放船鳴鼓,攻其有備,蓋意在自守也。

    然蕞爾三府,以供十萬之衆,一年之後,恐不能支」。

    聞者皆是之而不能用。

     張國柱之浮海至也,諸營大震,廷議欲以伯爵餌之。

    宗羲曰:「若是,則獎亂也。

    何以待後」?乃署為勝虜将軍,始去。

    與太仆陳潛夫、尚寶朱大定、主事吳乃武、查繼佐及正中等謀會師,由海甯以取海鹽,因入太湖以招吳中豪傑。

    而江上師潰,乃入四明山結寨自固。

     己醜,聞王在海上,乃與都禦史方端士赴之。

    擢右佥都禦史,進左副都。

    時方發使拜山寨諸營官爵;宗羲言「諸營之強,莫如王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