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逸史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工;時稱為趙孝子。
長遊劉宗周之門,得其學。
丙戌後,有高節,隐于缁。
賣畫以自給。
世所稱壁(原阙二字)士畫者也。
晚學偁山,即宗周少時讀書地。
葉尚高字而立,樂清人,溫州府學生。
亂後佯狂,幅巾大袖行于市。
太守見而執之,賦詩雲:「北風袖大惹寒涼,惱殺溫州刺史腸。
何似蜉蝣易生死,得全楚楚好衣裳」。
太守釋之不問。
丁亥二月上丁,攜水一杯、釆芹一束,乘太守未釋奠,哭于孔子之庭曰:「吾師乎!吾師乎!縱泰山之已頹,曾林放之不如乎」!太守至,怒系之獄。
迨五月四日,語獄卒曰:「诘朝屈大夫沈湘之日,吾其死夫」!俾具湯沐。
至明自經(明季南略雲:字而栗,永嘉縣學生。
獄中和正氣歌,有「未吞蒲酒心先醉,不浴蘭湯骨已香」之句。
飲藥,痛罵死)。
朱錫齡字符序,上海人,諸生。
己酉,松江破,偕華亭蕭賓侯渡江而南,寓舟山僧寺。
舟山破,死之。
婁文煥字長明,象山人,諸生(監國紀作貢生)。
舟山破,痛哭,具衣冠别親族,拱坐海邊沙上,潮至随水湧去。
越數日,其屍複随潮至,顔色如生;遠近驚以為神。
張名振在石浦,聞之,來臨哭焉(國朝入祀忠義祠)。
林世英,福建人,諸生。
舟山破,殉節死(國朝入祀忠義祠)。
陳瑞芝,定海人,諸生。
北兵圍舟山,其母李氏,嫠也,密紉衣,上下連為一,曰:「吾苦節十餘年,不可使人見吾體」。
及城陷,即躍入井中死。
瑞芝倉皇自外至,聞母死,亦自缢。
李年三十六,瑞芝甫十七也。
周容字茂三,号鄮山,鄞縣人。
為諸生,受知黃宗羲,能詩、善書畫。
滄桑之際,嘗渡蛟門,脫友人之厄,幾死不悔。
足迹遍天下,所至皆有詩。
康熙已未歲,有欲以博學鴻詞薦者;歎曰:「吾雖周容,實商容也」!遂止。
所着有春酒堂集。
朱金芝字漢生(甬上續耆舊傳雲:一字晚庵),鄞縣人。
少從黃道周遊,得其易學。
甲申之變,方在北都,削發南歸,自号「忍辱道人」。
流滞白門,又遭兵禍,遂往來英、霍諸山寨及太湖軍中,幾死者數矣。
既知海上之局,始返裡門,亦牽連被捕,亡命深山。
久之,喟然幞被長往。
或雲直抵辰沅,客中湘王幕;中湘殉節(按小腆紀年,何騰蛟湘潭殉節,贈中湘王,谥忠烈),不知所終。
或雲曾入滇中,崎岖扈從,卒死王事。
或雲投鄖陽山中為道士。
不可得而詳也。
所着詩集二十餘種,皆散佚不傳。
紀五昌字衷文,鄞縣人。
性倜傥,不欲以經生自位置。
所與遊多奇才劍客,受業錢肅樂之門。
肅樂航海死于閩,家人不知五昌所在;月餘而返,乃知為哭肅樂入閩也。
蔔居太白山中,足迹不入城市。
自言年六十二當終,已而果然。
趙自新字我完,太倉人。
四歲失足堕井,家人引绠出之,無怖色。
年十一,從父觀射,飛矢中股;醫者治之,出镞,色不變。
喪母,家貧,身執厮養役,而勤學弗辍。
崇祯十二年,舉于鄉。
父老,思就祿養。
十六年,需次京邸,忽心痛,遂歸,父果病劇。
乙酉,詣州守請給僧牒,微服出行,祝發于松江之會龍庵。
旋隐嘉定之封家村。
既而有謝姓者,告以應舟山之招,自新謝之。
及事洩,逮者至門,自新與弟方奕,徐斂手就縛,曰:「吾久辦此矣」。
械至松江,絕食數日不死,複械至江甯。
時主谳者為洪承疇,自新昂身前對曰:「身為故國遺民,豈嘗須臾忘死哉!顧有志無其事,徒負虛名,竊用為媿」!複鞫謝姓者,卒無實,得釋歸。
旬日卒,年五十三。
臨終謂其子曰:『吾生無益于世,殁後題墓石曰「明鄉進士憤道僧趙某」,願足矣』!著作甚多。
陳瑚、陸世儀皆其弟子。
長遊劉宗周之門,得其學。
丙戌後,有高節,隐于缁。
賣畫以自給。
世所稱壁(原阙二字)士畫者也。
晚學偁山,即宗周少時讀書地。
葉尚高字而立,樂清人,溫州府學生。
亂後佯狂,幅巾大袖行于市。
太守見而執之,賦詩雲:「北風袖大惹寒涼,惱殺溫州刺史腸。
何似蜉蝣易生死,得全楚楚好衣裳」。
太守釋之不問。
丁亥二月上丁,攜水一杯、釆芹一束,乘太守未釋奠,哭于孔子之庭曰:「吾師乎!吾師乎!縱泰山之已頹,曾林放之不如乎」!太守至,怒系之獄。
迨五月四日,語獄卒曰:「诘朝屈大夫沈湘之日,吾其死夫」!俾具湯沐。
至明自經(明季南略雲:字而栗,永嘉縣學生。
獄中和正氣歌,有「未吞蒲酒心先醉,不浴蘭湯骨已香」之句。
飲藥,痛罵死)。
朱錫齡字符序,上海人,諸生。
己酉,松江破,偕華亭蕭賓侯渡江而南,寓舟山僧寺。
舟山破,死之。
婁文煥字長明,象山人,諸生(監國紀作貢生)。
舟山破,痛哭,具衣冠别親族,拱坐海邊沙上,潮至随水湧去。
越數日,其屍複随潮至,顔色如生;遠近驚以為神。
張名振在石浦,聞之,來臨哭焉(國朝入祀忠義祠)。
林世英,福建人,諸生。
舟山破,殉節死(國朝入祀忠義祠)。
陳瑞芝,定海人,諸生。
北兵圍舟山,其母李氏,嫠也,密紉衣,上下連為一,曰:「吾苦節十餘年,不可使人見吾體」。
及城陷,即躍入井中死。
瑞芝倉皇自外至,聞母死,亦自缢。
李年三十六,瑞芝甫十七也。
周容字茂三,号鄮山,鄞縣人。
為諸生,受知黃宗羲,能詩、善書畫。
滄桑之際,嘗渡蛟門,脫友人之厄,幾死不悔。
足迹遍天下,所至皆有詩。
康熙已未歲,有欲以博學鴻詞薦者;歎曰:「吾雖周容,實商容也」!遂止。
所着有春酒堂集。
朱金芝字漢生(甬上續耆舊傳雲:一字晚庵),鄞縣人。
少從黃道周遊,得其易學。
甲申之變,方在北都,削發南歸,自号「忍辱道人」。
流滞白門,又遭兵禍,遂往來英、霍諸山寨及太湖軍中,幾死者數矣。
既知海上之局,始返裡門,亦牽連被捕,亡命深山。
久之,喟然幞被長往。
或雲直抵辰沅,客中湘王幕;中湘殉節(按小腆紀年,何騰蛟湘潭殉節,贈中湘王,谥忠烈),不知所終。
或雲曾入滇中,崎岖扈從,卒死王事。
或雲投鄖陽山中為道士。
不可得而詳也。
所着詩集二十餘種,皆散佚不傳。
紀五昌字衷文,鄞縣人。
性倜傥,不欲以經生自位置。
所與遊多奇才劍客,受業錢肅樂之門。
肅樂航海死于閩,家人不知五昌所在;月餘而返,乃知為哭肅樂入閩也。
蔔居太白山中,足迹不入城市。
自言年六十二當終,已而果然。
趙自新字我完,太倉人。
四歲失足堕井,家人引绠出之,無怖色。
年十一,從父觀射,飛矢中股;醫者治之,出镞,色不變。
喪母,家貧,身執厮養役,而勤學弗辍。
崇祯十二年,舉于鄉。
父老,思就祿養。
十六年,需次京邸,忽心痛,遂歸,父果病劇。
乙酉,詣州守請給僧牒,微服出行,祝發于松江之會龍庵。
旋隐嘉定之封家村。
既而有謝姓者,告以應舟山之招,自新謝之。
及事洩,逮者至門,自新與弟方奕,徐斂手就縛,曰:「吾久辦此矣」。
械至松江,絕食數日不死,複械至江甯。
時主谳者為洪承疇,自新昂身前對曰:「身為故國遺民,豈嘗須臾忘死哉!顧有志無其事,徒負虛名,竊用為媿」!複鞫謝姓者,卒無實,得釋歸。
旬日卒,年五十三。
臨終謂其子曰:『吾生無益于世,殁後題墓石曰「明鄉進士憤道僧趙某」,願足矣』!著作甚多。
陳瑚、陸世儀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