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卷四

關燈
上一日召劉尚書大夏,谕曰:“朕嘗欲于附近東西地方,各操人馬一枝,以為京師左右掖,何如?”大夏對曰:“保定止是一府地方,獨設一都司,統五衛在彼。

    仰思祖宗之心,恐亦是此意。

    ”未幾,一禦史陳言,議欲發回各處輪班京操官軍,因拟将保定兩班一萬人回衛團操。

    奏入,上可之,遂敕令京營都指揮戴儀往任其事。

    人不知此出自上意,遂有造飛語者,揭帖子于宮門相誣。

    上取帖子付太監苗逵,令出以示大夏。

    明日上複召,面谕之曰:“宮門前豈外人可到?必是忿不得私役此軍者所為。

    ”大夏叩頭謝。

    時京東軍亦于密雲、薊州責成巡撫官,城堡已備,因兵力未集,其事竟廢。

     《問刑條例》成于弘治庚申,先是有诏,謂:“近例太多,人難遵守,三法司查議停當刊布。

    ”于是尚書白昂,侍郎屠勳、何鑒,都禦史闵珪、侶鐘,大理卿王轼等,會委禦史王鼎、王恩,郎中楊茂仁等,查出會議,開例以上。

    再命會同吏部等衙門覆議。

    皆已停當,白刑書又題請刊行,永為遵守。

    未幾,白去位,闵代之。

    議者紛紛,給事中孫祯、葛嵩、徐昂等則謂“私役軍伴”、“立嗣擇立賢能及所親愛”、“典當田地已勾本利交還原主”等項是起争端,而王府又奏郡王、将軍妾媵定數及冒支官糧之類,皆非所以待宗室,将示與庶民無異,要行革去。

    奏下,多以為宜改。

    而緻仕閣老尹直複贻書當道,以為前日諸臣刑名欠精,率多窒礙,徒為誨淫長奸之地。

    時諸司議亦不同。

    予同年沈員外文華時管章奏,為闵所重。

    予謂沈曰:“今若改一條,其餘皆不可存矣。

    豈永為遵守之意哉?”衆以為然。

    乃質諸闵公,遂覆奏雲:“前例數條,委皆停當,但近年奉法者率多拘泥牽合,以緻有言。

    ”乃申明數語,稍加增潤上清,遂得俞允。

    其覆“宗支繁衍,與國初不同。

    與其犯之而後治以法,非惟無益于事,而傷恩亦多矣;固欲先事豫防,其保全敦睦,皆深意所存,是古先宮中府中一體之義”,尤為親切。

    群議乃寝。

     上一日宣内閣臣,谕曰:“遼東張天祥事,東廠緝事揭帖雲:“當時禦史王獻臣止憑一指揮告誘殺情詞,吳一貫等亦不曾親到彼處,止憑參政甯舉等勘報,事多不實。

    ”今欲一幹人犯提解來京,令錦衣衛于午門前會問,方見端的。

    ”大學士劉健等皆對曰:“如此固好。

    ”上以揭帖付健曰:“先生輩将去整理。

    ”健等退,具揭帖雲:“都察院本既已批出,東廠揭帖又不可批行,須待會勘,至日再議。

    ”次日,上又召内閣、兵部來至門上。

    兵部選鎮撫司理刑官畢健等人,至暖閣。

    上盛氣曰:“張天祥事秘密未行,先生輩昨所進揭帖,祗合親書密進,如何令書辦官代寫?”健等皆叩頭曰:“東廠揭帖已封定,不曾令書辦官見之。

    ”上曰:“閣下揭帖内乃有‘提解來京’等語,此事尚未行,且欲解京者,正欲明白其事,先生輩固以為不可行,何也?”健等對曰:“臣等非敢陰解京,但無故傳旨,事體未便,故欲少待會勘耳。

    ”上曰:“此事已兩番三次,何為非阻?”皆對曰:“此事已經法司勘問,皆公卿士大夫,言足取信。

    ”上曰:“先生輩且未可如此說,法司官若不停當,其身家尚未可保,又可信乎?”大學士李東陽對曰:“士大夫未必可盡信,但可信者多,其負朝廷者不過十中一二耳。

    ”大學士謝遷對曰:“事須從衆論,一二人之言恐未可深信。

    ”上曰:“先生輩此言皆說不得,此事密切,令人到彼處體訪得來,誰敢欺也?”皆對曰:“此事幹證皆在彼處,恐勞人動衆耳。

    ”上曰:“此乃大獄,雖千人亦須來,若事不明白,邊将誰肯效死?”健等皆對曰:“賞罰朝廷大典,臣等愚見,正欲皇上明賞耳。

    ”上曰:賞罰事重,朕不敢私,但欲得其實情。

    若果系撲殺,貪功啟釁,豈可從之?若果有功被誣,須為伸雪。

    ”語久,龍顔少霁,曰:“須傳旨行之。

    ”皆應而出。

    後又複召,上從容問曰:“昨因張天祥事,先生輩言文職官不負朝廷,亦不應如此說,文官雖是讀書明理,亦盡有不守法度者。

    ”健等皆對曰:“臣等一時愚昧,幹冒天威。

    ”東陽曰:“臣等非敢謂其皆不負國,但負國者亦少。

    ”遷曰:“文官負國者,臣等亦不敢庇護,必欲從公處置。

    ”上笑曰:“亦非謂庇護,但言其皆能守法,則不可耳。

    ”因謂:“此事當如何發?初欲傳旨,先生輩謂别無事由,猝然改命。

    猝者,暴疾之意,此亦未為猝也。

    ”如是者再。

    皆應聲曰:“臣等見都察院本已批出無行,隻欲事安穩耳。

    ”上曰:“緝訪之事,祖宗以來,亦有舊規。

    今令東廠具所緝事,題本批行。

    ”皆對曰:“不如傳旨。

    ”上乃命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