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十九 生心盜竟啖俗儒心
關燈
小
中
大
來,而使之向隅也。
”犷兒曰:“兒獨負長史歸,浮邱已别遣夜遊神負之行。
爾時須至也。
”帳外率以浮邱入,與甘君樂般父子稱謝畢甘君詢以“五鬥賊中情形,先生固洞見之矣。
所以策之若何?”浮邱曰:“鬥首即倡亂之人,鬥師為匿非之黨,然首不一首,師有衆師,其滋生殆數十年,其流毒将數千裡,要不足慮也。
某嘗觀天象,妖星低而有芒,為前代所希傳,又察童謠,累月變而無定,亦近今之至幻。
而蒼生之遭劫已深,真宰之垂憐伊始。
惟聖主以德禳災,群臣以忠定難,氛将自掃,孽不終留,總無可恃之天功。
有能通之世運而已。
”燭生曰:“徹土作稼之文,使君盍觀之?”甘君曰:“來豫之日,鼎嘗展讀矣,甯可解乎?”背其詞雲: 半百個破斛星,煌于汝南墜洛北。
平水治禾刀,火烏死木生。
喜獲通寶,毛氏四幹,懸首二六。
浮邱曰:“起六字,即今五鬥賊矣。
”犷兒曰:“平水殆劉老師,禾刀殆堧妖也。
老師非援石中丞,來敵堧妖耳。
其餘微旨,亦甚了然,但不宜預洩。
”樂般曰:“吾測喜獲通寶四字,知阿修羅少主,必有所自效矣。
”甘君曰:“然。
”率遊騎百人還睢陽大營。
杜承隩迎出曰:“頃者壽州有告急文至,請速閱饬戎備。
”甘君立展之雲: 制置淮南路駐壽春節钺事石珏,為告急請援。
二十四羽飛檄達。
某日夜戌正刻,五鬥賊師黎亞瑜,領鬥徒萬人圍壽州,東西兩營将真速祿、賈威武犄角之兵俱潰,賊中造呂公車十二,驅炮火上城,所灼為燼。
江南兵赴調至者十不及五。
浙東饷經月不來,旦暮有析骸之變,恐雄城不可保,而南界将被兵也。
水火号呼,發膚存注,危絕望絕,須至火急軍務者。
閱竟,甘君色駭。
司馬正參出問曰:“使君數當大敵,恬靜自如,茲持檄而有驚意何也?”甘君曰:“壽州本缺精銳兵,其真、賈二将,皆青齊之懦夫,非能戰陣者。
石中丞文士,今五鬥賊倉卒攻城,将士已望風奔潰,能無憂乎?”燭生曰:“黎鬥師能用呂公車古法,的是勁賊。
”犷兒笑曰:“黎亞瑜,無疑是堧啞喻矣。
但劉老師何在?而使之披猖以蹙壽春耶。
”明副參曰:“吾所請都毛子,将約其客俱來,協贊兵事。
今消息尚杳,固明知不足恃矣。
黔營偕來之士,不過五百人,留駐于是而分兵往援,亦止半旅耳,焉能禦之?”浮邱曰:“且分兵去,銜枚以亥子交,我得時。
繞道由東北路,我得地。
至賊營乘雨雹進兵,我得天也。
”化醇曰:“亥子時陰陽交際,于年月日主兇,而君以為得之者何欤?”浮邱曰:“兇于家國者不兇于軍旅,古者鑿兇門而出,正以兇為吉。
且犯難不返顧之義也。
”甘君曰:“賊在吾東北,更繞出其後,程固倍之。
且沮洳數十裡,何由得渡?”浮邱曰:“賊之來犯,造舟而渡久矣。
無重兵守棄舟,掩至水間,以其楫濟,無一賊覺,此其所以計疏也。
且倍行一程,賊勢轉懈,圍城孔亟,知有救兵至,則氣壯猶能固守耳。
”季孫曰:“以時令言之,數日内不易有雨雹。
君何所見乎?”浮邱曰:“設屆其日,遂無雨雹,王師必不濟矣。
此誠天道,而某何敢妄言以取戾焉?”燭生曰:“吾師占天之時,較精審于談兵,願諸公勿疑也。
”甘君竟依浮邱之說,至巨浸,有數十小舟,剛渡得二百餘兵士。
甘君始歎浮邱料敵之神矣。
既渡,望攻城賊,如蜂之争蜜,蟻之附腥,其幟其畫一大鬥形,初非七星也。
鬥分五色,繡一聯雲: 青色鬥,酒多益壽蒼龍挹,沙滿成兵青帝量。
黃色鬥,中央酌以大,四角量其同。
赤色鬥,火德始能盛遠耀,離宮常自抱中虛。
白色鬥,要知天上秋回柄,不用人間日費金。
黑色鬥,統神工以維亥子,收積氣而葆貞元。
慕炜謂小冠軍使:“盍以彈擊賊幟?吾亦射焉。
”犷兒飛彈著黃鬥下一賊。
幟旋倒。
炜發一矢著旗竿。
甘君笑曰: “是謂射旗先射竿者耶!”戒兵士勿輕進。
慕炜恚,請率黔營敢死士十人沖賊寨,敗則願死。
甘君聽之。
賊方施呂公車攻城,不虞數騎之入,黔兵以一當百,以十當千,如引泉于怒流之壑,投火于積葦之林,突如其來,莫之能禦。
黎鬥師大駭,令無攻城,各倚鬥門自守。
慕炜等入寨中,不見一賊,大呼:“速去之,無為邪師算。
”赤霧卷起,沖突不得出。
雷電大作,炜與十人俱欲無生矣。
頃之,雨雹如撒豆,甘君聞林中飛雹聲,點頭曰:“是得天之候也。
”犷兒告曰:“彼特堧妖幻術耳,世治請破之。
”噓氣為黃風,吹雹無影,二百餘黔兵随甘君奮勇入。
甘君左右射,明越繼之。
賊向未見敵,轟然而潰。
慕炜等十人乘勢鬥出,賊死者幾二千人。
黎鬥師仗劍大叱曰:“甘鼎自投銅鬥中,甯可複活。
樂世治雖能助虐,速之亡也。
”果一銅鬥下,将冒及甘君頭頂。
犷兒騰身上掣銅鬥在手,揉之變為銅尺,飛擊黎鬥師,仍為黎掣去。
犷兒詈曰:“假天女好為賊用,殊非人心,不聞智瞽一具仙骨,已揚塵于東海耶!弟子既為先導,其師豈宜後期,請不負上升之約耳。
” 黎鬥師大怒,捧一栲栳,底圓而蓋方者,就中握黑粟盈把,化為鐵彈。
有光黝然,擲犷兒。
即仰面仆地,急欲變化去。
如束縛然。
甘君自以二百餘人退守故睢陽大營。
黎鬥師喝鬥下力士縛犷兒進寨。
一病叟扶杖前曰:“鬥師雖縛此子,不能損其毫末,若釋還漢營,以結其師李長腳,真良策也。
設為人劫去,即有膽如鬥,恐無顔為師矣。
”黎視其叟,固劉淵也。
乃笑而言曰:“
”犷兒曰:“兒獨負長史歸,浮邱已别遣夜遊神負之行。
爾時須至也。
”帳外率以浮邱入,與甘君樂般父子稱謝畢甘君詢以“五鬥賊中情形,先生固洞見之矣。
所以策之若何?”浮邱曰:“鬥首即倡亂之人,鬥師為匿非之黨,然首不一首,師有衆師,其滋生殆數十年,其流毒将數千裡,要不足慮也。
某嘗觀天象,妖星低而有芒,為前代所希傳,又察童謠,累月變而無定,亦近今之至幻。
而蒼生之遭劫已深,真宰之垂憐伊始。
惟聖主以德禳災,群臣以忠定難,氛将自掃,孽不終留,總無可恃之天功。
有能通之世運而已。
”燭生曰:“徹土作稼之文,使君盍觀之?”甘君曰:“來豫之日,鼎嘗展讀矣,甯可解乎?”背其詞雲: 半百個破斛星,煌于汝南墜洛北。
平水治禾刀,火烏死木生。
喜獲通寶,毛氏四幹,懸首二六。
浮邱曰:“起六字,即今五鬥賊矣。
”犷兒曰:“平水殆劉老師,禾刀殆堧妖也。
老師非援石中丞,來敵堧妖耳。
其餘微旨,亦甚了然,但不宜預洩。
”樂般曰:“吾測喜獲通寶四字,知阿修羅少主,必有所自效矣。
”甘君曰:“然。
”率遊騎百人還睢陽大營。
杜承隩迎出曰:“頃者壽州有告急文至,請速閱饬戎備。
”甘君立展之雲: 制置淮南路駐壽春節钺事石珏,為告急請援。
二十四羽飛檄達。
某日夜戌正刻,五鬥賊師黎亞瑜,領鬥徒萬人圍壽州,東西兩營将真速祿、賈威武犄角之兵俱潰,賊中造呂公車十二,驅炮火上城,所灼為燼。
江南兵赴調至者十不及五。
浙東饷經月不來,旦暮有析骸之變,恐雄城不可保,而南界将被兵也。
水火号呼,發膚存注,危絕望絕,須至火急軍務者。
閱竟,甘君色駭。
司馬正參出問曰:“使君數當大敵,恬靜自如,茲持檄而有驚意何也?”甘君曰:“壽州本缺精銳兵,其真、賈二将,皆青齊之懦夫,非能戰陣者。
石中丞文士,今五鬥賊倉卒攻城,将士已望風奔潰,能無憂乎?”燭生曰:“黎鬥師能用呂公車古法,的是勁賊。
”犷兒笑曰:“黎亞瑜,無疑是堧啞喻矣。
但劉老師何在?而使之披猖以蹙壽春耶。
”明副參曰:“吾所請都毛子,将約其客俱來,協贊兵事。
今消息尚杳,固明知不足恃矣。
黔營偕來之士,不過五百人,留駐于是而分兵往援,亦止半旅耳,焉能禦之?”浮邱曰:“且分兵去,銜枚以亥子交,我得時。
繞道由東北路,我得地。
至賊營乘雨雹進兵,我得天也。
”化醇曰:“亥子時陰陽交際,于年月日主兇,而君以為得之者何欤?”浮邱曰:“兇于家國者不兇于軍旅,古者鑿兇門而出,正以兇為吉。
且犯難不返顧之義也。
”甘君曰:“賊在吾東北,更繞出其後,程固倍之。
且沮洳數十裡,何由得渡?”浮邱曰:“賊之來犯,造舟而渡久矣。
無重兵守棄舟,掩至水間,以其楫濟,無一賊覺,此其所以計疏也。
且倍行一程,賊勢轉懈,圍城孔亟,知有救兵至,則氣壯猶能固守耳。
”季孫曰:“以時令言之,數日内不易有雨雹。
君何所見乎?”浮邱曰:“設屆其日,遂無雨雹,王師必不濟矣。
此誠天道,而某何敢妄言以取戾焉?”燭生曰:“吾師占天之時,較精審于談兵,願諸公勿疑也。
”甘君竟依浮邱之說,至巨浸,有數十小舟,剛渡得二百餘兵士。
甘君始歎浮邱料敵之神矣。
既渡,望攻城賊,如蜂之争蜜,蟻之附腥,其幟其畫一大鬥形,初非七星也。
鬥分五色,繡一聯雲: 青色鬥,酒多益壽蒼龍挹,沙滿成兵青帝量。
黃色鬥,中央酌以大,四角量其同。
赤色鬥,火德始能盛遠耀,離宮常自抱中虛。
白色鬥,要知天上秋回柄,不用人間日費金。
黑色鬥,統神工以維亥子,收積氣而葆貞元。
慕炜謂小冠軍使:“盍以彈擊賊幟?吾亦射焉。
”犷兒飛彈著黃鬥下一賊。
幟旋倒。
炜發一矢著旗竿。
甘君笑曰: “是謂射旗先射竿者耶!”戒兵士勿輕進。
慕炜恚,請率黔營敢死士十人沖賊寨,敗則願死。
甘君聽之。
賊方施呂公車攻城,不虞數騎之入,黔兵以一當百,以十當千,如引泉于怒流之壑,投火于積葦之林,突如其來,莫之能禦。
黎鬥師大駭,令無攻城,各倚鬥門自守。
慕炜等入寨中,不見一賊,大呼:“速去之,無為邪師算。
”赤霧卷起,沖突不得出。
雷電大作,炜與十人俱欲無生矣。
頃之,雨雹如撒豆,甘君聞林中飛雹聲,點頭曰:“是得天之候也。
”犷兒告曰:“彼特堧妖幻術耳,世治請破之。
”噓氣為黃風,吹雹無影,二百餘黔兵随甘君奮勇入。
甘君左右射,明越繼之。
賊向未見敵,轟然而潰。
慕炜等十人乘勢鬥出,賊死者幾二千人。
黎鬥師仗劍大叱曰:“甘鼎自投銅鬥中,甯可複活。
樂世治雖能助虐,速之亡也。
”果一銅鬥下,将冒及甘君頭頂。
犷兒騰身上掣銅鬥在手,揉之變為銅尺,飛擊黎鬥師,仍為黎掣去。
犷兒詈曰:“假天女好為賊用,殊非人心,不聞智瞽一具仙骨,已揚塵于東海耶!弟子既為先導,其師豈宜後期,請不負上升之約耳。
” 黎鬥師大怒,捧一栲栳,底圓而蓋方者,就中握黑粟盈把,化為鐵彈。
有光黝然,擲犷兒。
即仰面仆地,急欲變化去。
如束縛然。
甘君自以二百餘人退守故睢陽大營。
黎鬥師喝鬥下力士縛犷兒進寨。
一病叟扶杖前曰:“鬥師雖縛此子,不能損其毫末,若釋還漢營,以結其師李長腳,真良策也。
設為人劫去,即有膽如鬥,恐無顔為師矣。
”黎視其叟,固劉淵也。
乃笑而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