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十八 都毛子行閣上諸天
關燈
小
中
大
答曰:“仆雖少,惟事技術,經濟阙如,足下非甘鼎之客耶?何以知我?”燭生曰:“桑□今日來訪,為甘君覓奇士也,願借交可乎?”令忻然,各書姓名鄉裡,及官職齒次。
桑涬,字燭生,福州人。
京兆府長史,年五十一。
都元,字毛子,越州人,吳郡虞山尹,年三十九。
兩人者,以心為香而不及焚旃檀。
以目為誓而不必指杓日,以楮墨為拜稽而無事用身手。
由是燭生謂毛子曰:“弟所為經濟,殆無人不想望之,知其技術,亦有自來。
非若為有為盈為泰者之無恒矣。
”毛子曰:“夫技亦天道也,吾無縛雞之力,而萬夫不能挫一毫,謂之太初禁,術亦聖功也。
吾非騎鶴之姿,而一息可以通六合,謂之撫辰綱,非妄言耳。
”适城外以火災告,燭生曰:“是處不啻有萬夫,可以觀太初禁矣。
”毛子曰:“諾。
”解衣袒而往,登屋拔其梁木,折十二椽,墜于人叢中。
良久仍袒而出,發膚完善,腰以上無屐齒蹴踏迹,亦無煙火熏灼痕,神氣閑暇,謂燭生曰:“吾出入其間,曾不知有皮骨,誰能見而損之?”燭生曰:“是真技矣。
撫辰綱則何術哉。
”毛子曰:“請就書室觀古畫幅可乎?”燭生從之入室,東北隅懸一古畫,長三尺餘,廣才及尺耳。
毛子曰:“吾入玩,兄但相從,無返顧。
”見毛子身如巨蟻,遊畫圖中,入樹穴,從之者亦不覺其身之重也。
出樹穴,見陡立一閣。
顔曰:“中燮。
”有石火萬道出閣後,射人毛發而不見焚燒,毛子曰:“此宅土天也,兄勿以為火。
”窈窕行其下,得一閣顔曰:“北鏊。
”赤白兩氣化為龍蛇,盤旋左右,而不見噬人。
毛子曰:“此貯水天也,兄勿以為金。
”從龍蛇處徑穿一閣,顔曰:“南查。
”高下皆樹林,而直幹無枝葉。
毛子曰:“此咽火天也,兄勿以為木。
”循樹林斜轉,飛出一閣,顔曰:“西垲。
”黃塵從地下卷起,而不眯人目。
毛子曰:“此納金天也,兄勿以為土。
”窮塵盡處虛懸一閣,顔曰:“東泷。
”千條瀑布自上滴下。
而衣履絕不沾濡。
毛子曰:“此養木天也,兄勿以為水。
”自瀑布中奔出,見毛子身如蝌蚪,從之者不覺其身之滞也。
則兩人俱在室東北隅,視前畫幅乃一素紙耳。
毛子問曰:“術何如?”燭生點首而不能語。
邬郁請曰:“甘總帥之望長史也,則亦渴矣,願速赴之。
”燭生與毛子作别曰:“仆晤甘君,當以弟薦,誠以禮辟緻,弟勿有遐心,四海幸甚。
”毛子曰:“二十年留心濟變之事,幾與妖妄同稱,即有薪傳,未敢珍為鴻寶;尚嫌幅短,無能想徹華胥。
惟此身可報知己,所志不求顯名,長為散人,略異征士,抒其所見,晦若無聞,則于桑于甘,皆可迹相依而道相許。
若兄之好爵是縻,于我何有矣!”燭生曰:“仆亦非仕進者,功成之日,從遊于畫圖中耳!”遂拱手即去之。
至符離,燭生喟然曰:“嗟是戰場,昔檀道濟量沙唱籌之地。
今天下一家,如萬裡長城者安在?”歎畢,野鴉亂噪,隐隐聞畫角聲。
邬郁曰:“壽春較近矣,何軍聲不及吾黔營耶?”燭生曰:“中原無勁兵,雖石中丞不能養壽春士氣,如甘君之步伐,豈易及也!”入壽州,适甘君以是日始至,相見大喜。
甘君先為長史拜賀,方話别後事,問燭生曰:“周浮邱非長史師事者耶?”曰:“然!”甘君蹙然曰:“今乃在賊中,為之區策,非長史不能往招之,将使樂王子犷兒偕行耳。
”燭生許諾,遂述隴西公所緻詞,且代征都毛子,乞與楚王謀,以書緻毛子,使之挂冠自來,但勿奏朝廷何如。
甘君拜謝起,且曰:“安得毛子而與之咨诹,隴西公所慮諸條,不難改觀也。
吾與石中丞見後,行還豫東大營,長史盍先去?”燭生與邬郁詣犷兒雲:“甘君入石中丞幕。
”各拜起,見榻上一叟,病而呻吟,中丞曰:“叟也入幕者三,其語多不可解。
卻之不去。
且謂仆忘其弟子大恩,嗣後複逢掃地夫,則無漁人救死也。
因卧病不肯藥,其古之颠者欤?”甘君愕然曰:“劉老師将援中丞,是滅火真人之師。
夫掃地夫即婁萬赤,漁人即滅火真人,廣州城外三十裡之事,區君嘗為鼎言之。
斯病叟殆劉老師矣。
”就榻前呼之。
叟起,扶杖徑去,不複有言: 海雲漠漠樹□□,□見長虹下飲潭。
國事不宜咨鄭五,農功惟冀課朱三。
笑聲戛玉泉居左,夢影交柯郡在南。
聞道求賢新奉诏,譚天大口一掀髯。
友柏山農诠曰: 尾之孳毛之□與□,皆屬鳥獸,尾生毛子,似皆以物言,讀者無泥于人之見也。
連尾生之道,或盡于歌兒。
都毛子之能,不遺于博士,四篇中又有同條共貫之理。
《毛穎傳》中稱:中書君管城子,附會過巧。
猶不若茲之大書特書曰都毛子,庶乎質有其文。
唐人詩“高閣逼諸天”,極言閣之高,非諸天遂能集閣上也。
今日閣上諸天,曾不知是閣也,劉向之所居欤?楊雄之所墜欤?而毛子其人者,都于向與雄之間,若何位置也?又不知是諸天也,為釋氏之二十四乎?為天官家之九重乎?而毛子之閣上所行者,都在釋氏天官家之外,奚以延緣也。
尾生之吐五嶽,是胸中所本無,而能敷施之,高明之全體也。
毛子之行諸天,是閣上所固有,而能踐履之,中庸之極功也。
至是如六爻之發揮,九叙之歌勸,其旨愈恬,其思益邃,奇書可易言哉!
桑涬,字燭生,福州人。
京兆府長史,年五十一。
都元,字毛子,越州人,吳郡虞山尹,年三十九。
兩人者,以心為香而不及焚旃檀。
以目為誓而不必指杓日,以楮墨為拜稽而無事用身手。
由是燭生謂毛子曰:“弟所為經濟,殆無人不想望之,知其技術,亦有自來。
非若為有為盈為泰者之無恒矣。
”毛子曰:“夫技亦天道也,吾無縛雞之力,而萬夫不能挫一毫,謂之太初禁,術亦聖功也。
吾非騎鶴之姿,而一息可以通六合,謂之撫辰綱,非妄言耳。
”适城外以火災告,燭生曰:“是處不啻有萬夫,可以觀太初禁矣。
”毛子曰:“諾。
”解衣袒而往,登屋拔其梁木,折十二椽,墜于人叢中。
良久仍袒而出,發膚完善,腰以上無屐齒蹴踏迹,亦無煙火熏灼痕,神氣閑暇,謂燭生曰:“吾出入其間,曾不知有皮骨,誰能見而損之?”燭生曰:“是真技矣。
撫辰綱則何術哉。
”毛子曰:“請就書室觀古畫幅可乎?”燭生從之入室,東北隅懸一古畫,長三尺餘,廣才及尺耳。
毛子曰:“吾入玩,兄但相從,無返顧。
”見毛子身如巨蟻,遊畫圖中,入樹穴,從之者亦不覺其身之重也。
出樹穴,見陡立一閣。
顔曰:“中燮。
”有石火萬道出閣後,射人毛發而不見焚燒,毛子曰:“此宅土天也,兄勿以為火。
”窈窕行其下,得一閣顔曰:“北鏊。
”赤白兩氣化為龍蛇,盤旋左右,而不見噬人。
毛子曰:“此貯水天也,兄勿以為金。
”從龍蛇處徑穿一閣,顔曰:“南查。
”高下皆樹林,而直幹無枝葉。
毛子曰:“此咽火天也,兄勿以為木。
”循樹林斜轉,飛出一閣,顔曰:“西垲。
”黃塵從地下卷起,而不眯人目。
毛子曰:“此納金天也,兄勿以為土。
”窮塵盡處虛懸一閣,顔曰:“東泷。
”千條瀑布自上滴下。
而衣履絕不沾濡。
毛子曰:“此養木天也,兄勿以為水。
”自瀑布中奔出,見毛子身如蝌蚪,從之者不覺其身之滞也。
則兩人俱在室東北隅,視前畫幅乃一素紙耳。
毛子問曰:“術何如?”燭生點首而不能語。
邬郁請曰:“甘總帥之望長史也,則亦渴矣,願速赴之。
”燭生與毛子作别曰:“仆晤甘君,當以弟薦,誠以禮辟緻,弟勿有遐心,四海幸甚。
”毛子曰:“二十年留心濟變之事,幾與妖妄同稱,即有薪傳,未敢珍為鴻寶;尚嫌幅短,無能想徹華胥。
惟此身可報知己,所志不求顯名,長為散人,略異征士,抒其所見,晦若無聞,則于桑于甘,皆可迹相依而道相許。
若兄之好爵是縻,于我何有矣!”燭生曰:“仆亦非仕進者,功成之日,從遊于畫圖中耳!”遂拱手即去之。
至符離,燭生喟然曰:“嗟是戰場,昔檀道濟量沙唱籌之地。
今天下一家,如萬裡長城者安在?”歎畢,野鴉亂噪,隐隐聞畫角聲。
邬郁曰:“壽春較近矣,何軍聲不及吾黔營耶?”燭生曰:“中原無勁兵,雖石中丞不能養壽春士氣,如甘君之步伐,豈易及也!”入壽州,适甘君以是日始至,相見大喜。
甘君先為長史拜賀,方話别後事,問燭生曰:“周浮邱非長史師事者耶?”曰:“然!”甘君蹙然曰:“今乃在賊中,為之區策,非長史不能往招之,将使樂王子犷兒偕行耳。
”燭生許諾,遂述隴西公所緻詞,且代征都毛子,乞與楚王謀,以書緻毛子,使之挂冠自來,但勿奏朝廷何如。
甘君拜謝起,且曰:“安得毛子而與之咨诹,隴西公所慮諸條,不難改觀也。
吾與石中丞見後,行還豫東大營,長史盍先去?”燭生與邬郁詣犷兒雲:“甘君入石中丞幕。
”各拜起,見榻上一叟,病而呻吟,中丞曰:“叟也入幕者三,其語多不可解。
卻之不去。
且謂仆忘其弟子大恩,嗣後複逢掃地夫,則無漁人救死也。
因卧病不肯藥,其古之颠者欤?”甘君愕然曰:“劉老師将援中丞,是滅火真人之師。
夫掃地夫即婁萬赤,漁人即滅火真人,廣州城外三十裡之事,區君嘗為鼎言之。
斯病叟殆劉老師矣。
”就榻前呼之。
叟起,扶杖徑去,不複有言: 海雲漠漠樹□□,□見長虹下飲潭。
國事不宜咨鄭五,農功惟冀課朱三。
笑聲戛玉泉居左,夢影交柯郡在南。
聞道求賢新奉诏,譚天大口一掀髯。
友柏山農诠曰: 尾之孳毛之□與□,皆屬鳥獸,尾生毛子,似皆以物言,讀者無泥于人之見也。
連尾生之道,或盡于歌兒。
都毛子之能,不遺于博士,四篇中又有同條共貫之理。
《毛穎傳》中稱:中書君管城子,附會過巧。
猶不若茲之大書特書曰都毛子,庶乎質有其文。
唐人詩“高閣逼諸天”,極言閣之高,非諸天遂能集閣上也。
今日閣上諸天,曾不知是閣也,劉向之所居欤?楊雄之所墜欤?而毛子其人者,都于向與雄之間,若何位置也?又不知是諸天也,為釋氏之二十四乎?為天官家之九重乎?而毛子之閣上所行者,都在釋氏天官家之外,奚以延緣也。
尾生之吐五嶽,是胸中所本無,而能敷施之,高明之全體也。
毛子之行諸天,是閣上所固有,而能踐履之,中庸之極功也。
至是如六爻之發揮,九叙之歌勸,其旨愈恬,其思益邃,奇書可易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