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十四 地下新船載甲
關燈
小
中
大
數十營之火器,以及馀丁雜械,需船大小動以百計。
歎此邦官吏,竟日空談,連宵束手,如何如何?君徒濟食而不惠兵,國家事終無所賴矣。
”詞畢,泣涕崩角。
木蘭顧兩弟子曰:“誠不忍也,然吾又何能化數十百蓮葉船。
以載甲士乎?”埰兒魔妗進言曰:“昔吾師誕降,由甲子城中央古井,則下穿溟勅,猶之上辟鴻唈,久矣自壤及泉,為遊神息影之區也。
試探淵源,以謀匡濟,何如?”木蘭忖曰:“吾憶劉老師雲:‘入地下浮中海,是海包乎地矣。
’向東海呼曰:‘父母其鑒予哉,破天龍之百人安在哉。
’”有頃,百人飛集雲際,禮木蘭曰:“天女役使部人,非将駕群戰艦,載入閩官兵乎?”木蘭曰:“既知之船代何所?”百人答曰:“滅火真人,先三日,煉戈船五百,授黃字符十紙,命部人呈天女也。
”木蘭索符觀之,紙黑色而符金畫,凡符首皆戴雲,此獨戴士,真秘授矣。
其第十符之後,粘一蠟封,中梵字十數行。
木蘭譯之,乃滅火真人手書,并咒五百船真言也。
書内雲: 仲離近與吾弟子世治,得劉老師大渾薪傳,中明蜜果,于以刑暴取兇,轉艱難之運會;奮庸揚烈,彌破碎之綱維。
君等若謂無成。
人間惡乎底定,吾得道在前,生天居後,亦當告于千佛場,讓出一頭地矣。
甘使君釣蔡弋噩,有兼吞之量,無兩伐之謀,雖仙師道友,魔女神童。
輔翊左右,未得,遂志者;天抑其絕世之高标,人苛以非時之畀論。
即進即退,彌可彌難,此用晦之交,非俟休之際。
酒星有奕,奎耀将沉,然縛孫恩,惟仲離是倚;平張魯,非世治無功。
一在島中,一由隴首,其才其地,帝所持衡尺也。
吾所煉戈船,隻用廣南五鐵栗木,一木造百船,遣公輸般十二代裔孫玗為之。
但燒一符,即可得五十船,須以三更人靜,集兵甲百花洲上,禁火炮聲,登舟随渡,将士不飲不食,無喜無懼,五晝夜達閩泉州,其燒符迎船咒雲:颠漩,連漩,牽眼,纏箭。
嶔研,嶔咽,瞽嶔現,豝嶔變,水嶔濺。
噫噓嘻,嘻噓噫!千船千線,線緣千劍,千劍萬線億船便。
至閩,兵甲過船渡海後,尚有送船咒,亦以靜夜施行雲:娶湊,肘湊,求留,收笱。
璅走,璅候,歲璅逗,月璅遛,日璅就。
古裡魯,魯裡古,九殰九口,口扣九手。
九手百口一殰透。
木蘭命埰兒魔妗,傳語各省将士,以今夕三更,來會百花洲,受利濟策,其火炮諸器,重疊包裹,将士鹹出誓曰:“所不聽女将軍号令者,願馘之,無悔。
”及三更,木蘭如滅火真人教,燒一符,五十船出。
十咒畢而五百船裝載之兵将,俱入篷窗,挂帆席焉。
埰兒魔妗,各轄二百五十船,雲際之百人自去。
木蘭自飛行至泉州,以待諸載。
是時舟行地中,晝而見星,夜惟望月,可無饑渴矣。
魔妗謂埰蒍兒曰:“凡人能賦海矣。
未必能賦地中之海;能賦舟矣,未必能賦世外之舟。
姊其特著不經,明征無妄不亦可乎。
”埰兒曰:“試為之。
”即吟雲: 腐儒努目辨方隅,對渾天儀不能量。
郭璞木華賦江海,見其大者差神王。
冥搜五色錘八垠。
不律怒摹真宰狀。
雞卵元黃未分際,豈無靈明契為匠。
煙雲見見随杳冥,蹄迹無無得幽暢。
渾沌竅鑿大空出,乾坤草亭奄四望。
不定初非兩戒山,無邊亦異恒河浪。
非仙非鬼非佛祖,刳木自作先天舫。
恐是渡津筏夙緣,休疑貫月楂新檬。
熊罴虎貔納芥子,一笑長平同日葬。
伏甲元從尺土中,乘風反出四天上。
勖哉我士各鼓舞,大覺俄焉出海藏。
魔妗歎絕,自叩舷歌之,将士皆忻然曰:“此微妙音,殊不似人間棹歌也。
”忽聞木蘭崖上呼曰:“弟子來乎?”埰兒魔妗齊答曰:“諾。
”以五百船出地中,則已達泉州,李節使方與少司馬餘君,調兵食矣。
木蘭告以諸路兵船鹹集,李節使指木蘭謂餘君曰:“此粵中天女也,微彼之力,兵神速不及此。
”餘君感謝木蘭,命偕入帳中,适斛斯侯遣使征兵。
木蘭乃辭二公,以兵甲過船渡海也。
要将天地返清甯,繪得山川入錦屏。
鞏固金瓯無有數,驚疑木铎竟無靈。
若非樯楫來空闊,未必烽煙息障亭。
寄與數君憂社稷,蒼生不賴少微星。
蓄汀漁人诠曰: 丁既出而甲遂興,天人治亂之幾,間不容發,彼添丁而此載甲,有銅山東奔,洛鐘西應之勢。
甲行在木,萬物之所自作,用則以金而禦金,熔于火,沉于水,藏于土,聖神之制此以前用者,與五兵同其功而不同其過,利亦溥矣。
伏甲以害人,衷甲以衛己,載則人己俱無與也。
而史氏危之,若曰積與山齊,猶恐地不能載。
命彼新船,謂之載之。
蓋甲者,器也。
船者,道也。
道能載器,其義固微,載甲,儀也。
新船,極也。
極是生儀,其幾尤殄。
船與迷津之筏不同,氣有縱橫,則筏以渡;性有高下,則船以載。
渡可無邊,載不可無底。
船舊,則樯傾楫摧,不徒病甲。
且病被甲之人,必鹹與維新,而大亦能載。
且新船之與敝帚,互相發明也。
強弩之末,不能穿缟,敝之說,宜受之以革。
初生之犢,其猛如虎,新之說,宜受之以鼎。
地亦一船也,今曰:船在地下,豈非地之道,如天之下濟,而船之質,如地之上行,不可解者一。
春水浩淼,則有船如天上坐者矣,非船之上于天也。
夫上天固不能,入地獨易易乎?不可解者二。
地下無地,則無人與物,而船何所行止?載甲之新船,又何所乘除,不可解者三。
解之者曰:《泰》之卦地下象乾,《師》之卦地下象坎,則天與水。
皆包絡乎地者。
地下得天,則人事備,而帚革其故,船鼎其新,地下得水,則弱水之外。
俱能載舟,膠舟之外,均可載甲。
阖辟之故,神而明之,亦何必楔虛舟以求鎖甲,問死竅子混沌也哉!
歎此邦官吏,竟日空談,連宵束手,如何如何?君徒濟食而不惠兵,國家事終無所賴矣。
”詞畢,泣涕崩角。
木蘭顧兩弟子曰:“誠不忍也,然吾又何能化數十百蓮葉船。
以載甲士乎?”埰兒魔妗進言曰:“昔吾師誕降,由甲子城中央古井,則下穿溟勅,猶之上辟鴻唈,久矣自壤及泉,為遊神息影之區也。
試探淵源,以謀匡濟,何如?”木蘭忖曰:“吾憶劉老師雲:‘入地下浮中海,是海包乎地矣。
’向東海呼曰:‘父母其鑒予哉,破天龍之百人安在哉。
’”有頃,百人飛集雲際,禮木蘭曰:“天女役使部人,非将駕群戰艦,載入閩官兵乎?”木蘭曰:“既知之船代何所?”百人答曰:“滅火真人,先三日,煉戈船五百,授黃字符十紙,命部人呈天女也。
”木蘭索符觀之,紙黑色而符金畫,凡符首皆戴雲,此獨戴士,真秘授矣。
其第十符之後,粘一蠟封,中梵字十數行。
木蘭譯之,乃滅火真人手書,并咒五百船真言也。
書内雲: 仲離近與吾弟子世治,得劉老師大渾薪傳,中明蜜果,于以刑暴取兇,轉艱難之運會;奮庸揚烈,彌破碎之綱維。
君等若謂無成。
人間惡乎底定,吾得道在前,生天居後,亦當告于千佛場,讓出一頭地矣。
甘使君釣蔡弋噩,有兼吞之量,無兩伐之謀,雖仙師道友,魔女神童。
輔翊左右,未得,遂志者;天抑其絕世之高标,人苛以非時之畀論。
即進即退,彌可彌難,此用晦之交,非俟休之際。
酒星有奕,奎耀将沉,然縛孫恩,惟仲離是倚;平張魯,非世治無功。
一在島中,一由隴首,其才其地,帝所持衡尺也。
吾所煉戈船,隻用廣南五鐵栗木,一木造百船,遣公輸般十二代裔孫玗為之。
但燒一符,即可得五十船,須以三更人靜,集兵甲百花洲上,禁火炮聲,登舟随渡,将士不飲不食,無喜無懼,五晝夜達閩泉州,其燒符迎船咒雲:颠漩,連漩,牽眼,纏箭。
嶔研,嶔咽,瞽嶔現,豝嶔變,水嶔濺。
噫噓嘻,嘻噓噫!千船千線,線緣千劍,千劍萬線億船便。
至閩,兵甲過船渡海後,尚有送船咒,亦以靜夜施行雲:娶湊,肘湊,求留,收笱。
璅走,璅候,歲璅逗,月璅遛,日璅就。
古裡魯,魯裡古,九殰九口,口扣九手。
九手百口一殰透。
木蘭命埰兒魔妗,傳語各省将士,以今夕三更,來會百花洲,受利濟策,其火炮諸器,重疊包裹,将士鹹出誓曰:“所不聽女将軍号令者,願馘之,無悔。
”及三更,木蘭如滅火真人教,燒一符,五十船出。
十咒畢而五百船裝載之兵将,俱入篷窗,挂帆席焉。
埰兒魔妗,各轄二百五十船,雲際之百人自去。
木蘭自飛行至泉州,以待諸載。
是時舟行地中,晝而見星,夜惟望月,可無饑渴矣。
魔妗謂埰蒍兒曰:“凡人能賦海矣。
未必能賦地中之海;能賦舟矣,未必能賦世外之舟。
姊其特著不經,明征無妄不亦可乎。
”埰兒曰:“試為之。
”即吟雲: 腐儒努目辨方隅,對渾天儀不能量。
郭璞木華賦江海,見其大者差神王。
冥搜五色錘八垠。
不律怒摹真宰狀。
雞卵元黃未分際,豈無靈明契為匠。
煙雲見見随杳冥,蹄迹無無得幽暢。
渾沌竅鑿大空出,乾坤草亭奄四望。
不定初非兩戒山,無邊亦異恒河浪。
非仙非鬼非佛祖,刳木自作先天舫。
恐是渡津筏夙緣,休疑貫月楂新檬。
熊罴虎貔納芥子,一笑長平同日葬。
伏甲元從尺土中,乘風反出四天上。
勖哉我士各鼓舞,大覺俄焉出海藏。
魔妗歎絕,自叩舷歌之,将士皆忻然曰:“此微妙音,殊不似人間棹歌也。
”忽聞木蘭崖上呼曰:“弟子來乎?”埰兒魔妗齊答曰:“諾。
”以五百船出地中,則已達泉州,李節使方與少司馬餘君,調兵食矣。
木蘭告以諸路兵船鹹集,李節使指木蘭謂餘君曰:“此粵中天女也,微彼之力,兵神速不及此。
”餘君感謝木蘭,命偕入帳中,适斛斯侯遣使征兵。
木蘭乃辭二公,以兵甲過船渡海也。
要将天地返清甯,繪得山川入錦屏。
鞏固金瓯無有數,驚疑木铎竟無靈。
若非樯楫來空闊,未必烽煙息障亭。
寄與數君憂社稷,蒼生不賴少微星。
蓄汀漁人诠曰: 丁既出而甲遂興,天人治亂之幾,間不容發,彼添丁而此載甲,有銅山東奔,洛鐘西應之勢。
甲行在木,萬物之所自作,用則以金而禦金,熔于火,沉于水,藏于土,聖神之制此以前用者,與五兵同其功而不同其過,利亦溥矣。
伏甲以害人,衷甲以衛己,載則人己俱無與也。
而史氏危之,若曰積與山齊,猶恐地不能載。
命彼新船,謂之載之。
蓋甲者,器也。
船者,道也。
道能載器,其義固微,載甲,儀也。
新船,極也。
極是生儀,其幾尤殄。
船與迷津之筏不同,氣有縱橫,則筏以渡;性有高下,則船以載。
渡可無邊,載不可無底。
船舊,則樯傾楫摧,不徒病甲。
且病被甲之人,必鹹與維新,而大亦能載。
且新船之與敝帚,互相發明也。
強弩之末,不能穿缟,敝之說,宜受之以革。
初生之犢,其猛如虎,新之說,宜受之以鼎。
地亦一船也,今曰:船在地下,豈非地之道,如天之下濟,而船之質,如地之上行,不可解者一。
春水浩淼,則有船如天上坐者矣,非船之上于天也。
夫上天固不能,入地獨易易乎?不可解者二。
地下無地,則無人與物,而船何所行止?載甲之新船,又何所乘除,不可解者三。
解之者曰:《泰》之卦地下象乾,《師》之卦地下象坎,則天與水。
皆包絡乎地者。
地下得天,則人事備,而帚革其故,船鼎其新,地下得水,則弱水之外。
俱能載舟,膠舟之外,均可載甲。
阖辟之故,神而明之,亦何必楔虛舟以求鎖甲,問死竅子混沌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