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八 點金道人遭圍

關燈
成也。

    ”酋曰:“甚善。

    吾不疑汝,汝當不負吾。

    ”砭師遂還漢營。

    張大都督已與郭節使合兵矣,并揖砭師而問之。

    答雲:“妖亦易除也,俟一萬六千人之登鬼錄耳。

    ”謂犷兒曰:“頃見樂王矣,獎汝擒瑪知古之功,但此行正宜努力。

    ”犷兒俯地受教。

    突軍吏告急曰:“陝中饷不至,三日後,糧且盡,奈何?”郭節使惶悚無策,謂張大都督曰:“仆死國事,分也。

    君遠道來援,行見易子析骸之慘,誠何心哉!”張大都督曰:“救敗則未能,救貧或有策耳?”跪陳于砭師,以無饷故。

    砭師曰:“南中遇李真人,謂吾兩人各有所待用,針勞于前,砭何能逸于後耶?”請下令建道房,前圍小院,運山中石子,大如拳,小如指者。

    置院中。

    終日而事畢。

    砭師以夕至道房,悉屏侍從。

    天明,啟戶出,命兵士運饷,則院中如拳如指者,皆累累白金焉。

    郭節使與張大都督,再拜稱謝。

     群卒來報,妖人以箭傳來,索針道人見陣。

    針師笑曰:“吾避妖氛,不應至此。

    ”仗劍出鬥,酋左執金簡,右握木印,搖唇皮作梵語,呼天将名号,風雷若崩坼之響,煙霧如龍蛇之行,持械而前者,皆靈官力士之屬。

    針師仰視四天,密幄周遭,殆如網之不漏,投劍刺幄。

    若還鞘中。

    度不可上,借山石隐形,火飛堕,石為破裂,潛入蚯蚓竅,大水複漂之,就土中伏。

    聞鼓聲,忽布一城冒土外,雖金鐵之物,不能穴地而逃。

    針師大驚曰:“妖亦無賴,即難損吾性。

    且已锢吾形,自守地戶可也。

    ”時犷兒以針師未還營,請往救。

    前行不逢人,惟露小城郭。

    尋思曰:“吾師有言,妖兵必有護城,其用在土,惟通明殿梁木方寸可制。

    否則化桃木矢射之,城必流血。

    ”向道旁咒得桃矢一,射城牆,乃中酋之腳踝,血出而城崩陷,針師遂刺土躍出,酋自知術破,自收其法物退去。

    針師偕犷兒歸,謂砭師曰:“微樂王子發矢破妖城,猝不得脫。

    ” 又一日,酋語樂般曰:“針道人之流,誠不足慮,傳聞破神城者,為王幼子,盍說之歸我?則樹噩兩家,犄角之勢成,而郭張可破。

    甘總帥必疲于奔命矣。

    ”樂般将行,砭師以四人谒酋,谏曰:“樂王未可使去,先在紅苗中,以子叛父,性命幾不保。

    今而相見,腐儒之氣,不足以勝驕兒。

    恐為子所惑,迄無成功。

    ”酋笑曰:“樂王亦必如先生之不負吾,俾之父子相見,縱不能招之來,亦足以掣其肘而不為我害。

    ”砭師歎息曰:“運籌之神,超出某等萬萬也。

    ”樂般還漢營,與郭張及針師見,并視犷兒,謂曰:“我出入險阻,隻如衽席間,數十年讀書稽古之力也,兒得毋憂耶!”犷兒曰:“父以天理全身,兒以道心乘化,兒辭世當在父先,父行善事多,百年而後化,早無憂也。

    ”針師言于郭張曰:“砭師以四人入妖營,欲樹犍止殺戮,不可則以計斃之也。

    顧妖言有二八萬人之劫,我将籲請于帝,或減免十之四五,天意殊未可知。

    若帝怒不可解,罰止我一身耳。

    閣下宜設醮禮神祗,我封章上達,以被蒙三日,不醒即埋之,待砭師還視,醒則遂所求矣。

    ”郭張皆感激,願各以身命請。

    樂般父子亦欲列名。

    針師曰:“感神回天,在此一舉。

    ”樂般乃草疏雲: 诰授點金使者,臣針道元,以西川節度使臣郭沖,黔州大都督臣張懷亮,故苗酋臣樂般,小冠軍使臣樂世治,及各将校等,謹奏昊天上帝陛下:維民福不至則罹極,慶無餘則流殃。

    雖好生之德,久洽于寰區;而止辟之刑,實祥于中古。

    臣等指功于敵,惟恐不及殲旃;行讨自天,孰雲無能滅此。

    乃傳來妖谶,造一萬六千人遭劫之辭;聽去童謠,有二三四五月無歸之戚。

    人間何世,數必虧盈;天道無知,生而蹙命。

    總倚洪鈞之轉,何求法網之疏。

    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眇茲粒粟之軀。

    太倉亦多陳朽;飄若飛花之質,上苑不盡掃除。

    若減罪以免其兵亡,仍準情而随其算盡。

    荒疫之死,稍後于幹戈;陰磷之飛,且分為甲乙。

    僅遷延于時日,非無續命之絲;苟宛轉于追呼,是有停勾之牍。

    爰瀝告哀之血,何忍獨生;不辭緣坐之文,固甘同患。

    臣無任激切屏營誠懇之至。

    謹奉表以聞。

     針師伏壇下,拜表畢,即昏絕。

    郭張命如所囑,以被覆之,三日而醒。

    沐浴謝恩訖,謂郭張曰:“帝初怒甚,以妄有所陳請,稽遲考錄,将置吾于罪,賴申天師哀訴,帝批牍尾雲:‘八刀赤文,貝乏禾失。

    ’臣何幸耶?”四人并向壇稽首謝。

    有諜來報:樹酋攻達州,城将破而複固守,有謀士五人,勸犍寡殺收民心,焚掠猶未劇。

    今複還,願與主兵話。

    犷兒從郭張後,取烏銀針返照之,見樹酋之形,為赤毛老牛,将伏弩伺之矣。

    郭節使叱曰:“爾酋欲何言?”樹曰:“樂般負我,能以其父子獻,我當散其衆而入山。

    ”張大都督曰:“樂王父子,皆麟閣之間氣。

    爾魍魉安得辱之?”樹擲簡于空,咒野兕百餘,化兩角為利刃,驅以犯陣。

    觸死兵士數十,犷兒弩發,樹咒木印,大如車輪,咿啞風生,弩飄堕無有。

    砭師隔陣呼曰:“聞漢營中有鐵蓑衣之法,胡不試耶?”蓋恐針師遽忘之,而明逗之也。

    針師果出其物,裹樹酋。

    樹大叫,連投火紙燒之,衣熔其半。

    犷兒躍地,變為小狻猊,吼聲若銅鼓,野兕皆倒卧,複枯樹形。

    樹酋亦駭奔去。

    犷兒還營,告其父曰:“昔木蘭之紫绡帕,為慶喜白羅巾所收,破樹酋之物,非此帕不能也。

    父将何以籌之?”般曰:“吾父子須報噩青氣,且說慶喜,乘機導之,至誠則無有不動矣。

    ”還以所策告于郭張,并囑針師暗與砭師謀,羁其妖衆,堅壁不出,待吾乞師來。

    三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