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
關燈
小
中
大
諭何如?」又曰:「今年農事稍稔,故各官報年分等第,隻有下之下,而無下之中處。
臣令更覈,若有下之中處,更定田稅太。
戶曹令大方黃豆備納,甚艱苦,以純色常太代納,便當。
又司贍寺納奴婢身貢作米,每一匹,正米八鬥,則適中矣。
」上曰:「頃日戶曹,此公事防啓矣。
」希春曰:「戶曹乃有司,恤經費之常事。
」上語承旨曰:「今此啓辭,下該司,更議施行。
」漕運在前,以水軍兵船添運,故漕軍間一年漕運上江。
上曰:「漕軍,以敗船,刑問多傷,可憐。
」 11月30日 ○戊子,晝講。
講官鄭彥智,於朱子之言曰,皆不尊稱。
上讀時,皆尊稱。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醜,朝講。
特進官金貴榮啓請,明春別試,四書則依舊抽栍講取,經書則自願一經以講。
上然之,顧問左相李鐸,又令他相議啓。
○以洪曇爲刑曹判書,鄭宗榮爲判尹,姜士尙爲同知經筵,樸忠元爲右參贊。
12月2日 ○庚寅,領、左相,皆欲別試講經從輕。
四書抽栍,三經則自願一經,右相則請除講經。
蓋欲廣取人材也。
○柳希春獻《黼座銘》:「提醒此心,如日之升。
窮理修身,中正和平。
」此敬義兩立之箴也。
12月3日 ○辛卯,晝講。
承旨李忠綽、校理鄭淹、修撰李友直、特進官樸永俊、柳希春入侍,講官講《中庸》十三章《或問》。
上釋時,釋固字本來,則字爲面,如此之類,皆從希春前日之說。
希春曰:「前日十二章《或問》,程子引《孟子》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處。
』聖賢特恕學者用力之過,而反爲所累,故以下句解之。
此所雲聖賢,乃指程子,非指孟子也。
」上覽之曰:「此說良是。
予前日亦誤認以爲孟子也。
」講畢,臣希春進曰:「頃者入侍之臣,以文廟從祀,累以爲請,而未蒙允許。
臣聞,大明高皇帝黜楊雄,而以董仲舒從祀。
世宗朝,撰《五禮儀》,亦以改正。
蓋我朝文章、節義之士,則往往多有之,而金宏弼、趙光祖,獨能學聖賢之道,體之身,又能興起斯文,丕變士習。
此二人,公論皆以爲宜先從祀。
又中朝嘉靖中,黜荀況、馬融、劉向、賈逵、何休、王弼、戴聖、王肅、杜預,而以王通、歐陽修、胡瑗、楊時、李侗、胡安國、陸九淵、蔡忱、眞德秀從祀。
此時王之制,且不無意,請從之。
上曰:」久遠之事,豈可輕易更定?姑徐之。
「希春曰:」漢高帝過魯,祀孔子;宋太祖至武成王廟,以白起殺降,卽命撤其從祀。
大明高皇帝黜楊雄,而以董仲舒從祀,此皆英主之高識,唐明皇雖追封孔子爲文宣王,而其前冒祖老子,尊爲玄元皇帝,尊太公爲武成王,宋哲宗雖以子思從祀,卻以王安石配享孔子,皆涇渭不明者也。
宋理宗,淳昌辛醜正月,手筆詔雲:「孔、孟沒後,聖學不得其傳。
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眞見實踐,千載絶學,始有指歸。
中興以來,又得朱喜,精思明辨,表裏混融。
《中庸》、《大學》、《語》、《孟》之書,本末洞澈,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
朕每觀五臣論著,啓沃良多。
其令學宮,列諸從祀,以示予崇奬之意。
尋以王安石謂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命從祀。
理宗他事雖未盡善,唯此一事,逈出千古。
今之從祀升黜,若可緩而實急,乃轉移人心世道之機也。
」上曰:「王通獻《太平策》於弑逆之隋文,其去楊雄,亦無幾耳。
」希春曰:「楊雄以漢臣事王莽,王通以野人獻策於弑逆之人,固爲不知人,不用而退爾。
」上曰:「隋文用,則必爲之臣矣。
」上曰:「吳澄當黜無疑,以宋之進士,臣事胡元,大節不足觀也。
」李忠綽曰:「吳澄,人未有非之者。
至大明丘濬始著論非之。
」上曰:「丘濬亦不足取也。
」希春曰:「丘濬雖博識多材,而心術不正。
陳獻章以賢士至朝,濬爲大學士,媢疾而逐之。
嘗立論,譏宋之諸儒,不事世務,與晉之淸談無以異。
此與鄭丙、陳賈譏道學,何異?」上曰:「中朝取舍,未必盡當。
」希春曰:「嘉靖皇帝不父視正德皇帝,其時阿世之臣,以歐陽修濮王議,謂濮王當稱皇考,遂建議從祀,以司馬光濮王議,失父子之倫爲譏,請斥從祀,光之議非失也。
」上曰:「司馬光寬宥曺操盛稱,僞定一時之功。
夫曹操自謂吾爲周文王,又弑伏後,眞大賊也,而光之議如此,此不正矣。
希春曰:」光資質純粹,而欠淸明,故所見不透澈耳。
「又曰:」頃日,臣伏聞上敎以爲:『漕卒敗船者,例施三次之刑,此爲冤悶。
』此誠惻隱欽恤之盛意也。
然殺人啓覆時,助意者斬,而加工者絞。
若助力於殺人,則固爲加工。
若其主被人陵辱,而奴婢憤激,或爲主所令,以穢物汚面、納口、打頰之類,豈可謂加工於殺人?「上曰:」此指羅州罪囚也。
果然其主令之,雖死事,亦從之矣。
近必三覆,可以分揀減死矣。
「希春曰:」其魁在逃,宜令監司,令隣邑守令捕之。
「李友眞曰:」從祀升黜,誠若希春之言,館中之意亦然。
「李忠綽曰:」吳澄之學,亦宗陸九淵,嘗有詩雲雲。
「希春曰:」嘉靖中,中朝士大夫,皆宗陸氏之學,故以九淵從祀,非正論也。
「上曰:」朱子曰:『江西頓悟,若不闢此,道無由得明。
』「希春曰:」臣嘗觀九淵文集,以觀書窮理之儒,爲不及於楊墨,至詆爲異端之甚。
此蓋暗譏朱子之學也。
九淵性傲而拗,陸九淵、吳澄、王守仁,皆江西人。
大抵江西人,皆能文章,才氣秀拔,而性倨傲執拗,其土風然也。
「又論溫公盛稱曹操平定中夏之功曰:」蓋秦之混一六國,曺操之平定中原,皆所謂以暴易亂,何足道哉?「 ○是日,罷職人員敍用之命始下。
○別試講經之規,上命三經中自願一經。
臣令更覈,若有下之中處,更定田稅太。
戶曹令大方黃豆備納,甚艱苦,以純色常太代納,便當。
又司贍寺納奴婢身貢作米,每一匹,正米八鬥,則適中矣。
」上曰:「頃日戶曹,此公事防啓矣。
」希春曰:「戶曹乃有司,恤經費之常事。
」上語承旨曰:「今此啓辭,下該司,更議施行。
」漕運在前,以水軍兵船添運,故漕軍間一年漕運上江。
上曰:「漕軍,以敗船,刑問多傷,可憐。
」 11月30日 ○戊子,晝講。
講官鄭彥智,於朱子之言曰,皆不尊稱。
上讀時,皆尊稱。
十二月 12月1日 ○朔己醜,朝講。
特進官金貴榮啓請,明春別試,四書則依舊抽栍講取,經書則自願一經以講。
上然之,顧問左相李鐸,又令他相議啓。
○以洪曇爲刑曹判書,鄭宗榮爲判尹,姜士尙爲同知經筵,樸忠元爲右參贊。
12月2日 ○庚寅,領、左相,皆欲別試講經從輕。
四書抽栍,三經則自願一經,右相則請除講經。
蓋欲廣取人材也。
○柳希春獻《黼座銘》:「提醒此心,如日之升。
窮理修身,中正和平。
」此敬義兩立之箴也。
12月3日 ○辛卯,晝講。
承旨李忠綽、校理鄭淹、修撰李友直、特進官樸永俊、柳希春入侍,講官講《中庸》十三章《或問》。
上釋時,釋固字本來,則字爲面,如此之類,皆從希春前日之說。
希春曰:「前日十二章《或問》,程子引《孟子》雲:『必有事焉而勿正心處。
』聖賢特恕學者用力之過,而反爲所累,故以下句解之。
此所雲聖賢,乃指程子,非指孟子也。
」上覽之曰:「此說良是。
予前日亦誤認以爲孟子也。
」講畢,臣希春進曰:「頃者入侍之臣,以文廟從祀,累以爲請,而未蒙允許。
臣聞,大明高皇帝黜楊雄,而以董仲舒從祀。
世宗朝,撰《五禮儀》,亦以改正。
蓋我朝文章、節義之士,則往往多有之,而金宏弼、趙光祖,獨能學聖賢之道,體之身,又能興起斯文,丕變士習。
此二人,公論皆以爲宜先從祀。
又中朝嘉靖中,黜荀況、馬融、劉向、賈逵、何休、王弼、戴聖、王肅、杜預,而以王通、歐陽修、胡瑗、楊時、李侗、胡安國、陸九淵、蔡忱、眞德秀從祀。
此時王之制,且不無意,請從之。
上曰:」久遠之事,豈可輕易更定?姑徐之。
「希春曰:」漢高帝過魯,祀孔子;宋太祖至武成王廟,以白起殺降,卽命撤其從祀。
大明高皇帝黜楊雄,而以董仲舒從祀,此皆英主之高識,唐明皇雖追封孔子爲文宣王,而其前冒祖老子,尊爲玄元皇帝,尊太公爲武成王,宋哲宗雖以子思從祀,卻以王安石配享孔子,皆涇渭不明者也。
宋理宗,淳昌辛醜正月,手筆詔雲:「孔、孟沒後,聖學不得其傳。
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頤、程顥,眞見實踐,千載絶學,始有指歸。
中興以來,又得朱喜,精思明辨,表裏混融。
《中庸》、《大學》、《語》、《孟》之書,本末洞澈,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
朕每觀五臣論著,啓沃良多。
其令學宮,列諸從祀,以示予崇奬之意。
尋以王安石謂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命從祀。
理宗他事雖未盡善,唯此一事,逈出千古。
今之從祀升黜,若可緩而實急,乃轉移人心世道之機也。
」上曰:「王通獻《太平策》於弑逆之隋文,其去楊雄,亦無幾耳。
」希春曰:「楊雄以漢臣事王莽,王通以野人獻策於弑逆之人,固爲不知人,不用而退爾。
」上曰:「隋文用,則必爲之臣矣。
」上曰:「吳澄當黜無疑,以宋之進士,臣事胡元,大節不足觀也。
」李忠綽曰:「吳澄,人未有非之者。
至大明丘濬始著論非之。
」上曰:「丘濬亦不足取也。
」希春曰:「丘濬雖博識多材,而心術不正。
陳獻章以賢士至朝,濬爲大學士,媢疾而逐之。
嘗立論,譏宋之諸儒,不事世務,與晉之淸談無以異。
此與鄭丙、陳賈譏道學,何異?」上曰:「中朝取舍,未必盡當。
」希春曰:「嘉靖皇帝不父視正德皇帝,其時阿世之臣,以歐陽修濮王議,謂濮王當稱皇考,遂建議從祀,以司馬光濮王議,失父子之倫爲譏,請斥從祀,光之議非失也。
」上曰:「司馬光寬宥曺操盛稱,僞定一時之功。
夫曹操自謂吾爲周文王,又弑伏後,眞大賊也,而光之議如此,此不正矣。
希春曰:」光資質純粹,而欠淸明,故所見不透澈耳。
「又曰:」頃日,臣伏聞上敎以爲:『漕卒敗船者,例施三次之刑,此爲冤悶。
』此誠惻隱欽恤之盛意也。
然殺人啓覆時,助意者斬,而加工者絞。
若助力於殺人,則固爲加工。
若其主被人陵辱,而奴婢憤激,或爲主所令,以穢物汚面、納口、打頰之類,豈可謂加工於殺人?「上曰:」此指羅州罪囚也。
果然其主令之,雖死事,亦從之矣。
近必三覆,可以分揀減死矣。
「希春曰:」其魁在逃,宜令監司,令隣邑守令捕之。
「李友眞曰:」從祀升黜,誠若希春之言,館中之意亦然。
「李忠綽曰:」吳澄之學,亦宗陸九淵,嘗有詩雲雲。
「希春曰:」嘉靖中,中朝士大夫,皆宗陸氏之學,故以九淵從祀,非正論也。
「上曰:」朱子曰:『江西頓悟,若不闢此,道無由得明。
』「希春曰:」臣嘗觀九淵文集,以觀書窮理之儒,爲不及於楊墨,至詆爲異端之甚。
此蓋暗譏朱子之學也。
九淵性傲而拗,陸九淵、吳澄、王守仁,皆江西人。
大抵江西人,皆能文章,才氣秀拔,而性倨傲執拗,其土風然也。
「又論溫公盛稱曹操平定中夏之功曰:」蓋秦之混一六國,曺操之平定中原,皆所謂以暴易亂,何足道哉?「 ○是日,罷職人員敍用之命始下。
○別試講經之規,上命三經中自願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