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關燈
小
中
大
戊克勤,而祥桑枯死,宋景善言,而熒惑退舍。
此其已事之明效也。
語雲祥多者亡,異衆者興,伏願聖明惕念焉。
取進止。
十一月 11月1日 ○癸未,上以卯時爲迎詔,而至午時,天使韓世能、陳三謨,奉詔勑,而至慕華館。
上率百官,行迎拜禮,卽五拜三叩頭也。
百官從下先行,天晴風恬,一國慶悅,百官先到勤政殿,上亦尋至。
天使奉詔勑而至,上率百官祗迎,天使奉詔勑上殿。
上率群臣行禮,禮畢,群臣出。
上與兩使,出於小次,暫休之餘,設茶禮後,天使先出,歸太平館。
日暮,上率百官一半,詣太平館,行下馬宴,至九爵,上再行酒而止。
夜已四更二點矣。
天使止女樂,隻設男樂,陳而不作,然初入光化門外,耿看鼇山之戲,倘佯良久矣。
11月2日 ○甲申,早朝,上乃出,率百官,詣太平館,設翌日宴。
行九爵,上再行酒而止。
日暮雪止,還宮。
天使昨受甘察襦衣,今受筆墨紙硯,又索熨鬥、香爐、畫花。
天使以初七日冬至,行望闕禮後,發行雲。
天使,明日將謁聖。
11月3日 ○乙酉,天使到成均館。
同知成均館柳希春,假館官元混、姜暹、金貴榮、大司成洪天民等及館伴盧守愼、遠接使鄭惟吉祗迎天使,入聖殿庭,謁聖上香,前後四拜,遂升殿開樻敬視,遂坐明倫堂。
元混等八宰相,進於兩使前,各行再拜而退。
館堂下員等,又就行再拜而退。
群儒生,於庭下行再拜禮者再。
天使於宰樞之拜,答揖。
於堂下館員之拜,隻立而肅手。
於儒生之拜,亦答揖。
坐時,宰樞坐交倚于西壁。
凡天使有所言,相敬,必俱上手,乃行茶禮。
隻以手捧白鍾,相告而飮。
鄭惟吉,以上牌招未入行禮,而先詣闕。
午後都承旨睦詹,持宮醞來。
天使問于諸宰相曰:「此酒,何以爲之?」宰樞等答曰:「在大人區處耳。
」天使乃議飮酒之儀,睦詹詣尊所,奉宮醞于金臺之盞,詣天使所,揖而敬之,天使答揖而受之。
承旨,仍以兩手持盞臺,天使飮畢,承旨受其盃而相揖。
又詣尊所,盛酒于盃,如前儀。
兩使前,各呈二盃。
禮畢,上使,以宰樞九人,窄坐西壁,令四人移坐于東壁,五人仍在西壁。
令九人齊出,行一盃天使。
乃九宰相一時持盃,而相揖遂飮。
天使復答行巡盃,如前儀。
天使有欲歸之意,宰相再揖辭退,由西夾室後,經由明倫堂後,至祗送處,於天使來,鞠躬焉。
天使見儒生滿庭之拜,遣譯官語館堂上曰:「英才濟濟,足見敎育之盛。
」又曰:「進退合禮,尤見敎育之功。
」雲雲。
又問館員曰:「館中養育儒生幾人?」希春對曰:「常養五百人。
」蓋祖述徐居正,對王昌、董越之語也。
春希初到,大司成洪天民欲去,學令以爲不當去,及承旨於持來宮醞,通事以宣醞爲言,以宣字用於賜臣下,不當用於呈天使。
又衆議:「冬至望闕禮。
或疑上與天使同行一處。
」希春以爲:「不當同處爲之」雲。
11月4日 ○丙戌,天使詣景福宮,周覽慶會樓,赴勤政殿之宴。
上以宗系改正,惡名申雪,奏請使將遣事,令通事告于兩使。
答曰:「天子聖明,今若奏請,可得請矣。
」上又請曰:「初七日發行雲,冬至節日,行望闕禮,而後發行日晩矣。
一日之間,請留。
」天使曰:「懇至,當依許留。
」上通于天使曰:「兩位德望文章,寡人固所敬服,側聞大人筆法尤奇,軼駕王、趙,願多畫手迹,以爲別後之思。
」天使韓公許之。
11月5日 ○丁亥,天使遊觀漢江。
侍宴宰相,領、左相等七員,幷遠接使館伴九員,入侍行酒。
11月6日 ○戊子,政院啓曰:「明日,天使望闕禮,處時未定,何以爲之?取稟。
」傳曰:「大臣、禮官,命招議啓。
」 ○午後,天使前,今日晝奉杯宰相,兵判金貴榮、大司憲李陽元、遠接使鄭惟吉、館伴盧守愼,合五人同坐,天使出大廳,五宰相趨進而楫。
天使坐交倚于北壁,五宰相坐交倚于西壁,各對卓子床,次次行酒于兩使。
每遭進二盃,輒受四盃,於此邊隻行中盃,禮畢而退。
○有政。
以李仲虎爲同副承旨,李遴爲假承旨,明當發去義州。
11月7日 ○己醜,冬至。
罷漏天明,上率群臣,行望闕禮。
仍班,又行兩大妃殿賀禮。
禮畢,群臣退。
○辰正上出坐殿上,群臣入行賀禮,禮畢。
○巳時,上至太平館赴宴。
八宰臣行酒,至七爵。
上再行酒而罷。
11月8日 ○庚寅,早朝,上詣太平館,上行上馬宴,八爵再行酒而罷行。
○護軍奇大升卒。
〈斯人,志氣不群,慷慨趨事,而好善惡惡,博學好古。
又能文章,可謂瑚璉之器,而世所稀罕之長材也。
但剛果自用,而易其言語,譏誚耆老,大爲舊臣揆路所惡。
蓋銳氣未消磨,而有遽痛哭之病也。
〉 11月9日 ○辛卯,天使回程。
上詣慕華館,天使韓、陳二員,巳時始至。
上設餞宴于館內,三爵再行酒,天使行回敬禮。
天使受禮單,末付赤狐皮各十領,又約別贈物,可付謝恩使入送。
上又行餞盃,送于館門外階下。
宗室列立於迎詔門之內,文武百官列立門外之南邊。
天使下轎,宗室及百官皆再拜,天使答以揖,緻詞多謝慰勞而去。
申時,百官隨駕還。
○特旨,以李後白爲大司憲。
11月10日 ○壬辰,判校尹剛元卒。
11月11日 ○癸巳,大司諫許曄等啓曰:「護軍奇大升,自少好學,志存古道,與李滉講論性情,往來書尺,極有發明,世推以爲儒林中傑出之人。
其立朝也,議論持正,進退不苟,適以疾病,退去于家,人皆惜其不得有爲,以補聖明,而去夏聞,朝京有命,力疾上來,又有疾恙,告辭退去。
不幸病重,沒于道路,物情至爲痛惜。
家世寒素,無以爲喪葬,尤爲矜惻。
請下書其道監司,官庀喪葬之具,以示褒重名儒之意。
」上答曰:「如啓。
」 11月13日 ○乙未,禮曹,以雨請以權停禮拜表,上從之。
○以盧守愼爲承旨,愼喜男爲司諫,李龜琛爲全羅兵使,奉訢爲忠淸水使。
11月15日 ○丁酉,中廟忌辰,齋素。
11月17日 ○己亥,上念日寒獄冷,罪囚多滯,命速分揀決送。
○院啓:「尹璠悖妄貪濁,請罷職不敍。
」上從之。
11月20日 ○壬寅,刑曹判書元混,三度呈辭。
上許遞。
11月23日 ○乙巳,銓曹請弘文錄揀擇。
11月27日 ○己酉,以府啓,都承旨睦詹、右副承旨樸民獻,以忘滯天使時捧承傳,坐罷。
○伴送使書狀: 天使以今月二十三日,越江而去。
11月29日 ○辛亥,以樸忠元爲刑曹判書,李陽元爲刑曹參判,樸素立爲都承旨,李湛爲左承旨,柳仲郢爲右副承旨,鄭惟一爲直提學,李昌爲軍器正,禹性傳爲副修撰,閔忠元爲南陽府使。
11月30日 ○壬子,初二日殿試。
上,以日寒,坐光化門。
十二月 12月1日 ○癸醜朔,殿試。
試官刑曹判書樸忠元、刑曹參判李陽元及柳希春爲讀券官,洪天民、樸承任、尹根壽、趙廷機爲對讀官,右承旨李墍入參。
上初欲親臨文武科場,司諫院請勿觸犯大寒,上從之。
○以宋麟[麒]壽爲左參贊,元混爲右參贊。
○慶尙監司任說,以天使時不能備物坐罷。
12月3日 ○乙卯,上命武科取二分以上五十二人。
12月4日 ○丙辰,罷漏,上殿考二百五十首,而畢書入等單子。
凡二中一,二下一,三上二,三中一,三下八,點三下七,合二十人,入啓。
上命以此數及第。
司評任榮老爲壯元。
乙科四人:金穎男、洪世英、尹儼、洪宗祿。
丙科十五人:趙瑗、尹安性、尹敏善、沈喜壽、樸廉、李一元、洪迪、閔汝慶、鄭叔男、李純仁、金瑞生、金脩、南宮活、樸天擧、李砬也。
今玆二十人,皆京中華族,唯開城府、湖西各一人。
12月6日 ○戊午,院啓:「別試初試三所,史官於出榜之日,慢不卽進,請罷。
」上從之。
12月8日 ○庚申,上命以盧禛特加爲慶尙監司,直提學鄭惟一爲同副承旨,安宗道爲吉州牧使。
12月12日 ○甲子,是日放榜。
以權停禮行之。
12月13日 ○乙醜,以洪天民爲大司諫,柳濤爲司諫,李景明、尹復爲掌令,趙廷機爲持平,鄭彥信爲獻納,沈忠謙爲正言。
12月15日 ○丁卯,諫院請:於別試,隻講自願一書。
12月16日 ○戊辰,晝講。
講畢,乃臨文曰:「《禹貢》一篇,於進講,不切於講學治道。
但講書不可躐等,故不得不講耳。
」又進陳曰:「頃見諫院之啓,不勝感激。
蓋我朝法典,式年則講四書三經,別試則四書中一書,三經中一經,而四書三經,皆抽栍,故儒生抄斷而誦之,不成學問。
若令別試,自願一書,則庶有專治之效矣。
」上曰:「如今不變科擧之規,亦豈無人材之出乎?」柳成龍亦啓曰:「不可不隨時變通。
」又成龍論及關西西海坪伐穀事,伐穀後回還時,彼人七八名追逐,中衛將李鵬等驚惶奔走,棄馬及器械,賴有軍士二三人,上高丘,射殺胡人,遂得少解。
此不可不賞。
「柳希春更進曰:」歷觀前史,雖兵敗奔還,爲敵所乘之時,一有捍後輸力之功,則必表而賞之。
兵家之說曰:『捍後難於先鋒。
』非勇敵者,不能也。
今此西海坪回還時,彼人八九名追逐,我軍奔潰,而有二三軍士,獨能卻立高處而射敵,此正特加優賞之人也。
世但以成敗論賞罰,故戰勝,則無功者亦受賞,不勝,則有功亦不錄,此頏詐者僥倖,而忠勤者鬱悒。
此不可不戒。
「 12月17日 ○己巳,昨日政。
李珥爲應敎,愼喜男、金戣爲校理,申點爲修撰,禹性傳爲副修撰。
12月19日 ○辛未,晝講,講九河旣導。
柳希春曰:「洪水隻是河決,兗州最居下流,是以田賦十三載乃同。
此雲九河旣導,謂水各循其道。
人君治國、平天下也,敍秩命討,舍己從人,賞惡皆循,天理之公,而無容私焉。
亦猶禹之治水,順水之道也。
又曰:」書說雖多,朱子所取者四家。
曰蘇軾,曰王安石,曰林之奇,曰呂祖謙。
但蘇失之簡,王失之鑿,林失之繁,呂失之巧。
蔡氏承朱子之訓,成此集傳,最爲完備,可以惡於朱子之傳註。
然二與《禹謨》,朱子證正之外,或有差錯處。
如《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太甲》上惟元祀十有二月朔,皆以爲周初,不改月數。
此爲大謬。
周武王,以建子月之初滅商。
卽以爲一月,建醜爲二月,建寅爲三月,故《孟子》註:『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
』《春秋》之月數,亦從周正建子,非春而謂之春者,四時之首,宜以先稱故也。
是故周爲改月數,則日食星變,悉皆脗合,謂不改月數,則全然不合。
蔡沈乃謂周不改月數,無謂甚矣。
「上曰:」大明高皇帝,每排詆朱子之說,其意如何?「對曰:」高皇帝有秦皇惡儒之習,兼隋文猜忌之性,其妄詆朱子立言,所謂自聖而謂人莫之若也。
「上曰:」高皇帝不取孟子,其意必有所在。
「對曰:」高皇帝警齊王抑人君處,至欲撤孟子從祀之闆,令侍衛土,有敢諫者輒射,直臣錢瑭披胸受矢,高帝以良藥調治,一月得差。
孟子位版得不撤,隻令刪削數處。
太宗以燕王取國不義,四書三經,令儒臣編小路,而孟子之削處還完矣。
「講畢,希春進榻前陳曰:」臣自中廟朝,爲侍從。
自視其時玉堂官員,無慮十二三,南行亦備,不如今之無正字、著作也。
南床數員,專掌文籍,長爲下番,非若校理、修撰遷轉,臺諫、吏兵曹,往來無常也。
自戊辰趙廷機六品後,南行位久闕,至今未充,殊爲未便。
蓋南行之望,中廟朝,雖隻二人,未備三望,亦入望。
或有初被論,而還爲者,如李英賢之類是也。
頃者,臣以此啓請,上亦命吏曹差出,遞差在遠抱病之人,故至今尙闕耳。
「上曰:」吏曹亦患乏人,而如是問,今亦有七品以下弘文錄者否?「尹卓然對曰:」有之。
「上招同副承旨鄭惟一,問及天使爲人行事及文章。
惟一對曰:」兩使文章,雖有未盡,要不失爲能文。
玉燈之取,副使所求之貨,未免不廉。
又不能檢下,頭目恣意攫取財物,人皆呼之以盜賊。
「上曰:」天使豈至不善?我國人之醜詆,亦太輕薄矣。
「希春曰:」天使,其身不正,其下縱恣貪暴,下民怨詈,固其自取。
但呼之以賊,則爲太麤惡耳。
「又陳頃日以《宋史》印出,而命停前件之印。
上曰:」果如是,當買正本以成,乃印出耳。
《宋史》與《宋鑑》,同歟?異歟?「希春對曰:」《宋鑑》是編年之書,《宋史》是帝紀列、傳之書,如《史記》、前《漢書》一樣。
「旣畢而退。
12月20日 ○壬申,禮曹判書樸永俊病,遞爲知中樞,金瓘爲持平,洪仁健爲正言。
12月22日 ○甲戌,伴送使鄭惟吉入京。
平安監司尹毅中呈病,不許。
12月24日 ○丙子,陳慰使樸啓賢、書狀官洪聖民入城,書啓:「帝都,別無奇別,今皇帝沖年卽位,資質英明,時無過誤,朝野無事,人情似有喜悅之意。
且近來北虜,喪其酋長,部落散落,願居塞內,邊將不許。
」雲。
12月25日 ○丁醜,弘文館,以違覆承旨爲恣意無忌,而推考之。
臺諫,浹旬論諫,而天聽不兪,上箚。
上曰:「近日,予意,略喩兩司矣。
玉堂亦何必又論乎?然當留念焉。
」 12月26日 ○戊寅,左承旨李墍,以病母乞歸省于原州。
上以備忘記諭江原監司曰:「李墍侍予日久,屢交勤勞,常以道內原州在老母,往來覲省。
卿其爲予,備給食物。
且賜李墍柚子五十箇曰:」此物雖不合於老親,然來自滄海,可進于母,以榮君之賜也。
「柳希春以爲:」伏覩聖上體群臣寵賢士之盛意,不勝感嘆。
「 ○是日都目政。
宗系惡名奏請使李陽元、副使尹根壽、書狀官李海壽差出。
○兩司請於承旨推考削去『恣意無忌』四字,上從之。
又請推考四字載錄承旨,上亦從之。
此事得請,玉堂亦有助焉。
12月27日 ○己卯,有政。
以鄭惟爲禮曹判書,樸忠元爲工曹判書。
此其已事之明效也。
語雲祥多者亡,異衆者興,伏願聖明惕念焉。
取進止。
十一月 11月1日 ○癸未,上以卯時爲迎詔,而至午時,天使韓世能、陳三謨,奉詔勑,而至慕華館。
上率百官,行迎拜禮,卽五拜三叩頭也。
百官從下先行,天晴風恬,一國慶悅,百官先到勤政殿,上亦尋至。
天使奉詔勑而至,上率百官祗迎,天使奉詔勑上殿。
上率群臣行禮,禮畢,群臣出。
上與兩使,出於小次,暫休之餘,設茶禮後,天使先出,歸太平館。
日暮,上率百官一半,詣太平館,行下馬宴,至九爵,上再行酒而止。
夜已四更二點矣。
天使止女樂,隻設男樂,陳而不作,然初入光化門外,耿看鼇山之戲,倘佯良久矣。
11月2日 ○甲申,早朝,上乃出,率百官,詣太平館,設翌日宴。
行九爵,上再行酒而止。
日暮雪止,還宮。
天使昨受甘察襦衣,今受筆墨紙硯,又索熨鬥、香爐、畫花。
天使以初七日冬至,行望闕禮後,發行雲。
天使,明日將謁聖。
11月3日 ○乙酉,天使到成均館。
同知成均館柳希春,假館官元混、姜暹、金貴榮、大司成洪天民等及館伴盧守愼、遠接使鄭惟吉祗迎天使,入聖殿庭,謁聖上香,前後四拜,遂升殿開樻敬視,遂坐明倫堂。
元混等八宰相,進於兩使前,各行再拜而退。
館堂下員等,又就行再拜而退。
群儒生,於庭下行再拜禮者再。
天使於宰樞之拜,答揖。
於堂下館員之拜,隻立而肅手。
於儒生之拜,亦答揖。
坐時,宰樞坐交倚于西壁。
凡天使有所言,相敬,必俱上手,乃行茶禮。
隻以手捧白鍾,相告而飮。
鄭惟吉,以上牌招未入行禮,而先詣闕。
午後都承旨睦詹,持宮醞來。
天使問于諸宰相曰:「此酒,何以爲之?」宰樞等答曰:「在大人區處耳。
」天使乃議飮酒之儀,睦詹詣尊所,奉宮醞于金臺之盞,詣天使所,揖而敬之,天使答揖而受之。
承旨,仍以兩手持盞臺,天使飮畢,承旨受其盃而相揖。
又詣尊所,盛酒于盃,如前儀。
兩使前,各呈二盃。
禮畢,上使,以宰樞九人,窄坐西壁,令四人移坐于東壁,五人仍在西壁。
令九人齊出,行一盃天使。
乃九宰相一時持盃,而相揖遂飮。
天使復答行巡盃,如前儀。
天使有欲歸之意,宰相再揖辭退,由西夾室後,經由明倫堂後,至祗送處,於天使來,鞠躬焉。
天使見儒生滿庭之拜,遣譯官語館堂上曰:「英才濟濟,足見敎育之盛。
」又曰:「進退合禮,尤見敎育之功。
」雲雲。
又問館員曰:「館中養育儒生幾人?」希春對曰:「常養五百人。
」蓋祖述徐居正,對王昌、董越之語也。
春希初到,大司成洪天民欲去,學令以爲不當去,及承旨於持來宮醞,通事以宣醞爲言,以宣字用於賜臣下,不當用於呈天使。
又衆議:「冬至望闕禮。
或疑上與天使同行一處。
」希春以爲:「不當同處爲之」雲。
11月4日 ○丙戌,天使詣景福宮,周覽慶會樓,赴勤政殿之宴。
上以宗系改正,惡名申雪,奏請使將遣事,令通事告于兩使。
答曰:「天子聖明,今若奏請,可得請矣。
」上又請曰:「初七日發行雲,冬至節日,行望闕禮,而後發行日晩矣。
一日之間,請留。
」天使曰:「懇至,當依許留。
」上通于天使曰:「兩位德望文章,寡人固所敬服,側聞大人筆法尤奇,軼駕王、趙,願多畫手迹,以爲別後之思。
」天使韓公許之。
11月5日 ○丁亥,天使遊觀漢江。
侍宴宰相,領、左相等七員,幷遠接使館伴九員,入侍行酒。
11月6日 ○戊子,政院啓曰:「明日,天使望闕禮,處時未定,何以爲之?取稟。
」傳曰:「大臣、禮官,命招議啓。
」 ○午後,天使前,今日晝奉杯宰相,兵判金貴榮、大司憲李陽元、遠接使鄭惟吉、館伴盧守愼,合五人同坐,天使出大廳,五宰相趨進而楫。
天使坐交倚于北壁,五宰相坐交倚于西壁,各對卓子床,次次行酒于兩使。
每遭進二盃,輒受四盃,於此邊隻行中盃,禮畢而退。
○有政。
以李仲虎爲同副承旨,李遴爲假承旨,明當發去義州。
11月7日 ○己醜,冬至。
罷漏天明,上率群臣,行望闕禮。
仍班,又行兩大妃殿賀禮。
禮畢,群臣退。
○辰正上出坐殿上,群臣入行賀禮,禮畢。
○巳時,上至太平館赴宴。
八宰臣行酒,至七爵。
上再行酒而罷。
11月8日 ○庚寅,早朝,上詣太平館,上行上馬宴,八爵再行酒而罷行。
○護軍奇大升卒。
〈斯人,志氣不群,慷慨趨事,而好善惡惡,博學好古。
又能文章,可謂瑚璉之器,而世所稀罕之長材也。
但剛果自用,而易其言語,譏誚耆老,大爲舊臣揆路所惡。
蓋銳氣未消磨,而有遽痛哭之病也。
〉 11月9日 ○辛卯,天使回程。
上詣慕華館,天使韓、陳二員,巳時始至。
上設餞宴于館內,三爵再行酒,天使行回敬禮。
天使受禮單,末付赤狐皮各十領,又約別贈物,可付謝恩使入送。
上又行餞盃,送于館門外階下。
宗室列立於迎詔門之內,文武百官列立門外之南邊。
天使下轎,宗室及百官皆再拜,天使答以揖,緻詞多謝慰勞而去。
申時,百官隨駕還。
○特旨,以李後白爲大司憲。
11月10日 ○壬辰,判校尹剛元卒。
11月11日 ○癸巳,大司諫許曄等啓曰:「護軍奇大升,自少好學,志存古道,與李滉講論性情,往來書尺,極有發明,世推以爲儒林中傑出之人。
其立朝也,議論持正,進退不苟,適以疾病,退去于家,人皆惜其不得有爲,以補聖明,而去夏聞,朝京有命,力疾上來,又有疾恙,告辭退去。
不幸病重,沒于道路,物情至爲痛惜。
家世寒素,無以爲喪葬,尤爲矜惻。
請下書其道監司,官庀喪葬之具,以示褒重名儒之意。
」上答曰:「如啓。
」 11月13日 ○乙未,禮曹,以雨請以權停禮拜表,上從之。
○以盧守愼爲承旨,愼喜男爲司諫,李龜琛爲全羅兵使,奉訢爲忠淸水使。
11月15日 ○丁酉,中廟忌辰,齋素。
11月17日 ○己亥,上念日寒獄冷,罪囚多滯,命速分揀決送。
○院啓:「尹璠悖妄貪濁,請罷職不敍。
」上從之。
11月20日 ○壬寅,刑曹判書元混,三度呈辭。
上許遞。
11月23日 ○乙巳,銓曹請弘文錄揀擇。
11月27日 ○己酉,以府啓,都承旨睦詹、右副承旨樸民獻,以忘滯天使時捧承傳,坐罷。
○伴送使書狀: 天使以今月二十三日,越江而去。
11月29日 ○辛亥,以樸忠元爲刑曹判書,李陽元爲刑曹參判,樸素立爲都承旨,李湛爲左承旨,柳仲郢爲右副承旨,鄭惟一爲直提學,李昌爲軍器正,禹性傳爲副修撰,閔忠元爲南陽府使。
11月30日 ○壬子,初二日殿試。
上,以日寒,坐光化門。
十二月 12月1日 ○癸醜朔,殿試。
試官刑曹判書樸忠元、刑曹參判李陽元及柳希春爲讀券官,洪天民、樸承任、尹根壽、趙廷機爲對讀官,右承旨李墍入參。
上初欲親臨文武科場,司諫院請勿觸犯大寒,上從之。
○以宋麟[麒]壽爲左參贊,元混爲右參贊。
○慶尙監司任說,以天使時不能備物坐罷。
12月3日 ○乙卯,上命武科取二分以上五十二人。
12月4日 ○丙辰,罷漏,上殿考二百五十首,而畢書入等單子。
凡二中一,二下一,三上二,三中一,三下八,點三下七,合二十人,入啓。
上命以此數及第。
司評任榮老爲壯元。
乙科四人:金穎男、洪世英、尹儼、洪宗祿。
丙科十五人:趙瑗、尹安性、尹敏善、沈喜壽、樸廉、李一元、洪迪、閔汝慶、鄭叔男、李純仁、金瑞生、金脩、南宮活、樸天擧、李砬也。
今玆二十人,皆京中華族,唯開城府、湖西各一人。
12月6日 ○戊午,院啓:「別試初試三所,史官於出榜之日,慢不卽進,請罷。
」上從之。
12月8日 ○庚申,上命以盧禛特加爲慶尙監司,直提學鄭惟一爲同副承旨,安宗道爲吉州牧使。
12月12日 ○甲子,是日放榜。
以權停禮行之。
12月13日 ○乙醜,以洪天民爲大司諫,柳濤爲司諫,李景明、尹復爲掌令,趙廷機爲持平,鄭彥信爲獻納,沈忠謙爲正言。
12月15日 ○丁卯,諫院請:於別試,隻講自願一書。
12月16日 ○戊辰,晝講。
講畢,乃臨文曰:「《禹貢》一篇,於進講,不切於講學治道。
但講書不可躐等,故不得不講耳。
」又進陳曰:「頃見諫院之啓,不勝感激。
蓋我朝法典,式年則講四書三經,別試則四書中一書,三經中一經,而四書三經,皆抽栍,故儒生抄斷而誦之,不成學問。
若令別試,自願一書,則庶有專治之效矣。
」上曰:「如今不變科擧之規,亦豈無人材之出乎?」柳成龍亦啓曰:「不可不隨時變通。
」又成龍論及關西西海坪伐穀事,伐穀後回還時,彼人七八名追逐,中衛將李鵬等驚惶奔走,棄馬及器械,賴有軍士二三人,上高丘,射殺胡人,遂得少解。
此不可不賞。
「柳希春更進曰:」歷觀前史,雖兵敗奔還,爲敵所乘之時,一有捍後輸力之功,則必表而賞之。
兵家之說曰:『捍後難於先鋒。
』非勇敵者,不能也。
今此西海坪回還時,彼人八九名追逐,我軍奔潰,而有二三軍士,獨能卻立高處而射敵,此正特加優賞之人也。
世但以成敗論賞罰,故戰勝,則無功者亦受賞,不勝,則有功亦不錄,此頏詐者僥倖,而忠勤者鬱悒。
此不可不戒。
「 12月17日 ○己巳,昨日政。
李珥爲應敎,愼喜男、金戣爲校理,申點爲修撰,禹性傳爲副修撰。
12月19日 ○辛未,晝講,講九河旣導。
柳希春曰:「洪水隻是河決,兗州最居下流,是以田賦十三載乃同。
此雲九河旣導,謂水各循其道。
人君治國、平天下也,敍秩命討,舍己從人,賞惡皆循,天理之公,而無容私焉。
亦猶禹之治水,順水之道也。
又曰:」書說雖多,朱子所取者四家。
曰蘇軾,曰王安石,曰林之奇,曰呂祖謙。
但蘇失之簡,王失之鑿,林失之繁,呂失之巧。
蔡氏承朱子之訓,成此集傳,最爲完備,可以惡於朱子之傳註。
然二與《禹謨》,朱子證正之外,或有差錯處。
如《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太甲》上惟元祀十有二月朔,皆以爲周初,不改月數。
此爲大謬。
周武王,以建子月之初滅商。
卽以爲一月,建醜爲二月,建寅爲三月,故《孟子》註:『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
』《春秋》之月數,亦從周正建子,非春而謂之春者,四時之首,宜以先稱故也。
是故周爲改月數,則日食星變,悉皆脗合,謂不改月數,則全然不合。
蔡沈乃謂周不改月數,無謂甚矣。
「上曰:」大明高皇帝,每排詆朱子之說,其意如何?「對曰:」高皇帝有秦皇惡儒之習,兼隋文猜忌之性,其妄詆朱子立言,所謂自聖而謂人莫之若也。
「上曰:」高皇帝不取孟子,其意必有所在。
「對曰:」高皇帝警齊王抑人君處,至欲撤孟子從祀之闆,令侍衛土,有敢諫者輒射,直臣錢瑭披胸受矢,高帝以良藥調治,一月得差。
孟子位版得不撤,隻令刪削數處。
太宗以燕王取國不義,四書三經,令儒臣編小路,而孟子之削處還完矣。
「講畢,希春進榻前陳曰:」臣自中廟朝,爲侍從。
自視其時玉堂官員,無慮十二三,南行亦備,不如今之無正字、著作也。
南床數員,專掌文籍,長爲下番,非若校理、修撰遷轉,臺諫、吏兵曹,往來無常也。
自戊辰趙廷機六品後,南行位久闕,至今未充,殊爲未便。
蓋南行之望,中廟朝,雖隻二人,未備三望,亦入望。
或有初被論,而還爲者,如李英賢之類是也。
頃者,臣以此啓請,上亦命吏曹差出,遞差在遠抱病之人,故至今尙闕耳。
「上曰:」吏曹亦患乏人,而如是問,今亦有七品以下弘文錄者否?「尹卓然對曰:」有之。
「上招同副承旨鄭惟一,問及天使爲人行事及文章。
惟一對曰:」兩使文章,雖有未盡,要不失爲能文。
玉燈之取,副使所求之貨,未免不廉。
又不能檢下,頭目恣意攫取財物,人皆呼之以盜賊。
「上曰:」天使豈至不善?我國人之醜詆,亦太輕薄矣。
「希春曰:」天使,其身不正,其下縱恣貪暴,下民怨詈,固其自取。
但呼之以賊,則爲太麤惡耳。
「又陳頃日以《宋史》印出,而命停前件之印。
上曰:」果如是,當買正本以成,乃印出耳。
《宋史》與《宋鑑》,同歟?異歟?「希春對曰:」《宋鑑》是編年之書,《宋史》是帝紀列、傳之書,如《史記》、前《漢書》一樣。
「旣畢而退。
12月20日 ○壬申,禮曹判書樸永俊病,遞爲知中樞,金瓘爲持平,洪仁健爲正言。
12月22日 ○甲戌,伴送使鄭惟吉入京。
平安監司尹毅中呈病,不許。
12月24日 ○丙子,陳慰使樸啓賢、書狀官洪聖民入城,書啓:「帝都,別無奇別,今皇帝沖年卽位,資質英明,時無過誤,朝野無事,人情似有喜悅之意。
且近來北虜,喪其酋長,部落散落,願居塞內,邊將不許。
」雲。
12月25日 ○丁醜,弘文館,以違覆承旨爲恣意無忌,而推考之。
臺諫,浹旬論諫,而天聽不兪,上箚。
上曰:「近日,予意,略喩兩司矣。
玉堂亦何必又論乎?然當留念焉。
」 12月26日 ○戊寅,左承旨李墍,以病母乞歸省于原州。
上以備忘記諭江原監司曰:「李墍侍予日久,屢交勤勞,常以道內原州在老母,往來覲省。
卿其爲予,備給食物。
且賜李墍柚子五十箇曰:」此物雖不合於老親,然來自滄海,可進于母,以榮君之賜也。
「柳希春以爲:」伏覩聖上體群臣寵賢士之盛意,不勝感嘆。
「 ○是日都目政。
宗系惡名奏請使李陽元、副使尹根壽、書狀官李海壽差出。
○兩司請於承旨推考削去『恣意無忌』四字,上從之。
又請推考四字載錄承旨,上亦從之。
此事得請,玉堂亦有助焉。
12月27日 ○己卯,有政。
以鄭惟爲禮曹判書,樸忠元爲工曹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