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實用主義與常識

關燈
在上一講裡,我們放棄了通常把宇宙的一性作為一種原則的談法(這種原則貌似崇高,但卻極其空虛),轉而研究宇宙所包含的種種特殊聯合。

    我們發現這些聯合有許多是和種種同樣真實的隔離并存的。

    每種聯合和每種隔離在這裡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已被證實到什麼程度了?”因此,要做一個好的實用主義者,我們就必須面向經驗,面向“事實”。

     絕對一性仍舊保留,但隻作為一個假設;而這個假設現在已變為一個全知者的假設,在他看來,全部事物毫無例外地形成為一個單一的有系統的事實。

    但這個全知者仍可被理解為一個絕對或一個最後。

    反對上述這些關于他的假設的任何一種形式,我們可以合理地提出這樣一個反假設:在過去有過或将來會有的最廣闊的知識領域中,一定也還有所不知;因為總有些知識是人所沒有掌握的。

     這是純理智多元論的假設,一元論者認為這種假設是十分荒謬的。

    既然在事實證明純理智的多元論是荒謬的以前,我們對它必須象對純理智的一元論一樣的尊重,那末我們覺得本來隻不過是一種研究方法的實用主義,已經在迫使我們對多元論觀點采取一種友好的态度。

    世界上某些部分可能和其他部分隻不過是很松弛地用一個連接詞“和”字聯系起來的。

    它們甚至可以自由來去而不使其他部分發生任何内部變化。

    這種把世界看作一種附加結構的多元觀點,是實用主義所不能不認真考慮的。

    這種觀點引導我們作更進一步的假設:即實際世界并不象一元論者要我們相信的那樣是“永遠”完整的,它倒可能永遠是不完整的,時有增損的。

     無論怎樣,世界在一個方面是不完整的,而且很明顯是這樣的。

    我們還在争論着這個問題,這事實本身也就證明了現在我們的知識是不完整的,并且可能有所增加。

    從世界所包含的知識方面說,世界真是在變化和增長。

    對于我們的知識怎樣逐漸完備起來(它也的确是完備起來)的情況作些概括的論述會很順利地引導我們進入這一講的本題“常識”上來。

     首先,我們的知識是一點一點增長起來的。

    這些點或大或小,但知識決不會全面增長起來,因為有些舊知識總是仍舊不變。

    讓我們設想,你們關于實用主義的知識現在正在增長起來,這種增長以後會大大地修改你們以前認為真實的意見;但是這種修正隻是逐漸形成的。

    舉個最現成的例子,試考慮一下我的這些講演吧。

    你們最初從這些講演裡所得到的大概隻是少量的新知識、若幹新定義、特征或觀點。

    但是在增加這些專門觀念時,别的知識仍然不動,你們隻是逐漸把舊意見和我所努力灌輸的新知識加以“整理”,隻在總體上稍加變更而已。

     我假定,你們現在聽我講演,一定對我的稱職與否有一些成見,影響了你們接受我所講的内容;但是如果我忽然中斷講演而用嘹亮的男中音嗓子唱起“我們不到天亮不回家”這個歌子來,這個新事實不但增加到你們的舊知識上去,而且會使得你們對我産生不同的看法,可能使你們改變對實用主義哲學的意見,并且一般地說會使你們重新安排一下你們的許多觀念。

    在這些過程中,你們的心有時在舊信仰與所經驗到的新事物之間變得很緊張并且有時緊張得很痛苦。

     我們的心智就是如此一點一點地增長,象一些油點一樣,會擴大起來。

    但我們盡量使它們少擴大。

    我們使許多舊知識,舊偏見,舊信仰盡可能不變。

    我們做彌補工作多于做更新工作。

    新的滲入,而且沾染了舊的質量,但它也被吸收它的舊思想所沾染。

    我們的過去起着統覺(apperceive)與合作的作用;在我們于學習過程中每向前邁進一步所達到的新的平衡裡,新事實很少是“生的”加進去的,而可以說是煮熟了之後嵌進去的,或者是在舊事實的作料裡煮爛了的。

     因此新真理是新經驗和舊真理聯合起來,互相修改的結果。

    既然這是今天人們意見的改變的情況,那就沒有理由假定它不是一向就這樣的。

    由此可見,遠古的思想經過了後來的人們的意見的全部變化,可能還是保存下來了。

    最元始的思想方法可能并沒完全被消除掉。

    象我們的五指、耳骨、闌尾或其他退化器官的特點似的,它們是我們人類曆史不可消除的标記。

    我們的祖先也許靈機一動偶然發生一些思想方法,那可能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但一旦想到了而且有了這樣想法以後,就會一直遺傳下去。

    你按一種調子奏一個樂章,就必須按這調子奏到底。

    你可以任意地改建你的房屋,但是第一個建築師的基層圖樣不能改變——你能大修大改,但你不能把一座哥特式的教堂改變成一座道立式(Doric)的廟宇。

    你可以一再洗刷一個瓶子,但你無法把最初裝在裡面的藥品或威士忌酒的氣味完全消除。

     我現在的立論是,我們對事物的各種基本思想方法是遠古的祖先所發現的,它們經曆了此後所有時代的經驗還能保存下來。

    它們形成人類心智發展上一個大的平衡階段,也就是常識階段。

    其他階段向它接枝移植,但是永遠不能代替它。

    讓我們先來研究這個常識階段,假定它是最後階段。

     在日常談話中,一個人的常識是指他良好的判斷能力,指他沒有反常之處——用俗話說,就是指他的“機伶”。

    在哲學方面,常識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是指他所用的一種知識形式或思想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