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關燈
1.本書是對笛卡爾《形而上學的沉思》的七篇诘難的第五篇。七篇《诘難》和笛卡爾的《答辯》,和《形而上學的沉思》一樣,原來都是用拉丁文寫的,附在《形而上學的沉思》後面。第一版于1641年出版,包括前六篇《诘難》和《答辯》;第七篇《诘難》和《答辯》是在第二版(1642年)裡加進去的。

    2.《形而上學的沉思》的法文版第一版于1647年出版,包括前六篇《诘難》和《答辯》。《沉思》的譯者是德呂鈉(deLuynes),《诘難》和《答辯》部分都是克萊爾色列(Clerselier)譯的。全書(除去第五篇《诘難》和《答辯》)都經過笛卡爾親自校閱過,并做了适當的增訂,因此一般公認《形而上學的沉思》法文版比拉丁文版價值高。伽森狄的《诘難》(即第五篇《诘難》),笛卡爾原意不想把它放在法文版裡,因此法文譯文沒有經過笛卡爾校閱過。

    3.本書是根據克萊爾色列譯的法文版翻譯的。(手頭有的書是《CEuvresdeDesoartes》,Paris,

    Charpentier,1865。)在翻譯時也參考了哈耳丹(E.S.Haldane)和羅斯(G.R.T.Ross)的英譯本(The

    PhilosophicalWorksofDescartes,CambridgeUniversityFress,1912)。

    4.本書引用笛卡爾《沉思》中的話的地方很多,但伽森狄經常把原話的第一人稱改換為第二人稱,這樣一來就很不适合我國使用引号的習慣;因此就根據拉丁文原版,一律不用引号而改用黑體字表示,以示區别。此外,這些引語和《沉思》中的原話,在文字上有出入的地方不少,翻譯時在譯文上能一緻起來的地方都已盡量使其一緻,不能一緻的地方并未強求一緻,而個别相差較遠的地方,已在譯文中注出。

    5.本書著者伽森狄(Gassendi)近來在有些書裡寫作“伽桑狄”。按“ssen”在法文裡一般讀為“桑”(sang),但恰恰在Gassendi以及gassendisme(伽森狄主義)這兩個詞上應該讀作“森”(sen)。現在在這位偉大的古典唯物主義者的著作還是第一次用中文出版時,考慮到如果乘此機會把他的譯名更正過來,應該算是及時的。同時也建議把“伽”字讀作ga,專用為外文ga的譯音。(我國古時就用“伽”譯ga的音,如yoga譯為“瑜伽”,samgha譯為“僧伽”等。)

    譯者